回覆列表
  • 1 # 大洲文苑

    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無論人物形象、語言運用、情節設計還是創作思想,都有很大差異,這方面研究資料特多,這裡僅談自己最近的閱讀感受供參考:

    但八十回後,筆致大變,不如前之精緻富靈氣,大致人物命運收攏,行文有急促感,像寶玉失了通靈寶玉,大約也是文勢命勢必然,當然更與續書者才氣不逮有關。

    當然,關於續書,捧之上天,貶之入地,以手頭正看的臺灣紅學為例,前者如白先勇,後者如高語罕。但對一般讀者,卻難辨識。我年輕時讀紅樓,相信教科書認為的續書不好,卻看不出文字上的不好在哪裡。趁細讀前80回曹翁原汁絕美文字熱力仍在,一讀續書,頓感味同嚼蠟,相信續書文字真難脫狗尾續貂之嫌。

    如緊接前八十回的第八十一回,王夫人與寶玉對話有形無神,前後判若兩人。特別是形容寶玉的詞實在拙笨:連用兩個‘’呆呆‘’,兩個‘’光景‘’,真是句拙詞窮!而‘‘幾乎滴下淚來’’也是莫名其妙,太過平庸,還不如‘‘眼圈發紅’’‘‘淚盈眼眶’’來得形象貼切傳神。更不堪者,僅這一回中,‘‘光景’’二字就出現了近十次,好像成了作者與人物的口頭禪或愛詞,也明顯讓人感到換了作者,這作者太少才氣!

    如此稀鬆平常的文字真與曹翁有天壤之別,而高語罕先生所講紅樓續書,恰恰從詞語使用入手品評續書之劣,是釜底抽薪般有勁道與說服力。一流讀書品文字,誠哉斯言! 在續書里人物說話全變腔調了,賈政對寶玉一團和氣,黛玉成市井妒婦,敘述文字平淡乏味,鳳姐再無鳳辣子範:紅樓夢無人可續,天才不可再造。

    說到續書與前書不合邏輯多,實在太多,如最受詬病的一條,賈母因知黛玉私情而說不疼愛她的話,也極不合賈母身份與品性,簡直令人生怒!

    此類拙續事例太多,不再一一列舉。

    當然,續書也非一無是處,如寶玉成婚黛玉焚詩與賈府被抄諸節,寫出愛情生死至境與家世鉅變之禍,都是出彩之筆。續書優劣與真偽,也是紅樓魅力所在,也反增了紅樓研讀之趣,而且續書使整體故事首尾圓合而程序流暢,得以完璧流播,亦紅樓之奇之幸也。

  • 2 # 權權2698

    看一看第四回,是看紅樓夢的一個提綱,整本書就是根據第四回寫,對金陵十二釵和金陵十二曲都是對幾個主角的命運的設計。所以,誰都可以續寫。但是,紅樓夢是一部手抄本,在抄寫過程中又有人會加入和刪除一些內容,這樣就產生很多版本。現在最常見的版本是陳偉元和高鄂版本,所以,不符合曹雪芹的原著實屬正常,邏揖性就不存在,到符合華人的理念一一大團圓。

  • 3 # 清風齋詩聯

    文學創作注重的是形象化思維而並不十分追求講究什麼邏輯性。如果用邏輯性去分析一部作品,恐怕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之嫌。

  • 4 # 乒乓紅樓

    筆者在以前文章中說過,《紅樓夢》後四十回的問題,不是個大問題,也不應該那麼複雜。因為,白紙黑字洋洋百萬言都擺在那兒了,一讀便知嘛,如果沒有時間讀書,或者嫌麻煩,拿出幾分鐘時間,看一下程偉元和高鄂在程甲本程乙本里的序言,也就能很容易搞清楚了:“今得後四十回合成完璧”。

    但是,最近還是有不少網友紛紛提出要求,希望筆者能給大家再具體分析一下。

    前文確實提及,後四十回本無大問題,但由於胡適先生依著一貫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方法去“考證”,才使後四十回成了熱門的大問題。

    據說,胡適當初是在出版商多次催促之下才匆忙寫出他的《紅樓夢考證》一文的,該文的主要觀點是認為《紅樓夢》書作者是曹雪芹,書中所敘是曹家事,這一觀點所依據的,主要還是袁枚的《隨園詩話》裡的幾句話,應該也兼顧注意到了書中不斷出現的“接駕四次”、“江寧”、“江南”、“續琵琶”(曹寅著有“後琵琶”)、“寅”(五十二回批語:此樣寫法,避諱也)、“西堂”(曹寅書齋名,曹寅也自稱西堂掃花者)、“西堂故事”、香玉(傳聞乃曹家女)、 “作者不負大家後裔”等字樣。

    但是“考證派”要想立住腳,後四十回就很是問題了!因為,後四十回說的是賈王薛史林家的事,而不是“曹家”的事,怎麼辦呢?那就乾脆說是續者胡寫吧。可,即然是考證派,總也得找出點“考”出來的“證”吧。“最明白的證據”(胡適語)是《船山詩草》的《贈高蘭墅同年》一首詩云“豔情人自說紅樓”,注云:“《紅樓夢》八十回後,俱蘭墅所補”,船山即詩人張問陶。

    不知道是粗心還是有意,胡適先生竟然把個斗大的一個“補”字解釋成了“補續”,這個“補”字和程廣元和高鄂在程甲本《紅樓夢》的序中所講的“補”字的寫法讀法及內涵是完全一樣的呀!可是,怎麼會有兩種不同理解呢?此時,這個“補”字怎麼讓人感覺沉甸甸的呢?另外,似乎還有比胡適先生“最明白的證據”更明白的證據,即程高二人序裡講的:“今得後四十回合成完璧”。這麼言之鑿鑿的證據,胡適怎麼視而不見呢?看來,胡適先生在“假設”時似乎是很“大膽”的,但在“求證”方面,卻好像又不夠“小心”。

    我們當然不能簡單因為一個“補”字,或者一個不明不白的證據,就否定了一個大學問家“考”出來的“證”。一百多年來,應該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出質疑,但是,胡適及其追隨者堅決拒絕收回成命。然而,問題總得要解決的呀!如不解決,會嚴重影響讀者對作品的理解,這一鴻篇鉅著就難以煥發出其應有的光輝,後人也就很難從中汲取應有的豐富營養,作品本身所具備的無限價值將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怎麼辦呢?

    筆者由於才疏學淺,也確實不會索引和考證,就想出一個最簡單也是最笨的辦法:讀書!一一整部書多版本反覆讀。

    透過閱讀,就確實會明顯感覺到,每每讀到八十一回、八十二等回時,確實產生了“鯽魚多刺”、“海棠無香”的感覺。但不知道當年張愛玲老師在發現“多刺”和“無香”時,是否堅持繼續讀下去了?

    如果,繼續讀下去會怎麼樣呢?

    繼續讀下去,你就會重新找到讀前八十回時讀書體驗,你就會發現,作者光茫四射的文字語言風格繼續以更加耀眼的風彩閃爍在我們眼前。筆者僅憑個人直覺體驗,認為書中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為百二十回中最精彩的一回!書中第一百二十回,做為全書的收筆之文,即使人感到暢快淋漓,又使人感慨萬千,即使人滿腹辛醉,又使人滿胸悵然,不由人不脫口而出:“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其實,在前八十回文間,批語人致少兩次提醒書已寫完。二十一回回前:“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見後之三十回,猶不見其妙”。四十二回回前:“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以上兩例告訴我們,書已寫完,且總回數約110多回左右,不超過114回。就是說後四十回中,非原作者寫作完成的可能有6回左右。

    這6回多的內容則很有可能才是高鄂等的大手筆所“補”吧!從接到任務到匆忙出書所留給高鄂的工作時間來看,他所能“補”出來的也就只能這麼多,只是“補”的水平真的是如刺在喉啊。那他幹嘛要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呢?

    這樣一部百萬言小說的出版發行,在當時的背景下,還真不是件容易事。又能在宮廷印書館、英武殿印書館印發,而且在程甲本發行後不到半年時間,程乙本又堂而皇之印出,這麼大的動作,不通“上”是做不到的。因此,該書由和珅遞於高廟,然後“高廟然之”這一說法應該不虛。

    即然已經通“上”,自然要經過“政審”了。所以,後四十回的內容甚至整部書的內容是否應“上”意要求而有所改動就不得而知了。

    實事上,確實有在前八十回裡已經交待的特別清楚的,說是在後三十回要發生的故事,但在後四十回裡蹤跡全無。

    比如,二十一回回前脂批:按此迴文之妙,然未見後之三十回,猶不見之妙。此回“嬌嗔箴寶玉,軟語救賈璉。”,後回“薛寶釵藉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但後三、四十回中確實找不到這樣的章回。

    還有其他一些例子。

    這一現象,除了程、高“截補”造成“誤謬”這一可能的原因外,難道又是作者如前文猜測的故意製造的“誤謬”?

    從效果上看,這類“誤謬”在誘引讀者讀書方面確實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不知作者是否意識到,由於這些大量“誤謬”的存在,“紅學”研究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現象出現了,並且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大奇觀。

    據不完全掌握,大概有這些人:張新之、魯迅、林語堂、徐遲、周紹良、胡文彬、宋浩慶、戴維·霍克思、王國維、王蒙、白先勇 等等。

    認為後四十回不是原作者所做的主要有:

    胡適、周汝昌、張愛玲等

    作為現在的我們,除了懷著恭敬之心,認真研究學習前輩們留下的豐富的研究成果之外,我們所能做的,也是我們最應該做的,就只能是面對擺在我們面前案頭上的各種版本《紅樓夢》,懷著敬畏之心,仔細而認真地閱讀。

    筆者透過反覆閱讀,憑著直覺體驗,明顯感覺到,大約有十回左右,為程偉元、高鄂等“截長補短”。而其餘二十多回的文字語言風格同前八十回毫不色,其文筆明顯仍然出自原作者之手。

    有沒有前後文字的直接對證呢?

    有!

    第5回太虛幻境: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第116回真如福地 :

    假去真來真勝假,無原有處有非無 。

    第120回告訴我們:太虛幻境即是真如福地。

    由於“假去真來真勝假”,所以“虛”成“真”;由於“無為有處有非無”,所以,“幻境”成“福地”。

    這一段時間以來,筆者前前後後囉裡囉嗦說了那麼多,自己都感覺到有點太絮煩了,可能令大家也都不太耐煩了。帶著這種心緒,當筆者再次讀到第120回的時候,感覺好象曹雪芹和空空道人也不耐煩了,彷彿感到曹雪芹(又是在悼紅軒)對我笑道:“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但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予盾之處,樂得與二三同志,酒餘飯飽,雨夕燈窗之下,同消寂寞。”;那空空道人亦仰天大笑,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單是作者不知,抄者不知,便閱者也不知。不過是遊戲筆墨,陶情適性而已”。

    曹雪芹?前八十回中不是多次交待已“淚盡而逝”嗎?怎麼又出現了?而且還講的清楚:“見那曹雪芹正在那裡(悼紅軒)翻閱歷來的古史。”這不正說明後四十回是後繼,而且繼者不知雪芹已“逝”嗎?

    看來這個“曹雪芹”還真是繞不過去呀!那他到底是怎麼回事?是江寧別造曹家後代嗎?是《紅樓夢》書作者嗎?是……?

    正是:

    滿紙荒唐言,真假有無累。

    都雲筆者痴,解味作者誰。

  • 5 # 待鹿車

    對於喜歡的部分,也就是八十回版《紅樓夢》可以讚賞也可以批評,對不喜歡的部分,比如續寫的四十回有必要表達為什麼不喜歡嗎。喜歡的精讀不喜歡的不讀,如此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5歲男子深夜昏迷,肝癌離世,醫生:1把年紀,這事肝臟承受不起,指的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