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動》這部片子,高開低走,開局滿堂彩,現在快被批成爛片了。
這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我覺得很有必要站在一個產品人和觀眾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最開始我是偶然在知乎上知道這個片子的。
當時就為了看看任達華。
不過讓我堅持把第一集看完的,不是任達華,也不是達康書記,是劉飛和宋楊二人夜闖塔寨帶來的期待。
村主任“帶頭”圍攻緝毒警,敏感題材,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大陣仗,錯不了。
表演方面,比較穩,但我其實是有些擔心,怕他們演得太尬。
我不是一個喜歡看什麼實力派演員飆戲的觀眾,我不喜歡什麼飆戲。
我不追星,不做任何人的粉絲。
我就愛看個真實而激烈的劇情。
我覺得好的電影作品,把故事講好,把細節做足,看起來帶勁,這就夠了。
演員哭的時候是不是沒流眼淚,我不在乎。
老演員出場是不是霸氣十足,我也不在乎。
但我是害怕尬戲的。
因為這妨礙劇情的展開,讓人齣戲,看著煩。
為什麼要看任達華呢,不是因為覺得他演技好。
單純是因為:想看看香港老演員到中國產警匪片裡能不能帶出點花。
像我這樣的觀眾,可能不是主流,但肯定也不少。
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可能又算是主流觀眾。
就是,我看片子從來都不會太投入。
就像大多數網際網路產品(軟體/APP/網站)的使用者一樣,
大部分人是無腦使用者,
他們不會努力去學習軟體的操作,不會去適應那些不合理的缺陷。
除非,除非有好處,或者不得不學。
所以在我看來,電視劇和電影也要講究使用者體驗。
商業片就應該節奏緊湊,同時又允許使用者走神。
這樣才有最好的使用者體驗。
就以此片為例,導演做到了節奏緊湊,還允許我走神。
為什麼呢,因為片中沒有多少尬戲。
只要沒有尬戲,我看不明白的地方最多往回翻一下,有了尬戲,你讓我往回翻我都要噁心到。
據我所知,中國大部分警匪題材的電視劇。
都跑不了要講講男女主角的愛情。
這很好理解,沒有愛情的電視劇,除了動畫片,現在幾乎找不到了。
而且大多數觀眾可能也忍不了完全的男人戲。
男人在劇中打打殺殺,沒有女人來緩和一下,肯定不行。
但是,通常有了愛情戲,就會有女主、女副的各種無腦表現。
以此反映“人性”,反映真實的性別差異,並製造各種狗血的支線劇情。
以此挑逗觀眾的情緒。
這類的情節,看得人心累,矛盾往往都是“我不聽我不聽我就不聽”造成的。
然而這部《破冰行動》,還真就沒有什麼爭風吃醋的事情。
所以我一點都沒有反感陳珂,也沒有反感馬雯。
劇情進行到一半,都絲毫沒有露出陳珂要和馬雯爭劉飛的意思。
即使到了劇終,陳珂和李飛之間似乎就出過一次“動情”的橋段。(判斷是不是“動情”橋段,你就聽背景音樂,背景音樂突然變得溫暖動人起來,這就是男女主春心萌動的時候)
就衝這一點,我就覺得這是一部良心劇。
革除中國產劇的一大弊端,不容易啊。
片子播到最後幾集,突然發現網上有人痛罵陳珂,我就懵了。
除了劇情強行讓陳珂用防狼噴霧和撩襠腿搞定殺手那段比較誇張外,其他也沒什麼啊?
至於她一會兒在骨科一會兒在婦科啥都會搞,這都屬於導演安排。
這姑娘的表演,沒怎麼討人嫌啊。
有人說她哭的時候沒有流眼淚。
拜託,我是來看緝毒的。
我管她哭得好不好呢,我真的對她的哭一點印象都沒有。
讓我對她的哭一點印象都沒有。
我覺得她就是好演員。
好好完成自己的任務,不要搶戲,這就是好演員。
我是真的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關注陳珂,以致於要對演員口誅筆伐。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還是有很多觀眾是喜歡看女主角的戲的。
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女主角很重要。
如果女主角沒有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表演,他們就會很失望。
不管原因是出自演員還是出自導演和編劇,他們都會罵演員。
同樣的,這些觀眾會因為一些演員的出彩而成為他們的粉絲。
比如很多人要為劇中的輝叔瘋狂打CALL。
這也讓我很不能理解。
在我看來,輝叔這個角色,有點搶戲。
演得有點過了。
編劇沒有為他安排足夠合理的行為邏輯,他卻把表情動作發揮到了某種高度。
這就產生了一種尬的感覺。
劇本讓他坐在塔寨的第三把交椅上,又沒有讓他參與到製毒和販毒的管理過程中,也沒有讓他參與到對各方的談判中。
他只是每天修花弄草,喝喝茶。
即使是塔寨的老人休閒活動,也是林耀東和林耀華兩兄弟去視察慰問。
看起來,他不但沒有參與毒品相關業務。
連塔寨村明面上的工作也沒有參與。
他唯一做得像個頭頭的事情,就是去誘騙勝文勝武。
這就很難讓人接受他三把手的角色定位。
可就是這樣的不利情況下,他卻還要透過動作和表情來展現自己的強大,
一貫陰鬱,偶爾暴怒,看起來像深藏不露的高人,實際上什麼也管不了。
兒子被打被殺,忍辱負重,就算知道了,也還是要做一個“好弟弟”。
最後深懷著對塔寨的複雜感情,交出名單,然後自裁。
對很多粉絲來說,演得真好。
而我,只嗅到了一股尬味。
我對演員沒意見,因為這不是他的鍋。
我只是覺得,如果劇本寫錯了,演員要儘量彌補它的錯誤。
彌補的辦法,不是演得多有“深度”。
而是,演得恰如其分。
劇本沒有給你一個真實的三把手的地位,你就不要演那麼高階,你退一點好不好?
當然,這不是大多數觀眾的看法。
他們要的是飆戲。
如果有個演員能讓他覺得“好牛逼”,“好有氣場”。
他們就會拜到在這個演員的石榴裙下或者中山裝下。
所以,我現在就在想:
有了這樣厲害的演員,這算是本劇的禍還是福呢。
就電視劇的使用者體驗來說,到底是整體的真實感、完整感更重要,還是演員演技的發揮更重要呢?
最好的產品,一定是整體上成功的產品。
細節上更多閃光點,整體上失敗了。
那就是失敗了。
《破冰行動》整體上是失敗的。
不僅是圍繞在林宗輝這個人物身上劇情問題,還是整個主線的邏輯漏洞。
都讓這部片子在整體上失敗了。
這部片子不是到最後才爛尾的。
從一開始就爛尾了。
說回到前面的情感、眼淚的問題。
我不記得陳珂哭起來有沒有流淚。
但我記得李飛的表演。
對此我也自己很好奇,我不是不看錶演的嗎?
不對,
對主角的表演,我當然要看。
因為主角身負推動故事進展的重任,如果主角演得不自然,不正常,就會讓人跟不下劇情。
李飛身上的劇情,本身就帶著巨多的漏洞,然而,更渣的是他的表演。
劇本給他了一個鯰魚的角色,瞎打亂撞,使得東山緝毒實現破冰。
但是你再兇猛,也得符合真實情景吧?
費了那麼多心,找到親生父親,卻一點都不珍惜。
趙嘉良沒事也就罷了,趙嘉良被人綁架,劉飛一點表現也沒有。
最後趙嘉良被林燦的槍頂著,劉飛的表現仍然是無所謂的樣子。
有人說二十年沒見面,沒有感情。
等等,一個警察面對一個線人的生死困局,需要什麼感情?
哪怕被挾持的是一個無辜群眾,你也要急啊。
等著看他被崩一地腦漿?
最後趙嘉良死了,李飛還是一如既往的淡定。
這都是不現實的,人可以沒有感情,但不會沒有情緒。
這個鯰魚的表現,真的讓人無法直視。
當然,鯰魚的表現問題,除了演員實力不濟之外,劇本帶給他的誤會也是重要原因。
演員覺得片子就是要塑造這樣一個愣子,
所以就放開按自己的理解去演,
全然不顧生活的邏輯和人對不同情景的正常反應。
而劇本之所以會帶來這種誤會,就因為它有很多關鍵的邏輯漏洞,不打算去填補,
導演認為只要讓愣子去捅破各種局,就可以讓劇情順利發展,讓觀眾沒有意見。
實際上有個基本問題,令本片無法繞過任何漏洞,走向成功。
那就是:故事的原型本身沒有什麼劇情可用,只能編,而可用的只有背景和結局。
海陸豐的博社村,你跑不出這個背景。
真實的緝毒大案,故事要造編,你敢編得不真實嗎?
不能,觀眾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編劇在這裡是取不了巧的。下面這些錯誤的設定都是無法原諒的:
1、陳大隊幾番在小混混的口中被暴露,李飛卻遲不遲不去查陳姓大佬;
2、文武兩兄弟不把影片備份或上傳到網上,這也不現實;
3、相應的,塔寨死活要拿到影片,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按照現實的邏輯,複製不可能只有一份,追殺林勝武唯一的結局就是讓他反水;
4、李飛已經知道趙可能是臥底,還要去公開接觸他,要害他死;
5、林宗輝不直接把名單透過網路傳送,不現實;
6、李飛和趙嘉良去祠堂送死,不知所謂。
整體邏輯漏洞百出。
主角表演徹底崩壞。
各種配角在飆戲。
所以這一部片子,終歸只能算是一部出色的爛片。
陳珂對這個片子來說,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女主角,她只是推動劇情的一棋子。卻承擔了大量的罵名。
這可能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
做產品,不能這樣做。
產品經理,要掌控全域性,掌控大局。
劇情崩了,好演員會尬演,爛演員會更爛,平庸的演員可以扛子彈。
但片子還是會崩。
《破冰行動》這部片子,高開低走,開局滿堂彩,現在快被批成爛片了。
這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我覺得很有必要站在一個產品人和觀眾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最開始我是偶然在知乎上知道這個片子的。
當時就為了看看任達華。
不過讓我堅持把第一集看完的,不是任達華,也不是達康書記,是劉飛和宋楊二人夜闖塔寨帶來的期待。
村主任“帶頭”圍攻緝毒警,敏感題材,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大陣仗,錯不了。
表演方面,比較穩,但我其實是有些擔心,怕他們演得太尬。
我不是一個喜歡看什麼實力派演員飆戲的觀眾,我不喜歡什麼飆戲。
我不追星,不做任何人的粉絲。
我就愛看個真實而激烈的劇情。
我覺得好的電影作品,把故事講好,把細節做足,看起來帶勁,這就夠了。
演員哭的時候是不是沒流眼淚,我不在乎。
老演員出場是不是霸氣十足,我也不在乎。
但我是害怕尬戲的。
因為這妨礙劇情的展開,讓人齣戲,看著煩。
為什麼要看任達華呢,不是因為覺得他演技好。
單純是因為:想看看香港老演員到中國產警匪片裡能不能帶出點花。
像我這樣的觀眾,可能不是主流,但肯定也不少。
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可能又算是主流觀眾。
就是,我看片子從來都不會太投入。
就像大多數網際網路產品(軟體/APP/網站)的使用者一樣,
大部分人是無腦使用者,
他們不會努力去學習軟體的操作,不會去適應那些不合理的缺陷。
除非,除非有好處,或者不得不學。
所以在我看來,電視劇和電影也要講究使用者體驗。
商業片就應該節奏緊湊,同時又允許使用者走神。
這樣才有最好的使用者體驗。
就以此片為例,導演做到了節奏緊湊,還允許我走神。
為什麼呢,因為片中沒有多少尬戲。
只要沒有尬戲,我看不明白的地方最多往回翻一下,有了尬戲,你讓我往回翻我都要噁心到。
據我所知,中國大部分警匪題材的電視劇。
都跑不了要講講男女主角的愛情。
這很好理解,沒有愛情的電視劇,除了動畫片,現在幾乎找不到了。
而且大多數觀眾可能也忍不了完全的男人戲。
男人在劇中打打殺殺,沒有女人來緩和一下,肯定不行。
但是,通常有了愛情戲,就會有女主、女副的各種無腦表現。
以此反映“人性”,反映真實的性別差異,並製造各種狗血的支線劇情。
以此挑逗觀眾的情緒。
這類的情節,看得人心累,矛盾往往都是“我不聽我不聽我就不聽”造成的。
然而這部《破冰行動》,還真就沒有什麼爭風吃醋的事情。
所以我一點都沒有反感陳珂,也沒有反感馬雯。
劇情進行到一半,都絲毫沒有露出陳珂要和馬雯爭劉飛的意思。
即使到了劇終,陳珂和李飛之間似乎就出過一次“動情”的橋段。(判斷是不是“動情”橋段,你就聽背景音樂,背景音樂突然變得溫暖動人起來,這就是男女主春心萌動的時候)
就衝這一點,我就覺得這是一部良心劇。
革除中國產劇的一大弊端,不容易啊。
片子播到最後幾集,突然發現網上有人痛罵陳珂,我就懵了。
除了劇情強行讓陳珂用防狼噴霧和撩襠腿搞定殺手那段比較誇張外,其他也沒什麼啊?
至於她一會兒在骨科一會兒在婦科啥都會搞,這都屬於導演安排。
這姑娘的表演,沒怎麼討人嫌啊。
有人說她哭的時候沒有流眼淚。
拜託,我是來看緝毒的。
我管她哭得好不好呢,我真的對她的哭一點印象都沒有。
讓我對她的哭一點印象都沒有。
我覺得她就是好演員。
好好完成自己的任務,不要搶戲,這就是好演員。
我是真的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關注陳珂,以致於要對演員口誅筆伐。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還是有很多觀眾是喜歡看女主角的戲的。
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女主角很重要。
如果女主角沒有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表演,他們就會很失望。
不管原因是出自演員還是出自導演和編劇,他們都會罵演員。
同樣的,這些觀眾會因為一些演員的出彩而成為他們的粉絲。
比如很多人要為劇中的輝叔瘋狂打CALL。
這也讓我很不能理解。
在我看來,輝叔這個角色,有點搶戲。
演得有點過了。
編劇沒有為他安排足夠合理的行為邏輯,他卻把表情動作發揮到了某種高度。
這就產生了一種尬的感覺。
劇本讓他坐在塔寨的第三把交椅上,又沒有讓他參與到製毒和販毒的管理過程中,也沒有讓他參與到對各方的談判中。
他只是每天修花弄草,喝喝茶。
即使是塔寨的老人休閒活動,也是林耀東和林耀華兩兄弟去視察慰問。
看起來,他不但沒有參與毒品相關業務。
連塔寨村明面上的工作也沒有參與。
他唯一做得像個頭頭的事情,就是去誘騙勝文勝武。
這就很難讓人接受他三把手的角色定位。
可就是這樣的不利情況下,他卻還要透過動作和表情來展現自己的強大,
一貫陰鬱,偶爾暴怒,看起來像深藏不露的高人,實際上什麼也管不了。
兒子被打被殺,忍辱負重,就算知道了,也還是要做一個“好弟弟”。
最後深懷著對塔寨的複雜感情,交出名單,然後自裁。
對很多粉絲來說,演得真好。
而我,只嗅到了一股尬味。
我對演員沒意見,因為這不是他的鍋。
我只是覺得,如果劇本寫錯了,演員要儘量彌補它的錯誤。
彌補的辦法,不是演得多有“深度”。
而是,演得恰如其分。
劇本沒有給你一個真實的三把手的地位,你就不要演那麼高階,你退一點好不好?
當然,這不是大多數觀眾的看法。
他們要的是飆戲。
如果有個演員能讓他覺得“好牛逼”,“好有氣場”。
他們就會拜到在這個演員的石榴裙下或者中山裝下。
所以,我現在就在想:
有了這樣厲害的演員,這算是本劇的禍還是福呢。
就電視劇的使用者體驗來說,到底是整體的真實感、完整感更重要,還是演員演技的發揮更重要呢?
最好的產品,一定是整體上成功的產品。
細節上更多閃光點,整體上失敗了。
那就是失敗了。
《破冰行動》整體上是失敗的。
不僅是圍繞在林宗輝這個人物身上劇情問題,還是整個主線的邏輯漏洞。
都讓這部片子在整體上失敗了。
這部片子不是到最後才爛尾的。
從一開始就爛尾了。
說回到前面的情感、眼淚的問題。
我不記得陳珂哭起來有沒有流淚。
但我記得李飛的表演。
對此我也自己很好奇,我不是不看錶演的嗎?
不對,
對主角的表演,我當然要看。
因為主角身負推動故事進展的重任,如果主角演得不自然,不正常,就會讓人跟不下劇情。
李飛身上的劇情,本身就帶著巨多的漏洞,然而,更渣的是他的表演。
劇本給他了一個鯰魚的角色,瞎打亂撞,使得東山緝毒實現破冰。
但是你再兇猛,也得符合真實情景吧?
費了那麼多心,找到親生父親,卻一點都不珍惜。
趙嘉良沒事也就罷了,趙嘉良被人綁架,劉飛一點表現也沒有。
最後趙嘉良被林燦的槍頂著,劉飛的表現仍然是無所謂的樣子。
有人說二十年沒見面,沒有感情。
等等,一個警察面對一個線人的生死困局,需要什麼感情?
哪怕被挾持的是一個無辜群眾,你也要急啊。
等著看他被崩一地腦漿?
最後趙嘉良死了,李飛還是一如既往的淡定。
這都是不現實的,人可以沒有感情,但不會沒有情緒。
這個鯰魚的表現,真的讓人無法直視。
當然,鯰魚的表現問題,除了演員實力不濟之外,劇本帶給他的誤會也是重要原因。
演員覺得片子就是要塑造這樣一個愣子,
所以就放開按自己的理解去演,
全然不顧生活的邏輯和人對不同情景的正常反應。
而劇本之所以會帶來這種誤會,就因為它有很多關鍵的邏輯漏洞,不打算去填補,
導演認為只要讓愣子去捅破各種局,就可以讓劇情順利發展,讓觀眾沒有意見。
實際上有個基本問題,令本片無法繞過任何漏洞,走向成功。
那就是:故事的原型本身沒有什麼劇情可用,只能編,而可用的只有背景和結局。
海陸豐的博社村,你跑不出這個背景。
真實的緝毒大案,故事要造編,你敢編得不真實嗎?
不能,觀眾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編劇在這裡是取不了巧的。下面這些錯誤的設定都是無法原諒的:
1、陳大隊幾番在小混混的口中被暴露,李飛卻遲不遲不去查陳姓大佬;
2、文武兩兄弟不把影片備份或上傳到網上,這也不現實;
3、相應的,塔寨死活要拿到影片,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按照現實的邏輯,複製不可能只有一份,追殺林勝武唯一的結局就是讓他反水;
4、李飛已經知道趙可能是臥底,還要去公開接觸他,要害他死;
5、林宗輝不直接把名單透過網路傳送,不現實;
6、李飛和趙嘉良去祠堂送死,不知所謂。
整體邏輯漏洞百出。
主角表演徹底崩壞。
各種配角在飆戲。
所以這一部片子,終歸只能算是一部出色的爛片。
陳珂對這個片子來說,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女主角,她只是推動劇情的一棋子。卻承擔了大量的罵名。
這可能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
做產品,不能這樣做。
產品經理,要掌控全域性,掌控大局。
劇情崩了,好演員會尬演,爛演員會更爛,平庸的演員可以扛子彈。
但片子還是會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