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走走天堂V
-
2 # 使用者56985139966
傳在距今五千多年的上古時期,古人在祭祀天地中引入天干地支,這在盤古王表及三命通會等古藉的古厲法記載了年歲概念。後在史記及爾雅中記錄了干支紀元法的對照,將立春訂為歲首,於是後耒的堯,舜禹等均參照此為歲首展開一段祭祀活動,並動員人們參加,以擴大祈福效果。在這之前,人們為趕怪嘼年,舉火燒爆竹等結合到祭祀中,就有了過年的雛形。後到了湯殷,有了萬年發明以陽及月計影刻度的較準厲法後,就由湯君祖乙定春為歲首,首日為春節。從而把從臘月廿三祭灶至元宵節後正月廿左右為祭祀年季。再後到公元前一0四年西漢落下闊,鄧平發明太初厲,中國農厲後,又將傳統準確統一推進一步。一直到唐宋有了紙卷的鞭炮,加入花燈,迷語,雜耍等熱鬧非凡,後耒至清,才統一叫旦日,後叫元旦。民國時才正式將湯祖乙的命名定下為春節。新中國定春節為國家假日,將清的稱春節為元旦改為稱公厲元月一日為元旦。由此可見,勞動人民在推動將年和節融合的厲史之悠久,能量之巨大,再次應證了主席說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厲史前進的動力!
-
3 # 迭代新知
孫中山國父提議施行新曆,廢除舊曆。但是民間還是以舊曆為標準,1月1日街上平平常常,而正月初一的時候異常熱鬧。所以就順從民意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
4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中國的春節要推溯到三皇五帝的時期,遠古的人們以春節為一年的開始。
當小鵝雪白的蛋下出來就說明新的一年開始了。
人的生物鐘不是那麼靈敏,但是飛禽的生物鐘很準確。
在遠古時代沒有時間和紀元時代就是以春節決定一年的起始。
不要小看這個起點,因為往後的日子決定什麼時候耕種,什麼時候灌溉,什麼時候收穫。
中華文明是農耕文明,時間節點比其他文明更重要。
春節現在只是一箇中華文明的節日了,但是還是保留著祭祀祖先的習俗。
也一直讓華夏子孫保持敬畏之心。
-
5 # 動態播報
現在的農曆新年,華人普遍將把這一天稱為“春節”。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春節,是中國第一大傳統節日。現行的春節,只有100多年的歷史,而“農曆新年”,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
農曆新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古代稱之為歲首、元旦、元日、新正、新春等。傳說,它興起於虞舜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或“臘祭”。
把正月初一作為新一年的開始,在漢代就已形成了。 漢武帝以前,新年日期並不統一。夏朝的夏曆,把一月作為歲首;商朝的殷歷,以夏曆的十二月為歲首;周朝的周曆,以夏曆的十一月為歲首。
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才把新一年的開始固定在夏曆的一月一日。此後,歷朝歷代相沿傳。此時候的農曆新年習俗,是祭神祀祖。
到了唐宋時期,農曆新年的習俗與功能有了顯著的變化革,過年由神秘色彩很重的“祭神”轉變為具有娛樂性、世俗性的“娛人”。唐宋時期,過年成為普天同慶的第一節氣”。
辛亥革命以後,正月初一,稱之為“春節”是在辛亥革命以後。1913年7月,批准以農曆新年為春節,到1914年實施。此後,農曆新年改稱“春節”了。
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相應決議,正式將公曆1月1日作為新一年的開始,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春節已成為華人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是全球華人一年一度的情感、願望、祈福的活動日,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家園。
-
6 # 使用者18824698988
過年的習俗興起,最早應該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晚期。因為我們的民族主體是農耕文明發展形成的,遠古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就認識和掌握了火的同時,產生了對火的敬畏與感恩。在最早的圖騰中,先是對太陽的敬畏和以太陽神聖的名義制定了規矩,然後演變出了每到寒冬將盡,祈願平安,豐收,興旺必須要過個年(用火驅魔,燃爆竹聲嚇跑邪惡)的特定習俗……
-
7 # 海闊天空1971
春節是中華民族甚至全球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一詞定名於民國元年,區別於陽曆年“元旦”。在華人的傳統中,春節就是過年。
唐期以前由於太多戰亂(漢朝其實真正沒有內憂外患的日子並不多),沒有哪個政權能夠從體制上明確過年這樣一個重大節慶,到了唐朝,由於前期的長治久安,國富民強導致自上而下地固定了過年這樣一種節慶體系,其最主要的表現:一是透過《假寧令》這樣的官方正式檔案明確公務員休假七天,另一個體現就是造幣司鑄造賀歲幣(但賀歲幣最早只是皇上賞給後宮的,後來延伸到在京大臣的禮物)!
這時候新年的第一天被稱為“元日”,此後,“元日”之名一統天下,我們今天說的春節,千百年來民間所謂“過年”的傳統就是從這段時期開始的。
-
8 # 徐陽剪紙
過春節的歷史很悠久,起源於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那時,年頭歲尾有隆重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亥亥革命以後,袁世凱篡權的1914年的官方檔案中,才將農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延續了幾千年的農曆新年被更名為"春節",而新年"元旦"的名稱則安排在每年的1月1日這天。
解放以後,1949年9月27日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採用將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的前後,故把陽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
9 # 曹哥在西北
馬上又進入一年一度的春節了,而春節這個傳統節日,在我們華人的心裡是尤其重要的。無論你走多遠,在春節的時候哪怕歷經千山萬水,都要回到家中,和一家人團聚。
春節是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還有一種傳說是在古代,人們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動物,家家戶戶燃燒竹子,以發出的爆破聲,趕跑年。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祭祀活動。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表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民國初期20多年裡,政府一直試圖將賀年、祭祖、貼春聯等活動移到陽曆元旦,是民間強烈的傳統意識保住了春節。
-
10 # 小小灘塗魚漫遊記
第一,古時候的人過年不叫過春節,真正把過年叫過春節其實還是近代的事情。春節一詞是1914年袁世凱批准的,一直使用下來,這傢伙看來還做了點人事。
第二,古時候的人過年,是一種祭祖的活動,在每年開始的第一天,皇室貴族都會去祭祖祈福,後來老白姓也開始這樣做了,慢慢地就變成了一種全民性的活動了。
第三,從唐朝開始,在祭祀活動中,為了驅邪使用了火藥、貼門神等形式,慢慢地將這些形式娛樂化,使年開始變得熱鬧、有意義。
第四,過年從唐朝開始變得熱鬧,經過宋元明清這些朝代的折騰,就成為了一個固定的習俗,加上後來老袁的批准,就成為了我們今天過的春節了。
最後祝大家春節快樂,萬事如意!
回覆列表
話說在中國春秋戰國期間,中國各個諸侯國沒有統一的歷法啊,各國都有自已的紀年方法,於是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六歷”,這"六歷”是啥樣,有什麼區別我們且不管他,這“六歷”中有三個曆法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把冬至所在的那個月作為一年開始,因為這時候剛好是北斗斗柄指北,也是一天內黑夜長的日,過了這一天之後,白天就越來越長了。
問題又來了,冬至那天是怎麼記又是麻煩事,於是各諸候國想了種辦法,把十二地支排一下,選定了個為開始,於是就出現了,夏正建寅,殷正建醜,周正建子,等等的說法,這就是“六歷”中的“三正”。
到了秦始皇一統六國時,他更加需要統一曆法這件大事,必須全盤否定諸候的歷法,就按照夏商周秦的方式把冬至那個月規定為亥月,並把它說是顓頊歷,比夏曆還早,這就是“秦歷建亥”。也是六歷之一了。但不管怎麼變,以冬至那一天為過年,的說法統一叫作“冬至北斗紀年法”,但那時候過年還不叫春節,正常叫過年不叫春節,叫冬節。
但秦朝沒多久就到了漢武帝時代。其實漢武帝和愷撒的時間前後只相差50多年,是同時代人物,漢武帝統一了中國之後,就從四川找了一名叫“落下閎”的天文學家,任命他為天官,經過多種比較,終於確定了一種最優的方案,叫陰陽合曆,以陰曆一月為寅月,依次排到十二月醜。這就我們現在的農曆,陰陽合曆確定,四季以春夏秋冬為順序,春季成為了第一季度,中國確定了以春天為一年的開頭成了華人的習慣,從此中國在冬至過年的說法就成了過去。所以落下閎應該稱為“春節老人”。
但是春節是以陽曆的立春為過節呢還是以農曆的正月初一為開始呢?這個就又有爭議了,其實“落下閎”所定下的農曆是陰陽合曆,確定了正月初一就是以這一天為年初的。但春節這個名字卻屬於二十四節氣的立春為名的節日,很多時候,立春和正月初一併不是同一天,於是就經常出現了生肖轉換是以立春為準還是以過年為準的問題。這個問題每個朝代都會有不同的確定方式,這就不細展開。
近代的春節還是得益一個近代人物“袁世凱”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話說“孫中山”先生一推翻清朝後成為臨時總統時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元,就說滿清推翻了,中國要和世界接軌,必須把西方人的歷法引進來,於是他宣佈,公曆的一月一日為元旦,這個既不冬又不春的日子就認為是過年。
可是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時後就不願意了,華人過洋節新年吧不好吧,元旦那是完蛋,他又姓袁,這擺明就是不痛快了。於是他透過操縱國會,宣佈恢復舊制,並明確“以農曆第一天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自此,華人又開始過春節了,近代華人過春節,實打實的只是才過了104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