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里白光

    日本何嘗不想夾擊蘇聯,問題是得不償失。

    為什麼日本從遠東地區夾擊蘇聯得不償失,軍事科技、經濟能力以及軍人素質都不是蘇聯對手。蘇聯戰爭期間飛機最高年產達到二萬多架,坦克大炮就更無法比較,不僅數量差距,武器裝備代差更要命,諾門坎戰役蘇聯的T26直接碾壓日本的小豆坦克連開炮都覺得浪費炮彈,關東軍最擅長的萬歲衝鋒對蘇軍不好使,蘇軍配備大量的衝鋒槍和狙擊手,從戰壕裡稍露出腦袋就遭到狙擊手獵殺,諾門坎戰役日軍精銳被打到懷疑人生,第一次嚐到了現代化戰爭的滋味。日本關東軍明知道在遠東地區與蘇聯人較勁是一項完成不了的任務,不得不轉向南下,馬來西亞石油橡膠都是戰爭急需品,東南亞是歐美的地盤,避免不了與歐美對抗,只能兩者相權取其輕。

    最終導致了美國全面參戰。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戰屬於同盟國與軸心國之間的戰爭,也是兩大陣營組團對抗,是同盟國抵抗軸心國入侵的戰爭。二戰時的軸心國的組成主要是德國、日本、義大利;這裡面義大利完全屬於投機行為,其表現就是個打醬油的,最後乾脆演變成了拖油瓶。德國和日本雖然是軸心國的主力,但它們並不團結一致,目的不同。德國的目的是稱霸歐洲,以蘇聯為主要對手,因此,德國的所有入侵計劃都是以入侵蘇聯為中心而展開;包括對波蘭的入侵,對法國的入侵,轟炸英國,制定所謂的“海獅計劃”等等都是為入侵蘇聯進行戰略上的欺騙以及鋪墊。德國的最終目的是入侵蘇聯。很多人認為德國的目的是英國,希特勒要入侵英國就必須有渡海工具,而這正是它的弱項,相反卻是英國的強項,至於搞的潛水坦克根本就無法透過英吉利海峽,希特勒不是個傻子,從二戰中德國對英國的態度來看,希特勒更像是在等,等英國的態度,好像希特勒挺喜歡英國,最好是和自己一夥,不過丘吉爾這個老滑頭不理這一套。

    日本也是屬於賊奸溜滑的主,日本是個島國,戰略資源潰乏,戰略縱深小,石油、橡膠、礦產資源嚴重依賴進口,而這些東西亞洲國家有的是,而且亞洲國家沒一個國家屬於軍事大國,武器裝備和日本不能比,重要一點,這些國家並不穩定,內鬥不斷,分爭頻繁,屬於窩裡斗的局面,有利於日本的佔領計劃。從二戰的程序來看,日本沒給希特勒幫任何忙,雖然日本地處蘇聯的東方,又和蘇聯隔海相望,日本的海軍實力在蘇聯之上,並且日本已經穩住了北滿的局勢,駐紮有一百萬的關東軍,但無論是希特勒入侵蘇聯的初期,還是莫斯科戰役吃緊的時候從來沒有拉希特勒一把,眼睜睜的看著蘇聯把駐守東線的三十萬大軍調往莫斯科,日本連一句嚇唬的話都沒有說。希特勒最大的錯誤就是結交了義大利和日本這兩個國家,義大利成了脫後腿的,日本對美宣戰迫使德國和美國對抗。那麼日本為什麼不配合德國夾擊蘇聯呢?有以下幾點;(一)蘇聯是德國的菜,不是日本的菜:德國進攻蘇聯的目的自然是看中了蘇聯的土地,同時也徹底解決掉這個具有稱霸歐洲野心的傢伙,在希特勒看來蘇聯早完和德國有一仗打。當時蘇聯的確表現的咄咄逼人,入侵它國的氣味很濃厚。即然德國的目標是蘇聯,如果日本再打蘇聯就等於是和希特勒爭食吃,打下蘇聯後,德日也會因利益而翻臉。並且日德並沒有瓜分蘇聯的協議。當然這是前期的想法,德國吃緊時希特勒到是希望日本出手,無耐日本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更別說出手相助了;

    (二)蘇聯沒有日本想要的東西:蘇聯雖然地域很大,資源豐富,但二戰時期並沒有全部顯示出來,蘇聯的石油資源在歐洲方向,東部地區屬於未開墾的處女地,日本要獲得自己所需的石油就必須長途跋涉去莫斯科,而遠東地區則需要去開發,日本等不急。蘇聯東部地區地多人稀,沒有可以掠奪的資源,日本採用的是以戰養戰的戰略,搶奪它國資源用於戰爭開消,蘇聯的東部不用說日常用的資源,想找個窩住都難。因此入侵蘇聯會加大日本的戰爭成本,得不償失。

    (三)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日本和蘇聯打仗的歷史由來已久,多次交手,對蘇聯的戰鬥力很清楚,諾門坎戰役日本更是疼了很久。而當時蘇聯在東部對日方向上部屬有強大的作戰部隊,這些部隊所裝備的坦克是日本的小豆豆坦克所無法抗衡的,就裝甲火炮實力而言日本完全處於被吊打的份。如果日本進攻蘇聯日本就不只是和蘇聯開戰這麼簡單,別忘了,日本正陷入中國戰場,到時候中國必會發起對日本的更猛烈的進攻,本來在中國戰場就戰事吃緊的日本,並不想再多出個蘇聯作為對手。

    (四)日本的陸上進攻依託海上力量進行,日本的海軍力量是優勢存在,如果進攻蘇聯海軍力量完全派不上用場,單靠陸軍和蘇聯人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日本很清楚自己手裡的武器效能,欺負亞洲國家武器裝備落後都費勁,和蘇聯的武器對抗沒任何勝算,一旦日本進入蘇聯領土縱深,海軍根本就幫不上忙。

    正是由於上述的幾點日本才沒有進攻蘇聯,而是南下作戰,這是日本發動戰爭的起因,也是日本國家戰略,我們從二戰日本的戰略可以看出來,日本的想法是首先吞併中國,站穩腳,利用中國的資源供養日本的戰爭所需,這一點是很清楚的,日本在中國建立了許多礦藏資源開發點,煤炭,鋼鐵,石油,糧食等等,並從本土拉來了開墾土地的“開拓團”。讓日本沒想到的是華人民並不好欺負,國共兩黨面對外寇竟然放下前嫌一致抗日。在日本的戰略上中國並不是終點而是跳板,佔領整個亞洲,大洋洲才是它的目標,那裡有它想要的東西。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雖同為盟友但入侵它國的目的並不相同,日本從戰爭開始就打一路搶一路,資源是它最想要的,在日本人的眼裡,自己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日本也正是按照國家入侵戰略一步一步的進行著螞蟻吞大象式的侵略行動,不惜一切代價,把全體日本人都綁在了侵略戰爭的機器上,給被侵略的國家帶來了深重災難,最終走向滅亡。日本人屬於狼子野心,總遠不值得信賴。

  • 3 # 世界近現代史

    有人說是因為1939年發生的諾門罕戰役朱可夫元帥把日本打怕了,沒有膽量進攻蘇聯,非也!諾門罕戰役名不見經傳,頂多只算是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衝突。況且1日本獨自一國敢於主動打美國,(大概是目前歷史上主動進攻美國的第一個唯一一個國家)又怎會怕蘇聯而且當時美國比蘇聯強大;況且2這次如果進攻蘇聯是二對一哦,東西雙面夾擊蘇聯背腹受敵勝算很大值得冒險;況且3後面德國已經快要把蘇聯打趴下了(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差點被攻下)。況且4當時斯大林從遠東地區調集了部分兵力支援西線戰場保衛莫斯科,遠東邊防已經空虛,老朱這會在對付曼恩坦因古德里安這些呢。有這四種理由私以為日本膽怯說是不成立的。也有人說日本為不和德國夾擊蘇聯是因為蘇日於1941年4月13日簽訂了5年有效期的《蘇日中立條約》,戰爭時期日本人有這麼講道義嗎。蘇德還於1939年8月23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呢,而且日德是軸心國,德國撕毀了條約,日本也可以隨時撕毀。即便在條約簽訂之後,雙方仍然彼此心存戒備,並沒有把保障遠東邊界的安全寄託在中立條約上。所以日本誠實守信之說站不住腳。還有人說日本不夾擊蘇聯是因為蘇聯西部有資源而東部沒有資源,日本幫希特勒打蘇聯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划算,非也。你怎麼知道日本幫德國拿下蘇聯後希特勒會虧待日本呢,他倆達成協議分日本幾桶石油行不,或者拿下蘇聯後德國幫日本南下進軍中國,你幫我我幫你不行嗎。所以說這種說法也很牽強。

    拋磚引玉還有種種說法希望大家有獨立的思考。二戰常見問題:如果希特勒不進攻蘇聯會怎樣,如果日德夾擊蘇聯會怎樣,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會怎樣。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歷史也不是那麼簡單!

  • 4 # 酉陽749

    感謝邀請。日本是個缺少戰略傳統的國家。二戰中,日本始終在為北上還是南下這一兩難選擇而傷透腦筋。蘇聯最高領袖斯大林,在洞悉日本不會北上,與德國夾擊蘇聯之後,迅速從遠東抽調大量精銳部隊,增援西部戰場。這支力量是扭轉戰局的關鍵,他們也為最終戰勝德國法西斯奠定了基礎。南下東南亞的日本,企圖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以擺脫其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嚴重不足的困境。它已決心挑戰美國。偷襲珍珠港是為逼和美國。但顯然,這又是一個戰略錯誤。因為就連實力遠在日本之上的德國也不敢輕易挑戰美國。日本此舉是在拉德國下水。這是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與侵華日軍作戰多年的李宗仁,就曾在其《李宗仁回憶錄》中指出:日本究系島國,民族眼光短淺,胸襟狹隘,政治、軍事領袖皆有志大才疏之弊,徒有成吉思汗的野心,而無成吉思汗的才能和魄力。是的,如果戰略眼光只關注當下,力量就不會投送很遠。在急劇變化的時代,沒有戰略和目標的國家是危險的。日本因為缺少戰略傳統,而導致戰敗,教訓非常深刻啊。

  • 5 # 小小小百科全書

    一直以來在日本內部北上進攻蘇聯的呼聲就很高。但日本與蘇聯在1941年4月和日本簽署了《蘇日中立條約》蘇聯希望犧牲中國來實現“遠東慕尼黑”。從而換取遠東地區的和平。而日本也不願意貿然和蘇聯開始。這項協議在日本高層內部是十分認可也感覺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日本關東軍看來這就是政府的軟弱。而在同年的6月份德國突然發動了對蘇聯的戰爭後。日本軍部再次提議北上夾擊蘇聯的口號。

    因為當時日本內部其實對於北上打蘇聯還是南下東南亞的方針一直沒有定論。北上打蘇聯的好處就是可以奪取外蒙古的利益。並且蘇聯遠東地區蘊含著大量的礦產。這對於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簡直就是一塊大蛋糕。甚至日本北上蘇聯之後,解除了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勢力之後,可以有效的緩解蘇聯對於日本佔領東北的壓力。而南下的話最大的阻力就是英國。因為東南亞基本上就是英法的殖民地。當時法國被德國滅掉了,所以不思考了範圍內。但英國就容不得日本不考慮了。南下東南亞肯定會受到英國的激烈反抗。

    雖然當時德國邀請日本北上夾擊蘇聯。但是日本依然選擇了南下東南亞策略。原因也很簡單。雖然北上的好處很多。但是南下的好處更多。最最重要的是,蘇聯遠東地區也就是西伯利亞地區並沒有石油。雖然礦產資源豐富。但是石油才是日本急需的重要戰略物資。而東南亞不僅有石油,而且礦產和橡膠也全部都具備。兩相比較的話,顯然南下更符合日本的既得利益。而日軍南下之前百分之七十的戰略物資都是由美國提供的。日本此舉也可以打破美國對日本的操控。

    不選擇北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利益分配問題。根據當初德國與日本之間的協議。對於蘇聯的劃分日本也就只能佔據遠東地區。但是遠東地區雖然有礦,但氣候寒冷人煙稀少。顯然不是什麼好地方。而蘇聯西部顯然德國是不可能分給日本的。所以在收益上來看,日本北上蘇聯並沒有什麼誘人的利益。反而會因為利益劃分和德中國產生矛盾。最重要的是北上攻打蘇聯需要龐大的後勤物資補給。這方面也是日本的短板。日本根本就供應不起這麼龐大的後勤保障工作。短時間內結束戰鬥還好。萬一僵持起來,那日本可就進退不得了。歷史上日本和俄國發生過數次衝突。日本顯然還是心有餘悸的。所以不管從利益角度還是其他角度講。日本南下的收益顯然比北上更高。而日本也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南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0歲50萬左右的SUV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