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便123840952

    左宗棠西征,沒有什麼得力的大將。曾國藩將湘軍劉松山部贈予左。劉松山在西征中立下大功。左宗棠很感激曾國藩不計前嫌。後來曾國藩去世後,左宗棠送他的輓聯也很能說明左對曾的服氣。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 2 # 松楠莊主

    出生於1811年的曾國藩比左宗棠大一歲, 兩人都是清末中興時期最著名湘籍將領,對於穩定社稷、維護道統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時“瑜亮互現”。兩人都是聲震寰宇、名垂青史的人物,自然都是有些性格的,曾國藩是著名的理學家,以道統自居,左宗棠才高八斗,恃才傲物,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國家命運交織在一起,使得兩人的關係趨於複雜,甚至有過兩人互懟的過往。

    曾國藩 27歲考中進士,十年內就升授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可謂官運亨通;左宗棠20歲就考中秀才,但往後功名進取之路卻非常坎坷,很長時間都在湖南巡撫手下做幕僚。兩人仕途之路迥異,但兩人惺惺惜惺惺,仕途上順風順水的曾國藩對左宗棠多有照顧:1854年曾國藩率領在衡陽練成的水師北上剿滅太平軍,就邀請左宗棠出山;1856年曾國藩向朝廷奏敘左宗棠接濟軍餉有功,奉旨以兵部郎中使用並賞戴花翎;1860年,曾國藩代理兩江總督,左宗棠隨著襄辦軍務。

    曾國藩有恩於左宗棠,但左宗棠亦非等閒之輩:兩江總督陶澍主動與當時還是醴陵淥江書院山長的左宗棠結為兒女親家;因虎門銷煙名震寰宇的林則徐拋開湖南各級官僚於不顧,獨與左宗棠夤夜暢敘與湘江舟中。當時更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謂,都顯示出只是湘省幕僚的左宗棠之卓越聲望。蓋因有這份自負,在禮、兵、刑等多部門任過侍郎的曾國藩,1854年率水師兵敗於湘江長沙靖港水面時,區區湘省幕僚之左宗棠跑到船上大聲咒罵“好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曾滌生”,意在激發曾國藩的鬥志。

    關於曾國藩與左宗棠的互懟,最著名的莫過兩例。

    一則是曾國藩曾拿左宗棠的姓調侃,丟擲上聯:“季子才高,與人意見時相左。”將左宗棠的字(季高)和姓(左)都嵌入其中,既切事又達意。左宗棠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出下聯:“藩臣輔國,問伊經濟又何曾?”也將曾國藩的名(國藩)和姓(曾)分嵌首尾,二語合璧,恰成一副絕對。

    另一則曾國藩與左宗棠產生嫌隙,是1864年湘軍攻破江寧(南京)後。曾國藩聽信眾將所言,認定洪秀全之子已經死於亂軍之中,江南戰事即將結束。可是沒過多久,太平軍殘部竄入湖州,時任浙江巡撫左宗棠偵悉洪秀全之子仍為軍中在職領袖,於是密疏奏報朝廷。曾國藩聽到這一訊息後,懷疑左宗棠別有居心,一向以“忠君體國”為念的他十分惱怒,上折說左宗棠誇大其詞,有故意邀功請賞之嫌。左宗棠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具疏自辯,洋洋數千言,指斥曾國藩欺君罔上。

    因為這事,曾國藩徹底灰心,兩人因此多年不同往來,左宗棠也因此背上“忘恩負義”和不通人情世故之名,不過從左宗棠後人撰寫的傳記來看,這次結怨完全是湘軍攻下江寧、聲望達到極致,在清廷猜忌和打壓下“不得已”而為之。兩條明證,一是曾國藩死後左宗棠送來的輓聯,一則是曾國藩死後左宗棠對其後人的眷顧。

    1872年曾國藩棄世後,左宗棠念及彼此早年的交誼,頗為傷感,還特製輓聯一副,剖白心跡:“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毋負平生。”足見兩人早年交誼雖然中途擱淺,卻並未棄置和斷絕。

    至於左宗棠對曾國藩後人的提攜,最典型的就是在左宗棠的舉薦下,連舉人都不是的曾國藩女婿聶緝槼官運亨通,官至浙江巡撫,是曾國藩後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一位。

  • 3 # 沉默寡言的思考者

    兩人都是為公之人,曾深謀而能讓,左剛正而智慧,時過境遷,對事情認識更清楚,心無芥蒂了。或者本無芥蒂,應付慈禧老狐狸而為之

  • 4 # 我有我的歷史觀

    不是說“老死不相來往”嗎?怎麼又和好如初,甚至是盛讚對方了呢?你們這唱的是哪一齣呢?猩猩相惜?不計前嫌?不想互相傷害?之前的怨結是誤會?抬頭不見低頭見?你們二位大人對對方態度的180度大轉變,把我們都搞懵圈了。

    究竟是咋回事?這事還得從二人的“結怨”說起。

    曾、左二人因關於“洪天福貴”的生死下落的訊息不同而結怨。

    1864年,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病逝于都城“天京(今南京)”。他臨終託孤,將幼天王“洪天福貴”託付“忠王”李秀成輔佐,並讓他全權行使守衛天京的軍政大權。

    但太平軍沒能抵擋住湘軍的重炮轟擊。李秀成帶著幼天王於凌晨時分從一處城牆的缺口處突圍。

    為保護幼天王,李秀成讓他騎上自己久經戰場的好馬,而自己則騎他的劣馬。最後,幼天王成功逃脫,而李秀成不幸被捕。

    為了使幼天王順利到達陝西,於關中再舉義旗,李秀成在“自述書”(供詞)中謊稱幼天王已死,並虛構了幼天王死亡的細節。

    雖然後來曾國藩還是把李秀成殺害了,但對李秀成關於幼天王已死的描述深信不疑。

    曾國藩回京奏報戰功時,便稱洪天福貴已死。這在朝臣們看來,這比攻陷天京更是大功一件,因為殺死了幼天王,就等於熄滅了太平軍起義的火種。

    可左宗棠得到的訊息則是:“幼天王沒死”(幼天王當時確實沒死,他突圍出來後在江蘇東壩遇上了“洪仁軒”。太平軍在湖州大敗後,李世賢等部轉移至贛、粵、閩三省邊界地區。洪仁軒帶著幼天王在追趕李世賢部時,於混亂中走散。幼天王最終被捕。在南京被處死,年僅16歲)。

    於是左宗棠奏曾國藩為誇大戰績,謊報幼天王已死,犯有“欺君之罪”。但是慈禧太后卻不這麼想。她認為洪天王及四大天王都已死去,都城又被攻破,此後的太平軍殘餘勢力再也掀不起大風大浪了。此後的抗清力量已不足為患。至於幼天王是否確實已死,她不想深究。

    曾國藩驚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朝臣若被彈劾貪汙、受賄等罪名,倒不算是什麼大罪,若是犯有“不忠、欺君之罪”,那後果將是……

    從此曾、左二人結下了“樑子”,發誓“老死不相往來”。

    曾、左二人把心中的“怨怒”帶到了朝堂,都不給對方好臉色,見面就互懟。

    曾國藩曾以左宗棠的姓名作調侃:

    季子才高,與人意見時相左。

    左宗棠字“季高”。曾國藩以此聯挖苦左宗棠。左宗棠以其治人之道還治其之身,對出下聯,加以回擊:

    藩臣輔國,問伊經濟又何曾。

    上下聯都巧妙地將對方的姓名鑲嵌其中,對仗工整,語意合璧。

    曾國藩步入仕途比左宗棠早。曾國藩進身二品官位時,左宗棠還是個默默無聞的“舉人”。之後左宗棠任“浙江巡撫”,曾國藩有“舉薦之功”。按理說,左宗棠應自謙為“門生”,但左宗棠無論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人書信來往中,從未稱呼一聲“老師”,都是以“兄弟”相稱。此後乾脆就沒有書信來往了。

    難道就真的“老死不相來往”了嗎?當然不是!

    晚年的曾、左二人卻盛讚對方。

    當時西北方有“阿古柏”侵入南疆,沙俄又趁機侵佔伊犁;東南面又有列強凌辱,日本又突然攻佔臺灣。朝廷關於“海防與塞防之爭”持續了六個多月。後來朝廷採取了“海防”與“塞防”並舉的決策。左宗棠被任命主持新疆事物。

    說句公道話:雖然美其名曰“海防與塞防並舉”,其實朝廷還是明顯偏重於“海防”,對於“塞防”更準確的詞語不如用“兼顧”。

    這不僅體現在軍隊調動上。“海防”上李鴻章任“直隸總督”督辦。湘軍、淮軍等重要力量集結。而“塞防”僅左宗棠一支軍隊。

    還體現在軍餉後勤上。西北方向本來就連年嚴重不足,“海防與塞防之爭”時還要從西北方抽取軍餉填補東南方。後雖未被抽調,但還是嚴重不足。

    左宗棠將一部分羸弱士兵“變兵為墾”。這樣既節省了軍餉,又夯實了大後方。

    同時還體現在裝備上。在“海防”上,國家建水師,辦洋務,購艦船槍炮。而左宗棠士兵的槍炮還不如“阿古柏”的蘇制武器先進優質。

    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左宗棠率領軍隊發揚著打硬仗的精神,將阿古柏趕出了新疆,迫使沙俄撤出了伊犁。收回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中國在新疆設“省”以加強管轄

    左宗棠西征時,曾國藩不僅沒有公報私仇,還全力幫助左的糧餉。並派部將“劉松山”前往協助左宗棠作戰

    左宗棠凱旋歸來。曾國藩每次與臣僚談及左宗棠的雷厲風行的治軍施政,都讚不絕口:“當今西陲之重任,倘若左君一旦卸肩,不但我等難以為繼,就算是胡文忠(胡林翼。死後賜諡號“文忠”)於九泉,恐怕也接不起這副擔子。你說是“朝端無二”,我說是“天下第一”!”。

    (注:胡林翼——“同治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湘軍重要將領。他英勇善戰,屢戰皆捷)

    曾國藩辭世,左宗棠參加了追悼會。曾國藩的家人開始擔心左宗棠會口出不雅言論,將有損於曾國藩的晚節。

    但左宗棠神情頗為傷感,特製一副挽耿: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不負平生。

    字裡行間滿溢欽佩之情。原來二人早年的交誼雖中途擱淺,但留存在心裡的感情並未斷裂。

    那麼,曾、左二人早年見面就懟的局面怎麼蕩然無存,反而晚年卻盛讚對方呢?

    本人認為:一,左宗棠以65歲年齡率軍入疆,抗擊外侮的壯志令人欽佩;左宗棠抬著棺材入彊,昭示不掃蕩敵寇就戰死於新疆的豪情令人感動落淚;左宗棠在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方面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縱覽中國近代史,在與外敵戰爭中,中國軍隊次次吃敗仗,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喪失了太多主權。想到這就令人氣憤、沮喪。左宗棠平亂新疆是唯一的一次大勝利。實在是鼓舞人心!梁啟超先生評價他“左宗棠是500年來第一人”。

    作為首輔,作為名臣,曾國藩怎麼會無動於衷,怎麼會還計前嫌?他將左宗棠的年輕氣傲撇於一邊,而對他大加讚賞。

    二,曾國藩在維護國家穩定,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曾國藩在建水師,辦洋務的過程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特別是作為最大規模的地方武裝力量——湘軍的最高統帥,曾國藩並沒有擁兵自重,心圖不軌。而是忠於朝廷。有人評價他是“中國近千年完美第一人”。

    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自然心生仰慕,自省了自己之前的“不敬”。所以他晚年也對曾國藩大加讚美。

    這就是曾、左二人化解不和的方式,這就是二人先懟後讚的原因。兩位都不計前嫌,重修舊好。那是因為二人都站在歷史的高度,考慮的是國家大義,踐行的是保家衛國。所以他們不屑於個人恩怨。

    瞭解了以上諸多方面,對於曾、左二人先懟後贊180度的轉變,你還會“驚詫”嗎?你們還會“懵圈”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陽光玫瑰葡萄是提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