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虎三哥哥
-
2 # 天中照心
“文房四寶”,分別指:筆、墨、紙、硯。
(上圖是照心常用的筆墨硯圖片)
古代文人雅士認為:筆墨紙硯如同萬物,都有靈性。於是給它們都取了極具人性化的名字。不但有名有姓,還帶著籍貫呢。
筆叫中山人毛穎。王羲之在《筆經》記載,漢朝時,洛陽城門要書寫匾額,諸侯紛紛上貢毛筆。結果只有趙國製作的兔毫筆被選中,中山原為趙國屬地,毛穎就是筆毫鋒尖,因此戲稱之。當然,在歷史的長河中,宣城的宣筆,湖州的湖筆也脫穎而出,因此毛筆也叫做毛元銳,字文峰。
墨叫做絳人陳玄。傳說絳州(山西境內)產好墨,多為朝廷貢品。墨又以陳年濃黑為上品(當初,乾隆皇帝得到了南唐後主李煜的四塊古墨而沾沾自喜)。“黑”雅稱“玄”,不多說了,自己想象一下絳人陳玄的意思唄。
紙叫做會稽褚知白。古時候,浙江會稽(今紹興一帶)產紙比較出名,那時候還沒宣紙呢,用的材料是楮樹皮,因“楮”與“褚”同音,紙就有了姓氏,姓褚遂良的褚,紙以白為美,堅守節操,所以姓褚,名知白,字守玄。大家可以想象“守玄”的含義。
硯叫做弘家陶泓。隋唐時期,流行用號州(今天的河南靈寶縣)河中澄泥燒製的硯,硯中心可以儲水墨,曰“泓”,號州在漢代又叫弘家郡,因此,硯叫做弘家陶泓,字守默,默就是墨。名字高雅吧?
除了人性化的名字,甚至戲封了官職。
筆:竹管為杆毫為椎,蘸水墨的書寫工具,封為中書君、毛椎刺史、墨曹統領、管城侯、墨水郡王。
墨:多以松煙(或油煙)加香料、膠質製作而成,故封為黑松使者、玄香太守、松滋侯、毫州楮郡平章事。
紙:宣紙性柔軟,易裁剪,色澤白為上品。封為白州刺史、文館書史,好畦侯、統領萬字軍略道中郎將。
硯:多為石做,堅硬,磨墨儲墨的工具。著名的有端硯、翕硯、賀蘭硯等。故封為鐵面尚書、即墨侯、離石侯。
從以上可以看出,自古以來,文房四寶就是古人至愛,幾千年來深受文人墨客和士大夫的喜愛。
-
3 # 當代詩人李秋忠
文 房 四 寶
文壇新人揮豪筆,
房中墨香詩自如。
四方美文紙上現,
寶貝硯臺一滿屋。
-
4 # 收藏家雜誌
“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清代帝王所用的筆墨紙硯是何等的風雅奢華。
在尚武之風盛行的清代宮廷,帝王的文化藝術生活還是相當豐富的。清朝帝王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非常重視對於漢文化的學習,勤於攻讀傳統典籍,或熱衷詩書文章的琢磨與創作,對於堪稱漢文化精髓的書法藝術,更是尤為喜愛,因此,清代多位帝王都有著相當深厚的書法造詣。尤其是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對於董其昌、趙孟頫等歷代書畫家的推崇與學習,給當時宮廷和社會的書畫風尚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筆清代宮廷用筆,一般是由內務府造辦處或三織造按內廷樣式製作,每年蘇州、杭州均有數百支湖筆進貢內廷,如大畫筆、小畫筆、著色筆、提筆(鬥筆)、抓筆等。其筆管材質一般為竹管,也有玉石、玳瑁、象牙、漆、木質等,並注重裝飾,有雕雲龍、龍鳳、蝠壽、花卉紋等者,有筆管題“天子萬年”“萬國來朝”“經天緯地”“雲漢為章”等者,內涵寓意豐富。筆毫以兔毫為主,或也有兼毫、狼毫、貂毫、鬃毫、點翠毫等,其形式有葫蘆、筍尖、蘭花蕊等式,以“尖、齊、圓、健”為美。內廷日常用筆所需數量可觀,一年四季按季節選用不同材質的毛筆。以浙江湖州作為宮廷御用筆的主要產地。明清時期制筆工藝達到高峰,每年地方例貢文房用具中均以湖筆數量為最多。
清 黑漆描金百壽字羊毫提鬥筆
此筆由竹、漆、羊毫製成;全長30、毫長7.8、囊徑3.7釐米。筆身通體施以墨漆地,其上描金寫有各體壽字,杆端繪描金回紋及花卉圖案,杆與羊毫連線處加以描金金屬圈。此筆做工精細,紋飾華美,制於清代中期,為清中期宮廷文房用具當中的精品。
清 象牙管萬國來朝紫毫筆
此筆制於乾隆時期。長約24、徑0.8、杆長15.9、帽長8.1釐米。筆桿、筆帽均為象牙雕刻製成,筆尖以名貴的山兔背毛紫毫精製。筆桿上部陰刻有“萬國來朝”楷書字樣,字內填以金色。為眾屬國紛紛來朝賀君主之意。筆管納毫為紫毫,毫短而出峰,毫色黑紫,富有光澤,外毫縛以點翠,亮麗美觀,有畫龍點睛之妙。此筆一套三支,此為其中之一,另兩支分別刻有“萬壽萬福”和“萬福攸同”字樣。
清 紫檀嵌玉鬃毫大抓筆
此筆製作於乾隆時期,由紫檀、玉、鬃毫製成。全長26、筆末端徑寬7.5、執手最寬處5.8釐米。筆尖用長體鬃毫製成,筆桿以貴重的紫檀木雕刻,執手處稍粗,中間腰部略窄;筆底部為圓形平底,中心處嵌有一塊圓形白玉,玉心浮雕一團壽字,外側雕六隻向心蝙蝠,白玉外另嵌有銀絲回紋。此筆做工精細、巧妙,是乾隆時期的作品。
墨清代宮廷用墨,一部分出自內廷御書處“墨作”,墨品均署名“御用”或“御墨”。“墨作”自康熙年間建立至清晚期一直沿襲製作,以清三朝所制之墨最具特點,其中也有以內廷齋、堂、軒、室名字命名的墨品,如端凝鑑賞、佩文齋藏墨等,成為內廷御墨的重要形式。宮廷用墨除本色黑墨外,還有各色彩墨或在黑色墨品上描金彩繪。另有一部分御用墨品,交由三織造或徽州墨家監製,被稱為“貢墨”。
清 錦地雲蝠紋萬年紅朱墨
此墨總體為長條形。硃砂、膠制。高10、寬2.8、厚1釐米。前、後兩面均滿飾斜萬字地兒暗紋,其上有描金雲蝠圖案,前面另有楷書描金“萬年紅”四字;朱墨左右側面無紋飾,右側為陰刻“光緒三十三年制”楷書款,左側陰刻楷書“安徽巡撫臣馮煦恭進”字樣。該件文物為清末地方官員為清帝進貢御墨,原貯藏於北京,後調瀋陽故宮收藏,是清朝晚期帝后御用之彩墨。
清 乾隆款夔龍紋佩形墨
此墨高8.1、寬5釐米。外形呈扁狀玉佩之形,兩面均滿飾夔龍、蕉葉紋,中間留有眾多蓮瓣圍繞的橢圓形開光,一面橢圓心內刻描金篆書“御墨”,另一面橢圓心內刻描金隸書“蟠雲”;在墨塊平面一側刻有描金“大清乾隆年制”楷書雙行款。此塊御用之墨外表華麗,為清中期內務府所特製和收藏。
紙清代宮廷書寫用紙絹,由內務府造辦處交由三織造按宮廷樣式承辦製作。紙品種類豐富多樣,主要有精製宣紙、高麗紙、桌布、灑金粉蠟箋、磁青紙、仿宣德箋、仿金粟山藏經紙、梅花玉版箋、御製淳化軒箋、仿明仁殿紙等加工紙箋。其中,按用途可分為書畫用紙、寫經用紙、書籍用紙、日常生活用紙等,如每年新春賜“福”必用硃紅雲龍紋斗方絹箋,帝后朝服像一般用畫絹,殿試發榜專用榜紙,諭旨或敕書專用龍紋黃箋,書寫對聯、橫披等均有特定規格的專用紙箋。
清 正紅色描龍戲珠斗方庫絹
此斗方庫絹,邊長、寬均為64釐米。紅色絹面近於正方形,表面用金粉、白粉描繪四龍形象,上部為正龍,左右側為升龍,底部為降龍,四龍中央為火焰珠紋,龍側滿繪火焰、祥雲紋飾。斗方之外為黑漆描金雲龍紋方蓋木盒。清宮廷中收藏有數量眾多、製作精良的斗方庫絹、細絹、宣紙及各色蠟箋紙、髮箋紙和灑金紙,以備皇帝平時書法題字之用。為乾隆時期的藏品,現瀋陽故宮珍藏。
硯清代宮廷御用硯品大多出於內廷“硯作”,主要有端石、歙石、澄泥、松花石、玉石、銅匣暖硯等。其造型或仿古或創新,形制各異,並配以描金漆盒、玳瑁盒、玉石盒、紫檀木嵌玉盒等,頗具宮廷特色。內廷硯品的製作一般是由如意館畫師畫樣,御覽呈准後再由內廷硯匠製作,匣作、木作、油漆作等分工配合,按硯形配盒,再由“刻字作”刻字、鐫刻御題詩文及年款等。有些硯品具有特殊用途,如御筆硃批用玉石硯,冬季用銅鍍金匣暖硯等。也有少量硯品被用於賞賜外國使節或翰林近臣。
清雍正款松花石長方硯
該硯呈長方形,材質為松花石。盒為漆木製。硯長12、寬8.2、厚1.2釐米。體量較小,製作尤佳,於青綠色石質中可見絮狀帶紋。硯石表面較平展,邊緣部位微向上凸起,水槽部分邊緣稍寬。硯背面刻陰文楷書兩行:“以靜為用,是以永年”,下刻“雍正年制”方形白文印章。該硯附有黑漆描金長方硯盒,為識文描金製法,工藝精湛,是清宮舊藏中獨具特點的文房器物珍品。
清 浮雕梅花端硯
端硯是中國硯臺中的精品,端硯為歷代文人讚賞,被譽為“群硯之首”。既下墨而不損毫,既耐磨又不滲水。端石內花紋天然,千姿百態,有青花、魚腦凍、蕉葉白、天青、冰紋、火捺、馬尾紋、石眼等多石品。其中石眼為端石獨有品色,有石眼者價值倍增。
該硯為長方自然形,硯長23.5、寬20、厚3.5釐米。硯臺表面浮雕梅花二枝,梅枝蒼勁有力,梅花綻開吐蕊或含苞待放。上有一凸形作圓月狀,硯臺背面浮雕大荷葉一枝,側面為小荷葉,上部刻一隻螃蟹,下部刻一隻鷺鷥,作工精美絕倫。該硯附有紅木長方硯盒,盒面雕刻陳繼昌行書九行,與端硯合璧生輝。
清 銅鏤空花紋歙石暖硯
全高8、硯徑17釐米。硯為整塊青灰色歙石雕刻而成,呈滿月正圓形狀,僅上部少去一牙,由鑄銅製成月缺部分,上浮雕蝙蝠團案,中間安有提紐以便使用;硯石邊緣為凸起稜線,底部刻有六足,硯下為銅製托架,可放置炭火,以防天寒墨凝。硯石及其托架裝於銅製鏤空圓盒內,盒蓋、盒身滿飾纏枝花卉圖案,上、下口沿為回形紋飾;銅盒底部有云頭形三足。該硯銅盒之外另附有一個圓形漆盒,可見清宮廷對文房四寶之一御用硯的高度重視。
回覆列表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練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筆,毛筆,墨,書寫用的研墨,是固體需要加點水來磨成墨,紙,宣紙,用於書寫的各種成色的紙,有品級分,硯,硯臺,用於用於磨墨用的。
論其對應官職,古有,筆之魁,墨之冠,紙之最,硯之首,的說法。在古代是缺一不可的。
在中國傳統的習俗中,小孩週歲抓周的時候,筆墨紙硯也是常有之品,配以其他物件,看小孩會先抓到什麼,如果抓了筆墨紙硯,暗預小孩以後在文方面或會三元及地。
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