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墨I方之城

    如果魏文帝曹丕不是那麼早死,魏國絕對有一番大作為,甚至有可能統一三國,至少不會讓司馬懿家族坐大。

    三國鼎立,論實力曹魏最強大,論領導人的能力和格局,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都比蜀、吳兩國的領導人要強得多。特別是曹丕篡漢自立稱帝后,他是活了短短的7年時間,但給曹睿打下基礎取是最大的。

    曹丕在當世子期間就凸顯出很高的政治素養,比那個只會舞文弄墨的兄弟曹植強太多,後世傳聞曹丕與曹植有過儲位之爭,其實曹操自曹昂死後,唯一的選擇就是曹丕,曹植太弱,曹衝太小,只有曹丕最適合做魏王繼承人。

    曹操死後,曹丕一繼位就把漢獻帝趕下了臺,自己登基做了皇帝,這種手段顯示了曹丕精明的政治手腕,廢掉前朝皇帝,自己開朝建國,不但能夠穩定曹操舊部,而且還可以借新朝新君大展宏圖。

    曹丕當皇帝后,最大的功勞其實就借征伐東吳為藉口,平定了青州、徐州兩地的格局軍閥,大家不要以為當時青州、徐州的臧霸、孫觀就是曹操的鐵桿部下,他們只是表面依附曹操,就如同當年劉備依附曹操一樣,而實際上他們卻控制了中原門戶青、徐兩州,自己徵稅,自己徵兵,但是都尊漢為正統,以丞相為號令。

    青州、徐州的隱患比東吳還大,曹丕在黃初三年發動了討吳戰爭,以青州、徐州為基地一路向南,對東吳進行了全面進攻,把東吳打得非常狼狽,最後以東吳稱臣、質子、議和結束。

    雖然討伐東吳從表面來看是失敗了,沒有討到什麼便宜,其實曹丕賺大發了,他這一路向南討伐東吳,主要目的是借討伐之名,收回了青州、徐州的實際控制權,這其中還發生過青州的利城兵變。

    曹丕在政治上的敏感和戰略上的精明可見一般。收拾了青州、徐州,這對魏國在南方的鞏固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東吳再沒有任何的機會和可能對曹魏有絲毫的威脅。

    搞定了南方,曹丕對蜀漢也進行了精心的戰略部署,最大的動作就是用徐晃招降了孟達奪取了宜都,大敗了劉封,收復了上庸三郡,雖然沒有收復漢中,但是宜都和上庸的收復對漢中的威脅極具增大。

    曹丕在短短几年時間,完成了對蜀、吳兩國的戰略蠶食,在國內進行經濟、農業、吏制的改革,魏國的國力蒸蒸日上。

    如果說到魏國的滅亡,繞不過司馬懿,司馬懿家族最後篡魏立晉,就從司馬懿開始,司馬懿本是曹丕當世子期間的重要智囊和幕僚,曹丕登基後,對司馬懿還有很深刻的認識,對司馬懿的使用也是非常的謹慎,給予他的權力也並不是很大,甚至到死的時候確定託孤大臣,首選都不是司馬懿。

    如果曹丕不那麼早死,他對司馬懿的防範和使用就會更謹慎,對司馬懿的發展會很抑制。其實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曹丕不死,那麼曹睿就能夠更成熟,不至於太年輕就登基當皇帝,曹睿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如果能夠在曹丕身邊學習更多的是朝政治理,治國方略等,後來登基後就能更從容。

  • 2 # 歷史隨筆

    魏文帝如果多活幾年,魏國也未必不會滅亡。

    魏國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曹家子嗣太少了,實力又太弱,跟司馬家族長壽善忍精通謀略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一朝天子一朝臣,沒換一代天子,朝中的重臣,權利交替都需要若干年才能磨合好,對政權穩固性傷害極大,在這種磨合期司馬家族因為長壽就佔盡了優勢,皇帝換了3代,他還在,並且無論在哪一代他都是說話極有分量的朝中重臣,朝中關係也是盤根錯節。

    就算魏文帝活的跟司馬懿一樣久,可那時候曹睿和他的兒子早就死了呀,新上來的小皇帝照樣不是皮司馬家族的對手。

    除非曹操家族人丁興旺,並且個個跟司馬家族一樣的長壽,不然光是魏文帝多活幾年充其量也只能為魏國多續命幾年,畢竟他管不了自己的身後事!

    所以命不夠長,有時是天命,多活幾年結果依然不會改變,只是能多看看花開花落。

  • 3 # 雨夜構想

    曹丕的能力毋庸置疑,要是再多活幾年那後果不堪設想了

    內部

    先說曹魏內部,曹丕在世沒有人敢於直接反對他的統治。反而是隱隱有政通人和的好現象了,司馬懿作為朝中最能隱忍之人,勢必還要繼續隱忍,等待機會。可是留給司馬懿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曹丕不會讓他進入京城,他的職務不會變動,一樣的在邊疆駐守。也就是說他沒有機會進入到決策層,那司馬懿就有可能鬱鬱而終。就算不死,天長日久他也會失去鬥志,喪失野心。沒有了鬥志和野心司馬懿就只能成為曹魏政權的一隻看門狗。

    曹丕用生命換取了司馬懿的忠心,保證了政權內部的穩定。國內各項措施得當,上下同心,一致對外。百姓安居樂業,國力穩步增強。本來曹魏政權就是三國最強,這樣一來更是兵精糧足,只待統一了。

    外部

    再說外部,曹丕不死,蜀漢,孫吳沒有敢來征伐的。這也給了曹魏潛心發展的機會,再加上關羽在荊襄陣亡,蜀漢孫吳鬧翻,互相攻伐,劉備親帥大軍征討孫權在夷陵大敗,死在了白帝城。雖然諸葛亮極力促成了兩家再次聯盟,可已經沒有實際意義。兩家是面和心不和,時常相互摩擦。還有曹丕不斷派人離間,致使兩家最終翻臉,相互起兵攻殺,最後兩敗俱傷。孫吳和蜀漢還不斷受到外族騷擾,導致內部混亂,不勝其煩。

    這時曹丕已經準備完畢,聯合孫吳開始攻擊蜀漢,司馬懿領兵出征在漢中遭遇諸葛亮阻擊,雙方相持不下。孫吳出兵沿著劉備入川路線一路進攻,諸葛亮首尾不能相顧,分兵迎擊孫吳,導致自己防守空虛。司馬懿趁機進攻,盡起庸涼之兵合圍漢中。諸葛亮寡不敵眾兵敗陣亡。蜀漢失去諸葛亮大勢已去,孫吳也大舉進攻。劉禪出城都投降,蜀漢滅。孫吳之兵一路順風,進入川中。在城都遭遇司馬懿大勝之師,在城都城下一戰全滅。

    司馬懿乘勝追擊,按照劉備伐吳之路線,攻進吳境。勢如破竹,孫吳精兵以在蜀中被滅,國內已無重兵把守。司馬懿輕鬆破敵,孫權出城投降。孫吳滅。

    結果

    全國統一,曹丕大封群臣。把自己親戚都安排在重要位置,司馬懿等外臣悉數處死。這也是歷代帝王的拿手好戲,江山拿下,殺掉功臣,以絕後患。這些事做完,曹丕也已經病入膏肓,安排後事,曹睿繼位。曹睿一如曹丕,也是一代英主。

    全國在他的統治之下,再現大漢文景之治。傳國300餘年而終。

  • 4 # 色國丞相

    魏國遲早都會滅亡的,中國所有封建王朝,最終都會滅亡的。

    至於曹丕多活幾年能不能讓魏國也多活幾年?這個問題放在曹睿身上或許還可以討論一下,曹丕是真的無關緊要了。他只當了七年皇帝,姑且不論哪怕讓曹丕活到司馬家奪權時他有沒有本事逆轉歷史潮流,單單是【活到那時候】這一點,他曹丕要的不止是【多活幾年】而是【多活幾十年】。

    光是這點,對於曹丕曹睿這對短命父子來說好像都挺難了。

  • 5 # 種花家孤寡老人

    歷史上就沒有不會滅亡的朝代,魏國肯定也會滅亡,無非是滅在三國統一前,還是魏國統一三國後,成為新的大一統國家,隨著週期律的到來滅亡?也就是說,曹丕為魏國多打幾年底子後,還會不會有司馬氏之類的世家篡權?

    我個人認為還是會在三國統一前滅亡,這個不是以曹丕的個人意志為基準的,他有能力,但終究不會強過他父親曹操。

    曹丕的皇位是怎麼來的?是他對世家做出了大量妥協後得來的,曹操在世時是人盡其用,不管他是什麼出身,但曹丕繼位後馬上就更改了人才選拔方式,採取了“九品中正制”,而資格制度就是世家們支援他稱帝換來的籌碼。

    採用了“九品中正制”後,實際上魏國的後備官員的選拔已經不在曹氏手中了,“九品中正制”是依據身世、家族名望等作為選拔基準,選出來的全是世家子弟,世家之間是有防護欄的,沒有達到一定標準你根本就進不去他們的圈子。

    而曹氏雖然變成了皇族,但並不被世家們認同,為啥?沒有世家們認可的底蘊,最主要的是曹操名義上的祖父是太監曹騰(魏國建立後還被追封為皇帝),這是讓真正的世家看不起的出身,所以,曹氏即使以皇族之尊,也實際上卻是被世家們排除在外的外人。

    世家們用認可“九品中正制”換取支援曹丕做皇帝,看似曹丕賺了,可實際上世家已經在做準備了,用這種方法選拔新的官員替代舊的官員,要不了多久朝堂上除了曹氏皇族,基本上就沒有支援曹家的官員。

    從效果看,世家們的目的也達到了,曹操在世時收攬的五子良將以及曹家從戰火中歷練出來的那一批人去世後,曹氏就軍權旁落,曹氏也無法學習曹操那樣提拔寒門為自己所用,因為“九品中正制”把大門關上了。

    所以,不管曹丕能多活幾年,也只是垂死掙扎,世家們也不會幫助曹氏一統天下,除非是代表真正的世家的家族上位,比如司馬氏,而曹魏一定是會在三國統一前滅亡。

  • 6 # 曹老師xixi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魏國滅亡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曹丕如果能多活一些,或者活到至少50多歲,也許曹魏不會那麼快滅亡,甚至能一統全國。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魏的開國之君,文武全才。曹丕於220年,代漢建魏,繼承父子,渴望早日實現統一山河的志。

    在軍事上,南方收復荊州三郡九縣,北方大破羌胡少數民族,東部平定青徐地方割據勢力,西部收復脫離已久了西域地區,使得曹魏統治範圍進一步的擴大。另外南方的交州士氏政權歸順曹魏中央,東吳孫權向曹魏稱臣,雖然有矛盾摩擦,但孫權在曹丕去世前一直未敢稱帝建國;蜀漢諸葛亮也及其反常的在曹丕執政期間為敢對曹魏用兵,也許是在休養生息,也許是在待天下大變,總之曹丕時期,曹魏的國力、經濟、軍事、文化都是全面的直線上升的。按照這個趨勢,曹魏只要內部不出問題,蜀吳必然早晚是要完蛋的。

    但恰恰是曹魏內部出現的問題,曹丕早逝,曹睿早逝,君主的頻繁更替,君主的年幼力弱,必然會導致朝野動盪,社會不穩,有人說是九品中正制的導致曹魏滅亡,但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九品中正制對曹魏是利大於弊的,導致曹魏滅亡的原因,就是君主的早逝,才讓士族趁虛而入,大權旁落,最終被司馬氏替代。

    就不說曹丕活到司馬懿那個歲數了,活到曹操的歲數,那就是56歲,就意味著,曹丕多活16年,也就是242年去世,242年是什麼情況,諸葛亮已經去世了8年,孫權長子孫登去世,東吳進入了“二宮之爭”,國力下降,而曹魏的司馬懿也差不多該退休了,早逝的曹睿不會繼位,年幼的曹芳也不會繼位,曹丕執政二十年多凝聚力必然異常強大,這時候的曹魏不僅政權鞏固,並且國力更加強盛,而且曹丕是雄主明君,在立儲問題和託孤問題上,必然比曹睿做的要好。

    可惜,曹丕在位6年就去世了,壽命太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限希望和美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