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吳起是戰國初期名將,是當時的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吳起經歷過魯魏楚三國,精通兵儒法三家的學問,在魏國訓練魏武卒,為魏國開疆擴土、東征西討,讓魏國稱霸當時!後來在楚國進行變法,但變法失敗被殺!

    那一代名將吳起為何飽受爭議,有哪些惡名?

    母死不回家守孝!

    開始的時候,吳起因為在家鄉殺了人,所以準備逃走,走時他對他的母親說,以後不混出名堂,就不回來了!

    當時有一個大儒曾申,這曾申的父親是孔子的第子曾參,所以吳起就投在曾申門下,學習儒家的學問!

    但是後來吳起的母親去世,吳起並沒有回家守孝,而儒家的思想是忠孝節義,而吳起不回家守孝,曾申認為吳起不孝,所以就把吳起逐出師門。

    因為吳起是逐出師門,所以吳起的名聲就不好了!

    殺妻奪將!

    後來吳起在魯國做官,但是當時吳起的妻子卻是齊華人。

    而剛好那時齊國發兵攻打魯國,所以這時魯國國君想重用吳起!但是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的人。

    所以魯國國君對吳起不放心。而吳起為了被重用,也為了建功立業而成名,所以就把自己的妻子殺了,以表決心!這就是殺妻奪將!

    魯國國君最後也重用吳起,打敗齊國軍隊!但是後來吳起還是被猜疑,吳起就去了魏國!

    雖然吳起有母死而不回家守孝和殺妻奪將的惡名,但也不能掩蓋他在軍事方面的成就,他一生和諸侯大戰七十六次,全勝六十四,其他的是戰平或者小勝,但卻從無敗績,可謂是常勝將軍!

  • 2 # 三石小影片

    在時代的大環境下,在歷史的大環境下,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名人,他的每一個瑕疵都會被放到放大鏡下來看。中國數千年來崇尚儒家文化,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是大家所推崇的。

    如果一個小人物犯了以上這些,頂多是受到當時身邊人的非議。但是如果一個名人做出與此相悖的事,那就不僅僅是時代的非議了,還有歷史的非議,何況吳起最開始還是曾申(孔子弟子曾參之子)的弟子。曾參是孔子、儒家的正宗傳人,而且是一個至孝之人,那如果吳起有了一些有悖於儒家文化之舉,也會受到比其他名人更多的撻伐。那麼我們來看看吳起都做了些什麼。

    第一條:母親死了沒有回去守孝。

    吳起因為在家鄉殺了人,在他逃走時他對他的母親說:我吳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絕不再回衛國!在他母親死的時候恰好就沒有闖出名堂,他也“言而有信”,果真是沒回去。那這在世人看來,就犯了“不孝”之罪。

    第二條:殺妻求將。

    齊、魯交戰,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魯穆公對他有所懷疑,於是把自己的妻子殺了,換來了統兵之權。這就犯了夫妻間“不義”之罪。

    第三條:以楚悼王屍身當箭。

    吳起出走楚國後,在楚國推行變法,得罪了楚國貴族。後來楚王去世,貴族們在靈堂之上就要殺了他,結果他把楚王屍身弄出來擋著,以為別人就不敢射,結果還是射了。以君王之身做擋箭牌,他就犯了“不忠”之罪。

    對於一個“不忠不孝不義”之人,在後世會有好評嗎?當然,這是世人的看法。

  • 3 # 滿月尋桂子

    吳起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家,司馬遷特為其列傳《孫子吳起列傳》,這篇列傳其實共記三位軍事家:孫武、孫臏、吳起。

    吳起的諸多惡名皆因他把名放在了第一位,為了名他可以不管母親,殺掉妻子,殺掉譏笑他的鄉鄰;為了名,吳起幾易其主,最終客死他鄉!

    吳起本是衛華人,喜歡帶兵,拜曾子為師,事魯國君。吳妻齊華人。齊國攻打魯國,魯準備用吳起為將,又害怕他與齊國有牽連,吳起就殺了妻子以表明態度,魯遂用吳起為將,大敗齊國。

    魯國有人向魯君進讒言說:吳起本來家裡富有千金,吳起為了仕途到處遊說,散盡千金,鄉鄰譏笑他,他竟然把笑他的三十多人都殺了!從衛國的東門出走,與母訣別時,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後拜曾子為師,學習兵法。不久吳起母死,吳起因未實現為卿相的目標,母親死了也不回去,曾子鄙薄他的為人,與起絕交。現在,吳起為了求將,竟然殺妻,況且魯國是小國卻有戰勝齊國之名,其它諸侯國就要來打魯國,而且魯國、衛國是兄弟之國(都是周王室同宗),魯君用吳起就是與衛國為敵,魯國君遂辭退吳起。

    吳起聞魏文侯賢,準備到他那兒謀事,文侯問李克:”吳起何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於是文侯用起為將,攻秦,連下五城。吳起為將與士卒同衣同食,士卒有生瘡的,他親自吮吸。文侯因吳起善用兵、廉平,封他為西河守,以抵禦秦國、南韓。

    魏文侯死後,兒子武侯即位,與吳起遊西河,感慨山河險固,吳起對曰:在德不在險。魏國置相,田文為相,吳起不悅,擺自己的功勞,田文曰:主少國疑,大臣不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於子乎?吳起自認不如田文。

    田文死後,公叔為相。公叔小人,欲去吳起,向武侯進言:吳起為人節廉而喜名也,與強秦接壤,恐怕他不願留在魏國了,用公主試探他,如果他不接納公主,他就會推辭。吳起因為公主與公叔好,瞧不起她,就推辭了。武侯就信了公叔的話。

    吳起害怕獲罪,趕緊逃走,至楚國。楚悼王聞起賢,任他為相,吳起明法審令,廢出了公族的很多好處,充作軍費。強軍富民,諸侯國都害怕強大起來的楚國。

    楚悼王一死,楚國的那些王公貴族都作亂攻吳起,吳起逃至悼王屍身旁並伏在他身上,可是這些人照樣射殺吳起,連帶一起射中悼王。

    太史公曰: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忘其軀。悲夫!是呀,勸別人修德,輪到自己卻殘暴刻薄少恩,一生追名,最終被人射殺,可悲可嘆!

  • 4 # 道可特魏

    首先注意審題,題引是一代名將吳起飽受爭議,這是大實話,繼續看正題,史記中留下的諸多惡名的真實性究竟如何?請注意是問吳起諸多惡名的真實性,而且是在史記中留下的惡名。前幾位朋友光羅列了吳起在史記中的諸多惡名,並未曾分析其真實性,那麼下面我們就一一分析其在史記中諸多惡名的真實性。

    首先分析《史記》中的吳起就不得不先說說《史記》和其作者司馬遷。“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然而熟悉《史記》的朋友們知道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還是帶有很多個人感情色彩的,而緊隨其後的《漢書》作者班固寫史時就更少夾雜了一些個人感情。我們知道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民間很多書籍都被焚燒,後來更有項羽火燒咸陽,秦國所藏的七國典籍也大都被毀。我們很難想象司馬遷在蒐集數百數千年前的史料時有多麼困難,在他作書之前,有很多史料已經遺失,或者記載令人生疑,甚至民間散落的史料有不同版本,記載都可能是相反的,就好比助商湯建國的伊尹到底是商的賢臣還是篡位者,不一而足。想象一下,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面臨過多少這樣的情況,《史記》裡記載的確實很多是根據他自己所蒐集到資料整理篩選再加工或者僅憑猜測推理出來的。說了這麼多,下面切入正題。

    看《史記》的朋友們羅列的吳起諸多惡名不外乎三條,一是殺死譏笑的三十多個同鄉,二是母死未奔喪,三是殺妻求將。那麼請看原文: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

    大家看到了嗎,不是司馬公直接敘事寫出來的,一句魯人或惡吳起曰,惡字也稍稍彰顯了司馬公的一些態度,一是可能確是魯人惡語相向並不真實,二是司馬公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吳起以上幾個汙點的真實性。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第一個殺同鄉的事情,年少時家境富裕,到處遊歷求官不順利這個應該是事實,像吳起這麼有本事的人想的肯定不是老實過日子,他想的是出將入相實現人生抱負,可惜無人賞識。最後家道中落,被人所笑這也合情合理。但注意謗己者三十餘人,這個兵、法、儒於一身的吳起,如何成為了一個格鬥高手,要知道雙拳難敵四手,對於一個沒有什麼實戰經驗的年輕人來說,要同時對戰並擊殺數人都太難了,何況三十幾個人。那麼是一個一個擊殺的嗎,我覺得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都是自己的相鄰,不可能連續殺了三十多個才被髮掘。但是吳起確實是殺了應該是肯定的,但數量肯定不是三十多個,推測應該是一個或數個。試想自己胸懷大志,花光了家產還一事無成,單單因為同鄉笑話了自己就要置人死地,自己也要逃離故土,有家不能回,是不是有點不明智。真正的智者可能面臨的是被所厭惡的相鄰不但是笑話而是侮辱了,這是吳起忍無可忍把劍而起,同時他也想清楚了,才有了後面與母辭別的話。

    然後是母喪未歸,這件事應該是真實的,因為從史料的記載上來看,吳起後來是再也沒有回過衛國的。雖說這件事是基本上真實的,只是還想替吳起在辯解一下,感覺這個惡名有些強加的感覺,吳起不歸也是情有可原的,他在衛國殺了人就是殺人犯,是要判刑的,如果回去了不但奔不了母喪還會被捉。而吳起當時在衛國殺人還不忘獨於母親訣別,說出了不為卿相不如衛的誓言。後來他學師曾子其實也能說明他對儒家的思想還是嚮往之的,他有家不能回,母喪不能奔,他想必內心是很痛苦的,最後也不能得到老師曾子的理解。

    那麼重點是吳起殺妻求將是不是真的,這也是後人對吳起最為嗤之以鼻的。吳起先後從學於曾子和子夏,深受儒家思想的渲染,而其本人核心思想就包括明德修身,他本人也用此勸諫魏文侯,試問殺妻求將這突破儒家底線的行為豈不與其自相矛盾。況且魯君懷疑他,就殺妻求將只會適得其反,魯君會更擔心懷疑他,連自己妻子都下的了手的人,會對別人忠誠嗎,所謂兵家高手都是謀略之高手,吳起這兵家亞聖不會這點道理都不懂。最重要的是除了《史記》裡魯人說的這麼一段話,吳起殺妻求將在別的史料中是沒有明確記載的,而根據史料《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的記載,吳起並沒有殺妻求將,而是出妻,即休妻。我覺得《韓非子》說法更為讓人信服,單單從時間上來說韓非與吳起同處戰國時期,韓非要晚一百多年,但司馬遷是西漢人,又要比韓非還要在晚一百多年,更經歷了焚書和火燒咸陽,相比《史記》,《韓非子》的說法顯得更加真實準確。所以從吳起自身的思想理念角度和史料的準確性考慮,吳起殺妻求將都不是真實的。

    最後收個尾,司馬遷說吳起刻暴少恩,還是略帶了些感情色彩的評判,吳起不僅是兵家的最傑出代表,在政治上還是法家的踐行者,以法治國觸動了當權派貴族的利益,那些所謂他刻暴少恩的物件,以至於不被理解,算是個時代的犧牲品吧,改革最終失敗也免不了被人抹黑,後來人不辨真偽也就誤解了吳起人品,這可能是所謂諸多“惡名”的由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足亞洲盃大名單,魯能三將入選,蒿俊閔、鄭智迴歸,恆大7人上港3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