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寒春暖
-
2 # 螺獅青
關於蘇軾,大家都喜歡從詞風的角度來解讀他的與眾不同。至於他為什麼能寫出這樣的詞風,知者甚少!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蘇軾。大家知道,一個作品有生命力感染力一定來源於生活的感悟。一個沒有經過生活檢驗過的感悟,寫出來的東西做作空洞。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當一個天才經歷過常人無法想象的過往後,領悟出來的東西往往不動聲色卻重於泰山!
讓我們來一起領略下偉大的文豪背後挫折不斷的苦難經歷。
蘇軾自幼熟讀儒家道家經典,二十歲名動天下,意氣風發。大家以為他要一直平步青雲的時候。老天卻開了玩笑!他一生命途坎坷,為官三次被貶,三任妻子均早逝。王弗27歲去世,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之後兩位續絃王朝雲,王潤之前後35歲,47歲去世。連續喪妻之痛常人無法體會。
45歲貶謫湖北黃州,62歲貶謫惠州,65歲貶謫儋州。66歲回到中原就去世了。官場如此沉浮歷史罕見,是什麼支撐著他從未倒下。
另外,蘇軾一生與很多得到高僧交往甚密。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再看看他不同階段的詞,發現讓人望塵莫及的詩詞均是45歲被貶謫後寫下的。這些詩詞相對之前的多情,豪放。更多的是平靜,話裡有話充滿禪理。其實最衝擊人心的不一定是慷慨激昂或溫柔多情,從容即可!
45歲之前的江城子生死兩茫茫,水龍吟,出獵,千里共嬋娟等給人感覺更多的是直抒胸臆,詠情嘆調!
貶謫之後的臨江仙,赤壁懷古,至最後的定風波。意境登峰造極!
若沒這非常人的經歷,如何得出大江東去,浪淘盡。灰飛煙滅,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不出世的天才,遇上命途多舛的人生。得出了一個蘇軾!無愧詞中第一人。
-
3 # 茗間自在
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學裡一株瑰麗多彩的奇葩,堪稱“一代之文學”。而蘇軾則是宋詞發展中的一座里程碑。他開創了中國豪放詞風,並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把詞引入到了一個新境界。宋人王灼稱“詞到了東坡,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一、蘇軾轉變了當時詞的風格,開創了豪放詞派的一代先河。
詞從晚唐“花間派”始,一直走的是婉約派的路子。宋詞基本上延承了晚唐五代“綺麗香澤”,“綢繆婉轉”的風氣,恪守的是“詩莊詞媚”的審美觀念。詞作為“詩餘”,“小道”在宋初文人心目中,大多是應歌而作的代言體,其地位是“方之曲藝,猶不逮焉”。不能與“載道”、“言志”的詩歌等量齊觀。
蘇軾用自己的創作實踐,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主張。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以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
蘇軾秉性正直,為人坦率。曾自言稱“言發於心而衝於口,吐之則逆餘,以為寧遂人也,故卒吐之”。所以,蘇軾對社會現實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
在蘇軾以前,宋詞主要是以柳永為代表的婉約豔媚為正格。蘇軾在《與鮮于子駿書》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是一家...”。表述了顯然是要在傳統的“辭情蘊藉”的婉約詞之外,另立一家,自成一格。宋人胡寅在《酒邊詞序》中稱“柳耆卿後出而盡妙,好之者,以為無以復加,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婉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浩歌,超乎塵垢之外”。充分肯定了蘇詞有別於傳統的婉約詞,是對詞的意境的改變和提升。開拓了詞境,提高了詞的格調。
蘇軾詞的大氣磅礴,豪邁激越,在其傳世名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江城子 -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好滿月,射天狼。
這首詞在偎紅依翠、淺斟低吟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可謂是別具一格。一掃舊詞的軟骨媚氣,聲情激越,氣勢豪邁。這是何等的氣概、胸懷,又是何等的豪放灑脫。將內心世界表達得淋漓盡致。奠定了蘇軾豪放詞派的開創人的地位。
《念奴嬌 - 赤壁懷古》一向被譽為“鐵板銅琶”式的豪放大作。詞中不論是雄姿英發的青年將軍,還是赤壁古戰場雄奇壯麗的景色,都描繪得酣暢淋漓。全篇將寫景、抒懷相結合,大開大合,縱橫古今,意境宏闊,氣勢磅礴。今天讀來仍恍如身臨其境,直抵人心。此篇堪稱蘇詞的古今絕唱!
蘇軾的其他種種形態的豪放詞不一而足,卻都汪洋恣肆,盡顯豪放派詞人的魅力和格調的大手筆。
二、蘇軾詞“以詩為詞”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
關於詩詞之間的意境,題材不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之為體,要渺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也就是說,詩較之詞應雄闊大氣,而詞較之詩應多婉曲。然而,對於蘇軾而言,把詩的“本色”帶入詞裡,並認為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以詞來表現詩的題材,境界,實是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即突破了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
蘇軾寫詞,主要是供人閱讀。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在遵守詞的音律規範上而不受音律所拘束。正如此,蘇軾作詞時能揮灑如意。
晚唐五代,文人詞所表現的生活場景狹小,主要侷限在封閉性的畫樓、繡戶、亭臺院落之中。入宋後,柳永則將詞境延引到都邑市井和千里關河等自然空間。蘇軾則將日常社會交際,閒居讀書及躬耕,射獵,遊覽等生活場景納入描繪之中。在對雄奇壯闊的自然山水詠歎中融入深沉的歷史感悟和人生感概。藉此表達忘懷物我,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三、蘇軾詞在藝術形式上大膽創新,影響巨大而深遠。
蘇軾作為詞史上一個詞派的開創者,是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的揭幕人。蘇詞創作所產生的影響巨大而深遠。最主要的是為這種文學形式品位提高,開闢了道路。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中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之奇觀,豈與群兒雌學語較工拙”。表明蘇詞打破了詞的狹窄樊籬,為長短句形式的歌詞注入了新的生命。
在詞中大量使事用典,是從蘇軾開始的。這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表現出了豐沛的激情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多彩的語言風格。
蘇軾作為豪放詞的開宗立派的宗師。既給了後世文人以豪邁倜儻的風茫,又高奏一曲在國勢貧弱,身陷困境中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堅守信念的豁達大度,寵辱不驚的強音。山谷評“似非吃煙火食人浯,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風絕塵”的形象與境界,實質上很大程度反映了蘇軾自我人格理想。這也為後來南宋豪放派的繼往者,辛棄疾、張孝祥、陳亮等人舉身赴國難投清流,豎起了旗幟。即使是今天,人們對蘇軾的景仰仍十分執著而強烈。有相當部分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個蘇軾一樣的朋友。
綜上所述,蘇軾在詞的創作上是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對宋詞的發展及推動和提高在文學上的地位,作出了輝煌的貢獻。其影響巨大而深遠。
-
4 # 文鸞竹
詞原為隋唐以來燕樂而創作的歌詞,從唐五代時起。歷北宋至南宋,由小令到中、長調慢句,詞到北宋時期,蘇軾一改前人詞風,開創了豪邁詞的先河。
宋文學家胡寅評價說:“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詩人登高望遠,舉手高歌。而浩懷逸氣,超然乎塵俗之外,於是花間為皂隸,柳氏為輿臺矣”。
蘇軾的詞創作提高了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是在題材上,改變了傳統“詞為豔科”的牢固風氣,打破了晚唐、五代以來專寫“香軟媚人、男女戀情、離別思愁”的狹窄題材,把詩的意境、懷古、感舊、記遊、山川、景色、說理所慣用的題材用詞來表達,這就使詞擺脫了僅僅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成為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這便是蘇軾對宋詞的最大貢獻。新詞風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為宋詞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面,對後世的作家形成深遠的影響。
二是在思想內容上,反映朝政和廣闊的社會生活,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勞苦大眾多方面的生活現狀,抒發強烈的情感,在藝術上善於塑造各種鮮明的藝術形象。如《吳中田婦嘆》、《山村》、《念奴嬌.赤壁懷古》等,這些詞表達“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託諷,哲有補於國。”詞中表現出同情民生疾苦、揭露封建統治的殘暴,抒寫個人情懷、歌詠自然景物,表現熱愛鄉土的思想。
三是在風格上,對詞的語言運用,蘇軾做了大膽的演進,一改花間詞人鏤金錯采的作風,多方面吸收陶潛、李白、杜甫、韓愈等人的詩句入詞,巧妙運用民間口語,給人一種清新、含蓄、樸素、自然,耳目一新的感覺。此外蘇軾也有一些抒寫“逸懷浩氣”,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表現了蘇軾以豪放為主、風格多樣的特點. 蘇軾提出“自是一家”、“詞為詩裔”,因此,蘇軾詞在宋詞發展中的作用不僅是開了一派詞風,而且是將詞從狹小的範圍中解放出來, 豐富了詞的意境,促成了詞思想內容和風格的多樣化,也成為後來豪放詞派的開創者。
-
5 # 老張聊語文
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興起於隋末唐初,興盛於兩宋。最早的詞是配樂歌唱的,僅僅流行於教坊瓦肆之中,屬於入不得大雅之堂的。詞又被稱之為“詩餘”,“樂府”,主要內容以香豔為主,抒發個人的情感,整體格局不大,品位也不是太高,這些都限定了詞的更廣泛傳播和更高層次的推廣。
這一局面一直到蘇軾的出現,他開拓了詞的表現範圍,使詞在更廣泛的層面可以抒發個人情感,家國之思,詞在蘇軾這裡才真正開始出現了豪放和婉約之別,也正是由於蘇軾的創作實踐,詞才開始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出現在歷史舞臺之上。
所以說,蘇軾的出現,真正提高了詞在文學界的地位和影響,詞真正開始煥然一新起來。
回覆列表
蘇軾曾與“蘇門六君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李廌)戲談,蘇門六君子均為蘇軾的門生,對蘇軾都十分尊崇,有一次,蘇軾問:吾與少遊(秦觀)的詩詞誰優誰劣?眾人回:蘇子的詞寫的像詩,少遊的詩寫得像詞。
所謂“詩言志、詞言情”,在北宋,詞的主流依然是“婉約”,而蘇軾的一些詞則十分豪放曠達,比如“大江東去…”等,所以評價蘇軾的詞寫得像詩(豪放、言志)基本屬於脫離主流,某種意義上是否定的,而評價秦觀的詩寫得像詞,則也是否定。
但是,自蘇軾的豪放詞風流傳並逐步被廣為認可後,即對當時乃至後世關於詞的風格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不僅對於蘇軾本人在文壇盟主地位更加堅實,也對豐富文壇內容與創作空間起到了很大的拓展,打破了文學形式的僵化模式,也為“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樹立了豐碑,可以說蘇軾的詞在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