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殳子

    北魏、元朝都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其中北魏是鮮卑族拓跋氏政權,公元386年至534年,國祚148年;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公元1271年至1368年,國祚98年。兩國漢化程度不同,但北魏亡於內,元朝則亡於外。

    北魏初建時稱代國,398年定國號為魏並遷都平城,439年統一北方,493年遷都洛陽,開始大舉漢化改革,在語言、服裝、姓氏等方面移風易俗,緩和民族矛盾,促進了中央集權和民族融合。但是,階級和民族矛盾仍然尖銳,北魏末爆發了六鎮起義、河北流民起義、山東起義及關隴起義,遍佈王朝各地,全面摧毀了王朝統治基礎,鎮壓起義有功的爾朱榮篡奪朝政並殺死宗室貴戚大臣2000多人(史稱“河陰之變”),在其被誅殺後,從起義軍中脫穎而出並投降爾朱氏的高歡、宇文泰分立宗室,成為東西魏,北魏滅亡。北魏之亡,實源於六鎮,而六鎮是北魏初年為防患柔然南下創立的軍鎮,寓軍於民,戰鬥力強悍,而高歡、宇文泰也出自六鎮,所以說亡於內。

    元朝源於成吉思汗1206年建立的大蒙古國,自立國以來,對南宋之戰持續至1279年,對日本及東南亞諸國也長年征伐,國力損耗嚴重。同時,元朝中期一度採取漢化措施,如以儒治國、開考科舉、翻譯經典、修前朝史等,但保守勢力發動南坡之變,殺死漢化的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繼續蒙古等老舊政策。元朝實行四等人制度,其中漢人位列第三等,加上元末賦稅徭役繁重等,終於爆發農民起義,其中以劉福通、韓林兒紅巾軍為最,三路北伐消滅了元朝大部軍隊,但自身也遭重創;同時出自紅巾軍一支的朱元璋藉機向南發展,在消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南方勢力後向北伐元,1368年攻破大都,1388年滅亡北元。

  • 2 # 永樂大帝Judy

    漢化與否只是後世聊以自慰的說法。

    第一,北魏漢化倒是徹底,都變成法律了。可是北魏滅亡原因是因為他自己國力日衰,民力耗盡導致的。北魏打遍了南北朝,統一了北方又數次攻南。這麼打下去就必然窮的跟什麼似的。本身就是五胡亂華時期,無論漢夷,老百姓過的都很苦。最終爆發了數場起義,這才是最終導致北魏滅亡的原因。

    第二,元朝漢化不徹底,那是因為元朝不是土鱉。他們見識過當時世界上幾種最優秀的文明。漢文化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歐洲的基督教文化,中亞的穆斯林文化,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文化他們都有接觸。元朝滅亡對於漢人來說是一個朝代滅亡,對於蒙古來說只是放棄了一個富庶之地而已。農耕文明對他們本來就沒有吸引力。說白了你認為好的在人家那不值錢。大米說到底沒有羊肉香。

    第三,漢文化本身就已經經過胡化了。自從我們有了馬鐙,穿了褲子,坐了馬紮,用了高桌,吃了烤肉,我們就已經胡化了。更由於南北朝時多個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我們漢族血統早就混進去不知道多少少數民族基因了。

    所以,一個王朝是否漢化,其實我認為跟他的國運沒有特別大的關係。

  • 3 # 山澗一清泉

    元朝根本沒有走漢化的道路,所以民族矛盾一定很尖銳,所以很快亡了。

    北魏實行全面漢化的道路,要求鮮卑族只能穿漢服、講漢語、改漢姓,全面推行漢人風俗習慣,可惜北魏孝文帝死的太早,他一死國家分裂成東魏和西魏,鮮卑貴族反撲,最後失去政權。所以北魏滅亡不是因為漢化徹底,而是沒有堅持下去!

    真正徹底漢化的是清朝,清朝雖然在政權上國家體制沒有完全漢化,但是在文化上尊孔,實行科舉完全籠絡了士子之心,實際上施行的漸進式漢化,如今滿族與漢族已無甚區別,所以清朝成功了!

    歷史已經證明,要想統治中國,唯有融入華夏文化,否則都是失敗的,因為我們的人太多、文化太強了。

  • 4 # 咕嘟趣話

    我們都知道中華文化在東亞地區可謂是風光無限三千年,曾經統治過中國大地的少數民族政權都進行過漢化改革。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徹底漢化的鮮卑族政權北魏,以及漢化失敗的蒙古族政權元朝。並且二者在漢化之後都快速的進入滅亡階段。

    元朝滅亡的和他漢化程度關係不大,主要原因是蒙元政權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利益,透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壓制漢族士人和漢人,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而北魏是透過強制手段使鮮卑族進行漢化的,在這過程中就遭到了相當多的鮮卑貴族們的抵制,所以在統治者內部就出現了分裂的矛頭,所謂是物極必反。

    一、北魏和元朝的國祚

    蒙古帝國自鐵木真1206年稱汗到蒙古林丹汗1634年去世,蒙古黃金家族共統治了428年。而統一中國的蒙元政權只存在了短短的97年,所以在中國大一統王朝史上,可以說元朝是不入流的,而且元朝的大一統局面也僅維持了89年。

    北魏是由鮮卑族建立的北方統一政權,從公元386年拓跋珪即代王位恢復代國開始,到公元534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統一北方的元魏(拓跋魏)政權共存在了148年。北魏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統治時間最長的政權,並且結束了長達123年之久的五胡十六國混亂的局面,使得北方得以休養生息。

    蒙元政權和北魏政權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他們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點。相似的是,他們都為中央集權和民族大融合做出了貢獻,並且他們所創立的一些列制度都深深的影響著後世中國的發展,如北魏創立的均田制和元朝創立的行省制度等。

    蒙元政權和北魏政權不同之處在於,二者都進行過漢化改革,結果是北魏漢化很徹底,然後迅速走向滅亡;蒙元漢化很失敗,然後迅速走向滅亡。

    二、從孝文帝改革到兩魏分裂

    公元490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正式親政,他先是以南征為藉口遷都洛陽,為接下來的漢化改革做鋪墊,而後又分別改革管制,鮮卑人穿漢服禁胡語,並且為了保證漢化成功,還規定鮮卑姓氏全部改為漢族單姓,入拓跋氏改為元氏、獨孤氏為劉氏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政權中,漢化最為徹底的一次,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不但使鮮卑族在政治、文化、經濟和軍事實力上得到了顯著的發展,而且還大大的緩解了五胡十六國時期便開始的民族隔閡,使得中原文化在東晉衣冠南渡之後得以復興。

    北宋歐陽修評價孝文帝:“其私後魏之論者曰:魏之興也,其來甚遠。自昭成建國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奮其力,並爭乎中國。七世至於孝文,而去夷即華,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亂,然後修禮樂,興制度而文之。考其漸積之基,其道德雖不及於三代,而其為功,何異王者之興!“

    北魏孝文帝雖然透過強硬手段進行了漢化改革,但是由於其英年早逝,所以孝文帝的改革僅執行了9年。而他的後繼者宣武帝元恪,雖然在登基之後繼承了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政策,但是由於北魏統治階級日趨腐化,吏治逐步敗壞,加上鮮卑貴族和漢族地主對人民的不斷壓榨,致使民怨四起,各地起義不斷。

    同時,由於孝文帝的改革沒有得到徹底的執行,導致世居鎮守北境的“六鎮”在身份上淪為身份低下的邊民。

    而隨著遷入洛陽的貴族集團法人腐朽敗落,因此六鎮軍民的不滿聲音水漲船高,最終釀成了“六鎮起義”的局面發生。六鎮之亂使得北魏元氣大傷,並且使北魏朝廷從此落入以爾朱榮為首的北鎮豪強、酋帥集團手中,並最終導致北魏分裂。

    北魏漢化改革,雖然是中國少數民族漢化改革中最成功、最全面的,但是北魏的漢化改革並不是最徹底的,尤其是在對待六鎮等問題上沒有給予合理的解決方案,從而導致軍隊起義;而對待漢化的鮮卑貴族,則效仿漢族世家門閥制度,由此導致北魏政治日趨腐化階級矛盾格外突出。

    三、從“大哉乾元”到元惠帝元北遁

    蒙古的漢化從窩闊臺汗時期就已經開始了,當時窩闊臺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為中書令,採用漢法開科取士,由此便開啟了蒙古政權的漢化之路。

    到1271年,忽必烈登基稱帝后釋出《建國號詔》將“大蒙古國”國號改為“大元大蒙古國”,而“大元”二字則取自《易經》“大哉乾元”之義,而後將元朝首都遷到大都,並採用華夏的年號制度,建元“中統”。

    其後元朝的統治者在漢化的問題上出現了忽冷忽熱的局面,並且為了維護蒙古貴族們的權益,在元朝中央依然保留著草原制度,所以導致蒙元在漢化的問題上並不想北魏那樣全面、徹底,這也是為什麼元朝在滅亡後依然以北元和韃靼的身份活躍在蒙古高原上。

    那麼元朝為什麼在中原統治了九十多年之後就進行不下去了?

    1.帝位繼承導致爭權奪利

    元朝作為大蒙古國的大本營,依然保留著蒙古舊制度“忽裡勒臺大會”,即老皇帝死前如果沒有確立繼承人,需要召集蒙古宗親和大臣一起推舉新的君主,但是由於蒙古貴族各方勢力都比較強大,所以元朝多位皇帝都是死在權力爭奪的過程中,皇位不保自然政局不穩,由此是元朝滅亡的第一要素。

    2.統治者漢化不深,民間言論相對自由

    由於元朝大部分皇帝漢化程度都不深,並且元朝立國的九十多年間,開科考試只進行了四次,導致許多讀書人沒有晉升渠道,所以這些人便開始大量寫書、寫劇本進行創作,其中就包含批判蒙元朝廷的文學作品,而這些作品被排練成戲曲搬上舞臺之後,便成為了最有力的傳播工具,為後來民間反抗蒙元做了宣傳媒介。

    3.維護蒙古貴族,壓榨漢人

    統一中國後的元朝,為了維持其統治權力,維護蒙古貴族的利益,便開始推行民族分化隔閡政策,實行“四等人制”。第一等級是蒙古人;第二等級的是以西域人為主的色目人;第三等級是居住在金朝境內的漢族、女真族等;第四等人則是原南宋境內的人民。由於蒙古人屬於統治階層,所以可以享受一切特權,蒙古貴族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一個南人只需罰交一頭毛驢價錢等。

    對於漢族士人來說,元朝為了防止官員中擁入大批次的漢族精英,所以從中央到地方握有實權的皆為蒙古人和色目人,而漢人僅能作為地方官員的副手或者偏遠地區的官員。元仁宗時期雖然恢復了一次開科考試,但是依然根據人種來招錄名額。

    而對待漢族工農,由於蒙古貴族生活愈發的奢靡腐敗,所以元朝統治者開始變本加厲的以各種明目對漢人進行橫徵暴斂,因此導致民族壓迫愈加嚴重民怨四起,最終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

    蒙古人雖然用鐵蹄踏進了中原大地,統一了中國,但是由於其執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導致漢人像奴隸一樣生活在蒙古人的腳下,所以元朝的滅亡,雖然漢化不徹底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民族壓迫和剝削才是元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縱觀北魏和蒙元的漢化改革,北魏改革可以說比較徹底,但也正是因為這份徹底,致使北魏滅亡之後鮮卑民族便消失在歷史裡;而蒙元在漢化的過程中左右搖擺,使得蒙古文化得以保留,但同時也因此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南修改GDP演算法,其2018年人均GDP2500美元升到4500美元,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