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y無憂
-
2 # 四川達州人
1529年,德意志議會中對恢復教皇地位法案提出抗議的諸侯與宗教代表成為新教徒,此後新教成為所有自羅馬公教分裂教會的合稱,中國則以基督教統稱。
早在1351年,英國政府就以《聖職委任法》規定英國宗教職務與教皇脫鉤。
1521年,德國諸侯支援路德改革宗教,教皇與奧地利與路德分道揚鑣,德國北部、英國、瑞士、北歐紛紛脫離教皇控制。
1509年,英王亨利八世繼位,建英國教會,徹底切掉教皇與英國教會的聯絡,1547年,亨利八世死亡,天主教試圖復辟但沒成功,1559年英國建立起坎特伯雷大主教為領袖的主教團,1563年,英國國會透過《三十九條信綱》,宗教改革正式完成,英王成為新教領袖,但主張更進一步深化宗教改革的清教徒要求英王與宗教脫鉤,遭到英國政府與新教的迫害,1592年英國國會頒佈法令,規定反對英王為宗教領袖的,一律流放。
-
3 # 覓史說事
公元1509年,都鐸王朝開國君主薨逝,18歲的亨利八世登基,成為近百年來無需廝殺而成功即位的英王。
亨利八世從小並不受寵,儲君王兄亞瑟的病亡,才讓他意外地成為了王國的繼承者。
新王愛好天文地理,精通西班牙語、法語、拉丁語等各國語言,同時新王也愛好比武,經常喬裝打扮與人切磋,可以說亨利八世是個文武全才。
此時的歐洲大陸,西班牙正聯手教皇與英格蘭的宿敵法國爭霸,早在亨利七世在位之時,為了促成反法聯盟,西班牙王室把王室公主凱瑟琳嫁給了當時的儲君亞瑟,無奈亞瑟意外病亡,為了不讓聯盟破裂,所以亨利七世遺命新王繼娶凱瑟琳,在教皇的特批下,亨利八世娶了亡兄亞瑟之妻。
公元1511年到公元1514年,英格蘭加入反法聯盟,亨利八世親征法國北部,取得大勝,法國的盟友蘇格蘭乘英王出征襲擊英格蘭,不料被留守的凱瑟琳往後君臣反殺,蘇格蘭國王戰死,亨利八世威望一時無兩。
大陸群國亂戰,此時爆發了一根引子,公元1517年,德意志神學家馬丁路德受夠了教廷的貪婪腐化,公然抨擊教會,芸芸大眾,從者盛多,激盪歐洲大陸的宗教改革運動從此拉開序幕。
對教會的不滿在英格蘭也開始醞釀,一大批的教士橫徵暴斂,享受特權,以教廷的羅馬法侵犯英格蘭的習慣法,被民眾視為做可惡的寄生蟲。
可是虔誠的國王此時仍然同教皇站在一起,1520年,亨利八世以個人名義發表《保衛七聖禮》手冊,怒斥馬丁路德背叛信仰,教皇大加讚許,授予他“信仰守護者”稱號。
同一年,西法戰爭爆發,亨利八世還是跟西班牙站在一起,四年後,西班牙稱霸歐洲大陸,為西班牙衝當先鋒的英格蘭卻被踢到一邊,同時英格蘭因戰爭軍費開支導致財政枯竭。
此時亨利八世家庭也受到危機,凱瑟琳王后多年無子,只有一個女兒,並且人老珠黃,此時年輕的宮女安妮博林進入了亨利八世的世界,她不甘於做情人,她想謀求王后寶座。
1527年,亨利八世向教會提出離婚,此時教皇已被獨霸歐洲的西班牙王室控制,作為凱瑟琳孃家,西班牙自然不會批准。
不久後,亨利八世對教廷釜底抽薪,他引經據典,以古羅馬與不列顛為論據,否定教皇的權力,從而否定自己與凱瑟琳的婚姻。
在徹底得罪教廷後,亨利八世釆取了多項措施。他先把主教宰相撤職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繳納教稅,最後甚至沒收了教會財產,迫使教皇開除他的教籍。
1529年,亨利八世召開宗教改革會議,三年後,《教會服從法》透過,英格蘭教會向國王低頭。
安妮博林成為王后以後,期間只生過一個女兒與幾個男性死胎,亨利八世倍感失望移情前妻侍女簡西摩,1536年安妮博林被通姦罪被處死,10天后亨利八世與簡西摩結婚,不久後誕下王子。
有了正統的繼承人,但宗教改革已無退路,1534年,議會透過《至尊法案》等法律,宣佈英格蘭為帝國,英格蘭教會徹底與天主教教皇決裂,成為英格蘭國教,奉英王為唯一首腦,違者,以叛逆論處。
因此,英王與教皇的正式決裂是1534年的《至尊法案》正式透過以後,決裂的根本原因是教廷內部的腐朽與反教會鬥爭的興起引起的王權與神權的對抗,直接原因是亨利八世對西班牙鳥盡弓藏舉動的不甘與對自由婚姻的追求。
-
4 # 我沒忘記home
英格蘭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分裂是歐洲整體的宗教改革運動的一部分。英格蘭自”玫瑰戰爭“以後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隨之而來的是王室與有極大政治、宗教權力的天主教會之間的衝突。16世紀初,歐洲大陸不斷興起對傳統天主教會的批判思潮,要求宗教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這股思潮同樣影響到英國。
宗教改革運動的前兆與約翰·威克里夫基督教會大分裂之後,天主教會成為歐洲主流教會,天主教會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自我革新。但縱觀16世紀前的歷次改革,都是教義的改革而非制度的改革。更嚴謹的說,即便是制度改革,也多是基於教義改革的基礎上進行的。
1376年,英格蘭人約翰·威克里夫眼見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生活奢靡,教會腐化,便在牛津公開指責羅馬教會以及教皇。他主張各國教會應隸屬於本國的君主,羅馬教會無權向國王徵稅並建議國王沒收教會的土地,建立擺脫教廷控制的民族教會;他主張聖經的權威高於教會,信徒應服從基督而非教會;他又主張“平民主權”(即教會應以平民信徒為中心而非教皇),但可以選舉一人遵照聖經總攬相關事務,否則便是敵基督;他還否認教士有赦罪權,要求簡化教會禮儀。
附圖,約翰·威克里夫
因此,他遭到時任教皇的五次譴責以及英格蘭坎特布里大主教的通緝,但在牛津大學師生以及倫敦市民的支援下得以保全。威克里夫的追隨者被稱為羅拉德派,其後受到篤信教會的英王亨利四世、五世的竭力打擊,但因為理查二世迎娶波希米亞公主而使其思想傳入波希米亞(波希米亞:古中歐地名,現今捷克等地)。
傳入波西米亞之後,時任波希米亞布拉格大學校長兼任主教的揚·胡斯也開始呼籲類似的言論,但此舉遭到教會的忌恨。1409年,揚·胡斯在比薩會議中被教皇定罪;1414年,他在赴康斯坦茨大公會議後被拘留,並次年七月六日被處以火刑。
歐洲宗教改革運動自從德意志人古騰堡發明鉛活字印刷術以後,教會已經不能壟斷《聖經》的解釋權,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自己閱讀聖經,自己思考,隨之而來的是對教會的質疑。而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者的文章則透過印刷發行迅速傳遞到各地,宗教改革的思想迅速傳播。
隨工商業的發展而出現介乎於上層階級(王室、教士、貴族)與下層階級(農奴、平民等)的中產階級(商人、銀行家等),他們對教會的腐敗與黑暗極其不滿,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改革宗教。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抨擊天主教會,這是歐洲宗教改革開始的標誌。
亨利八世與英國國教英國宗教改革直接原因是君主制下英國王室和天主教會政治以及經濟上的衝突。從整體來看,英格蘭宗教改革是歐洲宗教改革的一部分。雖然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在早期堅決支援羅馬教會,反對馬丁·路德以及其他神學家推行的變革,甚至被羅馬教皇稱為“信仰的擁護者”,但當教皇拒絕他的離婚申請之後便轉向支援改革教會。
附圖,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在其哥哥死後成為新王儲,並在他父親亨利七世的主持下與哥哥的妻子(西班牙阿拉貢王國的”阿拉貢的凱瑟琳“)結婚。但是凱瑟琳只有一位女兒,亨利八世因此認定凱瑟琳不能為他生下男性繼承人,並且與宮廷女官安妮·博林發生婚外情。亨利八世為了使安妮·博林的孩子獲得合法身份,遂向教皇提出離婚。但教皇不敢得罪凱瑟琳的外甥查理五世(西班牙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便一直沒有同意。
1533年1月,亨利八世在時任劍橋大學教授的托馬斯·克蘭麥的建議之下,讓其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並與安妮·博林秘密結婚。就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後的克蘭麥立即宣佈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這樣亨利八世和安·波林的婚姻便合法。
1534年春,英國國會透過一系列法案:“上訴限制條例” 禁止英國教會法庭上訴到教皇、禁止教會不經英王允許釋出規章;“教職任命法案”規定教會必須根據英王指定的候選人推選主教;“至尊法案”宣佈英王是英國教會唯一最高權威;“王位繼承法”將亨利將與凱瑟琳所生的女兒瑪麗貶為私生女,指定安妮·博林所生的女兒伊麗莎白為繼承王位人;“叛國罪法案”規定不承認英王的最高權威即是叛國罪,可判處死刑。1534年,以《至尊法案》的頒佈為標誌,英格蘭教會正式脫離羅馬天主教會。不同於馬丁·路德與約翰·加爾文的改革,英格蘭的宗教改革是由英國王室直接發動的,它的直接導火索是亨利八世的再婚問題。
-
5 # 大鼻子先生
這個問題很難有準確的時間或事件來回答,這是一個教皇與各國王、皇帝長期爭權鬥爭的過程,直到中央集權國家形成以及教派內部鬥爭,尤其是宗教改革後,使教皇的權利徹底削弱。
公元九世紀,教皇尼古拉斯一世在位時(858~867)出現了不經教宗批准不得罷免和選舉主教的理論,教宗成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其後十世紀的時候,教廷權力衰落,教宗先後受制於法蘭克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到了十一世紀,教皇利奧九世(1049~1054在位)之後教宗權力開始恢復。此後教宗與皇帝間的鬥爭長期不息,1122年締結沃爾姆斯宗教協定之後才告結束。英諾森三世在位期間,教宗權勢極盛,教宗有權廢黜君主,羅馬教廷成為中歐和西歐一切宗教事務和教義問題的最高裁判機構。
此後隨著西歐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教宗權力日漸衰落。1303年,教宗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在位)在與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鬥爭中失敗,屈辱而死。
1378~1417年天主教會大分裂達40年之久,期間出現三個教皇鼎立的局面。1378年義大利樞機主教團在羅馬選出格列高利十二世(1406~1415在位)為教宗。法國樞機主教團則選本尼狄克十三世為教宗。1409年 3月在義大利比薩召開的宗教會議上,選舉亞歷山大五世為新教宗。但在位的兩個教宗拒絕退位。1410年亞歷山大五世去世,約翰二十三世繼位。1417年康斯坦茨宗教會議罷黜了在位的 3個教宗,另選馬丁五世(1417~1431在位)為教宗,教會復歸統一。
16世紀,歐洲爆發宗教改革運動,教宗地位進一步削弱。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26年攻陷羅馬以後,以後的歷代教宗實際已經不敢公開反對世俗君主的政治活動了。
回覆列表
在英王亨利八世統治時期,英國與羅馬教皇決裂,建立附屬於王權和政府的民族教會。上述舉動的實質是王權與教權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