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介個範兒

    唐朝詩文化發達與其經濟文化政治發展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1、大唐王朝是封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頂峰,如此繁榮的經濟給藝術這一類的東西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2、唐朝的科舉考試當時流行一種稱為“行卷”的形式。考生將自己的所書寫的詩詞編輯成卷軸,然後送去京城給一些高官權貴,讓這些人幫自己舉薦給考官。所以導致了想要考取功名的考生會一直寫詩詞,人人基本上都會吟誦詩詞。

    3、唐朝以詩取士,“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唐代的統治者多好詩詞歌賦, 都對詩詞歌賦十分重視,不僅如此,王室成員中能言詩的也不在少數, 他們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4、唐代實行寬鬆政治政策, 統治者實行廣開言路、經詩賦取士等……詩詞盛行是唐朝經濟文化政治發展良好的大勢所趨。

  • 2 # 王西坡

    這個問題初心文學筆者嘉偉來回答一下。

    說為什麼唐朝的詩文化這麼發達,我認為這屬於當時那個時代的產物。詩文化在我們華夏這片土地上歷史悠遠,從先秦時期的“詩三百”到大漢詩韻,從魏晉南北朝的山水田園到唐宋時期的百花齊放,直到明清時期詩文化也一直生生不息,流傳至今。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也特別好,詩的確是在唐朝達到頂峰的,而且特別是盛唐和中唐,即便是到了晚唐也湧現出許許多多著名的詩人,比如有李商隱、杜牧等人,都是青史留名的。

    那為什麼詩文化的繁盛會出現在唐代呢?我想這大概和當時的那個時代有著密切的關係。唐朝是一個文化包容、比較開放的朝代,漢唐盛世註定了文化的繁榮。我曾在多篇文章中寫道,我特別嚮往生活在唐朝,因為那個時代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時代。在那個時期生活的人,真的可以向李白那樣的狷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也可以像孟浩然那樣,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所有人都可以浪漫、詩意的生活。其實,我們可能有所感知,詩情是體現在真實的生活之上的,真實的生活是可以激發出真情的文字,組合成詩自然成就詩文化中的永不朽。

  • 3 # 雷家林書畫

    唐朝那時國民素質好,上上下下尊重士人,以詩文取士也是一個原因,唐朝沒搞過文革,武則天也不殺反她的文人,這點風尚還延續到宋朝,不象某些朝代的文字獄,羞辱文人,欺文掃地。唐朝的詩人(按理是文人,因為在唐朝詩歌是為文的主流,故以詩人稱之)聚會,源自漢魏時代,大家知道的竹林七賢,知道的蘭亭雅集,從戰爭的時代發展到平和的時代,而且當時的官員是詩意的主體,女子與平民同樣醉心其中,詩酒生涯,對於一個王朝,是十分平常的事。可以說是十分閒適的時代,古代的官員其實是不累的,那時人口極少,其實沒有屁大的事,大部分平民是順民,那象現在人口太多,時有暴民冒出。

    唐朝的官員所謂的累,是在於是否傍著皇帝,或者叫主子,這是十分的榮耀,如果是外放,貶到某地,心裡自然是失衡了,牢騷多了,不過你也不會潑婦罵街,所有的不平鳴都在詩中,作詩在唐朝,如穿衣吃飯一般的平常,古代的官員有那麼的閒假,同漢時流傳下的“無為而治”不無關係,開國者制定一套路子,實際上開國的人亦是按前朝的套路,後繼者只需照著做就是,所以天下太平時,閒適的日子有時亦是官員的常態,何況有的官其實是閒職,無所事事時有一項事可以打發光陰,那就是做詩,唐詩三百首,各名家專集,到全唐詩集,多如牛毛。換在今天,是打麻將,上洗腳城,泡網咖,真是換了人間啊。

    當然唐朝的人為了做好詩,往往要集會,三朋五友,做官的與不做官的都可聚集一起,這樣還不夠,君子之交淡於水,這個水就是酒水,李青蓮的“萬言不值一杯水”中的“水”是“酒水”的意思,萬言主要是詩言,當然也有少量的其它文言。於是酒水是不能少的必備之物。那象我們現代的宅男女,千里網線,就可以鬥詩言文章了,一切都可以省去。過去的酒說穿了其實是淡於水,度數不高,按郭沫若的說法是在二十度左右,這個說法可能高了,應當在十度左右為真實的情況。相當如現在啤酒的樣子,而且當時的杯子也很小,你看人喝清酒的杯子很小,此風難道不唐朝傳過去的,所以唐時人一杯一杯復一杯,大部分人能夠做到,如果會須一飲三百杯,大概是酒仙級別的人如李白等人方可勝任了吧。

    人生相聚其實是很少,所以大部分詩人十分的孤寂,有時李白不得不相邀明月來陪他飲酒作詩:花間一壺酒--對影成三人,月光照出的李白的影子亦算上一個了,這樣的相聚其實是更加顯示出詩人淡淡的憂愁,是一種人生的無奈了,但是李白雖然因為其詩的美妙與酒量的無窮,獲得當朝與後世讚許,其實只能增加李白的苦楚,因為李白的原意,其實還是濟天下,只是時代不對,讓他成了酒仙與詩人。

    白居易,劉禹錫,裴度,王起,元稹等人,常常一起作詩唱和,不能相聚時,千里寄詩是平常的是,當時的郵差就是以騎馬為交通工具,少則幾天,多則上月,同樣不如我們現代人有郵箱那麼便利。所以古人常常有“寄我雙鯉魚”的句子,就是飛信傳書的意思,把一首詩當著信,以慰相思,這裡絕對沒有同志戀,是真摯的文人友情。

    作詩的風氣影響唐朝,亦影響唐朝人的文化生活,那就是高雅純正,社會風氣相應好點,自然平和的日子長一點,不平則鳴,百姓有牢騷,為了防腸子斷掉,還是作詩吧,這樣你會平復一下,如果詩作得好,獲得別人讚許,那樣就由平復到欣然了。

    唐朝的女性詩人亦不少,按專家的說法有207人之多,其中有四大著名的女詩人:李冶、薛濤、魚玄機、劉採春。這些人或為女道士或為藝人,也就是妓人的意思,與今天的妓女有別,完全是不同檔次的,今天的妓只是生理意義上的,過去的妓或伎,或者歌舞伎,實際上是會詩文歌舞的女藝人。聞一多曾經談論過唐時的宮體詩,實際上宮女們亦有詩文的好手,當然她們的心境被詩人道明:那就是:“宮花寂寞紅”,相信這些宮女們絕對不會潑婦罵街,而是作詩以抒惆悵,或者象平常拉家常一般地閒坐一處,對新來的宮女說當年的玄宗皇帝。

    下面有一幅女子會聚的圖正是唐朝宮女生活的寫照,當然是在樂舞,不是在作詩,但我相信有時她們會聚在一起鬥詩的。

    唐朝的作詩風氣影響到日本宮庭皇室,尤其是在軍政府(武士)時代,皇宮實際成為社會科學院,只能做學問一般,這時的天皇與皇室成員,個個是文化人,以漢文化學習為主課,唐朝的詩意生活自然成為其一部分。

  • 4 # 臨風者竹

    盛唐詩文得以繁榮,首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原來的詩“言志”與“緣情”兩種不同的觀點在唐代找到了它們的契合點,中國詩歌從《詩》、《離騷》發展到後來的“宮廷體”直到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拉開了大唐文化的序幕。

     

    其次,很大程度依賴於繁榮的社會經濟和穩定的政治環境,唐朝寬鬆的政治環境對詩歌繁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唐代幾個得力的皇帝,無不愛好文藝音樂,提倡風雅。

     

    再次,唐代的民族大融合是中國歷史前所未有的。唐朝的民族政策具備了前所未有的開明。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對“外來文化”,一代代唐朝雄主的此等自信,各民族的大交流,開拓路人們的視野,也使得大唐文人有了一種新的開放思維。

     

    其次是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也助長了封建文人的詩歌風氣,基於建功立業的理想,唐朝詩人批判地繼承了中國詩歌傳統,不斷推陳出新。高祖武德四年開科取士,第一場既考詩賦,太宗開“文學館”“弘文館”以徵文人。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柳宗元、韓愈的“古文運動”也順時而起,使唐朝的散文創造也卓然於世。

     

    此外,還有形成的社會風氣,讓詩人感受到了詩人地位的提高,才使得詩人大眾化、平民化,詩的內容也包羅永珍。甚至連犯了死罪的詩人照樣為他們編集出版,以示不泯。如此的寬容,是歷代少有的。全民參與詩歌創作,他們都有人情世故的體驗,瞭解人生的實在狀況,瞭解下層痛苦民眾的情感與意識,容易引發大眾的共鳴。

     

    最後,唐朝詩文裡,無論自然山水、戰場邊塞、農村商賈、宮妃貴妾,就連尼姑妓女的生活,政治現狀、歷史故事、貧富懸殊情形、婦女問題以及人生哲理、離別愛情,無不加以描寫。這樣就擴大了詩文的界限,加強了詩文的生命,抬高了詩文的地位,有效地豐富了詩文的內容。

  • 5 # 神都布衣

    以我來看,唐朝詩文化的繁榮發達簡單來說就是由外因和內因決定的!為什麼呢?

    一,外因,唐初(公元626年——755年)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政治開明,國力強大,萬國來朝,人民生活富足,這給文化領域包括詩歌文化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證。

    二,內因,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後,人們肯定就會不滿足於現狀,轉而對文化娛樂方面會有更高的追求(在唐代,吟詩做賦應該算是一種很時尚的文化娛樂活動吧!)這給詩歌的發展提供了內在的推動力。

  • 6 # 古泉趣藏

    唐詩是中國五言和七言詩歌的高峰,其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優秀作品多,據不完全統計,僅 《全唐詩》就收錄詩作五萬多首,比此前兩千年流傳下來詩歌的總數還多;二是傑出詩人集中湧現。中國的詩聖、詩仙、詩鬼、詩傑、詩骨、詩狂、詩囚、詩奴、詩豪、詩佛、詩魔、詩雄、五言長城、七絕聖手、七律聖手和詩家天子等等大名鼎鼎的詩人均出自唐朝。三是題材廣泛,人鬼神、儒釋道、苦樂憂、愛恨愁,無所不包。四是影響深遠大。唐詩不僅影響了以後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以至於稱華人必會唐詩,言中國必談唐詩,唐詩已經成了中華文化的主要代表和顯著符號。

    唐詩興盛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有史以來前人的創作積累,到唐代形成了成熟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為唐代詩人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借鑑和藝術營養。比如格律詩的平仄、對仗等,已經為人們廣泛接受和使用。

    二、唐代實行科舉制度,促進了詩歌創作。唐代科舉的進士科,在唐中葉後就重點考詩賦。其他不合格的,如果詩賦考得好也可以錄取。因此,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必須會寫詩。

    三、唐朝經歷了由盛而衰的過程,廣大詩人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經歷了榮華富貴,春風得意,悲歡離合,國破家亡,妻離子散,參禪悟道,秋風烈馬,大漠孤煙等等多姿多彩的生活。這些千姿百態的人生經歷,為唐詩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

    四、在唐代,上至廟堂君臣下到江湖百姓,大家都愛詩。比如勾欄歌妓以唱頌名人好詩為樂,而詩作者以自已作品被人詠誦為榮。如此廣泛的群眾基礎,既是詩歌創作的良好氛圍,也是檢驗和提升詩歌創作水平的最佳課堂。

     

    正是因為唐代的人接受詩、喜歡詩,唐代的人也想寫詩、敢寫詩、會寫詩,甚至不得不寫詩,加上唐代有那麼多可詩的素材,所以唐詩才取得了空前絕後的成就,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詩歌史上的一座無法超越的豐碑。

     

     

  • 7 # 十八星座

    唐朝是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出現了大量詩人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分為邊塞詩人,山水田園詩人,浪,漫詩人,寫史詩人,又有初唐四傑,李杜白,其中以李白的浪漫惰懷為高峰,杜甫的詩史,白屆易抒情應傷惑,由於李白的成就及唐朝的開放所以浪漫成主流

  • 8 # 明清木藝收藏

    這應是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

    第一:唐朝在唐太宗的統治下,開創了貞觀之治,國家實力大大增強,少了戰亂,百姓安居樂業,百業俱興。

    第二:在唐高宗期間及武則天時期,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將國家版圖進一步擴大,東起北韓,西至臨海,北臨貝加爾湖,南到越南橫山,因此融入了多地文化,文化再一步鼎盛。

    第三:個人覺得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唐朝是所有封建王朝裡面最開放的一個朝代,與國外交流頻繁,多方文化匯融,百姓敢於表達,樂於表達,加上當時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更多的人能夠接受教育,當然這也要感謝隋朝建立的科舉制度,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酵,此時到達了頂峰!

  • 9 # 智識頑童

    時代命運吧!經過仙風道骨的東晉年代與恐怖五胡亂華時期,唐朝有了狂野浪漫的文化基因氣質,到了風流的唐玄宗吋就爆發了全民詩歌文化,唐玄宗還是所謂梨園歌舞行業祖師爺鼻祖,命運吧,這是文化風水命運,條件合適就會爆發流行,就像戰爭殺人瘟疫天災一樣。

  • 10 # 活著d知覺

    盛唐時期出現了一批偉大的詩人,華夏詩詞寶庫留下了燴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批現實主義詩人和文人雅士的吟詩賦,使唐代詩詞歌賦從質量與題材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是唐代經濟的空前繁榮與民眾的安居樂業,催生了社會文明與文化的繁榮發展,沒有封建桎梏羈絆的宮廷士大夫與文人墨客成為創造詩詞歌賦的主力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時期,朝鮮王朝為何會如此痛恨滿清人?究竟有何大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