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萌醬
-
2 # 大學生生活
未來醫學的突破點我認為在於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等醫學學科相互促進;還有醫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互促進!我認為主要是在:奈米分子生物學技術,精準醫療,機器人AI技術等等。
一.機器人AI技術。(1)服務性機器人。
這項技術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已經有在實行了。你可以看見可愛的機器人從事著部分護理的工作。在住院部裡,幫護士把固定的藥拿到指定的患者床頭。
現在醫院的機器人還是很少見的,在醫院從事的工作也不是很困難。可能到未來機器人,AI技術會越來越普及,它們從事的工作也會越來越高階。
(2)醫用微型機器人。
未來有人幻想,有那種如頭髮絲細狀的小型機器人可以在你的心臟,腎臟,肝脾上修復受損的區域,或者在你的血管裡少量遊走疏通心腦血管的堵塞等等。當然這部分還是很遙遠,有點科幻!
二.奈米醫學材料,分子生物學奈米材料目前擁有的三種特性:(1)小尺寸效應(2)表面效應(3)量子效應三大特性。
奈米醫學材料和技術會從以下一些方面對醫療有重大變化。
(1)增加藥物的吸收。
將人難以吸收的藥物,大分子藥物製作成奈米材料,粉末等等。
(2)改變藥物吸收方式。
將一些口服或者注射的藥物,變成可以區域性敷貼的藥物。比如:可以製作奈米藥膏貼在區域性病症區域。
(3)提高藥物藥效。
奈米生物晶片可以在外界導向的力量上更快地到達指定的地點。使藥物集中在病灶處的受體區域。從而更快更好的提高了藥效。
(4)等等還有很多
三.遠端醫學和模擬手術。遠端醫療比如說是你生病了可以在電腦上預約或者直接看病。
還有就是有更加高階的手法和技術讓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生給北京一家醫院遠端做肝臟手術等等。
四.精準醫療與基因治療精準醫療的實現也需要得益於大資料,大資料下,我們收集人類所有的基因,疾病以及病菌,癌細胞等等的基因秘密結合預防醫學做到精準預防。
以一個人為個體,掌握這個人所有的基因。生病時以基因治療為手段。
五.幹細胞技術,全能醫學現在香港有高階醫院有這種服務,會在胎兒發育是收集胎兒桑椹胚期的全能幹細胞。因為幹細胞都有能發展成一個完整個體的潛能,幹細胞經過誘導可以形成嶄新的器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幹細胞的應用,可以延緩衰老!
2010年10月11日,美國已經啟動了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臨床試驗,用於治療脊柱損傷。
-
3 # 蒼耳子78413762
醫學與醫療是為人服務的。科技只是醫學中使用的手段。什麼Al,基因,精準…都只是手段與方法。整個的醫療在未來的側重點應該是個體的特異性與精確性。比如老年病,慢性病,疑難病等等。這些在臨床上常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性,像一個原發性高血壓,臨床上的用藥治療是需要特別關注個體化與特異性的。這在許多病種中常會遇到。所以,在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下,應更關注醫療的個性化。其他的科技發展,對於醫學,僅只是個手段,一種方法。
回覆列表
未來醫學變革的突破點在哪裡?
網際網路+、工業4.0、奈米機器人、醫學AI、生物大資料都已經不算什麼新詞了,但是你能感受到其蘊含的時代變革精神依舊在發酵。不久前我的同學註冊了春雨醫生,在他的邀請之下我第一次使用類似的軟體,但是智慧醫療、移動醫療這樣的詞我已不是第一次聽,也一直關注行業的動態,現在類似春雨的軟體比較出名的還有平安醫生、微醫、易診等,可以說是四面花開的景象,資本蠢蠢欲動,網路大咖為之吹風,創新志士躁動不已。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他們已經看見了其中隱藏的巨大蛋糕,紛紛介入。但是總體來說這個醫療行業的變革依舊處於早期階段。那麼未來醫學的突破點在哪裡呢?我認為未來醫學變革突破點有:
1網際網路+醫療
2醫學AI
3醫療奈米機器人、醫療機器人
4生物大資料
然而畫餅未能充飢,關鍵還在於造餅。現在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醫療+資訊處理複合人才欠缺
2.各類核心技術尚未成熟
3.新市場需要時間來發展和推廣,新事物有待被認可和接受
4.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規範和標準尚未形成
1)先來說說網際網路+醫療,這是符合世界大潮流的,現在已經有許多公司在做這一塊,龍頭平安醫生和春雨醫生。網際網路連線世界,最大的優勢就是資訊傳送快速、便捷。網際網路醫療有人信得過嗎,誰會拿生命健康在網上冒風險,推己及人,假如生病的是自己親人,會不會使用網際網路醫療?自己作為一名醫生,自知診斷的過程除了問診收集患者病症資訊,還有重要的一環就是醫院能有便利的多樣化檢查工具。
所以我給自己的答案是:
1.網際網路缺少多樣化檢查工具。
2.即便完成診斷無法進行配套治療。
3.網際網路醫師的水平無從驗證。
我抱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和自己辯論,網際網路醫療現狀不行,但解決以上缺點之後網際網路遠端醫療具有極高的可行性和巨大的可塑性。這東西不是我說了算,也不是領導說了算,我大學時代的校訓乃求真求確,諸如“心有多大膽量有多大產”這樣的話語我是不信的,否則就犯了形而上學,但是時代需要野心家,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時代的馬車。
常見的網路諮詢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初步分診的過程,難道不是網際網路醫療的雛形?現在的網路端極為發達,語音、圖片、影片、乃至心電、腦電的波形都是可以利用計算機生成,並進行轉移的。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大概的判斷出是哪個系統的疾病,判斷不出來的建議到醫院診療,這樣的情形似乎大家都不陌生。
可問題是如果患者需要做血液化驗、CT等檢查怎麼辦?未來更加輕便的儀器將會被製造,更甚者進入家庭。手機能不能驗血?以後或許可以。行動式的血液檢測儀已經誕生,血糖、血象、血氣都可以查,有些公司還進行社群上門醫療服務,雖然主要人群還只是老年人,有待突破,但個別現象以後未必不能成為規模。更甚者還有機器人臂,有工業4.0,那麼醫療4.0也就有了參照物,比如達芬奇手術臂。這些攜帶輕便的工具,能不能整合在一輛醫療車上?
除了諸如我上面列舉的幾點:醫療+資訊複合人才欠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規範和標準尚未形成,政府制定的行業准入規定等問題,還有大家最關心的是醫保怎麼報銷等經濟問題。網際網路+醫療是一片巨大的藍海。但網際網路醫療要獲得成功依舊需要進行很大的跨越。
2醫學AI
前有阿法狗獲得在圍棋界稱王稱霸,而醫學AI在近幾年也是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不久前曾經測試的CT片、X線片閱片智慧AI的診斷正確率與專家診斷正確率相差相差無幾。華人張康教授團隊研發的AI工具能在30S內有效識別黃斑性病變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醫學AI的研發多點開花不一而足。一旦技術研發成熟,將會極大的改變醫療生態。人們能夠享受更高效的醫療,醫生能夠解放更多的精力進行疑難病例的診治。
3醫療機器人、奈米機器人
對於醫療機器人,最耳熟能詳的典型代表便是達芬奇機器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以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的機器人外科手術技術為基礎,用於成人和兒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頭頸外科以及心臟手術。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是一種高階機器人平臺,其設計的理念是透過使用微創的方法,實施複雜的外科手術。在以後,醫療機器人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並在太空醫療、軍事醫療、深海醫療等領域獲得更多的應用。
相比於大型的醫療機器人模組,微型的奈米醫療機器人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目前已研製出能夠在奈米尺度上操作的機器人系統樣機,並通過了國家“863”自動化領域智慧機器人專家組的驗收。這臺 “奈米微操作機器人”,在一塊矽基片上1×2微米的區域上清晰刻出“SIA”3個英文字母;另一個演示顯示,在一個5×5微米的矽基片上,操作者將一個4微米長、100奈米粗細的碳奈米管準確移動到一個刻好的溝槽裡。科學家根據分子病理學的原理已經研製出各種各樣的可以進入人體的奈米機器人,有望用於維護人體健康。目前還處在試驗階段,大到長几毫米,小到直徑幾微米;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幾年內,奈米機器人將會帶來一場醫學革命
4醫學大資料
在大資料時代,你的個人的健康資料可能會被偷竊、盜用而不知。這種事情已經的發生不止一次兩次,谷歌、百度、360、騰訊、亞馬遜等大鱷無時無刻在收集大家的資料,諸如:搜尋內容、地理位置、消費習慣、登陸時間等等,這些訊息到底有什麼用?
舉個梨子:《大資料時代》一書引言之中提到,谷歌工程師們成功預測甲型H1N1流感爆發的地區,並撰寫論文在《自然》上發表。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沒錯,就是大資料!透過分析全球使用者30億條的所搜記錄進行預測。
你單個人的健康資訊對資料分析師和統計學家或許無用,但是量變之後的大資料有可能發生不可思議的質變,最重要的一環便是預測,比如預測甲流的發生區域,比如甲瘤和加碘鹽到底有沒有關係。如果網際網路醫療得以繁榮,大量的醫療資料對醫學科研領域的影響估計不亞於一顆原子彈。
大資料重點在於尋找相關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在我們可以在找出相關關係之後,進行實驗驗證,這是突破傳統醫療科研的一個重要方向。這種尋找相關關係的方式,這更類似於中醫講究的辯證論,從宏觀上來辯證人體的陰陽,卻不對微觀的東西追根問底。而現代西醫更多的是從微觀來論證疾病健康,從細胞學、分子學尋找問題的根源。假如有一天實現網際網路醫療+醫療的繁榮,那麼大資料將極大改變和豐富傳統科研的模式。
所以無論臨床還是科研,網際網路醫療都將是醫療變革的一個重要的突破點。
總結:
近年醫改和培養制度讓許多醫學生產生困惑,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精力,畢業後卻必須進入規培和專培,經濟上完全無法滿足成家立業的預期,而醫學工作者的高負荷勞動和惡劣的醫患關係更是讓眾多醫學生畢業後對前途堪憂,是否繼續從醫猶豫不決。
但是可以預見網聯網+醫療、醫學AI、醫學大資料、醫學機器人等的發展必定會增加許多新的角色,未來醫療人才的大有可以發揮自己長處和能力的地方,那些具備醫療+IT/機器人設計/大資料處理等強開發能力的複合型別的的人才,將成為新時代的寵兒。
參考——《大資料時代》、《增長駭客》、《向最好的醫院學管理》、《極簡醫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