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庫圖書館

    你絞盡腦汁也想不到的三字成語,都在這篇文章裡

    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成語雖不能說都是“陽春白雪”,但至少也是四字工整、韻味十足的。

    但是,敲重點!

    你們知道嗎,漢字中不僅有四字成語,還有大白話成語,譬如:三十三天、五角六張、二把刀;十六字成語,譬如:《紅樓夢》中的“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以及三字成語,譬如:閉門羹、半瓶醋。

    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數道數道,那些不安常理出牌的“奇葩”成語。

    大白話成語:現代流行語難道穿越了?

    1.“三十三天”

    解釋:形容最高的地方。

    雖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失戀33天》,但它確實是個如假包換的成語。

    三十三天即忉利天,是佛教用語。傳說,這個神奇的存在位於須彌山的頂上,在世界之上八萬由旬高(約三十餘萬里)。所以,三十三天也用來形容最高的地方。比如朱自清的《論且顧眼前》:“於是富的富到三十三天之上,貧的貧到十八層地獄之下。”

    2.“小受大走”

    解釋:輕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

    單看“小受大走”這四個字,難免會以為是什麼有著不可描述含義的網路流行語。

    事實上,“小受大走”是一種儒家的觀點,即小杖則受,大杖則走。儒家認為,作為一個孝子,在受到爹媽責罰的時候,如果揍得輕就忍受;如果下手比較狠,那就趕緊逃跑。

    3.“五角六張”

    解釋:形容七顛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順利。

    這個成語的含義就比較難猜了。似乎不管怎麼看都只是表示六張五毛錢而已。

    其實,角和張都是星宿名,民間有一種說法,說在初五遇到角宿或初六遇到張宿,就會諸事不宜,哪哪都不得勁。

    4.“一龍一豬”

    解釋:比喻同時的兩個人,高下判別極大。

    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給兒子韓符寫了一首勉勵他發奮讀書的詩,其中一段大致是醬紫的:有兩個品貌差不多的小正太,一起長大。當他們到了中二的年紀,他們的差異開始顯現。而到了30歲,兩人之間就有了天差地別,一個像呼風喚雨的龍,一個像蠢笨無能的豬。

    韓符讀罷連連表示:“這碗雞湯我幹了!”之後果然發奮讀書,學有所成。

    5.“一蟹不如一蟹”

    解釋:越來越差、一個不如一個。

    “一蟹不如一蟹”出自《艾子雜說》。艾子是一個類似於憨豆先生的虛構人物,《艾子雜說》就是以艾子為主人公的笑話集。

    有一天,這位艾子先生在海邊先後看到三種螃蟹,雖然看起來都差不多,但體型卻一個比一個小,艾子見此情景感嘆道:“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6.“後臺老闆”

    解釋:指背後操縱、支援的人或集團。

    雖然“後臺老闆”這個成語不是很常見,但一看到這四個字,還是很容易能感受到那種在背後操縱大局的大佬氣息的。

    需要注意的是,運籌帷幄雖然也表示在幕後主持大局,但是褒義詞,而後臺老闆這個詞含有貶義,所以千萬不能弄混淆喲~

    7.“頰上三毛”

    解釋: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世說新語·巧藝》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顧長康給裴叔則畫像,在臉上多畫了三根鬍子。有人問他原因,他說:“裴叔則顏值高,性格好,又是著名的大學霸,加三根毛恰恰能表現他的才識。”

    看畫的人又仔細尋味了一番,果然覺得增加了三根鬍子之後,那種氣韻遠勝於原本的面貌。由此也可以看出,那時候的人們就知道美圖的重要性了。

    8.“加減乘除”

    解釋:算術的四則運算,借指事物的消長變化。

    是的,你沒有看錯,加減乘除居然也是個成語,我彷彿看到了數學老師哭暈在詞典前。

    這個成語出自王九思《端正好·次韻贈邵晉夫歸隱》:“端的是太平人物,誰想道命兒中加減乘除。”

    9.“冬日可愛”

    解釋: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據《左傳》記載,酆舒曾吐槽趙盾:“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廣為流傳。

    三字成語: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1.“阿堵物”

    解釋:古人人民幣,簡稱“錢”

    “阿堵”在六朝和唐朝是表示“這個”的常用語,所以“阿堵物”從字面上看是“這個東西”,但為什麼“這個東西”是錢?那就要從一個視金錢如糞土的人說起了。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裡說,當時有個叫王夷甫的裝逼小能手自視清高,覺得錢這種俗物不配從自己嘴裡說出來。沒想到裝得連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於是她就趁王夷甫睡著叫來婢女,把銅錢堆在床周圍,以此逼他說出“錢”字,沒想到低估了王夷甫的裝逼功力!

    第二天,“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把這個東西拿開)。”吃瓜群眾紛紛為王夷甫的機智鼓掌,阿堵物也因此一舉成“成語”。

    都說談錢傷感情,那我們談阿堵物就好。

    2.“夫己氏”

    解釋:指代“那個人”,含厭惡之情。

    “夫己氏”之說源自《左傳·文公十四年》,裡面記載:“齊公子元不順懿公之為政也,終不曰公,曰夫己氏。”

    齊公子元因為不滿衛懿公的為政之道,所以連他的名號也不屑提,直接將他稱為“某人”。看來也是個耿直Boy。

    3.“九折臂”

    解釋:多次折臂,經過反覆治療而熟知醫理。比喻閱歷多,經驗豐富。

    一說到“九折臂”,購物狂就興奮了“什麼打九折?!”講真,這個“九折”還真是“打折”,不過不是價格打折,是折手臂!

    屈原在他的《九章·惜誦》裡寫道:“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意思是說多次折斷手臂,然後再多次治療,自然就熟知醫理了,比喻經驗也能當飯吃。果然是久病成醫啊!

    所以兄弟們,與其做個書呆子,還不如九折臂學得多呢!

    4.“二把刀”

    解釋:稱對某項工作知識不足、技術不高的人。

    二把刀是一個三字成語,表示知識不足、技藝不精。跟九把刀什麼的並不是一掛的。

    二把刀作為詞語,還有另一個含義,即指廚師的副手。例如在柯巖的《追趕太陽的人》中就出現過:“一早我進廚房,他就坐在那兒擇菜,等切肉蒸饅頭的時候,他遞東遞西,掀鍋揭屜,那個眼力見,竟像個二把刀呢!”

    5.“二五耦”

    解釋:比喻朋比為奸,比喻狼狽為奸。

    看到這個成語,博庫君不禁想起了香港警匪片裡那些背叛組織的“二五仔”。說來“二五仔”跟“二五耦”還真有點關係,說的是兩個名字叫“五”的奸臣。

    據《東周列國志》記載:“獻公有嬖倖大夫二人,曰梁五東關五,並與獻公察聽外事,挾一寵一弄權,晉人謂之‘二五’”。

    梁五和東關五這兩個人不僅撞名,心也是一樣黑,仗著深受帝王信任就一起勾結晉獻公的寵妾驪姬謀害太子申生,為當時的晉華人所不齒。

    所以“二五耦”中的“二五”其實指的是兩個“五”,“耦”是指一起耕地的意思,諷刺壞人狼狽為奸,勾結在一起幹壞事。“二五”也成了奸佞、叛徒的代號。

    6.“爾汝交”

    解釋:彼此以爾和汝相稱,表示親暱,不分彼此的交情。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爾”和“汝”都是指“你”,所以這個“爾汝交”就是“你你交”咯?再仔細推敲推敲,“爾汝交”是不是就說你我之間的交情?

    確實,“爾汝交”是形容交情的,只不過這交情非同一般。就像晉代《文士傳》裡記載的禰衡與孔融。年少成名的才子禰衡“少與孔融作爾汝之交,時衡未滿二十,融已五十”。

    別的晚輩見到前輩都是恭恭敬敬的,只有他跟孔老師成了忘年交,還以你我相稱,果然是關係非同一般啊!

    7.“執牛耳”

    解釋:比喻在某一方面居於最有權威的地位。

    古裝片裡大家組團打怪時經常說到一個成語叫“歃血為盟”,這其實是春秋諸侯國結盟時流傳下來的一個傳統。

    據《春秋左傳正義》記載:“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 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割牛耳取血,然後將牛耳放在珠盤上端著,是為“執牛耳”。

    不過實際上應該是“次盟者執牛耳,而尊者涖牛耳,以主導次盟者”。也就是說“執牛耳”的人是實際操作者,所以“執牛耳”這個成語也就被理解為在某一方面佔領導地位的人。

    8.“東窗計”

    解釋:指謀害忠良的陰謀詭計。

    聽過“反間計”、“空城計”、“走為上計”,這“東窗計”又是什麼高深的套路?講真,“東窗計”並不是什麼好東西,它是大奸臣秦檜謀害岳飛的奸計。

    傳說秦檜曾與妻子王氏在東窗下定計謀害岳飛,最終害得岳飛在風波亭慘死。所以“東窗計”也就被用來形容奸人陷害忠良的陰謀詭計。

    -END-

    今日薦書

    《中華成語故事》

    《微經典》編委會編著

    推薦: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生動故事或一段歷史事件,這些故事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文化、風俗……這本《中華成語故事》收錄了八十五個成語故事,選取的都是成語中的精華,並將每條成語的出處和釋義羅列出來,以便讀者研究查對。

  • 2 # 短腿的穿搭反擊

    中華漢字博大精深。但我們常用字詞才是九牛一毛。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生僻字詞吧。

    三字疊字

    木,水,火,土,這些單字大家都認識,但要是疊起來,可能就不認識了吧。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疊字吧。

    生僻單字

    1.妭 bá:貌美女子。

    2.孛bèi:光芒四射的彗星。

    3.毖bì:謹慎小心。

    4.偲cāi:多才。

    5.怊chāo:悲傷,失意。

    6.昪biàn:明亮,歡樂。

    7.頔dí:美好。

    8.遘gòu:相遇。

    9.媞tí:靈巧,聰慧。

    10.媆ruǎn:柔美。

    生僻成語

    1.不分軒輊xuān zhì:不分高低,輕重。

    2.丁公鑿井:比喻語言之輾轉傳誤。

    3.管窺蠡lí測: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都很狹窄片面。

    4.膠柱鼓瑟:比喻固執拘泥,不能變通。

    5.噬臍莫及:原意是咬自己的肚臍夠不著的,後來比喻追悔莫及。

    6.兄弟鬩xì牆:兄弟在家爭吵,後來比喻內部鬥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說雍正在正史上的名聲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