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班課堂

    第一個方向就是,這件事父母這輩子是真的做不到了,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完成自己年輕時沒有完成的夢想,就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到孩子身上,

    第二個方向就是,這件事父母可以做到,但是不去做,讓孩子去做,例如減肥,父母整天讓孩子減肥,自己卻偏偏不去做。

    “我母親的夢想是考清華”

    最近很火的電視劇《小歡喜》,主要是說孩子高考是故事,裡面有一個家庭,母親去世,離開了自己,給這個孩子帶來極大的傷痛,然而母親當年最大的夢想就是靠清華,他帶著母親的夢想,一直學習成績非常好,總是年紀第一,夢想支撐著他一定要考上清華,這是他母親沒有完成的夢想,他一定要替他的母親完成。

    這個孩子沒有質疑自己的母親,“你做不到的事為什麼一定讓我做成”,他帶著使命感,雖然有時候會讓他感受到壓力,但是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完成自己的夢想,同時也在完成母親的夢想。

    像這種父母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寄託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不理解,我不能說孩子不懂事,我只是想說,儘量的滿足父母的期望,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也是對父母的一種交代。

    “你也這麼胖,為什麼你不減肥”

    我作為父親,說實話,挺胖的,女兒隨我,也是易胖體質,我為了孩子的健康,我逼迫她減肥,每天我監督她跑步一個小時,鍛鍊身體,剛開始,女兒還能接受,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見微,我就用各種方法讓孩子減肥,去健身房,報瑜伽班,希望孩子可以瘦下來,畢竟女孩子瘦下來好,可是我卻得到孩子的一句“你也這麼胖,為什麼你不減肥”,她這句話,就是在質疑我,憑什麼讓我做你做不到的事情,我心裡剛開始有點傷感,我這麼愛她,這麼努力的想讓她變好,換回來的是她的不理解。

    我開始反思我自己,女兒說的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一定要讓她完成呢?

    我不再給她制定高強度的鍛鍊,反而我開始讓她自主的鍛鍊,在她鍛鍊的時候,我也順便試試,我能做到嗎,慢慢的孩子心裡也產生了觸動,開始自己努力的減肥,實現自己定下來的目標,我其實也挺欣慰的。

    好,總結一下,身為父母,總想讓自己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不想讓孩子步自己的後塵,然後把自己的希望,理想嫁接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可以替自己實現當初的夢想,所以就會高標準的要求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做一些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自己這輩子可能沒有出息,希望孩子一定不能像自己一樣沒出息。

    這是作為父母普遍的想法,但是呢,我們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多交流,多給孩子點空間,讓他有自主的選擇權,自由的追尋自己的夢想。這是我最後的建議,加油。

  • 2 # 鶴舞蘭天逍遙客

    身為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你做不到的事為什麼一定讓我做成"的質疑?答:不論家庭窮富,不論文化高低,也不論是高官還是黎民。都會盼望自己的兒女好。問世上所有人有盼望兒孫不如自己的嗎?有嫌兒女好過超過了自己的父母嗎?肯定性的回答,沒有,可以說一個沒有。兒女在父母心中就是她他們的延續,就是他她們寄託的希望,就是他她們在培育養植一棵心愛的花草。每天的澆水,每天的觀看,每天的用心分細怎麼才能讓同樣是花草的花草開的比別人的豔麗,生長的比別人的旺盛,有錯嗎?沒有,決對沒有。雖然同樣是一顆花草,別人家的是別人家的。但這一顆花草是自己的。因為是自己的就用盡了自己的心血,毫費了自己的時間,貫情於花草之間。誰不想自己的花草比別人開的旺盛鮮豔,誰不想得到別人的誇讚,誰願意被別人小看。而因花草的萎醜叫別人嘻笑諷刺而感覺臉上無光還能自傲自滿。所以說孩子是父母親的希望,是父母親的寄託。父母親的愛是無私的,父母親的愛是偉大的,父母親的愛是不求回報只想付出的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哪父母親在孩子成長中寄託著美好希望有錯嗎?絕對的沒有而都是正確的。而孩子長大以後成龍成鳳父母親喜歡。而孩子就是黙黙無聞你看有父母親賺棄的嗎?沒有。做為父母親的孩子兒女你願意並希望你在兒童及青年時期父母親都不管不問,甚至還希望你是個歪脖子樹是一棵不可成活的廢柴嗎?如你的父母親真的是那麼想了而且那麼做了,你長大成熟後會怎麼樣看待你的父母親。孩子醒醒吧,不要把父母親對你的希望看做是對你的苛刻,更不要把父母親對你的愛看成是對你的苛求。又試問包括你長大成人結婚後在生兒育女時,你願意叫你的兒女不如你嗎?或者父母親都不管你不親你不愛你,你會看做是正常的正確的嗎。而因你當時沒有做到,也會希望你的兒女做不到嗎?假如你沒文化而且還貧窮你也希望你的兒女沒有文化而繼續受窮嗎?所以做為兒女要正確的去理解父母親的善心和良苦的用意。不要用當時父母親沒有做到,來要求你去做到來盤詰生你養你愛你的父母親。如你真的那樣認為而且還做了,這隻能說明你的無知短視還沒有良心。你也不會因父母親貧窮,你要過的比他們還貧窮而去向同事哥們去絢耀吧。說真的,如你的父母親對你不寄託希望不管不顧的對待你,你到時只會感到傷心。而不會再發出這你們當時都沒有做到,又賃什麼讓我做到的呢無知之問。回答完畢。

  • 3 # 徐老師親子課堂

    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經有一句名言,叫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因此,面對孩子“你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一定要我做成”的質疑,父母首先要進行自我反思,看看自己是不是將自己的思想和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了。

    如果是,父母請務必改正,讓孩子自由地生長。

    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媽媽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達到了極點。

    在英子開學誓師大會上,英子想去航天局,於是在心願氣球中寫上了自己的心願,但是宋倩很不高興,強制地要求她必須考上清華北大,必須考上700分。

    英子感到十分委屈,對宋倩控訴道:“那不是我的心願,那是你的心願。”

    這其實就是父母強迫欲與控制慾的典型表現,也是我所說的己所不欲施於孩子的典型代表。

    身為父母,首先要明確的一件事情就是,你與你的孩子,你們是完全獨立的不同個體,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不應該負擔起任何一個你們的遺憾與夢想,更不應該過著被你們所束縛的人生。

    作為父母,你們小時候也一定有過與孩子一樣的想法:為什麼父母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做到?為什麼你們考不上的學校要讓我去考?為什麼你們喜歡小提琴我就一定要去學?

    我們都曾經受過同樣的管控,為什麼還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孩子與你是不同的,他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興趣與喜好,他不需要你幫他規劃他的人生!

    因此,我們做不到的,孩子也不需要做到。我們喜歡的,孩子不喜歡,就隨孩子去吧。我們不喜歡的,孩子喜歡的話,就讓他學好了。

    孩子的人生,應該讓孩子自己掌控。孩子的未來畢竟是孩子自己的。

    家長再憂心孩子的未來,也暫且忍住,收住自己想要伸出去的手,別拴住孩子,讓孩子自由地成長吧。

    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予以幫助,在孩子走錯路的時候扶他回正途。在他失敗的時候鼓勵他,失敗是成功之母;在他成功的時候告誡他,驕傲使人落後。

    當父母做到這些,你會發現,你做不到的,孩子自然就做到了。

    對孩子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座燈塔,當你成為家長,從新手父母到成為孩子的堅實後盾,孩子的一哭一笑,一舉一動都是你要關注的事情,再小的問題再不能忽略。

    如何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成為孩子求助幫忙、傾訴心事的物件?如何成為孩子的密友?

     

  • 4 # hello馮建軍

    當你的孩子對你說:你做到的事情為什麼要讓我做到時候。我們做為父母的就要自我反省了。

    反省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做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也註定有一大部分孩子會成為普通的一員。

    作為家長,我認為我們應該讓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努力。當然。這個愛好要是正確的。

  • 5 # 多彩人生心理發展之謎

    有些孩子懂父母,有的孩子懟父母,問題都出在教育理念上!

    見諸報端的有揹著爸爸上學的大學生,有叫人心疼的上照顧爺爺奶奶,下操持家務的小學生,也有“你做不到的事為什麼一定讓我做成”“沒錢為什麼生我” 耳熟能詳的小叛逆,為什麼孩子成長過程中分化這麼嚴重?

    首先,孩子懟父母的本質是孩子沒有自信、自尊的典型表現。“你做不到的事為什麼一定讓我做成”,表面上看孩子理直氣壯,實際上孩子已經認為自己做不好,也沒有信心做好。究其根源在父母,一方面父母企圖跨越孩子做人的培養直接進入文化知識學習,按辯證關係分析,人沒有目標,沒有動力是學不好的,即使僥倖把文化知識也學好了,也免不了繼續懟父母,更有甚者弒父母(不是危言聳聽);另一方面,父母給孩子展現的是虛假的一面,“我能、我行、我有錢”,俗語叫“打腫臉充胖子”。家境本應成為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叫父母自己作廢了。是想,揹著爸爸我也要上大學,即使我既要照顧爺爺奶奶、做飯餵豬,我也不輟學,動力來自哪裡,不就是為了改變嗎?要改變就是自信,不達目的不罷休就是自尊。

    第二,要知道教孩子什麼。一提到教育孩子的理念,似乎很神秘,其實就是先做人再做事(學習)教育規律。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第二位的是養成孩子學習興趣,也可以理解成文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是次要任務。孩子做人教育一定要抓早抓小,從新生兒開始。如果幼兒期孩子懟父母,說明前期教育近乎失敗,要用十倍努力糾正,如果是小學時期的孩子懟父母,要用百倍的努力去挽救,如果是高中孩子懟父母,幾乎無解無救。所以,父母瀟灑一時就是債,是債就得加倍的還。

    第三,要善於利用“道具”教育孩子。不同的家境都是不同的道具,是書香門第,讓孩子知道“書中有黃金”,是農民,讓孩子知道“粒粒皆辛苦”;榜樣教育,身教重於言教,多實幹,少叨叨,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最棒的,是可以信任的;孩子自我教育,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給孩子創造體驗條件,讓孩子自己完成任務,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滿足的機會,進而建立做成事的自信;社交體驗,在幼兒園不打架,少吵嘴,朋友多,是孩子情緒控制能力的檢驗。孩子受了委屈,父母要仔細聽其傾訴,分析原因,找出問題,分清是非,切不可縱容“復仇”。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就會產生“要比父母強”“要改變家境現狀”的自信,而“你做不到的事為什麼一定讓我做成”就不會出現。

    其實,父母們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小看孩子。孩子三歲上幼兒園,進行集中社交訓練並不是一種規定,而是三歲孩子大腦基本成熟,是教育規律的遵循。所以,只要家庭不是“菜市場似的家庭”,孩子都能思考,都能見樣學樣,都能培養成好孩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早晨咳嗽幾聲,有一點點痰,一整天都沒事,用服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