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鄉村鑫哥有你

    謝謝邀請: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週瑜和郭嘉英年早逝的原因,我非常喜歡《三國》,《三國》裡面的人物,非常的狡詐陰險,書上就有寫過男人不看“三國”女人不看《紅樓夢》周瑜、36歲(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後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後,周瑜任水軍都督。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後,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隨後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聞訊後,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歷史上的周瑜風姿英發,心胸廣闊。

    三國中人物,最佩服郭嘉,韜略傑出,三十八歲死,可惜啊! 關於其死,正史無記載,只說“病篤”.《三國志》中記載:初,陣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後世根據“不治行檢”來推測郭嘉死於貪戀美色,縱酒什麼什麼的.這是無從考的事,抒一家之言,可也。 關於正史《三國志》中相關記載,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郭嘉自身身體狀況不怎麼好,加上日夜急行軍,操勞過度。 烏桓地區氣候惡劣,郭嘉是中原人,水土不服,容易染病。 郭嘉自己生活不檢點。 身體比較單薄....我也非常喜歡郭嘉勝過諸葛亮。

    在三國裡面周瑜和郭嘉也算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們的智慧勝過常人,他們都非常年輕,經歷的事情簡直是太多了,所以他們都非常的令人佩服。但他們還是去另一個世界打天下了。這也許就是命吧!

  • 2 # 武當山上一棵松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看看歷史上的周瑜和郭嘉。

    周瑜:全才,正而忠,義而勇,能而容。

    郭嘉:三國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而郭嘉算計人心的本事應該是三國第一。

    他們年齡相若,去世的時間也差不多。在三國裡活躍的時間都是公元195年到公元210年之間。

    郭嘉(公元170~207)跟隨曹操(196~207)

    周瑜(公元175~210)跟隨孫策(公元195~200)輔佐孫權(公元200~210)

    兩人都為自己投奔的主公,打下基業立下不可替代的功勞,同樣的英年早逝,同樣的令人遺憾。

    後人對他們是惜憐而不是可惜,說明他們在為臣方面,不僅能力強,品德也不錯。

    先看周瑜:

    為將:21歲開始陪好友孫策平定江東,軍策嫻熟,得到將士擁戴。大敗黃祖,大破不可一世的曹軍,年紀輕輕威震江東。

    赤壁之戰後與曹仁隔江對峙,先把曹軍打得大敗。後在親自督戰的時候被箭射傷右肋,曹軍趁亂來攻,他大喝而起,挺傷巡營 ,鼓舞了軍隊士氣。一年對峙中殺傷曹軍大半,讓曹軍棄城而逃。

    為友為臣:他與生孫策是至交,21歲時與自己年齡相同的兄弟孫策打天下,孫策公元200年遇刺身亡,年幼的孫權繼位。

    當時東吳的大權,分別掌握在主軍權的他和主朝堂的張昭身上,孫權的地位其實是有些危險的。

    周瑜立馬帶兵回來支援孫權,自己這個好友的弟弟,現在的主公。並公然以君臣之禮拜見孫權,以表示自己的支援。還說出了後來與郭嘉一樣的話:“當今之世,君擇臣,臣亦擇君。”

    意思是肯定孫權的才能,告訴大家孫權值得大家輔佐追隨。孫權也的確沒有讓他失望,兩人一起創造了三國前期東吳的輝煌。

    同時周瑜還喜歡舉薦人才,先從袁術轄區內帶走魯肅。後和孫家有仇的黃祖的手下甘寧來投,他覺得甘寧有才 ,便和魯肅一起推薦,讓甘寧得到重用。

    他自己有能力,他也不嫉妒別的有能力的人,而是大力提拔,又怎麼會像演義裡面一樣,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而英年早逝。

    為政:他雖然掌的是東吳的軍權,但他的政治眼光也非常高遠獨到。幾次對東吳政策的決定,不僅影響了東吳的走向,也影響了天下的走向。

    第一次,是曹操想要孫權送一個人質過去,曹操勢大,以張昭為代表的朝臣都很猶豫。周瑜這時候出來支援了不想送人質的孫權,認為送了人質就不得不與曹操相呼應受質於曹操。東吳應該像前人一樣,以寸土為基,立萬世之功。

    孫權認同了周瑜的看法,東吳徹底走上割據爭霸之路。

    第二次,赤壁之戰前,面對曹操的大軍,東吳更是求和聲一片,孫權雖然不想和,但也十分猶豫。這時候周瑜又站了出來,陳述雙方優劣勢,並願意親自帶兵與曹操交戰。

    於是孫權斬斷桌角立誓,以表達自己反抗的決心。周瑜果然不負眾望,創造了古代少有的以少勝多的又一戰役赤壁之戰,名垂青史。為以後的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歷史。

    再看看郭嘉:

    算人之謀三國無人能出其右者,21歲出山輔佐袁紹,發現袁紹不是明主棄之而去。

    26歲時被荀彧推薦給曹操,兩人相見恨晚。曹操事後對人說:“這才能幫我成就大業的人。”

    郭嘉出來以後也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當時曹操在所有諸侯中還不算是最強的,在曹操的稱霸之路上,郭嘉盡心盡力的謀算,以及對人性的把控點撥,功不可沒。

    第一件,曹操討張繡新敗,被當時強大的袁紹寫信羞辱。曹操也擔心自己不是袁紹的對手,郭嘉於是根據對兩人的性格,提出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

    陳述曹操和袁紹的優缺點,讓曹操豁然開朗,提升了曹操陣營計程車氣,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第二件,曹操攻呂布,圍攻大半年不得破,眼看將士疲憊,想要撤軍。郭嘉卻指出“有勇無謀者弱氣衰力竭時,便不久於敗亡。”

    果然呂布在曹操的繼續攻打下,兵敗被曹操所殺,徹底終結了自己的爭霸之路。

    第三件,曹操與袁紹大戰之前,擔心劉備,孫策會來搗亂。郭嘉分析,劉備剛到徐州立足未穩,人心不齊,閃電出擊,畢可大敗劉備。果然,曹操舉師東征,大敗劉備,擒了關羽和劉備的妻兒時,袁紹都還沒有反應過來。

    而孫策雖然勇猛,卻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有百萬兵眾,卻和一人過江沒什麼區別,必將死於刺客之手。後來孫策果然是被刺殺而亡,雖然這只是郭嘉的猜測,但也可以看出他算計人心之準。

    第四件,袁紹果然如郭嘉所分析那樣,與曹操在性格上存在一些差距。最後在各種條件合力下,官渡之戰大敗後病逝。

    曹操想乘勝追擊,攻打袁紹的兩個兒子。郭嘉勸阻,說二袁有矛盾,他們手下謀士也不是省油的燈。先假裝撤退以觀其變,後來袁紹的兩個兒子果然在本身矛盾和下面謀士的推動下內鬥了起來。

    曹操再調轉馬頭頭出擊,果然大敗二袁,導致他們一死一逃。

    第五件,袁尚逃入烏桓,曹操想出兵攻打。手下眾多謀士認為遠征困難重重,又怕後面的劉備偷襲。

    但郭嘉以自己對劉表和劉備的瞭解,猜到劉表必定會為曹操阻攔劉備。叫曹操放心遠征,在路上還叫曹操放棄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後來果然大敗烏桓,臨陣斬殺烏桓單于,俘虜敵軍20萬。這就是戰爭史上赫赫有名的“兵貴神速,出奇制勝”的典範白狼山之役。

    郭嘉輔佐曹操,在他的努力下不僅一步步成為天下霸主,還穩固了自己的地位,可謂功不可沒。

    後人憐惜他們兩個有以下幾點

    一是憐惜他們的英年早逝,認為他們繼續活著,必定能左右三國走向,創造一個更輝煌的三國曆史。這不是猜測,因為在他們短暫的壽命裡,他們實實在在的影響了三國曆史的走向。

    二是佩服他們實力超群,一個軍事國政無懈可擊,上馬帶兵,下馬從政全部無可挑剔,才華無雙。

    一個計謀出眾,以對人心的算計,左右戰爭的走向。算梟雄百姓,算一個人的心路走向,實乃三國一等一的可怕人物。

    三是敬佩他們恪守本分不逾矩,為人謀,為人事。不以自己的野心實力謀眼前之權,而謀後世之名,當世之功!

  • 3 # 快到碗裡來148866963

    周瑜是一個少年得志,卻非常謙虛,善於舉薦人才的人,像魯肅,呂蒙,陸遜都和他的舉薦有關。再加上與孫策的交情,周瑜在軍中的威信非比尋常,這樣的人物在江東幾乎就是一面旗幟,所以周瑜死了,吳國不僅僅是丟了一位軍事統帥,更是少了一面能招攬人才的大旗,而統帥可以換,但是旗幟已然是失去了。

    至於郭嘉和龐統,更多的則只能以謀士的價值來定論。

    三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謀士,然決定一個謀士價值的往往是“主公”。中肯地講,郭嘉和沮授,田豐的能力是差不多的。可是他們主公的水平卻不在一個層次上,袁紹謀而不定,總是糟蹋好的計策;反觀曹操,郭嘉出的很多主意他就欣然接納了。其實能力屬性上更為相似的是郭嘉和田豐,兩人都是非常擅長預言一場戰爭(或事件)的成敗或得失,只是在“良禽擇木而棲”這個問題上看法不同。

    龐統也一樣,智慧超群,有戰略Sunny。但和周瑜比起來,畢竟還是少了一些帥才且並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私以為可以和周瑜相比較的人物是諸葛亮。

    諸葛亮毫無疑問是蜀國臣子中的第一人,不僅謀略,在政治建設,軍事行動上也是出類拔萃。歷史上的他雖然沒有演義中那麼神奇,但在蜀國的中後期,沒有人能做出比還他高的成績。換句話說,蜀國的整體形象和外交威懾力幾乎都源於諸葛亮。

    所以,若是單純從謀士角度出發,周瑜郭嘉龐統的能力都可以說頂級;但若論到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力,郭嘉和龐統較之周瑜就要遜色一些了。

  • 4 # 鐸愛俊一點

    我想從辯證的角度闡述一下這個問題。首先郭嘉和周瑜的英年早逝為啥令人惋惜,是因為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無數的人覺得如果他倆活著,歷史將被改寫,將會創造無限的可能,是他們的才能決定了他們在歷史中的地位。周瑜是東吳的元老級人物,與孫策在千難萬險中建立了東吳,他的去世對東吳來說是致命的。郭嘉更不用說,是曹操的肱骨之臣,在曹操最困難的時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周瑜與郭嘉的英年早逝,在當時是一種損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在當代也是一種損失,如果他倆健在,歷史將被改寫。本就精彩的三國時代會更加璀璨,會在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作為歷史的讀者,我們可能能看到周瑜,郭嘉和諸葛亮異彩紛呈的交鋒。讓他們的才能盡情的發揮,讓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更讓人銘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朱元璋不是千古一帝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