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仁者二人

    說出實情有些打臉,差距太大。教學一生,此生不知找沒找到傳衣弟子!相比他的老師袁渙仙的幸運收南懷瑾為大弟子,並傳衣缽,南懷瑾先生就沒找到理想的,說白了,此生沒能找到能夠超越自己潛質的弟子。一生從未收過學生,悲哀的心情難以言表了。至於教授知識,好比最高學府的全科教授教小學水平的小朋友一樣。真正過癮讓其傳道的,沒有。

  • 2 # 同修覺淮

    南老師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南老師對佛法自己都是依文解義,沒有實證,因此不是不說透,而是沒有能力說通,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來人間,在不缺財,色,名,權等等的情況下,為眾生尋找人生和宇宙的根源,最後在菩提樹下證悟了人生與宇宙的實相,找到眾生本來就有的金剛心——如來藏(第八識),成為福德與智慧具足圓滿的佛。為了讓眾生都向佛一樣了悟人生,佛說法四十多年,從此才有了佛教,佛法講究聞,思,修,證四步,所以佛教不是迷信,只能說是佛的教育或教導。藏傳密教是以觀想灌頂,男女雙修,樂空雙運為教義,犯佛教邪淫戒律。有緣人可以搜尋蕭平實的書籍《狂秘與真密》1-4輯,幾十萬字的內容摘錄藏密書籍262本,詳細介紹了藏傳密教究竟密在何處?對空行母,四種灌頂,五甘露等等的揭露,看後讓人目瞪口呆。終於明白《楞嚴經》裡佛說在末法時代,穿如來衣,吃如來飯,說如來法而破如來法的含義了。學佛之人請勿與喇嘛結緣。學佛學正法,不要走錯路。www.hymzw.org華嚴妙智網www.a202.net中國正覺佛教網

  • 3 #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南懷瑾先生是著名的國學大師,本人是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回答這個問題。關於先生其它方面的論述本人不敢置評,但對於易經方面的論述本人是可以評論一番的,因為本人對易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也得到不凡的結果,並撰寫了65萬字的專著《中國經典文化哲理闡析--易經的深層次解析》一書,系統的闡釋了本人的理論與論述。

    似乎沒有看到先生對於易經的正論,他對於易經的論述都是以雜說、別講、入門、註釋的形式出現 ,從這裡可以看出他作為大師的嚴謹態度,而這就更讓人尊敬。沒有正論的原因是因為他還沒有真正悟透易經的精髓,這裡麵包括易經的邏輯關係、運動規律、數學基礎、哲學基礎等等,易經能夠成為中華文化的經典,缺少了這些內容是不可能的,但先生在論述易經的時候對這些內容都沒有明確、清楚、系統的闡釋,而這正是他不寫正論的原因,以雜說、別講、入門、註釋的形式出現即不是學術的著作,也不必按學術著作嚴格要求,更不必按學術的水平理解與閱讀,所以老先生即是嚴謹又是精明,到任何時候不可能對雜說、別講等內容提出嚴格、嚴肅的審視與評論。

  • 4 # 風吹草

    南師的書看過,簡單易懂,適合新手。如果深入研究的話就不太適合了。南師的書沒有太多創新,都是解讀。不可否認,南師在傳播國學傳統文化發揮巨大作用。緬懷南師!

  • 5 # 頓悟851

    南師是一個修行人,不修行的人沒有體會象看故事。常人多是純唯物至上的人,哪裡能理解唯心至上的述說?南師也想打通心物一元,奈何常人哪能理解先生的思維呢?一條行走的路如何能通到天上去的呢?但有道的修行人卻是理解的。

  • 6 # 老實石老

    凡文字無非給人一個說法,帶著你的大腦到處轉。南老師的文字雖然沒有說透,但經常帶著你走進不一樣的世界,有時會給你一個驚喜,有時會震撼你。這就夠了。我覺的挺好。

  • 7 # 海天玄宇

    我們從兩個方面講,先從旁徵博引說起,首先說旁徵博引。其實對應旁徵博引來說有兩層含義,一個是讀書者的文言文古書讀少了,另個就是南先生確實引用了大量的古書典故。當今的人對傳統文化繼承的力度比起解放前的時候應該是差得多,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普遍弱,又何談學而用之?所以原汁原味的古文閱讀者乃至修養者少了。這個是從當今讀書者的角度看。另個層次就是南先生解放前那個年代裡也是個讀書人。國學修養很好,寫作確實做到了旁徵博引。

    個人一點小見解,其實大的道理往往用小的比喻或者類比更出奇蹟,不一定非要用大力。譬如《莊子》《伊索寓言》等等,反能膾炙人口,老少皆宜,雅俗共賞。

    下面來說說不肯說透。上面我們提到了南先生的很多文章題目都很大,旁徵博引,所以就難能面面俱到。這是一個層面。

    另個層面,是讀者慧根不夠,沒有領悟。再個層面,有些事,有些人,有些玄機是不能輕語與人的!譬如修行的真的密行要義。正如粘花微笑,達摩點化慧可,五祖半夜傳授慧能一個道理。是不想說的事。

    在佛道的修為上:止語不過是個境界。譬如雙盤蓮花坐兩個小時以上才算有點修行的門徑。境界越高言語越遲,乃至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

  • 8 # 使用者4071187381

    南懷謹先生倒不是說一點水平也沒有,這評價不是很公平。他對一些傳統文化還是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如果你仔細端詳他的講課和文章,就會發現其實他說的東西有些浮光掠影,並未深入研究。稍有讀書經驗的人會發現,看南懷謹的書遠不如看論語來得酣暢淋漓。我以前挺困惑這個問題的。後來發現南懷謹先生基本什麼都出書的時候,我就不怎麼感覺奇怪了。一個人,上下五千年的書,都在弄,要麼是大師,要麼是通皮毛萬金油。市場營銷推出的大師,講的是快速變現,講大家都覺得懂,帶點古文顯得格外有內涵的東西,正如開發商樣板房裡的假書一樣。所以,他的東西,是古文版的心靈雞湯,而且是稀釋過的。至於真義大道大師,沒有市場更沒有價格,更不會說沒有人入他眼以自抬身價。

  • 9 # 手機使用者53419716627

    既然有這樣的問題,就說明大師那套謀生手冊你已經翻開了第一頁,當你看到了滿紙名言背後的東西時你就是下一個大師

  • 10 # 十方龍王

    不知道你問的是啥?

    南懷瑾哪一本書沒說清楚呢?你要具體舉例來問。

    下面交流一下:關於儒道佛修行,懂或者不懂,到底是啥?怎麼才叫懂?如何透過儒道佛教主的經書,實現懂,到彼岸,狂心頓歇,當下就悟了,就懂了。

    佛祖在世說法49年,流傳下那麼多佛經著作,請問閣下你能看懂嗎?我想很難吧!

    如果佛祖親自說的佛經,你都看不懂,南懷瑾寫的書肯定比佛祖差太多,那又如何能讓你懂?

    比如,南懷瑾寫的關於《道德經》,《易經繫辭》,《心經》等個人的解讀,這些根本就不是看文字就能懂,很難說這個到底是啥。到底不是啥。

    總之,你想透過閱讀南懷瑾的書籍,來達到自己追求的,不如直接讀儒道佛原著,看教主親自寫的,這比較直接,便於和佛祖對話。便於和孔子,孟子,王陽明等聖人進行內心交流。

    南懷瑾悟到的,根據自己見解寫的讀經感受,這個是他的,不是你的。你的怎麼樣,自己去讀,去修,去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想透過南懷瑾寫的書籍,就能成為南懷瑾。或者入門儒道佛,大難,大難。

    你看看南懷瑾的弟子。哪一個能算得上開悟。能對明心見性說出個一二三。目前沒見。

    聖人是孤獨的,老子騎牛西去,也是無可奈何。

    聖人之教化,每一代如果能遇到開悟的傳承弟子,這是何等福報?

    但是,背書不是自己的智慧。是別人的。無法開啟自己的自性本來,釋放大智慧,一通百通,在現實中做到一通百通,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境界。這個太難。

    六祖惠能大師的那本《壇經》很好,有緣者。讀了就懂,懂了就悟了,後面如何,自己也明白了。天下之大,古今中外,每一個時期都有開悟的聖人,表面上看,悟者可能是農民,可能是工人。可能是司機,可能是小學老師,可能是會計,可能是商人,實際他們,她們的內心已經證悟菩提,開啟本來智慧,通達儒道佛教主之心,通達歷代聖人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犬如何正確的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