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眼觀察
-
2 # 沒好話說
載彈量絲帶要比傘帶小,現階段絲帶主要作戰形式是:你看不見我~我扔導彈了~我跑了
而傘帶是:看不見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我超低空……臥槽!被發現了……硬剛
-
3 # 蒼茫大海一扁舟
四代機與三代機的劃分區別有很多,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是否具有:1、低可探測性,超強隱形能力;2、超強機動性和良好的操控敏捷性;3、超聲速巡航能力;4、較大的有效載荷,遠航程。滿足以上四個條件,即可視作是典型性的四代機,如F22,是公認的世界第一款四代戰機。
但是,強如F35以及中國的J-20目前還不具備超音速新航能力,但是也是公認的四代機,為什麼呢?
這就牽扯到四代機的另外一個指標:高度的資訊採集以及處理能力,或者可稱為高資訊優勢。之前的空戰形態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初級層面,一戰期間,飛行員根據地面大概情報引導,升空自行搜尋目標作戰;2、二戰階段,地面引導加強,引入雷達引導,目視交戰;3、二戰後,機載雷達技術興起成熟,預警機技術發展成熟,作戰形態為地面以及空中引導戰機升空,飛行員靠機載雷達明確目標作戰;以上幾個階段有一個關鍵就在於是否有有效的引導,因為戰鬥機機載雷達受限於尺寸以及發電能力和散熱能力,功率不能太大(功率太大就好像夜空中的照明燈,雖然照亮了目標,自己也暴露了,活該被打),所以十分依靠預警機以及地面引導作戰。
而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發展十分迅猛,機載計算機有了更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戰鬥機開始有了取代預警機的能力,即自己已經可以作為網路中心戰的節點(之前只有預警機才有這個地位,戰鬥機最多就是收取預警機發送的資料鏈資料),戰鬥機成為網路中心戰的一個結點,與其他作戰單位共享戰鬥情報,讓戰鬥機飛行員更充分的瞭解自身所處的環境。這是四代機區別於之前戰鬥機最大區別。所以,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F35以及J20目前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持續開加力不算),但是也公認為標準四代機的原因。而反觀F22,因為設計完成較早,並不一定具備網路節點的功能,因此雖然也是典型四代機,但是,但看航電,已經不是最先進的了。
-
4 # 專業腹肌三十年
感謝邀請,四代機兼具超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在之前戰鬥機由於技術限制,機動性和超音速能力是相互矛盾的。一般突重突防和截擊的戰機低空格鬥能力就會相對弱一些,反之亦然。而且所謂兩倍音速三倍音速,當戰機飛最高速度時持續時間也不常。而四代機經過特殊的設計最佳化,比如適量噴口設計,使得它即能在高速時巡航飛行,也能在低速時擁有很強的機動性。
-
5 # 150y9
第四代戰鬥機在設計之初就非常重視針對第三代戰鬥機上出現的問題。它的作戰理念就是“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的作戰思想。
四代機首先採用了帶向量噴口的大推力發動機和應用發動機一體化的設計,使它擁有了超凡的機動效能和敏感性。
它擁有先進的機載裝置和火控雷達系統,以及綜合航空電子裝置,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保證在戰鬥機駕駛員操縱過度情況下的飛行安全。
此外,第四代戰鬥機的座艙罩大幅改進,採用泡型艙罩或者類似的設計,能讓飛行員更有效地掌握周圍遭遇的狀況。
-
6 # 紙上的宣仔
四代機的效能提升是全方位的。我來補充一下四代機在氣動效能上的優異設計帶來的巨大收益。
超音速機動性三代機非常重視跨音速機動,也就是0.9-1.2馬赫速度區間的機動,比如F-16在低空0.6-1.2馬赫區間可以做到7G的過載,0.8馬赫-1.0馬赫區間能做9G過載(飛行員甚至拉出過10個G也沒事),但是由於超音速時激波阻力替代其他因素成為最大阻力來源,三代機的氣動外形此時無法適應,表現為超音速下的升阻比大大降低,通常只有1.5-3;同時為了進行對超音速升力和重力進行配平,可動翼面偏轉較大,用於機動的可偏轉角度餘量很小。因此三代機普遍無法再超音速下進行大過載機動。
而四代機由於按照嚴格的“面積率”修型,使得不同位置的截面積大體相等,大大減小了超音速下的激波阻力,從而將超音速升阻比大大提升。採用面積率規則的四代機典型特徵就是有一個“蜂腰”,即機腹從機翼根部位置開始收窄,到了尾噴管附近再加寬,以抵消機翼截面積變化引起的總體截面積變化。這種特徵在殲20和F22上都非常明顯:
在這樣的最佳化下,殲20的升阻比不小於5.4,F22升阻比達到了6。這就為四代機的超音速巡航提供了前提條件。F-22可以超音速巡航大家都知道了,按照殲-20的升阻比來推算,即使使用AL-31F發動機,也是可以超音速巡航的:
AL-31F 發動機推力曲線圖。在15KM,高空以1.5M飛行時,AL-31F可以產生40KN左右的推力,而殲20按照超音速升阻比5.4算的話只需要5.5噸推力,所以兩臺AL-31F完全可以支援殲20做超音速巡航。這就是四代機在氣動最佳化上產生的巨大收益。
此外在超音速下,飛機的升力中心將大幅後移,將產生一個較大的低頭力矩,此時為了保證配平,必須偏轉可動翼面,比如向下偏轉平尾,或向上偏轉鴨翼。這將導致超音速狀態下可以用於進行過載機動的可偏轉角大大減少,也是三代機做不了大過載機動的原因。下圖是F-22的飛行包線:
可以看到F-22的5G過載飛行包線包住的面積是F-15的好幾倍,不過F-35肥電就顯得比較而可憐(誰讓你肥)。F-22在1.5馬赫下可以做6.5G的過載機動,這個機動能力絕對是傲視群雄的,意味著它即便不靠隱身,也能在超音速下像老鷹捉小雞一樣吊打除F-14以外的任何一款三代機;
米格-29和F-16的飛行包線。可以看到在1.8馬赫的時候就只有3G的過載。而大多數三代機在超音速區間也就是4個G的過載。
而且四代機超音速機動性強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大大壓縮三代機發射的中距彈的不可逃逸區,反過來,憑藉超音速下的高機動性,則可以大大增加自己發射的中距彈的不可逃逸區。根據中距彈的公式,如果敵機以0.9M進行飛行,做8G過載的話,就需要30G過載導彈才能保證擊中;而當目標在1.4M下以6G飛行的情況下,這種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幾乎為0,也就是沒有辦法擊中。現今最先進的主動中距彈是可以達到50G的過載,應對1.5馬赫下6G機動的目標,不可逃逸區僅是1.5馬赫下3.5G機動目標的1/3。換句話說如果一款主動彈打Mig-29可以保證30公里內命中,打F-22就只有10公里內才能命中。
至於殲20,雖然飛行包線是絕密資訊,不可能對外公佈。但引用飛行員的話說:“一旦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對它的超音速機動性也能略知一二。
攻角由於向量發動機和脫體渦流的有效利用,四代機通常比三代機有更大的攻角。
渦流分為兩種,一種是翼尖渦流,一種是脫體渦流。翼尖渦流是一種有害渦流,會產生負升力;而脫體渦流由於機翼上下翼面的壓差,導致流體的橫向流動,與流體相對機翼的縱向移動在脫離機翼後所合成的螺旋狀流動。脫體渦沿展向流過主翼面上表面時,會不斷吸收機翼邊界的能量,從而使翼面上的氣動壓力很低,也就是說總壓係數具有很大的負值。這個負壓產生了向上吸的效果,實際上給機翼產生了正的升力。脫體渦流還有個好處就是在飛機攻角增大時,延緩附面層的分離,使得飛機的失速攻角增大。這在實戰中的好處不言而喻。
有渦流發生器的機翼可以延緩附面層脫離
F-35和F-16最大攻角的對比,F-35可達55°,F-16 30°
雖然三代機開始各國就普遍在飛機上增加了渦流發生器,但是相比四代機還是過於初級。
JF-17 梟龍戰機,可以看到邊條翼可以拉出兩條渦流;
下面是殲20的渦流發生器的設計:
可見殲20共有8條脫體渦流,分別在進氣口前緣、鴨翼前緣,邊條與主翼根部,主翼前緣
F22最多有6條脫體渦流,在進氣口前緣,邊條翼和主翼根部,主翼前緣
這些渦流對升力的增加和延緩附面層的破裂使得四代機的失速效能和升力係數都遠遠大於三代機。
-
7 # 未來天際線
第四代戰鬥機對比第三代戰鬥機,主要體現在超隱身效能上。在火力、隱身、航電和航程上有差別之外,四代機還擁有超態勢感知、超隱身巡航與超機動能力。
本世紀初,美國空軍裝備了世界上首款第四代戰機F-22A猛禽,由此定義了四代機的標準。即超隱身、超態勢感知、超音速巡航、超機動4個4S標準。其中,超隱身性是四代機的核心,也是目前三代機無法達到的。
超態勢感知能力。意思就是四代機裝備的先進雷達航電系統,具備超長的對空探測能力,能先敵發現率先鎖定目標進行優先攻擊。如F-22A猛禽戰機裝備的AN/APG77雷達探測距離可達240公里,在百公里外即可發現敵機進行鎖定攻擊。
超音速巡航與超機動性。四代機超音速巡航與三代機超音速飛行的區別在於,四代機在未開加力的情況下,能以1.5馬赫的速度進行30分鐘以上的超音速巡航。而三代機均需開啟加力才能進行超音速飛行,其飛行時間僅為幾分鐘。
能進行超音速巡航的四代機,配備的發動機推力都會相當優異,能做出各種諸如“眼鏡蛇攻擊”等這類超機動動作。
因此,擁有超隱身、超態勢感知、超音速巡航與超機動效能的四代機,可以單方面對三代機形成碾壓態勢。
前不久剛結束的美軍紅旗軍演,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即一個只飛行過8次F-35A戰機的“菜鳥”飛行員,成功擊落擁有3000飛行小時經驗的老牌飛行員,這得益於F-35A優秀的超隱身性與綜合航電系統。
其中超隱身效能是F-35A戰機重中之中的核心技術,作為典型四代機的F-35A戰機,可以透過配備的航電系統,在遠距離上鎖定F-16戰機,率先發射空對空導彈將其擊落。
而作為典型三代機的F-16戰機,在面對F-35A時,雷達螢幕顯示一片空白,在超視距空戰中,這看不見怎麼打?當導彈來襲時都不知道是從哪裡發射而來,面對數倍音速的空空導彈,戰機根本無法逃脫。因此,面對神出鬼沒的四代機,空戰中三代機多半隻有捱打的份。
目前能研製四代機的國家不過,四代機雖然擁有諸多優點,但相比三代機,有著採購單價貴,比三代機更復雜的保養流程與維護費用。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簡單說吧,除你列出的專案之外,還有動力系統大幅提升,增加了向量發動機,戰機的巡航速度和機動能力顯著增強。資訊化程度顯著提升,尤其是作為作戰體系的一個節點,與整個體系相連線,由單個戰鬥戰術向體系綜合戰轉變,而資訊化智慧化和體系化才是第四代戰機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