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想吃火鍋的小陳
-
2 # 謀士說
誰說文天祥死於元朝,很明顯文天祥與南宋共存亡,期生活的朝代主要在南宋。比如清朝入關後,鄭成功佔領臺灣一直在沿海抗擊清軍,直到1662年才去世。明朝滅亡於1644年,你說他是明朝人還是清朝人。
我們再來看文天祥,他死於1283年,南宋滅亡於1279,也就4年時間。當時文天祥在元朝攻入應天府的時候,收集殘兵最後敗退廣東,後來被抓住,因為不肯投降所以被殺害。
元朝雖然佔領了應天府,但是南宋的殘餘部隊還存在,文天祥生在南宋,在南宋做官,直到死也保留了氣節。元朝在他眼中根本不屑一顧,如果說他投降元朝在元朝做官,死在朝廷,那麼我們可以認為他是一個南宋公務員,不能說是南宋。而文天祥生命終結於南宋,生是南宋人,死是南宋的鬼。
-
3 # 白sir讀書
一提起文天祥,我們總會想到他那句擲地有聲、鏗鏘激昂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
文天祥的生辰年代是1236年到1283年,也就是說,他出生於南宋末年,卒於元朝初年,他是宋末元初的人。
但為何後人提到文天祥時,通常說為“南宋文天祥”呢?我下面說說原因。
雖然從年代上說,文天祥生於宋末,卒於元初,可是後人在主觀意願上傾向於將他歸為宋代人。
文天祥四十七歲的短短一生,主要的詩作以及政治活動,大多是在南宋時期完成的。而且文天祥身為抗元領袖,他是寧死也不願意做元朝臣民的,將其稱為“南宋文天祥”,或“宋末文天祥”,顯然要比“元初文天祥”更為合適。
如果從確切年代上說,文天祥是宋末元初人,但是從習慣和情感上來講,說文天祥為南宋人,比較貼切。
同理,在17世紀中期,提出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他生活在明末清初,我們如今提到他,通常會說明代思想家顧炎武,而不是清朝。這和對文天祥的年代界定相似,一是基於顧炎武的思想主要形成於明朝,二是因為明朝滅亡後,他拒絕入仕清朝,所以人們習慣傾向於將他歸為明朝人。
類似的例子,在朝代更替時期有不少,就不一一列舉。
文天祥是狀元出身,其文采斐然,最後列舉一下他的名言:
除了在《過零丁洋》中最著名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還有“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是其名言。
文天祥被捕後,雖然被關押在北方的燕京,但是他始終心繫位於南方的國家安危,他把自己的心,比作磁針石一般,永遠指向南方。
這也是他身上最動人的精神所在。(完)
世界是一本書,人生是一份緣。關注蘭闍讀書,我們共同交流和進步~ -
4 # 抱庸詩書
謝友盛邀。
文天祥雖卒於元,但身為南宋重臣,平生亊宋,當然是南宋詩人和政治家。
點檢歷史,文天祥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儒家士子說他好,平民百姓說他好,陷入敵手後,就連他死對頭都說他好,不忍心殺掉他。
天氣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忠誠擔當,剛直不阿。文天祥二十歲舉進士,後又中狀元,在仕途上本應平步青雲無可限量。但因其剛正不阿,目不容塵,曾兩度諫殺宦官腐臣遭拒,又得罪了權臣賈似道,多次被貶抑。即便如此,後來宋元兩軍在江南一帶對峙時,他又諫言處斬綏靖求和的呂師孟來祭旗,以鼓舞三軍士氣,還是未被採納。兵敗被俘後,在被押解至元廷的路上,他寫出流芳千古的《過零丁洋》。忽必烈對他極為敬服,勸他降元,允以保留宰相職位。 文天祥斷然拒絕,慷慨赴死。
赤驥頓長纓,健兒勝腐儒――文韜武略,大國重器。讀書入仕的文天祥,性格上更傾向於鐵血擅戰的將帥,當然這也可能是時局使然。文天祥初涉武亊,曾變賣家資以充軍費。後在南宋與北元的連年膠著血戰中,文天祥一直活躍在戰爭的第一線,並臨危授命,任右丞相樞密使,率軍轉戰於東南、江西一代,可謂南宋最後的擎天之柱。像他這樣文武全才,古往今來實不多見。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剛柔並濟,極具情懷。文天祥的帥氣是出了名的。史雲相貌堂堂,身材魁偉,面板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詩如其人,文天祥的詩筆力雄健、大氣自成。如
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都是傳誦千古久唱不衰的詩海名句。
(圖片皆摘自網路)
-
5 # 流星68421911
文天祥,是南宋的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因為文天祥在南宋的抗元戰爭表現的不畏死的精神,讓後世人以及當時元朝皇帝忽必烈對文天祥的忠貞不渝的氣節給予的評價和崇敬。文天祥他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文人,為了國家,他上戰場和當時強大的元朝做戰,最後被浮,寧死不降,後被殺。文天祥(1236-1283)江西吉安人。文天祥處在南宋王朝的末期,這時期南宋王朝腐敗不堪,外有蒙古人不停的南下侵略。生在內憂外患的時代,文天祥從小的時候就有強烈的愛國思想好報負。在20歲時,文天祥就以優異的成績被宋理宗欽點為狀元。(1274年)鹹淳十年,被南宋朝廷封為贛州知州。德佑元年(1275)蒙古大將伯顏帥大軍進攻臨安。南宋朝廷下令天下兵馬勤王。文天祥自己拿出積蓄招募了三萬人的隊伍,準備保衛臨安。當時的南宋朝廷,以成驚弓之鳥。大臣們都跑完了,各州,各縣都聞風而降。朝堂上議事,沒有一個大臣,全跑光了。文天祥就自己帶領著區區三萬臨時組織的人馬到達臨安,朝廷任命他為平江府知府。當時文天祥孤軍奮戰,寡不敵眾,被元軍打敗,沒辦法只好退回臨安。次年,正月,蒙古大軍逼近臨安。宰相陳宜安藉機逃跑。南宋朝廷以右丞相的名義讓文天祥去和元軍談判。結果被元軍扣留。公元(1726)元軍進入臨安,南宋朝廷謝太后和宋恭帝開城向元軍投降,元軍主帥伯顏押送著南宋君臣送往元朝首都北京。文天祥也在其中。一行人走到江蘇鎮江時,文天祥偷偷逃脫。這個問時候,南宋不願意投降的大臣陸秀夫和張世傑在福州擁立趙昰為皇帝,文天祥也來到福州,重新組織人馬和元軍戰鬥。1278年,小皇帝病死。陸秀夫和張世傑又擁立8歲的趙昺為帝,駐守在崖山。文天祥帶兵和元軍在廣東一帶戰鬥。這時的南宋實際上以沒有幾個地盤了,元軍的部隊源源不斷向南方增援。文天祥力不能支,被元軍將領張弘範打敗,在逃亡的途中被元軍俘獲。1279年,張弘範押解著文天祥去往崖山,讓文天祥寫信招降陸秀夫和張世傑。在過珠江口時,文天祥寫下了著名詩句《過零丁洋》,當張宏範看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時,也不禁感嘆和敬畏文天祥。最後,南宋王朝的最後一支抗戰力量,在元軍張弘範的攻擊下,宋軍大敗,陸秀夫抱著宋帝跳海自殺,南宋的十萬軍民無一投降,全部跳海徇國。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元朝派許多大臣對文天祥威逼利誘,想讓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就是不肯。元朝皇帝忽必烈親自去勸文天祥,文天祥誓死不從。公元1283年,文天祥在大都被殺。文天祥在死前寫了一首絕命詩。留傳後世,人們在他屍體口袋發現了一首四言詩:“孔曰成人,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己無愧。”文天祥的一生是悲壯的一生。他為國家和民族不怕犧牲的精神為後世人所崇敬。充分體現了文天祥的個人的忠誠,無畏,勇敢的氣節。謝謝邀請。
-
6 # 磨史作鏡
這個問題還真是挺有意思的,以前也曾經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不是文天祥,因為畢竟他的大部分生平時間還是在南宋,南宋滅亡幾年後才就義於大都。
元代對於文天祥來說只是個紀元,很難想象對一個一直以抗元興宋為己任的人,稱他為元朝人!
比他複雜的多的情況有的是:
比如洪承疇,大明朝時候就是總督級高官,後來降清,則做了更大的官,他倒是可以稱之為清朝人了,可是好像又有點異樣。
最典型當屬南唐後主李煜了,他961年當上江南國主,而那時大宋已於前一年960年建立,975年江南被滅,李煜被軟禁開封。980年李煜暴死,可以說他最重要的經歷全是在宋建立之後了,更是死於宋建立20年之後,可人們還是把他稱為南唐後主,甚至還被成為五代詞人。
類似的還有後蜀後主孟昶,宋徽宗宋欽宗等。
為什麼會這樣,我想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有故國,而且不忘故國的緣故吧。
-
7 # 大浪淘沙非英雄
什麼朝代的人一般說的生於什麼朝代,他生於宋,卒於元初,又侍奉宋,毫無爭議他是南宋人。假如啊,他生於宋末,在元朝的統治下長大,歷史會判定他是宋末元初人,再假如他生於宋,卻被因故元朝人撫養長大,他長大後無成就就是元人,因為無人考究他來自哪裡,像現在比較有名,他效忠哪個朝廷,一般會判定他是哪個朝代的人,不過,這種情況下一般是比較有爭議的,因為地域與名族的屬性,很多人都會認領他當祖宗,這種情況在中國比較多,比如李白,大家爭的只是他的故鄉。
-
8 # 六甲番人
一個歷史人物是有可能跨越兩個朝代的,甚至還有三個朝代的,對於這樣的歷史人物,一般會以他生活的多數時間作為判斷哪個朝代人的主要依據,同時也必須考慮歷史人物本身的政治取向。
比如李煜,他死於公元978年,但北宋在960年就建立了,975年宋滅南唐,但即便李煜是投降了宋朝,但一般大家還是認為他是五代南唐人,在詞人的分類也不會列入北宋詞人。
再如王夫之,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卒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朝在1644年就建立了,那時王夫之才26歲,但他一生都不承認清朝政府,所以儘管他的主要著作都是在清朝建立之後創作的,但大家還是稱他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
回到文天祥本身,他出生於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1278年被俘,1283年慷慨就義。元朝雖然在1271年就建立了,但那時文天祥仍在奮力組織抗元事業,1274年率軍勤王,1275年苦戰東南,1276年義使元營被拘後逃離,後來從福建打到江西再退往廣東,文天祥組織抗元活動雖然一再失利,但其心志堅若磐石,對南宋王朝的忠心也從未動搖過。
文天祥是南宋傑出的政治家,是偉大的民族英雄,這一點,本來不應有任何疑問的,但現在還是有很些人不辨是非,意圖提出所謂新觀點奪人眼球,這絕對是可恥的行為。
如再有奇怪的念想,請再讀讀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吧: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覆列表
1、他前半生南宋還沒滅亡啊,他透過領書入仕,成為南宋的丞相,和陸秀夫齊,名帶領南宋和北邊的元朝還對抗著呢。所以他最多算宋末,不是元朝人。就行明末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在明滅亡後繼續抗清,不代表他就是清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