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變成瓜的花

    斑塊破裂脫落就是血栓了,堵住心臟就是心梗,堵在腦子就是腦梗。所以只有服用可以洗血、溶栓的產品才是最有效的。

  • 2 # 無名藥師

    中老年人體檢的時候或者因為頭暈等症狀,醫生都會建議做一個頸動脈彩超,可能大多數人都會發現有頸動脈斑塊。斑塊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血脂高、血管硬化,導致脂質成分在血管內壁堆積,對供血有影響。

    而頸動脈是大腦供血的一個主要動脈,所以如果頸動脈斑塊過大,造成血管狹窄程度較高,就會影響大腦供血,輕微的會出現頭暈、嚴重的會導致突然昏倒,如果斑塊掉落或者破裂還會形成更為嚴重的血栓,導致腦梗或者其他心腦血管事件。

    對於斑塊塊較小,對血流影響不大的,一般不建議做特殊治療,如果血脂較高,首先應該控制血脂水平,最常用的是他汀類藥物,比如阿託伐他汀,可以降低血脂,還可以穩定斑塊,長期使用甚至能夠使斑塊縮小,降低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率。如果是斑塊已經較大,對顱腦血流有明顯影響,經常發生頭暈、暈倒,那麼就可能需要採取介入治療,放置支架。

    為了穩定斑塊,除了服用他汀類藥物外,要積極治療其他併發症,比如高血壓、心律失常,糖尿病等,這些疾病是導致斑塊破裂的危險因素。

  • 3 # 醫學莘

    頸動脈長了斑塊,說明你可能有吸菸、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中的多項危險因素。由於頸動脈斑塊不僅可破裂形成血栓,還可能脫落栓塞重要腦動脈,所以,它的存在,預示者可能發生腦卒中。

    明確頸動脈斑塊最常見的輔助檢查為頸動脈彩超,頸動脈彩超透過測定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來判斷病情的嚴重性。當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達到1.2mm時,預示著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而且,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每增加0.1mm,腦卒中的風險相應增加13-18%。所以,控制並穩定頸動脈斑塊可有效降低腦卒中的發生。

    治療頸動脈斑塊時,不僅需要改變生活方式,還需要配合藥物治療。戒菸、減輕體重,低鹽、低脂、低熱量飲食,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是改變生活方式的主要措施。藥物治療包括他汀和阿司匹林。他汀可穩定並逆轉動脈斑塊,防止不穩定斑塊的破裂和脫落,預防新的斑塊生成,但不能使已生成的斑塊消失。阿司匹林可預防血小板在破裂斑塊處聚集、預防血栓形成,同時還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所以,頸動脈斑塊的治療是綜合治療,並且需要定期複查。但請注意了,若非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後,斑塊無改善,甚至發生重度狹窄,建議頸動脈內膜剝離術或支架植入術。

    感謝閱讀!

  • 4 # 全科掃地僧

    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形式,但並不是但發現動脈斑塊就需要使用藥物。一般而言,對於不穩定斑塊才需要使用藥物,以預防可能發生的斑塊破解或形成血栓,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生。而對於穩定性斑塊,一般透過積極改善生活方式都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希望大家正確認識,在醫生指導下正規診治,對於病情控制長期穩定控制很關鍵。 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隨年齡的增加會逐漸增加,同時也與性別(男性多於女性)、吸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礎疾病密切相關。我們根據動脈斑塊的形態和回聲特點將動脈斑塊分為穩定斑塊和不穩定斑塊,其中穩定性斑塊主要有鈣化性硬斑,而不穩定斑塊則包括軟斑塊、扁平斑塊和混合性斑塊。 頸動脈斑塊診斷後應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日常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建議日常飲食以清淡為宜,注意低鹽、低脂、低糖,少吃辛辣刺激等重口味食物;要嚴格戒菸、限制飲酒,不飲酒最好,病情穩定時可適當飲紅酒;要適當規律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講求循序漸進;要注意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同時儘量避免雙側頸部按壓和揉捏。 頸動脈斑塊是否需要使用藥物,應在醫生評估後決定。一般而言,對於不穩定斑塊,應規律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他汀類藥物穩定斑塊,並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在1.8mmol/L以內。同時,對於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患者,也要積極治療基礎病,控制血壓、血糖達標。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監測病情變化和定期複查,以瞭解疾病控制情況。

  • 5 # 醫學小偵探

    頸動脈斑塊,有些人根本不需要用藥,有些人用藥也不好使,必須要做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因此,對於頸動脈斑塊是否需要用藥,用什麼藥,要有所瞭解!

    首先,這種情況不需要用藥!

    絕大多數人發現斑塊都是因為某一次做頸動脈超聲體檢才發現的,而且大部分頸動脈斑塊都比較小,脫落可能性特別小!

    所以體檢報告單中出現頸動脈“斑塊”字眼,都意味著這個斑塊肯定>1.2mm,不然並不能稱之為斑塊!然後看報告單中斑塊導致狹窄是否超過50%,如果<50%,而且你又沒有任何不適以及其他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你完全不需要用藥,生活方式干預,定期體檢覆查即可!

    其次,這3種情況必須要儘早用藥!

    頸動脈斑塊導致血管狹窄超過50%,應使用藥物以及阿司匹林來治療,同時立即查一個血脂水平,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雖然頸動脈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未超過50%,但你還有高血壓、糖尿病或一些慢性腎病,同時查血脂水平,發現低密度脂蛋白還高於2.6mmol/L,這種情況應使用他汀藥物治療;對於頸動脈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未超過50%,但出現多處斑塊狹窄,同時伴有一些肥胖、心血管家族史、高血壓等,應考慮使用阿司匹林藥物治療!

    最後,對於這種情況藥物作用效果不明顯,應考慮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

    頸動脈斑塊導致血管嚴重狹窄,通常指狹窄程度超過70%,而且患者已出現明顯腦供血不足,腦缺血癥狀,必須考慮使用手術治療,因藥物治療已無法有效快速控制病情發展了,會導致缺血性腦卒中!

  • 6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有了斑塊應該怎麼辦呢?先看一下《中國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推薦意見吧。

    1、對於頸動脈斑塊患者,無缺血性腦卒中症狀,建議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和吸菸、飲酒等相關危險因素。

    對於頸動脈不穩定性斑塊或斑塊伴狹窄50%以上者,無缺血性腦卒中症狀,無論血脂是否異常,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對於頸動脈斑塊伴狹窄50%以下的患者,無缺血性腦卒中症狀,血脂在正常範圍以內,可根據斑塊的穩定性和用藥的風險效益比個體化考慮是否選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2、對於頸動脈斑塊患者,如果近期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 7 # 心血管黃醫生

    腦卒中特別是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據報道,30%的缺血性卒中由頸動脈病變引起,且與狹窄處粥樣斑塊的穩定性有關。頸動脈斑塊作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已為人們所共識,頸動脈斑塊性狹窄及斑塊的不穩定性(易損性斑塊)均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頸動脈斑塊的治療

    1. 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是羥甲基戊二醯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自20世紀80年代應用於臨床以來已被列入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類藥物,也是目前治療頸動脈斑塊研究最深入廣泛的藥物。

    血脂異常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主要發病因素,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最有效的調脂藥物,能透過多種途徑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已有多項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病人頸動脈斑塊具有縮小或消退的作用。

    他汀類藥物不僅有調脂作用,研究證實其還可以抑制血管炎性反應,修復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輕血管重塑,穩定斑塊等,進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2. 鈣通道阻滯劑(CCB)類藥物

    在CCB誕生不久,就有動物實驗研究結果顯示,CCB可能具有預防、控制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 2006年發表的薈萃分析顯示,對於預防頸動脈斑塊形成、進展或使斑塊逆轉,長效CCB要優於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為顱內外動脈硬化優先考慮長效CCB提供了更為充分的依據。

    CCB是最有效的降壓藥物之一,而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重要危險因素,降壓作用可能是CCB預防或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核心機制。

    3. 抗血小板藥物

    抗血小板治療是預防及治療心腦事件的重要步驟,是卒中二級預防的重要措施之一,阿司匹林和P2Y12受體抑制劑(如氯吡格雷)是兩類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較常規療法更能有效改善和控制頸動脈斑塊的面積和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阿司匹林對腦梗死合併頸動脈斑塊病人的血管內皮功能及神經功能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能夠降低病人病情復發和死亡的危險性。

    氯吡格雷作為一種新型抗血小板藥,胃腸道反應較阿司匹林少,研究顯示早期使用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更明顯地穩定和逆轉易損斑塊,並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栓形成及其併發症。

  • 8 # 心血管康復張輝醫生

    經常有一些中老年人患者超聲檢查,發現頸動脈有斑塊形成,非常擔心。其實我們的動脈血管隨著年齡的增加,就會出現老化,動脈粥樣硬化的也是我們血管老化的一個常見現象。

    那麼是否就是有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已經發生了對我們大腦的損害?

    也未必是這樣,除非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大到一定的程度,影響了我們的血流,影響了我們腦部的血供,可能會出現相應的臨床情況。

    另外一個就是斑塊的性質,和是否引起它的危害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斑塊伴有潰瘍,非常不穩定,可能會有血栓形成的這樣一種風險,我們就要積極的防範。比如說要服用一些抗血栓的一切藥:阿司匹林或者說氯吡格雷。同時要進行控制血脂,來穩定斑塊的藥物的使用,比如他汀類的藥物。

    如果我們有效的防範,一般來說頸動脈斑塊也不至於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 9 # 楊醫生講健康

    頸動脈斑塊的人越來越多,在中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頸動脈斑塊。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跟高血壓、高血脂、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抽菸喝酒、不運動等是主要因素。頸動脈斑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一個人的頸動脈斑塊大約從青春期開始形成,至40歲明顯,到了60歲,基本上都會出現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用什麼藥比較好?

    頸動脈斑塊分兩種,一種是易損性斑塊,外開不規則,表面粗糙;一種是穩定性斑塊,表面光滑,形狀規則。頸動脈斑塊可引起腦供血不足產生頭暈。嚴重者引起心腦血管事件如腦梗。

    頸動脈斑塊,用什麼藥比較好?

    對於頸動脈斑塊的治療主要分三個方面:

    一是生活方式干預:清淡飲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規律睡眠、心態平衡。

    二是藥物干預:主要是口服他汀類藥物。

    頸動脈斑塊,用什麼藥比較好?

    三是手術治療,即介入手術。

    在這裡特別要指出的是,很多頸動脈斑塊朋友吃保健品治療,此舉不可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後,坐月子吃醬油會讓刀口變黑嗎?月子餐調味料禁忌,寶媽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