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兮言小姐

    林殊從梅嶺活了下來,化名梅長蘇在金陵城,甚至在江湖上攪弄風雲,這是奠定全劇的故事基礎,可劇中的許多故事線,即便是梅長蘇不在,該發生的還是在發生的。而林殊活下來的這十多年裡,其實更多的時候都是在江左盟中籌謀,準備,真正插手大梁國事的,還是從回到金陵城開始,若非要追溯梅長蘇在回到金陵前後所做的事,大概得從他派人協助南境破敵軍鐵索連舟戰法的事情開始。

    那麼,若是沒有他,局勢該怎麼變呢?

    首先梅長蘇派人插手的鐵索連舟戰法這場戰爭就有問題

    這場戰爭是雲南穆王府和南楚的一場對戰,是在梅長蘇回金陵的兩年前發生的事,對方鐵索連舟戰法讓霓凰郡主他們一直破解不了,就連穆青都曾經說,青冥關即將不保,若是沒有後續梅長蘇派出的人協助破敵,穆王府這個虧也許就吃了。一場敗仗,對於一個軍隊和將領來說,也許不算什麼,畢竟沒有人能夠做常勝將軍,更沒有人可以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可對於梁帝來說,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試想想,梁帝為什麼要著急將霓凰郡主嫁出去,要著急讓穆青承襲雲南穆王府的爵位?真的是因為穆青已經成年了,可以擔負起一個王府事務,可以承擔南境大軍和南境的守衛要責?又或者真的是為霓凰郡主著想,因為霓凰郡主年紀不小了,再苦守當年的婚約,遲早會孤苦伶仃一人?

    都不是,本質上,他這麼做都是為了收攏軍權,削弱穆王府對南境大軍的控制權。

    可若是當年霓凰沒保住青冥關,只怕梁帝是剛好找到了藉口削弱她的軍權,甚至往南境大軍裡安插自己的將官掣肘霓凰了。也就是說,在梅長蘇回京的兩年前裡,霓凰郡主的軍權就會有一定的削弱,梁帝對霓凰郡主的忌憚也許會有所減弱,但該忌憚的,他還是會忌憚,只是手段也許會不一樣,畢竟在青冥關這一戰之前,霓凰郡主已經在南境建立了威望,南境大軍更不會因為這一戰的失敗就降低對雲南穆王府的忠誠度。所以梁帝還是會根據自己安插的人手干預南境大軍的事,同時,一樣會等到穆青成年,讓穆青襲爵並給霓凰郡主選婿。

    越貴妃給霓凰郡主設的局仍會發生

    梅長蘇活下來並回到金陵,在太子和譽王之間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阻止並徹底改變了太子一黨所謀劃的給霓凰郡主設局的戲碼並順手解決了霓凰郡主比武招親這件事的麻煩。

    可若是梅長蘇沒有回去,這件事還是會發生,結果如何,得看知道這個陰謀的人會怎麼處理了。

    知道這個陰謀的,除了設局的人,那就只剩下在太后靈堂上無意中聽到的惠妃和靜妃了。設局的人自然不會幫助霓凰郡主,只會想盡辦法讓這件事做成,惠妃膽小怕事沒什麼主意,只怕也幫不上什麼忙。

    那麼就只剩下靜妃了,靜妃平日裡根本見不著靖王,她還是隻能透過跟劇中一樣的方式去找長公主求援,也許還會有同樣找不到霓凰郡主的巧合,但長公主要接觸蒙摯,甚至接觸靖王都是不難的,這兩個人,一個戍守皇城,能夠從源頭上攔住司馬雷進入內宮,一個是皇子之尊,雖說受到一些冷落,但為了霓凰郡主,想必也願意割捨的下所有去救下她的。

    也就是說,就越貴妃和太子這邊搞的“情絲繞”這個局,成功的機率,一樣是不大的。

    如果成功了,對於越貴妃和太子而言,這就是一場死局。

    以霓凰郡主的心性,她當然不可能就此妥協,嫁給司馬雷,而是直接將他殺了再去請罪,加上霓凰郡主也不是那種對於名節視如生命的小女人,這件事,她一定會鬧大,向梁帝討一個說法。

    屆時,即便梁帝和大梁朝廷內想瞞住這件事,想悄無聲息地一錘定音,那也是不可能的了。梁帝首先要問責的,當然是戍守宮城的蒙摯以及設局者了。

    一旦梁帝這個時候仍對越貴妃和太子他們偏私,那麼即便是再忠義的蒙摯,眼看著曾經的兄弟,忠義正直的林殊未婚妻遭此厄運,他也會憤懣不平的,和他有同樣立場的,當然還包括靖王,南境十萬大軍,以及譽王府這個黨派的所有人(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可以說,霓凰郡主一個人身上,牽繫的,並不僅僅是南境穆王府,南境大軍這麼簡單。

    可若是梁帝不偏私,那麼太子離被廢也就不遠了,越貴妃和太子再怎麼手眼通天,謝玉再怎麼聰明,他們從一開始謀劃的時候就沒考慮到霓凰郡主個人性情的問題,那就註定這個局是得不償失的。

    如果這場局不成功,那麼結果也就是我們劇中看到的了,太子和越貴妃仍舊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果。

    沒有了梅長蘇的攪弄風雲,但有了霓凰郡主的這場禍事,靖王也就不可能再坐得住了。梅長蘇回到金陵城跟靖王說選他的時候,他就說過想阻斷太子和譽王的至尊之位,他並不願意看到太子和譽王這兩個人上位的。

    靖王既然有了這種心思,那麼他當然能看到霓凰郡主這件事,已經讓雲南穆王府,南境大軍甚至更多人站到了太子的對立面,隨大流而看,一旦太子後期翻盤上位,那麼霓凰郡主這些跟太子曾經有過這個矛盾爭端的,下場就不會好,可讓靖王站隊譽王,他也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到時候,金陵城的格局,會直接變成靖王自己拉上霓凰郡主他們參與奪嫡,而且一開始他就有了南境和東海的軍事力量,這個奪嫡勢頭是不容小覷的。

    大梁三足鼎立,太子式微,靖王的奪嫡立場會直接站在明面上

    發生霓凰郡主這件事,靖王就不可能再置身事外了,如前文所說,既然跟太子是對立的, 太子上位也會讓他們的下場不好過,他又不願意跟譽王同流合汙,那麼靖王就會憑藉著自己的軍功,自己的聰明,人脈和祁王遺志的繼承,以及祁王原本的追隨者的助力,順勢而為的成為奪嫡新星。

    可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太子本身處於弱勢,譽王是唯一沒有軍方力量的人,同樣也是弱勢,他和太子之間會不會短暫聯合,就很難說了。

    在這個三個皇子奪嫡的混戰中,太子是唯一有名分,而且被梁帝偏心庇護的人,譽王有著滑族血統,在梁帝眼裡不過是一個棋子,靖王卻是一直不被自己所喜,跟祁王一起長大,繼承了祁王遺志的,大概在梁帝眼裡,太子還是最合適的人選。

    於謝玉而言,自己是扶持太子的,這也是權衡利弊之後的選擇,當然是太子上位對自己最有利。

    於夏江而言,太子譽王上位對他影響都不大,可當年的事情,靜妃,靖王可都是看在眼裡的,靖王上位對他是絕對沒有好處的。

    既然如今太子已經被壓制的死死的,想必梁帝,謝玉和夏江三個人都不會袖手旁觀,他們只會從各方面去壓制靖王的權勢和人脈,阻止靖王的各種籌謀,靖王的上位之路,將會比梅長蘇暗中扶持,他自己暗中參與奪嫡要艱難許多,甚至還可能得背上不好的名聲,重走他父親梁帝,走和譽王當時一樣的路。

    儘管靖王一直不願意這麼做,但形勢逼人,既然選擇了,那麼硬著頭皮也只能往前走了。

    所以,若說林殊沒有活著化名梅長蘇回來,金陵城中局勢會怎麼變?

    只能用“腥風血雨”來概括了吧。

    梅長蘇在的時候,他很努力地想要化解,減少傷亡,他最大目的,是扶持明君上位,更是翻案,洗刷冤屈,可靖王不一樣,靖王上位的最大目的,是阻止太子和譽王上位,避免生靈塗炭,更是為了自保(保護自己重要的人)。

    當然,他內心也是堅信赤焰軍的忠貞,但他沒有證據,更沒有其他的助力,是很難想到翻案這一頭的,即便有,也只會是上位之後的事情。

    那麼,明知他上位會打臉自己的梁帝,明知他上位可能會重審當年的事,明知祁王當年沒做到的事,他可能做一遍,梁帝、夏江、謝玉三人,太子和譽王兩人,都將站在靖王的對立面,這一場對立掀起的腥風血雨,最後只怕也只能透過戰爭解決了。

  • 2 # 平凡的帝企鵝

    假如當年赤焰軍真的一個不剩的話,那麼大梁怕是真的距離滅國不遠了,就算在梁帝在位的時候不會,但是一旦譽王或者太子繼承了皇位,那麼大梁怕是直接就腹背受敵了。

    假設林殊當時直接死了,那麼江湖上不再有江左盟,天下也就不再有梅長蘇,那麼當年雲南穆王府和南楚的大戰,那麼穆王府將會直接輸掉這場戰爭,但是穆王府雖然會輸了這場戰爭,但是穆王府不會被滅,霓凰郡主和穆青肯定也死不了,也就是大梁會丟失一部分土地。一旦穆王府失敗,那麼可能霓凰郡主將不會是梁帝的眼中釘,霓凰肯定是可以逃過一劫,不會發生當年謝玉的故事了。這時咱們再將目光回到京城,這時的京城肯定還是譽王和太子在不斷地爭權奪利,而一旦雲南穆王府出事,那麼一根筋的靖王幾乎不會對譽王和太子產生任何的威脅,靖王幾乎可以排除在外了,京城就只剩下太子,譽王,夏江,言侯,蒙摯幾人了。其他人幾乎不再這個圈子裡邊了。

    而隨著梁帝的年邁,皇后和太子雖然一直是深受梁帝的喜愛,再加上有著謝玉的不懈幫助,但是太子的這個腦袋,是真的不好使,典型的一手好牌打稀爛的存在,而這時的譽王幾乎是想盡一些辦法往上爬,從這個七珠親王就能看出來,雖然梁帝比較忌諱譽王的滑族出身,但是梁帝也不得不服譽王確實是真的有能力,比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強了很多。

    而譽王一直在千方百計的拉攏朝廷的各路重臣,首先是慶國公,不過這位國公真心的沒啥水平,輕易的就別謝玉給拿下了,而後是秦般弱,這位奇女子如果說沒有梅長蘇那怕是真的能成事呀,只是既生瑜,何生亮呀。而後是越貴妃,心機算盡太聰明呀,如果沒有梁帝的偏心,那麼皇后之位怕是早就易主了呀。

    可以說譽王和越貴妃的搭配廢太子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只要大梁有繼承人那麼言侯幾乎就不會出面,因為言侯只忠於大梁,不會忠於任何的個人,而只要梁帝在,夏江就不會作亂,因為夏江才是那個忠於梁帝的存在,一心辦事只為梁帝,而梁帝也是非常的相信夏江。所以幾乎是只要梁帝不死,夏江和言侯不會動。還有就是禁軍統領蒙摯,也是隻忠於梁帝的存在,蒙摯既不喜歡太子也不喜歡譽王,蒙摯沒造反是因為沒人攛掇。

    但是一旦梁帝駕崩,那麼大梁的局面怕是會瞬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按照正常邏輯走,梁帝駕崩,太子繼位,這時謝玉肯定權傾朝野,那以太子和謝玉的做派那就是清除異己,太子腦袋不好使,幾乎是謝玉一手操作,那第一個下手的就是譽王和言侯,按照譽王和言侯的做派,哪個是能受這委屈的人,簡直是直接將言侯逼向譽王,譽王和言侯聯合,而蒙摯以謝玉的做法肯定是極力拉攏,但是蒙摯多數不答應,最後只能是逐漸走出大梁。

    而雖然太子繼位了,但是譽王肯定不甘心,造反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一旦譽王造反,那麼南楚和大渝,北燕等強敵怕是看是坐山觀虎鬥了,而謝玉和譽王就是兩隻狼,一旦打起來,幾乎是勢均力敵,而最後不管是誰贏,那麼大梁國力都是減半,周圍這麼多的國家在虎視眈眈,國力銳減那麼等待大梁的就是滅國。而且開啟的是多國大戰的序幕,大梁是那個開局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勵志溫柔文案長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