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染暖梔
-
2 # 雲霞千里開
手機IPaD類似的電子產品是這個時代,資訊化時代不可跳過的東西。家長家庭如何監管和引導非常重要,關係到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和成癮。曾經看過報道說喬布斯的家庭沒有IPAd,而且記者在採訪他的時候,他也是確認了這個資訊。我曾經問過兒子的同學,你什麼時候玩遊戲,他說我是每個週六玩一下。後來我們家規定每個週末玩一下游戲。家長之間互相取經野獸很好的教育方法。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家長一定要合理引導和利用。
-
3 # 侃侃英語
以我個人的教學經驗來看,最好的做法是禁止學生用手機,尤其是將手機帶到學校。
現在的手機上充滿了誘惑,想讓孩子合理利用根本不可能。
除非孩子用手機時,有人在旁邊監督,家長你能做到嗎?
答案是否定的。想想我們成人用手機時,旁邊時刻有人看著你,是什麼樣的感受。
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充滿了誘惑的手機面試,能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幾乎不可能。
我身邊的孩子們很多孩子都是以學習為藉口來向家長索要手機,然後聊天、玩遊戲、聽歌、看電影、搜作業答案等等。
所以,綜上所述,就不要讓孩子用手機了,合理利用只是一個美好的理想。
-
4 # 孝順是最好的風水
如何幫助孩子合理利用手機而不是上癮?這是個難題。
作為家長,我們自己能不能做到這一點?不能。那還想給孩子方法?那是不現實的。
我有個朋友做得相當好,他每天上網兩次,早上、晚上各一次。其餘時間不上網。他是皈依之人,對自己嚴格自律,不缺錢,但花錢很少,還做公益。他的生活緊張而有序,充實而有效,是個非常值得學習的人。
所以,我覺得要想幫助孩子合理利用手機而不上癮,首先自己要做到放下手機,給孩子做個榜樣。
第二,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到了學習時間就專心學習,到了休息時間就熄燈睡覺。到了玩的時間就讓孩子痛痛快快地玩兒。玩手機、打遊戲,過足癮。
第三,把手機當工具,當成百科全書,減少無效瀏覽時間,有課題、有目的地去完成任務。
第四,帶孩子走進書的世界,一定要看紙質書,避免干擾和分神。
第五,和孩子們一起玩兒。現在的小孩似乎不會玩兒了,戶外運動很少,不花錢的玩法更少。我們小的時候打沙包、踢毽子、跳皮筋,玩的花樣可多了,健康又快樂,現在真應該把這些東西找回來。
手機是好東西,用不好就成了禍害了。
要想讓孩子合理利用手機,先他律,限定他們,養成好習慣後,就能自律了。
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讓孩子有更讓他們感興趣的、更好玩的事吸引他們,才會讓他們不上癮。
《弟子規》裡說:“非聖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手機裡的“書”家長一定把關,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玩手機上癮會毀了孩子的。
-
5 # 遇見美子老師
手機給人營造的那個虛擬世界無限豐富,讓我們大人經常身在其中,流連忘返,更別說自制力差的孩子了。現在的孩子們,無論大小,見了手機都沒命似的玩,讓大人們非常頭疼,對此,我個人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幫助孩子遠離手機遊戲,合理利用手機。
1.家長首先要少玩手機。
大人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在家裡沒事幹,就玩手機,那麼這無形中就給孩子,創造了一種沒事玩手機,打發閒時間的環境,這種生活方式,一旦停止下來,人會感到特別的空虛無聊。所以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須要先做到。
2.孩子的課餘時間,多安排他們參加各種活動,或者家務勞動。
現在的孩子學習負擔都比較重,平常在校時間都特別累,到了週末或放假的時候,家長應該安排時間,帶孩子出去遊玩,到大自然中去欣賞美麗的山水風光。
還可以帶孩子去看望父母,幫父母幹一些簡單的家務,言傳身教,讓他們懂得什麼是孝心,也讓他們感受溫暖的親情。
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讓他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專注自己喜歡做的事。
孩子的課餘生活豐富了。他們的注意力就被分散開來,生活也就沒有那麼單調,他們自然就會遠離手機。
3.讓孩子分清主次。
我們做家長的,要讓孩子知道,上學期間,學習是他們最主要的事情,不能因為玩手機而荒廢了學業,這是他現階段的人生規則,要遵守而且是無條件遵守!
4.和孩子共同制定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各種規章制度,並監督他嚴格執行。這裡的制度必須要獎罰分明,落實到位。
-
6 # 追思咖啡屋
科技不斷地發展就是意味著人類的生活方式不斷地改變!
隨著腦神經科技的發展,在人類腦部植入若干電極部,通上微弱的電流,我們馬上就能得到和吸食毒品一樣的快感,任何快樂立即可取。一旦這種技術被髮明出來,會產生兩個結果:第一,有形的毒品會消失;第二個結果很可怕,人類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一個人心裡有貪念、有慾望,必須在這個複雜的社會組織裡和他人協作來實現這一慾望。如果一個人按一下按鈕,想要什麼就能有什麼,沒有人會努力或與他人協作。人類不會死於石油枯竭、氣候變暖,卻會因為電子毒品的發明而自行坍塌。
其實,電子遊戲的外號就叫“電子毒品”。
世界衛生組織釋出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增設了“遊戲障礙”,首次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什麼叫成癮呢?你不用不行了,你受它控制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精神障礙必須具備兩點:一是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二是社會功能受損。比如在遊戲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以致其它興趣和日常活動都必須給遊戲讓位;玩遊戲已對學習、工作及生活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損害,這種狀態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多次想戒癮,卻欲罷不能。
人民日報調查遊戲成癮時指出:一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二是溝通和社交能力低。遊戲成癮是患者焦慮、抑鬱症狀的表現之一,患者將打遊戲作為緩解焦慮、抑鬱的重要手段,與“借酒澆愁”有類似之處。
如果孩子的自律性比較差,“延遲滿足能力”不足,最好不要玩遊戲,往往這樣的群體很容易沉溺在遊戲中。但開車的人都知道,遠處看見障礙物踩剎車與到面前時踩剎車的結果有很大差別。大多數的孩子也屬於這樣的群體,因為他們的心智發育得還不成熟。
如果孩子當前的狀況是身心俱疲,甚至抑鬱,千萬不要理所當然地以為遊戲可以幫助他們解脫出來,相反由於意志力的下降而深陷其中,最終淪入“抽刀斷水,借酒消愁”的境地。
如果孩子已遊戲成癮,抑制或偽裝是沒有用的,它會影響你的日常其它活動,如:工作、學習、人際交往......最明智的選擇是透過正規的方式進行脫癮治療。
有些人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又何妨。何必要那麼苦苦地約束自己呢?但事實上,及時行樂的人生不見得是幸福的人生。多年來,專家透過對幸福感的研究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論:快感不等於幸福。即使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享樂,都在滿足自己的慾望,這樣的人生,也不會是幸福的人生。
相反,意志力會讓我們去抵禦誘惑,為了某個目標去做一些艱苦的事情。雖然這聽起來很“苦逼”,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生活擁有了意義,我們的人生得到了昇華。如果幸福是快感的總和,那麼獲得幸福人生的秘訣就是吸毒。但問題是,要獲得更深刻的幸福,我們不能總是選擇容易的那條路。有時候,我們需要咬咬牙,走上那條荊棘密佈的路。
堅強的意志才是能夠幫助我們笑到最後、笑得最好、笑得最有意義的秘訣。在人生中,在事業上,在家庭中,只有意志力頑強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自制力差幾乎與各種人生悲劇都有關:失去朋友,被炒魷魚,離婚,坐牢……寫到這裡我想起了西方一句名言:所謂的天才就是長久的忍耐!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對父母們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那就是: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的放縱。讓孩子學會等待與延遲滿足,是他們能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一個基礎,是一種訓練出高情商最有效的方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往往是父母自身的成長,父母有多完善,孩子就有多自由。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如果父母整天沉湎於遊戲之中,如何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呢?
-
7 # 乘風破浪的Hellen老師
現在智慧手機幾乎成了每個人的生活必備品,在家裡,路上,車上,隨時隨地都能看到低頭玩手機的人。而且成人的這種行為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也是影響巨大。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機呢?
首先,規定玩手機的時間和條件。家長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回家完成作業後才可以玩手機,並且每次玩手機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這樣不僅可以起到娛樂的目的,也可以避免因為過度玩手機,而影響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
其次,家長應該多給孩子找一些對學習和成長有益的影片和軟體。目前好多學習軟體都是免費的,而且不僅在玩的時候,學到了東西,還能促進智力發育。
再次,禁止孩子玩手機遊戲和看網路直播。孩子對於手機遊戲很容易沉溺其中,一旦沉迷於遊戲,那麼將會產生很不好的後果。網路直播對於未成年的價值觀和消費觀也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觀,甚至有些孩子還會被網路博主騙取錢財等。
同時,家長自己也要做榜樣,在孩子面前儘量少玩手機,留更多地時間跟孩子溝通聊天,才更能知道自己的孩子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
8 # 悠悠小慢龜
孩子玩手機,在刨除必要學習之外,大多數主要是玩遊戲。沉醉在遊戲的世界裡,沒人打擾,而且裡面還會有很多的精彩,上癮是很自然的。
怎樣合理利用手機?避免上癮?
首先,限定玩手機的時間。除了學習用手機玩,偶爾小憩一下,娛樂一下,也是應允的。
第二個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我家大多數是由於缺少了陪伴,多陪陪孩子,讓她放下手機。
第三個父母減少對手機的依賴,照葫蘆畫瓢,孩子看到父母這樣,他們也會一直用手機,(因為父母是榜樣,他們就會按照榜樣來學習了)
第四個,讓他們瞭解手機帶來的危害,多看一些負面新聞。
根據孩子平時用手機習慣,合理安排出用手機必須要做的事情。
需要要看每個家庭情況,對孩子管教程度。結合自身需求在安排。
-
9 # 思想引領行動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合理利用好手機,在家時用手機進行學習,不做一些對孩子來說吸引力很大,容易上癮的一些行為,例如玩遊戲、刷抖音等,其次要正確引導好孩子,讓孩子知道手機裡有哪些資源,怎麼利用手機裡的資源進行學習;再次找些反面教材進行宣講,即使你在家模範作用發揮的好,也難免孩子在外聽說哪個遊戲好玩、哪個軟體有趣,然後產生好奇心,你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幫助孩子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多陪伴!
-
10 # 搞笑萬能蟲
嚴格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如果是在學校可以教師放一個手機袋,在規定時間內孩子不能用手機,規定時間外可以讓孩子玩手機,也可以老師保管,到了規定時間就把手機給學生。
-
11 # 桃花朵朵520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既然要孩子不玩手機,家長也是要自律,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除了學習需要,其餘時間可以讓孩子小玩一下娛樂一下,也是可以的
-
12 # 願做一顆小小草
在回答題主問題前,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經歷,我剛剛考入大學時,想把計算機學好,於是找了學長取經。學長告訴我,想學習計算機最好的辦法就是玩電腦遊戲,在遊戲中,你就會逐漸瞭解電腦,於是,我相信了!我開始玩遊戲,我也真的熟悉了電腦,掌握了不少電腦知識。只是,我卻沉迷進遊戲之中,蹉跎歲月。等發現悔改時,已經錯過了很多!對於我來說,明顯是得不償失。遊戲,真的容易讓人上癮,而且越是優秀的人,越不容易自拔。因為越優秀的人,他們的好勝心就越強,在任何領域,他們都不願被人比下去。遊戲最坑的地方就是,想要玩好,就要拼時間,當然,現在多了一條,還要拼錢。現在的遊戲開發商已經徹底揭去了含蓄的面紗,只要你錢衝的到位,啥通道都可以商量。
現在開始回答題主的問題:
首先,題主所說的孩子,到底是多大的孩子?如果是十歲之前的孩子,我認為根本就不應該讓孩子接觸手機。孩子的眼睛是脆弱的,長時間玩弄手機極大的影響了孩子視力的正常發育。而且,我也不認為有多少知識是非要從手機這種途徑去獲得。十歲前的孩子的主要任務,還是認清家庭組成成員之間的關係,學會與人進行基本的交流,完成簡單的課業,學會必要的生存技能,如自己吃飯穿衣等,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引導孩子樂器、舞蹈、武術等,學習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嬉戲中在幫家長做家務中,體會合適的方法比一味蠻幹更有效果;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認識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可以說孩子在這個階段可塑性極強,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看你現在怎麼去寫。
再說說超過十歲到高中這個階段吧(對於父母來說,即使你已經三四十歲了,在他們眼中或許你仍然是個孩子,但在別人看來,一般初中生,高中生就已經不能被稱之為孩子了),在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法遮蔽之前,讓他們擁有手機仍然是一個錯誤。擁有手機,讓他們可以肆意瀏覽,我們也將對他們失去控制,現在各種軟體盛行,稍不小心結交壞人,女孩子可能失身,男孩子也可能誤入歧途,都是足以影響一輩子的大事。這個年齡正是對於世界似懂非懂,心智也是介於成熟與不成熟之間,但他們自己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自己很成熟,足夠面對一切。學好可能是需要一輩子的事情,但是學壞往往一分鐘就夠了!網上的東西好壞,參差不齊,想不讓他們學壞,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距離。但是,網上有些東西確實是有益的,怎麼辦?我認為,可以讓孩子們嘗試使用手機或電腦,但一定要由家長幫助或監督使用,正常健康的使用。如果家長沒時間,寧可不要用,也不宜讓孩子單獨使用。對於自制力較強的孩子來說,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制定合理的使用計劃,並由家長監督執行。對於遊戲,可由家長先進行判斷,容易上癮的堅決不能玩。隨著孩子的長大,有時他們會向家長索要手機,其實這種行為並不一定是他們真的特別需要,大多數情況實際上只是一種攀比,別的同學有了,而自己卻沒有,就感覺自己很差,沒面子。因此,家長可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宣佈哪部手機的歸屬權是孩子的,但是在使用時卻處處陷於監控之下。對於孩子的訴求,進行有原則的讓步,堅守底線,與孩子達成平衡並不困難。如何跟孩子們進行談判,家長們可自行斟酌。一隻自由的小鳥,被關進籠子裡,也許一天它都過不下去,但一隻習慣了被關在籠子裡的小鳥,對於外面世界的渴望,其實遠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強烈。
大學生?主要還是看自我約束力,另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朋友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監督,是個好途徑。
-
13 # jjs200477
“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智慧手機”,這幾乎成為家長的共鳴。可現在家庭和社會環境又不可能讓孩子和手機徹底隔絕。手機、孩子,很多家長只能煩心,卻無力改變手機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因此家長要轉移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並且對孩子用手機立規矩。
孩子沉溺於手機,是因為虛擬世界給他帶來了現實世界難得的滿足感和愉悅感。另一方面很多家長無意識地讓手機代替了自身對孩子的陪伴,導致孩子在虛擬世界中尋找寄託。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注意孩子獲得感的滿足,培養其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多陪孩子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多參加體育鍛煉、多陪孩子進行他感興趣的事。這樣既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增強了家長與孩子的親情。
孩子沉溺於手機,一時靠強逼很難治本。那麼家長應規定孩子完成必須的作業和其它有意義的事後可以適當玩玩手機,規定時間、規定地點進行約束,否則進行懲罰。
從這兩方面入手循序漸進,相信會讓孩子逐漸擺脫對手機的依賴,也會不斷進步。
-
14 # 張繼暄
孩子玩手機家長管不了這一現象己經很普遍,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它很大成度上解決了人們生活遇到的麻煩,幫助人類提高知識,豐富生活,但它有利也有弊,在孩子玩手機不愛學習上就是很大的弊端 ,現在的社會現象,大多數都成了低頭族,人與人不愛說話,不想進一步語言交流 ,夫妻、同事之間都沒有語言上的交流,人們一有空就是抱著手機不撒手。我覺得現在的手機遊戲是一弊端,現在的孩子太沉迷遊戲了,幾乎忘了吃飯和學習,國家教育局應重視這一現象,遊戲出版社少出些遊戲吧,這些遊戲造成的現象很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和健康發展,現在做家長的也一有時間多陪陪孩子,不是給他一部手機就不管了,做家長的應陪孩子學習,家長和孩子互相交流,學習上做家長的多關心,檢查作業,陪孩子做作業,與到不懂的給孩子做解釋,養成一種習慣,好的習慣很大程度幫助孩子學習,業餘時間陪家人和孩子出去遊玩,增進感情 ,家庭和諧才是人們最嚮往的生活,多注重一些和家人、孩子的感情交流吧!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希望這一現象能使人們有所感悟,在孩子教育問題多多重視。
回覆列表
其實對於小孩子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為什麼他們會上癮,就是他們對做事情時間沒有概念,比如他們不知道做作業要多長時間,如果他們知道他們做每樣事情的時間概念之後,他們就能很好地規劃每樣事情還有玩遊戲的時間。
時間管理是從小需要培養的一項能力,比其他的更重要。
引導小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不用你督促他起床的時間,做作業的時間,和玩遊戲的時間。
另外一點當小孩子在看手機的時候,不要說你怎麼要玩遊戲了,要先看下他們在用手機做什麼事情先。但是不要直接就去看他們做什麼,而是先問下他們,在看手機呀,有什麼精彩的,和爸爸媽媽分享下。然後看下這個時候你小孩臉上的表情去看下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如果小孩臉上呈現出緊張的表情,有可能小孩子這個時候在想,慘了,現在在玩遊戲,爸媽要來看我手機怎麼辦。我們可以接下來這麼講,爸爸現在工作上做事情沒有思路,有沒有一款遊戲可以幫助爸爸找到思路的?引導小孩子在遊戲裡去挖掘遊戲裡一些可以解決生活上的難題。即使不能找到,但是他在玩遊戲的過程,會注意去想。
不能全認為遊戲就是不好的,而是要指引小孩去找到遊戲中一些有幫助的東西,而不是玩就玩了,沒有去思考。讓他們思考下這款遊戲怎麼是這樣設計的。
可以支援他做的一些事情,不要全然去否定他,越否定他,他會覺得在現實生活裡找不到樂趣,要去虛擬的世界裡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