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PET中心蔣書情醫生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寄生在幽門和胃竇附近的粘膜上。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許多消化道疾病的誘發因素,如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引起胃腸症狀,如腹痛、反酸、打嗝、噁心、嘔吐、口臭等。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透過C14呼氣試驗檢測。一旦陽性,應積極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 2 # 肝寶寶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在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狀或彌形。

    幽門螺桿菌(HP)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列為第一類致癌因子。

  • 3 # 藥都和醫師

    幽門螺桿菌在中國感染率非常高。大部分感染幽門螺桿菌病人沒有任何臨床表現,少部分感染細菌病人會出現腹部不適,比如胃疼、胃脹、噯氣。還有一些病人會出現比如血小板減少,酒糟鼻,缺鐵性貧血臨床表現。所以不是所有幽門螺桿菌陽性病人都會出現個臨床表現。

    但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對胃造成損傷也不是和臨床表現相關。也就是病人已經產生胃癌或者胃癌前期程度,但是沒有明顯臨床表現,有些病人臨床表現很嚴重,但是做胃鏡也沒有發現很嚴重腫瘤或者潰瘍情況,因此不能透過臨床表現決定是否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

  • 4 # 宜檢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步入社會後,年度體檢也少不了幽門螺桿菌的相關檢測。即使自己沒有感染,身邊的親友中也一定有人中招而接受治療。

    那麼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是否必須清除,以免最終發生胃癌?

    今天就帶您一次搞清楚幽門螺桿菌與腸胃的關係。

    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 能在胃裡生存的細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聰明的細菌,喜歡寄生在胃酸較低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之中,在口腔中也能發現。

    幽門螺桿菌能夠產生一種稱為尿素的物質,可以將胃中少數的尿素分解成氨來降低胃酸的強度,在胃裡生存、得到養分,它們能促使胃發炎,又不會被免疫細胞清除掉。因此幽門螺桿菌一旦住進人體,就可以安然地“陪伴”宿主一生。

    自胃炎與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胃中被發現後,消化醫學界便紛紛開始尋找它與人類消化性疾病間的各種關係。

    發現它的馬歇爾醫師,為了證實它與胃炎的關係,1984年竟然一次喝下含有10億多隻幽門螺桿菌,結果立刻引發了急性胃炎。

    在這個瘋狂之舉後,科學家們也陸續發現一些間接證據,比起一般未感染者,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確實有較高的機會得到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癌等疾病,因此將它認定為這些疾病的元兇。馬歇爾也因為證實幽門螺桿菌與胃病關聯而於2005年獲得諾貝爾生醫獎。

    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最終一定會得胃癌嗎? 並不一定!

    過去的研究發現,高達九成以上的胃癌病人都檢查出感染幽門桿菌,而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也明確地把它列為第一類的致癌物。

    但這並不代表有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就一定會得胃癌。事實上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只有1~3%的機率會罹患胃癌。

    癌症的發生是多因素的,至少包括飲食、遺傳等其他因素,幽門螺桿菌只是引起胃癌的多種因素之一。

    那麼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是不是一定會得胃炎與胃潰瘍呢?這也不一定。

    馬歇爾雖親自以身試法喝下大量細菌,但一般人胃中並不會感染到如此多的幽門桿菌。絕大多數人感染時,可能一點症狀也沒有,少數人則會有腹脹或腹痛等不具特異性的症狀。

    與因藥物或食物刺激所引發的急性胃炎不同,80%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終其一生會得到的是慢性胃炎,胃有輕微紅腫或小紅點,但症狀並不明顯。

    而大約有15~20%的感染者會引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如果不清除幽門桿菌,即使潰瘍癒合之後,復發機率也較高。

    總之,幽門螺旋桿菌雖然分泌出破壞胃黏膜保護功能的物質,使得胃容易發生各種病變。但感染時間長短與螺旋桿菌的毒性,都可能因個人的免疫力、飲食習慣的不同,而在不同人身上出現不同的結果。

    所以當檢查出胃中有幽門桿菌,並不需要太恐慌。首要之務是先了解自己是否屬於建議殺菌的人群,並與醫生仔細討是否要論殺菌。

    哪些人需要主動做胃幽門桿菌篩檢與殺菌? 有胃病的人群!

    過去,要檢測是否感染幽門桿菌,多半得忍痛做胃鏡切片檢查。如今只需要透過碳13尿素呼氣試驗,簡單地吹幾口氣,就可以檢測。

    一般沒有症狀的人群沒有必要主動去醫院檢測的,有胃癌、胃潰瘍等情況的高危人群則需要主動檢測。

    這些人包括已經出現胃炎(尤其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此外,曾經動過胃切除的病人,以及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或者阿斯匹林的患者,也都屬於需要注意的人群。

    早期治療,確實可以有效預防胃潰瘍的復發,並降低胃癌的發生率。相關研究表明,患有胃潰瘍的病人根除體內的幽門桿菌後,可以減少三成日後得到胃癌的機率。

    當高危人群檢查出感染幽門桿菌後,必須儘早殺菌。

    那麼非高危人群,也該殺菌嗎?

    很多人平時沒有症狀,在公司團檢或自己定期體檢後,才發現感染幽門桿菌,於是迫不及待的開始買入四聯藥物來殺菌。

    從科學角度看,雖然只有2%的人會因幽門螺桿菌而罹癌,但沒人能判定誰是否屬於這2%。因此以要不要殺菌沒有定論完全看個人的選擇

    此外,如果全民殺菌,存在耐藥性的問題。幽門螺桿菌是頑強的細菌,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殺菌,但如果抗生素一次沒殺成功,第二次細菌就有抵抗力,要清除的難度也就更高。

    從資料來看,目前治療的成功率高達85%,但那15%的人第一次殺菌就會失敗,而出現第一次使用的抗生素耐藥性;第二次殺菌,也有10%的人會失敗;以此類推。

    唯一例外的是老年人,上了年紀感染的人胃黏膜多已萎縮,也較不適合動手術,所以及早殺菌是利大於弊。

    需要殺菌的人要注意什麼? 吃藥,一次也不能少!

    吃抗生素藥物一定要按照醫師指示,不能自行斷斷續續服藥或者只吃某幾種藥物,否則就可能導致耐藥性出現而失敗。而過去曾服用過其他抗生素的人也可能有較高的耐藥性。

    醫生也有責任。用藥選擇錯誤、開的分量或叫病人吃的時間沒有拿捏好,也都會使治療失敗。

    目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第一線藥物為3合1,療程約7天。第一線藥物失敗了才會進入第二線的4合1藥物,需要吃兩週左右。療程結束2周後,必須再複診確認除菌完成。胃潰瘍的傷口正常情況下,應在4個月內癒合。若沒有,就要進一步做切片檢查,看是否為胃癌的腫瘤。

    有接受過治療的人都知道,吃藥並不好受。口中、舌內有苦味,腹瀉,或是面板過敏等,都是可能的副作用。

    一旦治療過程中出現副作用或者自己無法判斷是不是藥物副作用的身體不適時,都應該及時就醫,評估是否調整用藥。

    那麼是否可以利用益生菌能否殺菌呢?益生菌雖然會與幽門螺桿菌競爭養分,減輕服藥的副作用,扮演輔助性的殺菌功能,但依然無法代替藥物。

    為什麼會感染幽門螺桿菌? 糞口傳染與不良的衛生環境!

    幽門螺桿菌感染途徑眾說紛紜。可以確知的是糞口傳染:細菌在糞便或胃液、口水中,誤食或透過接觸入口,以及吃進帶菌的食物或水等,都有可能。

    也有說法認為以筷子共食、共飲、或者情人接吻也會感染,但多是間接的研究。

    以口為傳染途徑的角度看,理論上親密接觸確實會提高傳染機率。但實際上,夫妻都感染的機率並不如想像的高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通常多在孩童時期,成人後相較不易感染。也有研究發現,許多夫妻只有一人感染;或者兩個人都感染幽門桿菌,但感染的菌種卻不相同,合理的推論應是孩童時期就已感染。

    一般認為,幽門桿菌在發展中國家中的感染率較高。因為當地公共衛生設施不全,居住擁擠,居住用水缺乏消毒,因此增加感染的機會。

    至於個人該如何預防感染,其實沒有什麼完全的方法。我們無法判斷自己食用的食物與飲水是否帶菌,只能儘量是自己在家做飯,並且保證食材和碗筷清洗乾淨。

    而兒童更容易感染,所以成人應避免將食物嚼碎後吐出來餵食孩童

    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公共衛生環境的改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會逐年降低。

    常見胃部的問題與幽門螺旋桿菌的關係

    1.胃部問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可能觀察到的症狀:多數無明顯症狀

    引起因素:多半經由口的途徑感染

    2.胃部問題:慢性胃炎

    可能觀察到的症狀:可能有輕微上腹脹痛、灼熱感、或打嗝、噁心等。但常沒有明顯的症狀。

    引起因素:感染幽門桿菌、使用非類固醇止痛劑、刺激性食物。

    3.胃部問題:胃潰瘍

    可能觀察到的症狀:上腹有發熱或受壓感、悶脹、常在吃完東西后就胃痛(也可能在餓時候疼痛)、黑色或帶血糞便。

    引起因素:感染幽門桿菌、吸菸、喝酒、飲食、壓力大、遺傳、過度使用非類固醇止痛劑。

    4.胃部問題:胃癌

    可能觀察到的症狀:早期難發現。前述症狀皆可能出現,嚴重時會出血、產生貧血症狀,或嘔吐、體重減輕等。

    引起因素:感染幽門桿菌、有胃息肉、喜好吃煙燻或含亞硝酸的醃製食品、缺少攝取蔬菜水果、吸菸、遺傳。

    預約體檢找宜檢,約到便宜、實惠的套餐

    宜檢官網地址:http://m.123tj.cn/#wk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傳的雪鄉宰客到底是真是假?2018年去雪鄉玩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