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慕鄉關

    宋朝的“重文輕武”有深刻的歷史背景,作為從五代十國亂世中脫穎而出的小朝廷,趙匡胤深知武人專權的危害,如果不早做準備,難保北宋不會變成五代之外的“第六代”。

    打壓軍人,單單靠“杯酒釋兵權”是不夠的,趙匡胤較其前任的眼光高的不止一籌,他創造性的從制度和文化兩個方面來壓制軍權。制度上,北宋把調兵權、統兵權、握兵權三權分離,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權,卻無調兵權。樞密院掌握調兵權。透過權力分離相互制衡的做法來避免某一方做大,從根本上杜絕了五代武將專權的出現。

    文化上宋朝大力提倡科舉,發展經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就出自北宋作家汪洙《神童詩》,讀書人以做文官為榮,以做武官為恥,以至出現宋仁宗時期想調嫻熟弓馬的文官去掌管軍隊屢屢被拒絕的情況。

    重文輕武也帶來了很多好處,最直接的就是經濟發達,科技進步。許多文獻認為北宋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經濟最發達的時期,有一定道理。經濟上的發達雖然不能轉化為軍事上的優勢,但內部矛盾大大減少,雖也有宋江、方臘等起義,但規模小,影響有限,很快被撲滅。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多發生在王朝末期土地矛盾尖銳或者長期天災以後,北宋享國日短,土地矛盾還沒有爆發出來,加之王安石變法釋放了一部分矛盾,所以如果不是外敵入侵,宋朝延續國祚問題不大。

    不僅如此,同期天文學、數學、醫藥學、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造船技術都有很大的發展,如果按照這個思路推演下去,北宋誕生第一次工業革命都不奇怪。

    但問題來了,過於重文輕武,導致軍隊實力大大下降,做個城管,抓抓土匪綽綽有餘,對付彪悍的遊牧民族就大大不如了。

    從歷史統計資料來看,北宋雖然重文輕武,但輕的是武將,軍隊人數並不少,比如說豹子頭林沖,就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而當年東京淪陷,金兵滿打滿算也不過七八萬人,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卻能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不能不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但話說回來,南宋能如此上下齊心,同仇敵愾,與長期的文化教育有很大關係。北宋推崇的科舉文化,徹底摒棄了長期以來影響寒門子弟的門閥制度,給了許多讀書人出人頭地的機會,這些人讀聖賢書,立天地心,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都是讀書人出身,正是因為有他們,南宋才能抵抗那麼久。

    元朝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作為落後生產力的代表,蒙古人依仗強大的戰鬥力優勢橫掃歐亞,不僅北宋擋不住,印度、阿拉伯、俄羅斯、波蘭也都被他收拾的一乾二淨,整個地球人都擋不住蒙古人,這麼說南宋失敗也就可以接受的,不僅如此,在單兵戰鬥力大大弱於對方的前提下,南宋能抗擊多年,還在釣魚臺擊殺蒙哥,已經是不容易了。

    但“馬上的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蒙古人佔領了肥沃的土地,卻壓根沒有想好怎麼去經營。甚至有官員提出把南人的土地歸化為牧場,繼續過他們的放馬牧羊的生活。所謂“重武輕文”,說到底就是蒙古人社會管理水平太低了,甚至說根本就沒有。這與歐洲早年日耳曼蠻族侵入西羅馬帝國是一個情境,據歐洲歷史記載,早年的日耳曼蠻族甚至連收稅都不會,被諷刺為可以佔領國土卻不會統治國土。蒙古人也好不到哪去,他們不僅拒絕繼承先進的中華文明,還推行種族主義,人分四等,極端鄙視漢人,隔絕漢文化,抱殘守缺,堅持自己落後的生產方式不動搖。

    不僅如此,蒙古人傳統的繼承製度在建國以後也受到巨大挑戰,內鬥不斷,縱然中間出現了一兩個頭腦較為清醒的皇帝,比如提倡科舉的元仁宗,依舊無法改變骨子裡的草原基因。

    如此這般,王朝快速衰敗也就不奇怪了。等到元末黃河大水,天災加上人禍,有人登高一呼,天下英雄自然雲起響應。被壓制百年的漢文化如同潛藏乾涸河底的老魚,嗅到了雨水的氣息,挺身一躍,再次爆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 2 # 新時代沙琪瑪

    文武雙全是自古以來的追求,要有文德也要有武功。

    沒聽說哪個統治者傻到自廢武功。北宋軍權奪位,還能忽略這一點?

    所謂上者伐謀伐交,正是此理。

    戰略上北宋天生營養不良:唐代的藩鎮割據演化而來的五代十國,是一盤散沙。整合這個國家需要時間,而趙家一開始就面臨統治合法性的問題,也面臨權臣Cosplay的隱患,更無法獲得白登之圍後和親給大漢帶來的忍耐機會(文景之治而武帝反擊):遼虎視眈眈多年,掌握幽雲十六州南下跳板,所以宋帝們只能花小錢辦大事。

    為防止漢之將軍攬權,唐之藩鎮割據,北宋由皇帝親自率領禁軍鎮守京城,這就造成北方邊防空虛。使宋處於弱勢。所有與其投入鉅額軍費養一群“有可能”玩“黃袍加身”遊戲的野心家,不如拿倆零頭給北人,以為息事寧人。

    西夏的發跡會是偶然?女真的崛起又是僥倖?今天的庫爾德人就沒有什麼朋友?難道可以牽制敵人的力量不值得利用?

    北宋是運作高手,儘管沒有明代的天子守國門,但也在不利的局面下挺住了兩個世紀,可以了。想想結束分裂的晉和隋?

    元?恐怕還沒有宋的初始條件好,早早滅亡是正常。

  • 3 # 陽輝881

    人在做,天在看。肯定有道理,以暴治暴,人心可惡。秦始皇以暴治天下,數十年亡天下,隋朝隋煬帝也是暴力天下民眾而亡天下。元朝更是惡天下,將華人分四等級,漢族最低等級,可見一斑。有智慧的人會被無限將自己激發出來,最大限度將時間壓縮空間,讓宇宙人儘快知道真像,懲罰罪惡人的能量從宇宙射線發出。民眾即將過不下去就會揭杆而起。強大的力量必然推翻反動統治。千百年來有智慧者都不是直接領導者,利用完了只能當隱士。幾千年來都是這樣改朝換代,人就像孫悟空一樣人要經過千錘百煉。打造好一顆善良的心。

  • 4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宋朝重文輕武三百餘年,元朝重武輕文不足百年。原因很多,今天我們從財政稅收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有良好的文官系統,才能有良好的稅收渠道,汲取財富到政府手裡。

    如果用軍人思惟管理財政,只能是簡單粗暴。

    1,北宋末年一年的稅收大約是1億2千萬貫銅錢。

    《宋史•食貨志》記載:“治平二年,內外入一億一千六百十三萬八千四百五。是歲,諸路積一億六千二十九萬二千九十三,而京師不預焉。”

    假如說2貫銅錢兌換1兩銀子,北宋末年一年的稅收大約是6千萬兩白銀。

    南宋初年,趙構只有半壁江山、兵荒馬亂,一年還能搞到近3千萬貫銅錢。依靠這些錢,才能讓南宋活了下去。

    稅收能搞到這麼多錢,必須有良好的文官系統。

    2,元朝沒有良好的文官系統,稅收非常弱,實錘主要是賦稅包稅和鹽引

    元朝把全國的賦稅進行了總承包,漢人劉廷玉請以140萬兩銀子承包全國課稅,元朝不同意。後來回回人以220萬兩銀子包稅。

    把稅收打包一攬子賣出去,啥事也不操心,很對蒙古軍事貴族的胃口。

    元朝另一個實錘是鹽引,一年大約300萬鹽引,每引中統鈔九貫。

    至元二十一年,盧世榮建議設立常平鹽局,“咱每的鹽引,二百萬引鹽根底教客旅興販,一百萬引鹽諸路運將去放者,立常平鹽局。販鹽底人每若時貴呵,咱官司賤賣,那般做呵,百姓每都得鹽吃。”

    大德十一年,換算方式應為:雪花銀1兩=至元鈔4貫=中統鈔20貫

    元朝每年的鹽引收入大約150萬白銀。

    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收入,元朝鼎盛時期一年的稅收也就換算成500萬兩白銀。

    元朝的面積比北宋大多了,但稅收不足北宋的十分之一。

    這怎麼活呢?

    3,元朝發明了大規模印刷紙幣法,向全華人民收通脹稅!

    只要用幾個工匠印紙幣寶鈔,就可以向全華人民買東西,這多簡單啊!蒙古人愛上了這一口。

    忽必烈剛開始還比較謹慎,一年只印刷10萬錠左右的寶鈔,一錠是50貫,2貫相當於1兩白銀。一年印刷的寶鈔相當於250萬兩銀子。

    到後來就上癮了,呼呼呼地印刷了!

    至元十三年猛增至一百四十多萬錠。

    至元二十三年猛增至二百一十八萬餘錠。

    按貶值計算,至元二十三年,差不多用紙幣搜刮了二千多萬兩白銀!

    到了元朝末年,寶鈔基本等於廢紙,離滅亡就不遠了。

  • 5 # 往事悠悠不忘初心

    元朝怎麼和宋比,就說一點元朝蒙古人殺漢人不會死,甚至漢人娶新娘子,蒙古人要先給新娘洞房!這種朝代怎麼會不滅亡!

  • 6 # 毛1937679

    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交通意外死了,另一個渾身是病的人卻苟延殘喘活在那裡。一個國家哪裡可以只用文,武來判斷。提這個問題太無知

  • 7 # 小南讀

    很多人都認為宋朝的滅亡和重文輕武的政策有關,更多人覺得宋朝懦弱不堪,包括靖康之難那一眾文官的表現實在齷蹉。可到了滅國之戰的時候南宋反而很有骨氣。

    宋的重文輕武也直接讓整個國家的文化和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是哪個方面都是中國曆代之最。

    而重文輕武的壞結果其實並沒有使得整個國家變得太過弱氣,氣節與骨氣這東西並不是說文人就該比武將少。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主要是表現在對武將的提防上,對於軍隊的投入其實是很高的,包括對軍事重鎮各類設施的維護,打造戰船也是很用心,對水軍的自由度也相對高一些,步軍的裝備投入更是不計其數可惜自唐後中原對北方逐漸失去了影響力,也導致中原失去了養馬地,中原開始總體成守勢。直到明朝前期才有一段非常明顯的攻勢,即便如此,朱元璋也是一直對逃竄北邊的北元沒什麼辦法,也逼的朱老闆出了養馬法,讓百姓幫忙一起養馬,這個政策也是直接逼瘋了大部分的老百姓!

    為何蒙元重武輕文反而沒有宋朝過得利索。個人認為有一下幾點。

    一,蒙古人對於管理是真的外行,甚至想著跑馬圈地把水田換成養馬地,對於異族人的管理也是一直比較殘暴,逼的每天都有人來弄你你也該累死

    二,蒙古人直接不再舉行科舉,本來南宋滅亡前文化活躍度是很高的,蒙古人斷了科舉等於斷了南方不少大族的根基,所以元末很多農民起義基本都是南方一些大族偷偷支援的,有的甚至就直接造反了。

    三,蒙古人的政治體制存在極大缺陷,蒙古的權利其實是十分分散的。丞相的權利有時候甚至就是跟皇帝差不多,而且元朝的建立本身就是脫身於蒙古立國時的軍事化制度,以各個萬戶侯直接對皇帝負責,加強了戰時權利的集中,方便指揮,但到了管理土地時這些萬戶侯人員就相對太少了,而且互不統屬,有了大的叛亂不能直接迅速做出反應和攻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不願意吸母乳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