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張銀玲
-
2 # 為者常成1000
曾經一句:寧在寶馬裡哭,不在單車後面笑。引得罵聲一遍,更讓人覺得人的現實,寧要麵包,而放棄感情。許多人都喜歡對號入座,推人及己。這讓我想起一個小故事:一戶人家不見了一把斧頭,看誰都像小偷,最後在自家找到了,看到誰都覺得像好人。人不能總活在人家的故事裡,拿個放大鏡來生活,什麼東西都無限放大,什麼事情都懷疑,一點風吹草動都心驚膽顫的,生怕下一個不幸中招的就是自己。
不錯,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能是有情飲水飽,有感情也需要生活,但愛情與金錢無關。金錢可以買來婚姻,卻買不來幸福;金錢可以買來物質,卻買不來愛情。錢沒有,兩個真心相愛的人可以一起打拼,一起堅持,一起創造。許多真心相愛的人,看中不是對方的物質條件,而是看中對方的人,看中對方的感情。
所以,首先要自己先相信,才能得到,而不是先得到,才相信。
-
3 # 讀心情感者
1、真愛,從字面理解指純粹真誠的情感。之所以叫“真”,即真誠和真實。它絕不建立在欺騙和幻想之上。
2、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真愛如鑽石般寶貴和稀有。因為太多的因素矇蔽了人的雙眼,人們習慣用金錢來衡量一切,包括感情。
3、人這一生很漫長,處於愛情中的兩個人長期對視,肯定會審美疲勞,那真愛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真正長久和踏實的感情是這樣一種感覺,彷彿兩人從天老地荒就在一起了,並且將永遠這樣在一起下去。 這是一種當下即永恆的感覺,只要有這種感覺,就是真愛。
4、人活著,不僅要生存,還要生活,生活的基礎就是必須要有愛!只要每個人都拿出真心,我相信真愛就會到來。
-
4 # 怡染自得
真愛就是平平淡淡的陪伴,平平淡淡的關懷,平平淡淡的互信,平平淡淡的包容。一世的真情,換一世的安心。
沒有感天動地的愛情,沒有狂風暴雨的熱情,沒有風華絕麗的悽慘,沒有叱詫風雲的霸氣。
只有,無論風吹雨打,無論狂風驟雨,無論天崩地裂!無論身敗名裂。至少你知道還有一個她在為你加油,為你喝彩,為你放棄所有女人都為之興奮的物質生活,為你同甘共苦。為你榮辱與共。你還有什麼資格不去努力?不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這,就是真愛。
回覆列表
真愛是什麼,真愛和地位,車房,金錢無關,是一種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是什麼?
1. “無條件的愛”的四個特點
1.1 不索取
當我們無條件地愛著一個人,我們只在乎對方是否幸福快樂,並不在意是否能從這份愛裡得到什麼(Pool, 2012)。但這並不阻止我們從無條件的愛裡獲得幸福,相反,是這種“不索取”讓我們更能在愛裡感受到幸福。
1.2 愛ta本來的樣子
在古希臘人對愛的描述中,“Agape Love”最接近我們對無條件的愛的定義——無論何種情境或無論對方是否可能讓自己失望的情況下,我們都願意選擇去愛。無條件的愛,就是當我們愛一個人,我們愛的是這個人的本來樣子(本質) (Davenport, 2013),或者說,我們的愛只因為Ta是Ta。為人父母可能對這一點感受尤為深刻。
1.3 對差異的包容
愛一個人本來的樣子,也意味著我們願意包容對方不同於我們(embrace differences)的人格特質,看待世界的態度,甚至只是普通的習慣愛好。因為正是有了這些不同,Ta才成為了我們所愛的那個獨一無二的人。無條件的愛讓我們認識到成長環境、生命經歷以及行為秉性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進而接納彼此的不同。——也是這個意義上,無條件的愛讓我們變得更成熟。諮詢關係中無條件積極關注與接納,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無條件的愛的體現(雖然諮詢關係絕不是無條件的關係)。
1.4 本質更多是一種行為,而不是一種感覺
心理學家John Welwood認為無條件的愛 (unconditional love) 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當它來臨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內心裡曾經堅硬冰封的地方,都變得柔軟。但我們認為,比起感受(feelings),無條件的愛更多時候是一種行為(behavior),是我們把脆弱的自己、全部的自己交給一份未知的感情的一種選擇,是一種不在意結果地為一個人付出的信念 (Pool, 2012)。因此我們說,無條件的愛是可以被習得和強化的。
2. “無條件的愛”不是什麼?
2.1 無條件的愛 不是 盲目的愛 (Blind Love)
上述這種“接納”並不等同於盲目認同,並不是讓我們迴避現實,無視對方的正面或負面的特點不顧一切盲目的愛。無條件的愛中的“接納”是正視對方的本質(essence) 和理解對方的過程,你清楚地看見對方,而不是用自我欺騙維持愛。而這就很像是諮詢關係中,諮詢師對於來訪者不評判的認識和理解。
那些和傷害自己的人在一起,無底線忍受的人不是出於無條件地愛,他們只是盲目地愛。
2.2 無條件的愛不是 (病態)依賴共生的愛 (Co-dependent Love)
對於“無條件的愛”的誤解並不止“盲目的愛”這一種。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無條件的愛就是盡力讀懂對方心思,並時時刻刻無條件滿足對方任何需求,甚至包括那些極為自私或苛刻的要求。而我們認為,這與其說是無條件的愛,不如說是一種病態依賴共生的愛(Davenport, 2013):一方因為另一方的付出而感到滿足,而付出方也因為自己能夠取悅他人 (people pleaser) 而感到快樂。
但是,現實的關係中,病態依賴共生的愛常常容易因為一方的需求越來越難以滿足,而另一方的付出得不到肯定而結束。(回覆“共生”給公號,檢視“什麼是依賴共生關係?)
不同於此,無條件的愛強調我們要首先學會無條件地愛自己,而不是放低自己取悅他人。因為只有當我們無條件地愛著自己,我們才能真正明白被無條件地愛著是什麼感受,也才能學會無條件地去愛別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無條件的愛是一種可以被習得的行為)。
然而,Lancer, (2015) 指出,無條件的愛雖然存在,但它並不是一段關係的全部,而是在關係中偶爾閃現的幸運。他說,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相愛的時候,大部分時候總是有條件的愛,而有些時刻會出現無條件的愛,正是這些時刻的存在讓親密關係和一般的關係變得不同,變得更激烈、更扣人心絃。不同於愛,所有的關係都是有條件的
人格心理學家Jeremy Nicholson認為,不同於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一種雙方的合作。愛可以是一個人的事,但關係一定不會是一個人的事。
他認為,關係的產生與發展總是需要一定的條件,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無條件的關係。因為在關係中,雙方(也可能是多方)都不可避免地要帶入各自的想法,理由和抉擇。
我們的成長環境、社會文化、個人經歷、宗教信仰等等都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對人事物的偏好、癖好、品味,和個性化需求 (Lancer, 2015)。這些毫無疑問地將影響著我們投射在同伴關係、兩性關係、甚至親子關係中的“條件”。我們希望對方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慾望,也希望Ta能符合我們對關係夥伴的條件定義。
Farouk Radwan認為,那些我們童年未被滿足的願望/需求影響著我們成年選擇關係夥伴的條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成長經歷對我們的影響!有時候,對於滿足需求的渴望甚至成為了我們開始一段親密關係的理由,而我們甚至可能對這樣的渴望渾然不知。我們的需求和慾望隱含在我們對關係夥伴在外貌、個人風格、存在感、情感支援、以及其他所有Ta能為我們做的事之中,這些便是普遍存在於關係中的條件。
一段關係總是建立在條件基礎之上的。而健康的關係,需要雙方都認識到自己在關係中的條件,並在不斷的溝通和承諾中逐步對對方的條件有清晰的認知。這件事說起來似乎有些殘忍——真實的東西往往乍一看顯得殘忍,卻實際上能夠最大程度保護我們。你和你的好朋友,是為什麼能夠形成和維持好友的關係?你和你的愛人?你和你的父母?
在戀愛婚姻關係中,雙方都有可能忘記條件的存在,而對關係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因為“誤以為我們的關係足夠好”,而作出讓對方不舒服的行為(如過分入侵對方的私人空間)、或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如父母希望孩子一切服從自己)。
清楚的認識到條件的存在,能夠幫我們認識到各自的邊界和不可突破的極限 (limits),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知道可以期待對方做哪些、不應該要求對方做哪些。這樣就能夠把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保持在不讓雙方不適的範疇內。
同時,一段健康的關係需要平衡付出與收穫。在關係中一昧地付出與妥協只會讓關係成為一邊倒的控制(one-sided domination)和操縱 (Nicholson 2011; wikiHow, 2016)。
如何無條件愛人
且擁有有條件的健康關係?
心理學家Welwood認為,無條件的愛是一段感情能夠長久的關鍵。因為,我們為彼此的幸福不求索取的付出,以及無條件接納和愛彼此本來的樣子,能讓雙方都感受到親密的連結和幸福。但它不是時時刻刻的,而是有些時刻的。
同時,健康的關係是一段長久的感情的基礎。因為,在健康的關係中,我們瞭解自身和他人的“條件”,從而能夠平衡自己的付出與收穫,使得關係得以長期持續。
無條件地愛他人,首先要學會無條件地愛自己 (Davenport, 2013; Lancer, 2015; wikiHow, 2016)。只有當我們有能力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的時候,我們才能懂得如何無條件地接納他人。也只有當我們學會無條件地愛自己的時候,我們才願意相信自己值得被他人同樣無條件地愛著。
無條件地愛不用去小心翼翼的保護、也不是替對方做所有事。正如我們在 失去了多少個可能的我,才有了現在的我一文中所說的那樣,遺憾和失敗是成長的重要機會。過度“保護”不但不是為Ta的幸福快樂付出,反而會使Ta錯失成長的機會,它更不是無條件的愛。
而任何一段健康的關係中都會有給予也有索取,只不過在有些關係中這種給予和索取很顯然,比如戀愛婚姻關係給予愛、索取愛(關注、關心、愛);而在有的關係中,這種給予和索取更隱晦。即便是通常被認為無條件的親子關係中,父母也會索取一些尊重、關心以及更深層次的心理需要。
我個人的體驗是,無條件的愛並不想想象那樣,只需要熱情、只需要感受到強烈吸引力就能夠達成,它需要的恰恰是成熟、是對複雜性的忍受度和寬容。
因此,平衡一段關係中的付出與給予,對維持健康的關係來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