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是國人

    西漢前期正是匈奴最強盛的時期,土地廣袤,人口數百萬,控弦數十萬。想要攻打匈奴,需要騎兵,而漢朝缺少戰馬,所以養騎兵的投入很大,衛青、霍去病數次出塞,而且每次出塞作戰都是上千裡,用了幾十年才平定了匈奴。至於被曹操滅掉的烏桓,實力比起匈奴弱多了,就算是加上袁氏兄弟戰敗後,逃到烏桓帶去的十多萬人口,總共擁有的人口也才三十多萬,士兵的數量更是可想而知,就算全民皆兵也不會有十萬。再加上當時烏桓放鬆了戒備,所以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的大軍一直到了距離柳城不到二百里的地方,烏桓首領蹋頓才發現。曹操率軍登上白狼山,與烏桓軍相遇,烏桓軍雖多,但陣勢不整,於是曹操將指揮旗授予張遼暫用,任命大將張遼為先鋒,乘烏桓軍陣形變動之機,發動猛攻。烏桓遭到突然衝擊,陣勢大亂,烏桓單于蹋頓本人也被臨陣斬殺,這才順利平定了烏桓。

  • 2 # 歷史錯過的昨天

    漢武帝平匈的資本—文景之治

    漢武帝是漢朝第七位皇帝,繼位時也是前兩位皇帝開創的文景之治剛剛結束,此時的大漢國力強盛,百姓富裕,經濟農業都迅速發展,也成為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也為漢武帝征討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俗話說再多的錢也經不起折騰。我們看看漢武帝征討匈奴都花了多少錢,都花哪去了?

    有句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2000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交通基本靠走,要麼就是戰馬,馬車什麼的,而且速度極慢。

    而當時的匈奴都在漠北(現在內蒙、外蒙和俄羅斯部分)和大西邊(青海、新疆等等),路途遙遠艱險,單單軍隊路上的消耗就是一筆大開銷。

    漢武帝在位(公元前141—前87年)50多年,打仗打了30多年,基本每年都在打。按照史學家的考證,漢武帝時期平均每年國家財政盈餘約為40億錢,皇室盈餘約43億錢,總共大概83億錢吧。單單封賞衛青和霍去病就要數十億錢,再加上其他將官士兵的封賞,就已超過國家財政盈餘,再加上幾次天災後的賑災費用,就算把皇室盈餘補上也未必彌補財政虧空。

    長年的征戰征討,導致了原本國力強盛的大漢國庫空虛,入不敷出。不過也正是漢武帝的東征西討、開疆拓土,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

    曹操的副業—摸金校尉祖師

    歷史上都評價曹操是一代梟雄而非英雄,或許就跟他的行為作風有關。

    說曹操是摸金校尉祖師,起源於漢末“建安七子”之一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原本只是袁紹汙衊曹操的,而在 袁紹大敗,陳琳歸順曹操後,卻只說曹嵩出身乞丐,曹騰是奸臣等是袁紹強迫編寫的,卻不提盜墓的事兒,可見也並非空穴來風。

    關於梁孝王墓被盜的記載

    《水經注疏》中也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三國志•魏書》: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暑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hui)突,無骸不露。

    所以有有這樣一個副業,自然不用擔心軍費問題。

  • 3 # 蛋殼君學歷史

    異族,何為異族,就是區別中原王朝,這裡只講北方過著放馬牧羊的遊牧生活。這個原本就區別於中原的農耕形式,它的的不同之處就是地理環境所導致的千差萬別;也就導致了人民生活方式的不同所衍生的文明的不同。遊牧民族只能逐草而居,在穩定的環境下過著放馬牧羊的生活,一旦天災降臨也只能去搶奪別人的財物來維持自己本來的生活。長期的掠奪性導致他們的貪婪就認為理所應當,他們認為這些不合法性的也是正常的。如何滿足這些貪婪性,那隻能透過這些不合理的戰爭來激起民族的野性和佔欲感。 而農耕文明向來講究與民族與各個民族和平發展。而社會分工的不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明確提出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的理論:“遊牧部落從其餘的野蠻人群中分離出來——這是第一次社會大分工”。這是解開遊牧起源這一歷史懸案的鎖鑰。 那為什麼曹操和漢武帝征服異族困難程度不同了?

    1.時代背景的不同 也是文明的真實反映 。 漢朝是歷代一來最偉大的王朝,它的偉大之處是以強大的武力震懾四方,使各個少數民族在漢文化的影響下融入到這個大家庭裡。漢初時國家百廢待興,匈奴時常掠奪大漢,高祖迫使匈奴的強大,也只能靠和親的手段屈服匈奴。到了文景兩朝,國家實行的是

    道家的無為而治與民休養,國家經濟很快恢復,國庫充盈。

    《史記·平淮書》載:“漢興七十餘年間,國家無事。……京師之錢累鉅萬,貫 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

    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更加強大,元狩四年,漢朝發動漠北之戰徹底打垮匈奴。由於年年對外打戰,國疲而民調。南越國的反叛是這個國家衰落的開始。漢武帝於徵和四年於輪臺下罪己詔,表示從此以後不再戰爭。匈奴在西漢各個皇帝的打壓下早已退出歷史的舞臺,而東漢末年環境下的匈奴的勢力已經不堪一擊。史書記載:“匈奴單于面對大漢鐵騎都是跪迎獻肉以待漢軍”而曹操所對付只是一個小國烏桓,曹操是何等英雄豪傑,在郭嘉等人的建議下追伐躲在烏桓賬下袁軍殘餘勢力,以張遼為先鋒很快打敗了烏桓。

    2.競爭對手的不同導致的選擇也是不同的。 漢武帝時匈奴特別的強大,匈奴最強大的是他的騎兵,中國古代最強大的就是這個國家是不是擁有更多的騎兵部隊。史書記載匈奴的騎兵不下10萬,匈奴實行的是民兵制,打戰時你就是一名騎兵,不打戰時你就是一個畜牧者。有人說匈奴人打戰靠蠻勁,其實不然,匈奴擅長機動戰,閃電戰,最喜歡誘敵深入。就像現在的游擊戰一樣。漢初時,高祖親自帶兵討伐匈奴,不幸被圍白馬山,幸好陳平重金收買單于的閼氏才得以脫險,只能屈辱的派公主和親來維持雙方利益。漢武帝在位時為了改變這樣的局勢,多次派使節出使西域。聯絡對付共同的敵人匈奴,還派人去大宛過購買汗血寶馬組織騎兵的建設,在漢武帝一系列的措施下漢朝有了一支能與匈奴對抗的騎兵。到漢宣帝時更是打殘匈奴,在西域設都護府。一部分融入了漢朝,一部分逃亡西方。而逃亡在西方的東匈奴直接導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南匈奴直接投降大漢。 3.偉大的領導者也是英明的開闊者 。 漢武帝是漢朝最偉大的皇帝,毛主席把他與秦始皇相提並論,可想而知他的偉大之處,就要看看他做了哪些事情。第一他在董仲舒的建議下實施推恩令,難怪到了劉備這一代,只是一個賣草鞋的小商販而已。第二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第一次確定將儒學當做治國標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歷代君王頭等大事。第三,大膽任賢舉能。像衛青,霍去病等人都是庶民出生,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四開疆擴土,將兩廣 ,越南,北韓納入中國版圖。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程序和之後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東漢名師許紹曾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建雄”來評價曹操,

    可想而知曹操有多厲害。曹操最大的功績就是講四分五裂的大漢重新聚合起來,要是沒有曹操中國將推遲100年統一。曹操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比如曹操曾經以少數的兵力降黃巾軍20萬,可見一斑。毛澤東:①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

    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②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4.文明的衝突導致的大碰撞。

    匈奴在戰國時期開始崛起,趙國為了抵禦匈奴而修建了萬里長城,後來歷代 國君都有修長城的記載,到了秦始皇時期為了保衛邊疆將各國所修的長城連結起來,築造了萬里長城。同時還派遣幾十萬軍隊去駐守,可見匈奴的厲害。早到趙武靈王時期,就學習匈奴那種騎射制度進行了改革,模仿建設騎兵,從此趙軍就威震天下。從此各國就開始仿建設騎兵。這也是漢人第一次向少數民族學習的地方。也是胡漢第一次軍事大交流,而匈奴所在的地方也是通往歐亞大陸的必經之地,之中的商人會透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原。兩種文明的交流也導致了先進的文明更加昌盛,落後的文明也開始融合。

    錢穆先生雲:“大體文明文化,皆指人類群體生活言。文明偏在外,屬物質方面。文化偏在內,屬精神方面。故文明可以向外傳播與接受,文化則必由其群體內部精神累積而產生。漢朝與匈奴是兩個不同的而文明,而文明之間必然會產生火花。一個激烈的火花必然會導致戰爭的發生,漢朝經過文景兩朝財富的積累。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更加昌盛,更加富強。漢武帝為了改變恥辱的和親政策,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誰國家的集權制更加的集中。偉大的漢朝以雷霆之勢,打殘了10多萬的匈奴,43年漢奴對峙,使戰爭超出人的承受範圍,國家幾十年的財富化為烏有,國窮而民疲。此時一旦發生大戰,國家立刻陷入死地。而到了東漢末年匈奴已經沒有曾經的光輝。像曹操所征討烏桓部落不再是曹操的對手。說白了,前期積累的財富在漢武帝英明的領導下打敗了匈奴,而產生的唯一結果就是國庫空虛。東漢末年英明的領導者曹操所處的社會少數民族沒有實力與中原抗衡,曹操在滅了袁紹之後很輕鬆的征討烏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浪漫的電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