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方捲毛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劉表真的像曹操說的那樣有名無實嗎?

    劉表是荊州太守,東漢末年名士、漢末群雄之一,說起劉表,在影視中給人的印象是一個碌碌無為,胸無大志的人,能力一般,白白錯失大好良機,等著敵人打上門來,結果憂愁而死。

    那麼歷史上的劉表是這個樣子嗎?

    事實上劉表也是有兩下子的,甚至可以說是相當有兩下子的,因為劉表他是一個絕對有才能的人,劉表的出身跟劉備有些相似,劉表是漢景帝之子恭王劉餘的後代,與劉備相同,都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不過那也是前朝的“劉”,在當時後漢的時期,已經沾不了多少光了。

    不過劉表和劉備不同的是,劉表在年輕的時候就很有名氣了,還被列如八顧、八俊、八極當中,這些名目在漢末時期是人們相互標榜的產物,劉表在其中出現最高,足以說明劉表在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青年才俊般的人物。

    據記載,劉表身長八尺餘(合1.88米),姿貌溫厚偉壯,而且劉表的老師是王粲的爺爺,漢末名士王暢,所以說論學術背景,出身,相貌,這幾樣都佔全了,這樣讓他的仕途一帆風順。

    說劉表有名無才,但是他卻曾經單人單騎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漢末是個大是大非的時代,有忠臣也有逆賊,在是非面前需要每個人都明確表態,但劉表很聰明,他的政治立場一般都比較含糊,他既不反董卓,也不反李傕、郭汜,更不反天子,表面看沒問題,但在當時舉國聲討逆賊的形勢下,劉表的做法就有點機會主義嫌疑了。

    不過劉表這個人相比於其他軍閥而言相對比較中庸,就是求穩,太過於求穩,因此他自己沒有什麼野心,對治理內政方面的才能很強,但對攻城略地方面的謀略嚴重缺乏,典型的內有餘而外不足,這個是他的性格問題,過於中庸。

    其實客觀的來說,劉表統治荊州也是有業績的,他善於地方治理,不過這種方式運用到亂世當中就出現了問題,最後只能被淘汰出局。

    說劉表有名無實,不如說劉表有實力但是卻無野心!

  • 2 # 文史長廊

    三國演義中,劉表坐鎮荊襄九郡,兵草錢糧富足,更兼七千餘隻戰船,軍隊二十八萬。如此龐大的規模,按理說戰鬥力也不小,但曹操卻說“有名無實”,為何?自劉表統領荊州以來,劉表勵精圖治,恩澤一方,確實把經濟搞了上去,但是劉表自身沒有四方之志,亂世中他採取的是中立的態度,所以大部分能避免的戰爭就避免過去了,這幾年的荊州也幾乎是太平的。這隨之也帶來了巨大的隱患,軍隊普遍頹廢了,數量之多的軍隊形同一盤散沙,這與曹操征戰四方的鐵騎比起來就相差甚遠了,雙方相爭,劉表必敗。劉表在紛爭時期已進入晚年,很多事情都表現的力不從心,這直接導致有非分想法的人有了機會,所以劉表後期內亂特別嚴重。劉表的第二任妻子蔡夫人就有這種想法,她以美貌把控了劉表,並生了個兒子,希望劉表廢除長子劉琦而立劉琮,進而控制荊州。在這種情況下劉表雖掌控荊州,但卻被分割成兩種勢力,內部多有不合,並不能一致對外。

    細細看來,劉表麾下並沒有堪稱大任的將領,就比如他的水師將領蔡瑁,張允,都是諂佞之徒,想曹操兵下荊州,直接主張投降,這不是一個大將該做的事情。劉表麾下並無可用的大將導致了對外無對抗之力,在戰爭中取勝的機會很小很小。三國故事,有因有果,令人回味。

  • 3 # 古鏡5

    應該是。憑祖蔭據列土,憑小技得虛名,幹了一輩子蠢事。截殺孫堅、依靠裙帶、廢長立幼。目光短淺,胸無大志。把祖宗基業扔給一個吃屎的孩子,姓了別人。

  • 4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從曹操謀略“奉天子以討不臣”,可以看出曹操具有雄才大志,從他的詩歌中,也可以看出曹操胸襟廣闊,一股霸氣。劉表雖是漢室宗親,這點比曹操的起點高,年輕時,也有血勇氣盛,獨下荊州,智計疊出,成為人上人。但其本質,該得的得,該守的守。少了一股闖名天下的野心。裡面因素很多:或許年齡愈長,血氣愈少,或許忙於荊州各士族均衡,或許天下還姓劉,不必太鋒芒。但不管何因,劉表數次在諸雄間不得罪,不肯定也不否定誰的心態,不難讓他方看出。他的目的,就是想自保荊州無恙,我不招惹你,你也別惹我。這種權衡時勢的心態,難免在弱肉強食的割據中,反而受到非議。大的雄主,不讚賞這種做派,小的諸侯在想靠攏或求援時,又會躊躇。

    而在虛名上,劉表又會刻意注意形象,設招賢館,贊忠義事,開立學館,卻少了一份埋下頭、養精蓄銳的實政理念與措施。

    以曹操的心志,加手下的智囊團,既然想圖霸天下,怎麼能不對各方割據勢力備加分析,且要到位。

    事實,曹操也說對了。在亂世爭鋒中,劉表終沒有躋身三甲。

  • 5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曹操說劉表有名無實,是正確的評價,但是,這個有名無實,並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有名無實。劉表有名氣,有能力,有實力。只是,雖然曹操並不十分了解劉表,但是,在曹操眼中,劉表依然只是一個命門被看穿的“實力派”。

    聽我慢慢道來。

    曹操說劉表有名無實,是因為曹操並不瞭解劉表。

    我們就以演義中“煮酒論英雄”時對群雄的評價來看看曹操說的道理。(雖然是演義,但是與史實中曹操對諸人的評價差異不大,因此,我就以大家相對更熟悉的橋段來說)。在這些評價中,我們會發現曹操對各諸侯的瞭解程度是不一的。

    對袁紹、袁術,這些“一起喝過酒,一起扛過槍”的老朋友,曹操的瞭解是很深入的,他直接點的是他們的性格缺陷“好謀無斷”、“色厲內荏”,一語道破這些對手的性格缺陷。而對於孫策、劉表的評價,則顯得有些瞭解不足了。更多是從他們的出身出發的,比如說,他評價孫策,“籍父之名”,這個很有意思。就好像,今天我們評價王思聰,瞭解他的人一定會說這個人哪裡哪裡好,哪裡哪裡不好,可是,不瞭解他的人呢?可能就會說“靠老爸出名”一樣,因為除此之外別的確實也不瞭解。

    孫策:聽說曹操說我是靠老爸的名氣?別理他,他是嫉妒我和大喬的愛情。

    而劉表呢?確實是名士出身。他出道很早,早在著名的“黨錮之亂”時期,就已經譽滿天下了。他是早期“太學生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是當時整個大漢如假包換的大正派!因此,曹操說劉表“有名”,自然當仁不讓。

    那麼,曹操說的“無實”呢?也基本正確。但是,這個“無實”,並不是說劉表沒有能力,沒有野心,而是說沒有實力。

    表面上,劉表一開局就統御荊襄,是當時非常有實力的強權,可是,卻只是表面。

    這要從劉表統御荊襄的過程說起。劉表被董卓任命來荊州接任時,整個中原、荊州都開始亂了。劉表是”單騎“化妝入荊州。當時荊州已經亂了,紛亂不已,不但黃巾的實力開始蔓延,袁術荊州也是虎視眈眈。劉表依靠當地大世族蒯家、蔡家的支援,才在荊州逐漸立穩腳跟。與家業積累深厚、“四世三公”的的袁紹兄弟不同,這些世族和劉表是近乎平等的合作關係。因此,他從一開始,對荊州就沒有絕對的控制權。

    說劉表沒有能力,是不對的。

    單騎入荊州的豪氣,豈是“座談客”能做的。

    而在早期的諸侯爭雄中,也表現得非常有能力。

    最早抗擊袁術的,就是劉表。大家應該還記得超級猛人孫堅是怎麼撲街的吧。袁術在劉表這裡討不到好處之後,才開始了一連串的北面攻略。

    孫堅:主公,他們說劉表沒能力?不好意思,我是個粗人,想罵我就直說,不要這麼拐彎抹角呀!

    而面對西北軍張濟的入侵,劉表也表現得非常有手段。在面對有賈詡加持的彪悍西北軍時,劉表在戰爭中射殺張濟,又用懷柔手段接納了張濟餘部,讓張繡駐軍宛城,成為了北面屏障。

    面對有殺父之仇的小霸王孫策,劉表也一直穩如泰山,交兵數年,總體並不吃虧。

    但是,曹操認清劉表“有名無實”,缺乏凝聚力,也是漢末大英雄曹操能成功應付劉表的根本原因。

    大家批評劉表,多是說袁曹相爭時,劉表始終沒有進圖中原,缺乏野心。可是,果然是野心的問題嗎?

    非也!

    劉表不幸遇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在袁曹交兵之際,曹操透過手中握有的任免之權,挑動長沙太守叛亂,引發了荊南叛亂,使得劉表一直自顧不暇!這才是劉表無法北上爭雄的原因!

    也正因為曹操對劉表的深刻認識,在南下討伐荊州時,素來對朝廷恭敬的實力派蒯家、蔡家,才馬上挾持劉宗投降!

    劉表:真的不是我不行,既生我,何生操!

    劉表,是當時最有能力的諸侯之一,不幸遇到了一眼看穿他命門的曹操。僅此而已。

  • 6 # 看遍山川

    羅貫中在寫作《三國演義》時,常常把一些歷史上很有名氣地位也富有才幹智謀的人進行一定的醜化或虛化處理,以配合作者襯托劉備集團人物的正面高大形象,劉表不幸,他就是其中一位。

    作為漢景帝之子魯恭王劉餘之後,從少年時代就深受儒家文化薰陶,恪守中庸之道是他的性格特點,這也符合他日後不進行積極戰爭擴張的執政策略。年輕時的劉表已經是一個極有名氣的人士,和同輩英才們縱論朝政,指點江山,被時人點評為當世“八俊”之一。在東漢末年十分流行人物品評,一個人要出人頭地,必須得有良好的社會口碑,年輕的劉表才華出眾,早早地就得到社會認可,“出名得要早”對他而言似乎很容易做到了。

    當朝廷的一紙詔書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時,劉表沒有自己的軍隊和盟友,詔書只是空頭支票。作為一個文人書生,他表現出異常的從容鎮定,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魄力。拉攏荊州豪族代表蒯氏和蔡氏兄弟與其聯姻,請他們出山相助,同時果斷地採取一系列行動,很快就控制了荊州八郡,並且建立起一支較為龐大的軍隊。

    劉表成為一方霸主後,主政的思維停留在中庸,仁義的儒學範圍裡。對外表現就是北方曹操在顧及其它諸侯時,劉表不聽忠言屢次喪失向北用兵的機會,被曹操點評為“自守賊”。對內則使荊州在亂世成為一塊相比白骨露野的中原比較安定的地方,他的“從容自保”客觀上不窮兵黷武,開立官學,強調文治,百姓倒也能安居樂業,享受這一片樂土。所以他處理內政的功夫一點都不亞於三國時代的任何人。

    但劉表與他同時代許多軍閥諸侯是不同型別,他是具有儒家風範的政治家。他沒有那種強烈的開疆擴土的願望,好名而輕寒士,荊州地界如群星璀璨般的智囊英才都沒能為其所用,反而受到外戚勢力牽制,最後廢長立幼造成政治上的被動。

    劉表的一生建樹,可以知道他並非虛有其表,只是他如果存在於和平年代,那必定是很優秀的治國安民人才。但在三國那種弱肉強食的時代,如激流行船,不進自退,你不想或沒有擴張的能力,別人也不會讓你空閒逍遙。

    劉表一向尊奉儒家經典,傾心治學,立志安定地方,在大好形勢下沒有適時把握好機會,失去中原逐鹿的資格,以至身死國滅,使人扼腕嘆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中50多歲的康熙,為何將死囚張五哥親點為貼身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