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昆蟲

    內部原因:

    努爾哈赤建立清朝之後隨著不斷的戰爭基本統一了中國大陸,而這個朝代使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其中康熙、雍正、乾隆更是盛世,當然,也是封建帝制最後的輝煌。而後就由盛轉衰,逐步被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直至瓦解。

    康熙時期重要的一個政治成就便是平定了三藩之亂,經濟上廢除了圈地令保護了農民階級的利益,而清代的賦稅政策也有利於下層人口的增長,這一系列政策使清朝的人口超越了之前任何一個朝代。(人口增長也與明代以後引進了多種糧食作物有關)

    雍正時期進行了“整頓吏治”、“密摺制度”、“設立軍機處”這幾項重大改革,也實行文字獄,但是推動了中央集權到達頂峰。

    乾隆在位時期則是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不知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必然,這期間清朝版圖雖然得到擴大,國家內部卻產生了許多問題,如政治腐敗、人口暴增、土地兼併嚴重等。

    這些問題都意味著清朝政權內部執行產生了問題,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科技停滯。而這些問題早晚會爆發。

    外部原因:

    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部分國家積極發展海外貿易,對各洲進行殖民統治,有了資本原始積累,為了擴充套件海外市場,需要機器的革新來滿足他們的殖民要求。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在大清還在閉關鎖國時呼之欲出。

    而對外擴張的需要使他們注意到中國這塊廣袤的大地。1840年鴉片戰爭裡,帝國主義的侵略拉開帷幕。而這段時間裡,清朝由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歐洲的商品經濟也對小農經濟產生了強大沖擊,西方國家先進的科學文化也使中國意識到傳統“八股取士”的落後。

    而後華人民開啟現代化探索,想要來拯救岌岌可危的國家。於是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嘗試就在這片土地上相繼發生。其中農民階級、官僚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都參與到了這次探索中來。

    而這些探索沒有取得成功有多方面原因,得感謝先輩們為我們今日的政局平穩,經濟繁榮做出的貢獻。

  • 2 # 敢說真話的莫牧逸

    如果要滅亡,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就滅了

    之所以沒有滅亡,主要原因是:1、當時列強們分贓不均所以沒有滅!2、隨著不斷簽訂的條約,列強實際獲得了殖民地的主權,只是沒有公開說而已!3、清朝統治者已經端正了態度,願意做列強在中國的代言人,就更沒理由滅掉了!4、清朝的版圖大,要一口一口吃,不然搞不好會噎住!

  • 3 # 學習嘞強國吧

    首先我們要明確標題是苟延殘喘的清王朝,清王朝衰敗大體開始於乾隆末期,經歷六十餘年的下坡路,清王朝已經遍體鱗傷、陋室將傾,但是清王朝仍然存活到了二十世紀。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下面我就簡要一一說明。一、實行高度集中的君主制,使得皇帝有很大權力調配全國的人力物力對抗內憂外患。無論是武力清剿義和團,還是割地賠款討好西方,前提是你能拿出這些東西,這就看出君主制的強制性了。二、滿清入主中原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康乾盛世也積累了很多財富,另外在清朝末年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經濟成了清王朝的短腿之一。三、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介入。由於清王朝的昏庸無能,自鴉片戰爭以來,對西方一直是退讓討好的態度。慈禧太后大量割地賠款,換得西方支援,維繫統治。四、中國社會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想頑固,只到西方思想傳入,才有所改變。這種現象導致未能形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運動,反過來說反而間接促進了北洋新軍的誕生,加強了清政府的武裝力量。

    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就不說明了。以上四個大方面我覺得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實任何事物發展都有規律,清王朝昏庸落後,遲早要被新政權所取代,我們要正確認識這個問題,看清其本質。

  • 4 # 陳哥談歷史

    一個戰亂四起的中國是不利於歐美各國貿易開展的!而把幾億人口且具備自己獨特文化傳承的泱泱大國變為像印度那樣的殖民地也是不現實的,故此,滿清才可以以半殖民地的狀態繼續苟延殘喘。這是最利於殖民者的

  • 5 # 內向不孤獨患者

    晚清衰弱腐敗,說其苟延殘喘到20世紀才徹底垮掉,也就是說嫌它垮的慢唄。其實,事物的發展、衰落總有一定的時間過程,如果我們用上帝視角看待歷史問題,難免顯得歷史虛無了。

    歷史上每個朝代的興盛,總是有一個特別強悍的領導者,帶領著許多有傑出才能的人,他們披荊斬棘,嘔心瀝血,書寫創造著輝煌的歷史。晚清史,是近代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可同樣是近代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奮鬥史。其實,否定晚清的敗亡速度,莫不是也否定了先輩們英勇奮鬥的歷程。

    清朝,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封建制度到此時,已進化至頂峰,如果沒有外來侵略,其制度依然存在幾個世紀也未嘗不能。在清庭簽訂一系列割地賠款的條約以後,不管是封建社會上層,還是下層學者,商人,農民等等,無不進行著富國強兵的探索。

    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從京師同文館到京師大學堂,從北洋水師到北洋新軍,從公車上書到戊戌變法,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不論是腐敗清庭的自救,還是維新派,革命派的變法,革命。任他們出發點各不相同,卻也是做著努力,目的只有一個:救中國!

    所有的努力,也倒是為晚清的壽命延續了時日。當時的中國,封建守舊勢利依然強大,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力量相對弱小,且民眾思想尚未開化,否則新文化運動也不會舉起“民主,科學”的口號來喚醒沉睡的中華民族了。

    封建專制根基牢固之深,恐怕超出我們的想象。

    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鼎盛時期甚至取得清庭半壁江山,可最終還是在清政府的絞殺中失敗了,維新變法僅持續百日,便被血腥破壞,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失敗,又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起義,甚至武昌起義的成功都出乎他們的意料,革命成功了,可以袁世凱為首的封建舊勢力,竊取革命果實,依然實行專制主義,最後袁世凱甚至還坐上了皇帝夢,後又有張勳辮子軍上演復辟鬧劇……等等等等。封建勢力總想捲土重來,可見其根基之深厚啊!所以晚清苟延殘喘那麼多年,也和這不無關係啊。

    面對強大的守舊勢力,新興階級透過不懈鬥爭,才摧毀了“死而不僵”的清政府,中華民族才有了新的希望。

    到了裡,我也想說句:歷史的車輪,是靠人民一步一個腳印推著緩慢前行的,也許有時候他真的太慢了,可他從不來不會停止不前!

  • 6 # 靜夜史

    這個“撐”字就有點傳神了。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開始,清朝開始了72年的風雨飄搖,在列強的輪番侵略下,清朝這艘破船搖搖晃晃最終撐到了1912年。

    能夠在列強,尤其是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列強的輪番打擊下堅持72年,沒有淪為印度這樣的殖民地,確實是一個奇蹟。

    1、列強的無心插柳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清朝繼承了前朝幾乎所有優點,也吸取了前朝所有的教訓,這使得清朝在帝國建設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用“最成功”的王朝來形容也不為過。

    但清朝的缺陷和優勢幾乎一樣明顯,這就是統治者的少數民族身份。雖然在200多年時間裡,清朝皇帝一直試圖彌合滿漢民族的差異,民眾也逐漸麻木不仁。但民族之間的仇恨,一經點燃,仍然能夠燃起沖天大火,太平天國就是典型案例。

    但這場波及全國18個省的農民起義卻並沒有顛覆清朝,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於列強的“幫忙”。

    太平天國之初,列強保持所謂的“中立”,靜觀時局變化。而後因為被太平天國潑了冷水,列強開始紛紛站隊清朝,甚至派出洋槍隊幫助清軍作戰,這使得清朝最終取得了勝利。

    因為列強勢力的介入且出於自身考慮站隊清朝,包括農民起義在內的階級衝突開始變得複雜,底層民眾反抗清朝的鬥爭成了與清朝及列強聯合勢力的決鬥,難度係數可想而知。

    因為列強的幫忙,清朝躲過了王朝末期的農民起義浪潮並最終延續到20世紀。

    2、清朝能豁得出去

    對於清朝統治者而言,江山誠可貴,皇位價更高,若為生存故,二者皆可拋。

    為了維護統治,清朝皇帝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這種拋棄底線的行為包括內外兩方面:

    對內,因為自清軍入關以來,八旗就逐漸廢柴,清朝只好重視綠營。而到鴉片戰爭前,綠營也難以指望,尤其是面對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清朝統治者大膽突破祖制,允許漢族官僚自行募兵,組建團練對抗農民起義軍,曾國藩、李鴻章等一大批漢族官僚由此登上歷史舞臺,成為晚清苟延殘喘的中堅力量。

    而在外交方面,因為全方面落後,加上內部腐敗不堪,清朝對外戰爭屢戰屢敗,不得不和外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在今天看來,這些條約是真正的喪權辱國。但對於當時的清朝而言,這是維持統治的最有效方式,因為條約保證的暫時和平也叫和平,這使清朝能夠在風雨飄搖中堅持更長時間。

    而且,因為清朝對所有列強出讓的權益不同,導致在華列強出現了頻繁的內訌糾紛,這在客觀上為清朝的續命贏得了一定的時間。

    實踐證明,只要豁得出去,苟延殘喘到20世紀完全不是問題。

    3、國際形勢的變動

    自鴉片戰爭開始,以英國為代表的列強就開始了一步步殖民中國的歷史,完成工業革命的列強,亟需在全球尋找原料市場和商品傾銷產地,因此所有落後國家和地區都是他們的獵物,清朝自然也不能例外。

    但清朝淪為第二個印度的程序還是被無情地打斷了,一方面因為清朝體量比印度大數倍,這意味著想要殖民清朝,根本就是難於登天的事情。加上列強的扯皮,清朝的完全殖民地化遙遙無期;另一方面,此時的列強紛紛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擴張目標開始轉向全球市場的爭奪,侵佔殖民地反而成為退而求其次的目標。

    在這樣的情況下,周邊虎視眈眈的列強逐漸放棄了殖民清朝的想法,在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推動下,列強相互承認了其他列強的在華權益,中國版圖在客觀上得到了保全。

    等到後期列強激烈火併,比如日俄戰爭將沙俄徹底逐出東北,清朝就更能苟延殘喘下來了。

    因為列強侵略的不斷加深,尤其是《辛丑條約》後清朝成為列強的在華代理人,這使得“清朝”逐漸向“清政府”轉變,而“政府”就是國際公認的有明確邊界的政治實體。清朝即便不斷割地賠款,但剩下的土地得到國際承認的。

    作為近代政府,清朝在無形中走出了“王朝難壽300年”的歷史魔咒,具備了衝破300年的能力。可惜,辛亥革命還是將整個局面打碎了。

    李鴻章說清朝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但正因為這一變局,李鴻章作為漢人官僚才登上歷史舞臺,為清朝延續了數十年國祚。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培養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