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王子小豐

    我是廣東人,我的家鄉是潮汕地區,現在過年的習俗主要有:

    1.行花街,逛廟會,以前老人家常說:“行花街就是為了討個好運氣。鮮花象徵著花開富貴,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現在行花街除了可以買花、看花以外,更是廣州人過年希望“行運”的標誌。

    2.舞醒獅,春節期間很多商場都會請來醒獅隊,除在廣場表演之外,還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於門,包紅掛青,讓瑞獅去摘取,名曰“採青”。

    3.買金桔,廣東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為什麼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廣東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東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

    4.食年糕,年糕包括有:糯米年糕、蘿蔔糕、芋頭糕、馬蹄糕等等,年糕諧音“年高”,寓意快高(糕)長大、步步高(糕)升。

    5.派利是,這是廣東春節的習慣,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

    6.貼春聯。

    7.吊紅燈籠。

    8.遊神賽會等。

  • 2 # 翰墨因緣

    中國的春節有著濃郁的中國特色的民俗文化,幾千年來演繹並傳承有序的習俗好多:濃濃的中國風情,紅春聯、紅燈籠、紅色的窗花美如畫 。

    財神、灶爺請回家。童男童女迎春舞,十二生肖輪當家。

    舞獅子、耍龍套、十八般武藝齊爭霸。

    踩高蹺、扭秧歌、男女老少笑開花。

    跑旱船、拜年的,舉國同慶沸騰啦!中國的特色中國的年,億萬華人湧向前……

  • 3 # 白雲九段

    第一,正月不剃頭,正月剃頭死他舅。這個習俗在我們這一帶流傳很廣,至於為什麼呢?大概是這麼說的:男人小時候頭頂也就是天靈蓋都有臼臼屎,如果剃頭不小心很容易把它剃掉,而臼臼屎又與舅舅諧音,故而在忌諱很多的正月是不允許剃頭的。尤其是做母親的,總要叮囑她的孩子尤其是長年在外的孩子,正月不準剃頭。因為這個問題關係到她孃家兄弟的安危。當然,這裡面沒有什麼科學道理,只是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而已,希望親人舅舅們平安健康。

    第二,對於家裡喂的牲口(馬、牛、驢)在大年夜五更要吃頓好飯。這叫做大一千罵一萬,大年五更吃頓好飯。這個不難理解,我們國家是傳統的農業社會,牲口對於我們農民來說是很重要的。平時馬牛驢辛辛苦苦耕作,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並且平常以吃草料為主。因此,一旦過年,辛苦操勞一年的農民不會忘記這些為自己服務一年的牲口的。於是在大年五更要給它們吃上一頓糊肚或麵條,以示慰問。

    第三,磕頭。一般大年初一,要起一個大早。先下餃子,然後敬天地全神,同時燃放鞭炮,然後給父母送餃子並磕頭。完了以後,然後給本家的長輩磕頭。由於住的比較遠,有步行的也有騎腳踏車的,反正大家都興沖沖的領著孩子去給長輩磕頭。而長輩們則是預備了好酒好菜甚至壓歲錢在等待晚輩們的祝福,亂哄哄的一直鬧到上午錯。

    總之,我們這兒的過年習俗很多,由於篇幅有限,我只能簡單的介紹到這兒。有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 4 # 布衣閒人10

    中國人民過春節,也叫過年,從臘月(陰曆)二十三日開始到正月十五日,都在年裡,過完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中國的春節,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形成了許多習俗,內容豐富多彩,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春節期間的習俗,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臘月二十三日,俗稱“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王爺和灶王奶奶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在人間看到的善惡。為了讓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人們要給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燒香、磕頭、上供,特別要供糖瓜,讓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嘴變甜,嘴甜就會說好話。燒完香,磕完頭,上完供,把舊的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畫像揭下,在灶坑門子前焚燒,送他們上天,之後再把新的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畫像貼好、供起,同時在畫像左右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至此,送灶王爺和灶王奶奶上天的儀式才告完成。

    臘月二十四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家家都要撣塵掃房子。撣塵掃房子,不僅是請除垃圾,更重要的是掃除一年來積聚的汙穢之氣,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二十五拉磨做豆腐,吃豆腐渣。據傳說臘月二十五這天,玉皇大帝要下界查訪,人們吃豆腐渣表示生活清苦,希望玉皇大帝多多地降福人間,讓人們過上豐裕幸福的日子。

    臘月二十六殺年豬、割年肉。殺年豬、割年肉,是過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舊時人們平時很少能吃到肉,只有在年節到來時才能吃到肉,所以殺年豬、割年肉就成了人們過春節的主要習俗。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有年雞的人家,要在這天宰殺。此外,還要在這一天趕集置辦年貨,春節所需要的東西都儘量置辦齊全。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貼桃花。發麵蒸饅頭(有的地方叫饃)也是春節習俗之一,要蒸夠春節期間所需要的饅頭(饃),饅頭上要點上紅點,以示喜慶。貼挑花,用以避邪。舊時人們以為桃木有避邪的功用,以後慢慢地用紅紙剪成的桃代替。

    臘月二十九上墳祭祖。上墳祭祖要燒香,燒紙錢,上大供。有的人家祭祖直接去墳上燒香、上供、磕頭。有的人家祭祖不直接去墳上,而是買領新席子在堂屋靠北朝南塔個祭臺,擺上祖宗的牌位,燒香、上供、磕頭。對祖先的祭拜,在中國由來已久,象春節這樣的大節日,必須祭祖,祭祖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臘月三十,也叫大年三十,是一年(陰曆)的最後一天,也是春節中最重要的一天。因為這一天“一夜連兩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這一天要吃最豐盛的年飯,除祭奠祖先外,還要拜保家仙,要守歲,要放鞭炮接神,要吃煮餃子,等等。大年三十晚上是辭舊迎新之時,所以人們格外重視。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過了大年三十,就是大年初一。吃過早飯,晚輩要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以壓住邪祟。給長輩拜年是祝長輩健康長壽,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希望晚輩健康成長。

    大年初二,金犬報春。這一天親朋好友互相拜年,以增進親情和友誼。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大年初三,姑爺要看望岳父岳母,媳婦回孃家,要帶上四彩禮。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大年初五要迎接五路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艮牛耕春,企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大年初六是送窮日。灑掃街道,家家送窮。這一天“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安身立命。這天是人日子,家家攤煎餅,吃七寶羹,以安頓傾心,修養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大年初八是眾星下界日,放生是讓眾星看到人們的慈悲之心,希望眾星賜福。還要多多製作小燈籠,焚燒以祭眾星,喻示一寸光陰一寸金,珍惜時間。

    大年初九,祭拜玉皇。大年初九是玉皇大帝誕辰日,有的地方舉行祭典以表慶賀。玉皇大帝是天上、人間、地下的最高主宰,掌管天上、人間、地下的吉凶禍福,具有至高無尚的權力,所人們要祭拜他。

    大年初十,祭土感恩。萬物百穀皆生於地,所以人們要不但要祭天,也要祭地,感謝大地的養育之恩。

    大年十一,祭奉紫姑。據傳說,紫姑是弱女子的保神,舊時受壓迫女姓在大年十一日都禮拜紫姑,以求得到紫姑的庇護。

    大年十二,搭建燈棚,為元宵節的到來做準備。

    大年十三,灶下點燈。從大年十三起,大街小巷,路邊橋道,都開始編竹張燈。

    大年十四,祭拜臨水娘娘。臨水娘娘,又稱“順天聖母”,大年十四是臨水娘娘的誕辰日。據說臨水娘娘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所以在她的生日,人們要祭拜她,以求生育平安順利。

    大年十五,夜照田蠶。夜照田蠶,就是觀察蠶的顏色判斷一好的收成好壞,後來慢慢演變成了元宵節觀燈。

    以上就是中國千百年來形成的過春節的習俗。當然,由於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過春節的習俗,在內容和形式上會有所不同,沒有統一的範示。

    僅供參考。

  • 5 # 我是俠骨柔暘

    我們是晉南汾河以西小縣城的偏遠農村,黃土高原地形,常年幹早少雨,農作物以單季小麥,玉米為主,靠天吃飯,屬國家級貧困縣。我們祖先來自哪裡?沒有書面記載。流傳至今的過年習俗比較有儀式感有那麼幾個。

    一:除夕當天在院裡用炭塊壘一個火爐,首先需用若干半塊磚擺放地座,呈三角,或四邊,或梅花狀,中間放柴火,(底部軟質,上部木頭)再用炭塊壘外圈,記得我爺爺在世時,對這事就相當認真,壘出的火爐呈寶塔狀,相當漂亮。當過零點後,就可以點了,火爐著的越旺,預示來年日子過的越紅火。

    二:除夕當天請神,初一早上送神。所謂神就是一塊白布上面一行行按等級畫的牌位,牌位上面寫著家族中世去親人的名字,最上面寫的是在上上代中的某代老人能記住的祖先,稱立祖的人。我們家的“神子”共七行,也就是說能寫七代人。平常這個“神子”在誰家儲存有講究,就是在這個大家族中,誰家娶了新媳婦,就放在誰家,以此類推,如果今年沒有,那就一直放在他家。首先是請神,除夕天黑後,家族中每家至少派一個以上代表,拿祭祀品到儲存“神子”的家中,此時“神子”已經根據方位要求掛好,前面放供桌,擺放焟燭,香爐,供品。第一為祖先燒香,放供品,磕頭。按照過去老人所要求,送神儀式需在初一早上天亮前進行,家族中所有男性成員必須參加,儀式地點一般在院外,由年長者主持,先燒香,再跪下磕頭,我們家族中男性成員近百人,一跪一大片,最後是燃放鞭炮,場面特別壯觀。然後是互道祝福的話,送神儀式結束。

    三:嫁出的女,正月初五前不得回孃家。

    還有一些小的習俗這裡就不細說了,總之每個古人留下的習俗,總是有些道理的,大概都是借過年之際,祭祀祖先,或者祈福家人平安,幸福!

  • 6 # 殘瓷一片

    現代人的春節,人們由於交通、超市等各種條件的便利,人們多了很多隨意性,沒有了以前那種隆重性,所以有許多人覺得已經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年味。以前的生活比較貧困,即便如此,人們於是把春節看的很隆重。買新衣,買較多的肉,吃白麵饅頭,尤其小孩子能放鞭炮。華人尤其把團圓看的比較重,所以春節的時候,無論人們身在何地,都要回家團聚,這樣都能使得年味更加濃郁。至於新年中的習俗,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基本都是大同小異。我們這的初一,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要去給本家的長輩拜年,親戚關係卻不走動。嫁出去的女兒這一天不得回孃家,就算離婚了,哪怕在別家或親戚家住一天,都得避開初一,過了今天就可以隨便走動。初二這天是要到丈母孃家去的,如果自己的身份成了岳母岳父,而自己的岳母岳父還健在,那就帶著女兒女婿去給自己岳母家拜年,初三才整菜整酒招待姑娘姑爺。然後走親戚拜年就隨意了,可以看自己的安排表了。初五叫破五,這一天一般人家是不出門的。只有年前的一年裡有家人去世的,初一到初四是不可以到別人家的,要守孝。但是本家或同樣有孝在身的是可以走動的。過了初五才可以自由走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之間轉賬(50萬)要不要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