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竹杖芒鞋181851981
-
2 # 老曹電影
大軍遠征最怕的情況有兩個,一是後勤保障;俗話說“兵馬未行,糧草先行”,糧草是全軍的根本,戰鬥力的保證,沒有力氣拿什麼打仗,長平之戰中,趙軍就是因為糧道被斷,最終導致四十萬大軍被坑殺,長距離征戰,後勤保障是第一位的,中國古代之所以不能完全解決北方少數民族的問題,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後勤保障夠不著,進入了大漠,最大的敵人不是少數民族,而是糧食了,無論是秦始皇的北擊匈奴,還是明朝的數次北伐,都因糧食不夠而導致戰果擴不大。最好的是漢朝,大規模的騎兵加快了行軍速度。
二是找不到敵人,勞師遠征,自然是為了找到敵人,然後殲滅,大軍最怕孤軍深入,敵人利用己方對地形的不熟悉,誘敵深入,往往會被敵人設伏,甚至全軍覆沒,茫茫大漠,要想找到敵人是件很難的事情,因為古代定位裝置不先進,經常會迷路,李廣就是因為迷路最終貽誤了戰機,沒有完成合圍,讓單于逃跑了,所以,大軍遠征,必須儘快找到敵人,速戰速決,不然糧食也會很快耗盡。
-
3 # 使用者6014596258848
我覺得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行軍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後勤保障問題,同樣也最怕後勤保障這一塊出問題。
兵法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途中,若是斷了糧草,必然會引起軍心恐慌,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引起士兵譁變,不戰自潰。古代歷史中,三國時期是發生戰役最多的時期,也經常被後世拿來研究,在多場著名戰役中都因為糧草供應不足,或被敵方侵襲而輸掉了戰役,六出祁山的諸葛亮也有因為糧草跟不上而不得不敗退漢中的時候。
-
4 # 記憶死角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行軍糧草永遠是第一位的,“糧草”的定義在現代戰爭中就相當於戰爭經費,沒有錢怎麼打仗。
官渡之戰,曹操之所以取勝是因為過人的軍事才華嗎?比重只佔很小的一部分,若無許攸夜投,告知袁紹糧草所在,曹操大火燒了袁紹的糧草使得軍心渙散,恐怕也就沒有曹操什麼事了!許攸夜投,曹操忘履相迎,兩人討論的核心也是曹軍糧草問題,曹操還多方隱瞞,糧草空虛之時不惜以重臣人頭穩定軍心,可見糧草對軍隊的影響有多大。
-
5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古代遠佂大軍到底怕什麼呢?一般能夠遠佂的王朝國力都是相當雄厚的!例如:歐洲的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英帝國,亞洲的大唐帝國、漢帝國、蒙古帝國等。它們基本上在其強盛時期打遍周邊少對手!因此才能佂南逐北,東討西殺。但是它儘管強大,卻也有三怕!
1,怕後勤保障不力!古代佂伐對糧草的需求是極為迫切的。除蒙古大軍因其具備遊牧民族的特殊性外,其它軍隊若不能做到"求糧於敵、以戰養戰"則必為沉重的糧草負擔所拖累!更不用說還有車馬甲仗等項開銷。假設敵軍堅壁清野、深溝高壘則必將對遠佂軍不利!
2,怕水土不服!一支遠佂軍最怕到了陌生環境中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生活環境!那樣容易造成疫病流行。而當時的醫療與衛生條件是相對落後的!一旦疫病流行,必將造成大量的非戰鬥減員,使遠佂軍的有生力量遭受重大打擊,嚴重的甚至可能使遠佂軍全軍覆沒!
3,怕軍心不穩!一旦長期佂戰不利,必將造成軍心動搖!一旦這種情況出現對任何一支強大的軍隊都是滅頂之災……
-
6 # 帝國烽火
回顧古今中外的遠征歷史,成功的案例並不多,能達到跨國遠征,並且勝利的就更少了,不過又兩個遠征不僅僅勝利了,還影響整個歷史的走向。
首先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爭。亞歷山大率步兵4萬、騎兵7000從埃及出發,歷時十年,經過伊蘇斯之戰、高加米拉戰役、吉達斯普河戰役,亞歷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最終建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東征最終在印度國邊界停止了,因為在亞歷山大東征的多年裡,雖然馬其頓人在不斷的獲得勝利,但本身也承受著重大的傷亡。再加上日常的遠距離行軍消耗、疾病摧殘大量剝奪馬其頓士兵的健康與生命。所以戰士們厭戰情緒嚴重,思鄉心切,心態上產生了動搖。
亞歷山大東征是勝利了, 但是從亞歷山大東征結束的情況看到,戰士的心態直接影響戰爭的走向,對於長遠在外征戰的人來說,速戰速決最關鍵。同樣是遠征軍,蒙古帝國的西征,取的的成效就比亞歷山大更多,也更持久。
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個世紀中,蒙古帝國以蒙古大汗為中心,透過三次西征,先後征服平中東地區、俄羅斯、東歐以及北非,並建立了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利汗國,統治這些區域幾十年到上百年的時間。
蒙古國能遠端並且到征服的地方建立國家,很重要的 一個原因是蒙古國能速戰速決,並且以戰養戰。蒙古遠征主要以騎兵為主,要求每個騎兵最少帶三匹馬,然後採用大迂迴的突然襲擊戰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最終速戰速決。
歷史上還有很多遠征,如:漢匈之戰,衛青霍去病遠征漠北,羅馬時代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雖然都取的了最終地勝利,但是自身也是損失慘重。所以遠征軍是一個風險很大的軍事決策,但是也是一個收益很高的軍事行動,能否成功就需要對戰局的整體把握。
由於遠征軍的糧草運輸距離遙遠,成本太高,同時為了起到奇襲的效果,一般遠征軍都是不能多;而遠征計程車兵都是離家萬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比較重。所以遠征軍最怕的就是持久戰爭,一旦持久戰形成,那麼遠征的奇襲效果就失去了,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很容易全軍覆沒。
-
7 # 江東汪郎
大軍遠征最怕的就是糧草不濟,糧食其實就是軍隊的膽,讓軍隊空著肚子打仗顯然是行不通的。
正因為糧食對軍隊勝負的影響力極大,所以才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故而古人也由此衍生出了“三軍”體系的軍事架構。
這裡的三軍和今天的海陸空是完全不同的。
古代“三軍”分為前軍(先鋒)、中軍(主力)、後軍(後勤保障),能把後勤保障單獨列為一隊,可見糧食在軍中的重要性!當然也有遠征軍不怕糧草跟不上的。
而第一個打破常規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少年將軍,被稱為“閃電戰鼻祖”的漢朝冠軍侯霍去病。
這是一位少年英才!
他在打擊匈奴時往往都是策馬奔騰,實行“以戰養戰”的軍事策略,根本不去考慮後方的糧草是否能跟得上他的進軍速度,殺得匈奴人仰馬翻,為漢族爭取了生存空間!
而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遠征歐洲時,使用的也是“以戰養戰”的政策。
否則以蒙古軍隊連人帶馬的吃喝拉撒,這對當時的後勤技術保障來說,蒙古帝國的軍隊能夠打到伏爾加河就算很了不起了。
因為遊牧的蒙古帝國根本無法保障這麼強大需求的後勤!
而這種“以戰養戰”的打法也直接衍生了“堅壁清野”的對抗政策。
最典型的當屬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崙入侵俄國時的遭遇戰,所以拿破崙敗就敗在糧食上!
所以說,從古至今,糧食在戰爭中的地位還是不容小覷的!
-
8 # 盪漾飛劍
古代發生大規模的遠征是非常有限的,能夠勝利的更是鳳毛麟角,畢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此地無敵的大軍,去了另一個地方,可能連生存都無法保證,何況是征戰。古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遠征軍後勤更是無比的重要,遠征就是一個無底洞,每天都需要消耗海量的軍費,所以不夠強大的國家是沒有資格進行遠征的,如果遠征軍不能迅速的打敗敵軍,那就會被拖入泥潭之中不可自拔。能夠去遠征的部隊一定是自己國家最為強大的軍隊,如果失敗,甚至全軍覆沒,那這個王朝也就該換主人了。
古代遠征軍最怕的應該是糧草供應不上,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士兵如果連飯都吃不飽,還怎麼打仗,因此遠征軍最怕的就是糧草出現為題,民以食為天,軍糧更是軍人的命,糧草斷了,恐怕士兵會立馬發生譁變或者向敵軍投降,所以古代戰爭,最具有殺傷力的做法就是找到敵軍的糧道,斷了他,讓敵軍自亂陣腳,然後痛打落水狗。一舉消滅或俘虜敵軍。
其次就是小人的讒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無法直接控制你,不能一言決定你的生死,你讓皇帝如何放心把軍隊交給你,畢竟一旦你這個大將軍臨陣倒戈人,帶領軍隊要自立為王,皇帝也無法阻止你呀!所以皇帝本來就對遠征軍的將領非常的不信任,打仗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家眷都直接控制起來,美名其曰:保護你的家眷,讓你放心殺敵,沒有後顧之憂。呵呵!這個時候,一旦有小人向皇上進讒言,那皇帝一定會下旨讓將軍即刻返回,如若不聽命令,那就一定要造反;如若聽令,還可以緩緩。抗金名將岳飛不就是這樣的嗎?立馬就要攻破敵軍的城池,滅掉敵軍的最後防線,結果坑隊友皇帝下了十二道金皮大令命令岳飛立馬回去,不回去還能咋?回去了是自己死,不回去那就家眷先死。
因此古代外交是非常重要的,鄰國來侵略自己的國家,自己國家的軍隊打不過,可以賄賂鄰國的官員,讓他們進讒言詆譭正在打戰的猛將,如果皇帝足夠昏庸,那即可就能解救自己的國家,分分鐘的事情,就算是不能立馬退兵,也能令君臣之間產生間隙,以後將這等猛將雪藏,甚至找機會抄家滅族,也是極好的。
最後那就是惡劣的氣候條件了。我中原士兵去攻打吐蕃等地,地勢太高,嚴重缺氧,士兵上去別說攻擊,武器都拿不起來,走不了兩步就氣喘吁吁,如何打戰,再精銳計程車兵也對掛。二戰期間德國攻打蘇聯,就是因為蘇聯太靠北邊,氣候嚴寒,德軍去了立馬被凍得跟孫子似得,還怎麼打仗,連槍都拿不起來。你們能說德軍戰鬥力不行?直接發動了二戰,實力怎麼可能不強,但是就是因為去了蘇聯的地盤,實在是不耐凍,戰鬥力立馬清零,所以惡劣的自然環境也是遠征軍非常大的障礙。
-
9 # 堂前—飛燕
古代大軍遠征,要想取勝,有多種因素制約。
第一:錢糧。古今中外,軍隊打仗拼的首先是經濟實力,沒有錢和糧食想打仗無異於痴人說夢。三國時諸葛亮六出祁山,其中就有兩次因為與魏軍相持不下,糧盡而退兵,五出祁山還出兵與魏爭搶收割隴上小麥。曹操與諸葛亮善用兵,每逢打仗先想辦法斷人糧草,使敵人不攻自破,達到不戰而勝的效果,可見糧草對於軍隊的重要性是放在第一位的。
隋文帝三伐高麗,最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唐太宗李世明晚年徵高麗,興師動眾,打造船隻,導致國庫空虛,勞民傷財,幸好最後一次還沒出發就病死了,不然真不敢想象唐朝會不會走上隋朝二世而終的老路。
其次:忌持久戰、水土不服。亞歷山大十年東征止步印度,不是自身實力不濟,而是士兵的厭戰情緒和水土不服帶來的疾病導致的,長期的遠距離行軍和打仗,極大的摧殘了士兵的身心健康,再加上思念故土,軍心渙散,亞歷山大最終沒能再向外擴張一步。
回覆列表
最怕的應該是有人進讒言,說自己擁兵自重。古代大將軍出征,家人一般都會被皇帝密切關注著,如果有人汙衊你造反,家人可能就會被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