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難藏者
-
2 # 種花小兔817
公元前26~22世紀時,黃帝是傳說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姓姬號軒轅氏、有熊氏。岐伯,傳說中的醫家,黃帝的臣子。現存有中國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是《內經》,此書託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並以問答的形式而成,又稱《黃帝內經》。後世稱中醫學的“岐黃”、“岐黃之術”,即源於此。
《孔子傳》載:“於事無不通,謂之聖”,即無所不通。手,指專司或專情其事的人。醫中聖手即是對醫生精湛醫術的高度稱讚。
盧醫 《史記扁鵲侖公列傳》載: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姓秦,名越人,其治趙簡子、太子疾。《列子力命篇》載:醫者盧氏被人稱為“神醫”。扁鵲盧氏即“正統神醫”也。
懸壺《後漢書·費長房傳》載,市中有一老翁賣藥,懸一壺於市頭。而他的藥給人治病,每每藥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們的注意。結果發現這個神奇的老頭,每到落市關門後,他就跳入葫蘆裡。古代醫藥不分家,就把“懸壺”作為行醫的代稱。一些開業醫生也將葫蘆作為招牌,表示開業應診之意,後人稱醫生的功績為“懸壺濟世”。
三國時的董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為人治病,不受謝,不受禮,只要求治癒者在他房前栽杏樹作為紀念。重症愈者種5株,輕者1株。數年後,蔚然成林,紅杏累累。他建一“草倉”,告訴人們,要杏果的,不用付錢,只要拿一器穀子來換一器杏果。這樣用杏果換來的穀子堆積滿倉,他用這些穀子救濟貧民。人們非常感謝他,送他匾額上寫“杏林”、“醫林”、“譽滿杏林”、“杏林春暖”。這些讚譽之詞成為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雅稱。
傳說,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叢中臥著一隻老虎。細看沒有吃人的兇相,一動不動,抬頭張嘴,大聲喘氣,流著淚,表情很痛苦樣子,是求董奉治病。董仔細看了老虎說:“明天此時你來此等候,我給你治病。”老虎點頭走了。第二天董奉把兩個鐵環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張口,鐵環用來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嚨裡的骨頭,治癒了老虎的病,後來老虎為了報恩,就為董垂守杏林。今人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揚像董奉那樣高超的醫術。
回覆列表
說到中藥,那就得說中藥醫學專著《神農百草經》,《神農本草經》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或《本經》,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撰人不詳,“神農”為託名。
說神農,那就說到神傳說了,上古時候,人族剛建立部落,但是對世界可以說是一知半解,吃不飽穿不暖的,後來一個小後生神農看著部落裡的情況著急啊,於是他就嘗試去吃植物,吃出了糧食五穀解決了溫飽問題,可吃飽了不代表不生病啊。於是他又去吃植物,把植物的屬性記錄下來,成了《神農百草經》,直到吃了斷腸草死了。這就是著名的《神農嘗百草》事件。
說了中藥的鼻祖,那又說說《岐黃之術》。
《岐黃之術》中的岐是指岐伯(黃帝的臣子),黃是指黃帝。
相傳黃帝是個工作狂,常下朝之後拖著臣子岐伯加班,問岐伯醫學上的問題,那黃帝與臣子對奏肯定是有人記錄的,這份記錄就是《黃帝內經》,感覺做臣子的被嫖竊了呀,這就是歷史上的《黃帝之問,岐伯之答》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