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友善君講歷史

    其實,這和漢朝的軍功制度有關。當時國家規定,士兵和將領在戰場上的軍功是用敵兵人頭數來決定的。也就是說,你在戰場上殺了多少人,就可以記多大的軍功。而我們知道李廣雖然能打仗,但是他只是善於防守,而不善於主動出擊。主動出擊,就意味著可以斬殺更多的敵兵,而防守則意味著根本不會得到任何敵軍的頭顱。因此,李廣雖然有功勞,但是他的功勞無法轉化為漢朝軍制中的軍功,他也就一直沒有憑藉著軍功換一個爵位。

    其實,除去客觀原因,李廣致死沒有得到皇帝賞識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部因素,那就是李廣的性格是在不討人喜歡。在一次皇帝宴請將軍的酒席上,李廣就故意表露出憤怒的表情,還經常用言語挑釁另外的將領。這些小動作,都被皇帝看在了眼中。雖然皇帝在當時並沒有對李廣的行為做出什麼呵斥,但是在皇帝的心中,李廣被看做了小心眼的那一類人,不堪重用。

  • 2 # 圍爐品茗人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是大家熟知的成語。李廣也因為他悲劇色彩強烈的人生經歷成為幾千年來華人最熟悉的武將之一。歷朝歷代的文人在他們的作品中多次提及這位悲劇人物,從而使得我們對他的本來面目變得陌生起來。

    文帝朝:少年意氣,良家子從軍一鳴驚人

    李廣出生名門,先祖是秦朝名將李信,李廣作為世襲軍官家庭出生的良家子,自幼接受了良好的軍事教育,武藝出眾,尤其是騎射能力非常突出。像李廣這樣的條件,妥妥的將軍苗子。

    李廣,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廣世世受射。《漢書李廣列傳》

    公元前166年(漢文帝十四年),李廣加入軍旅,參與抵抗入侵蕭關的匈奴人,因為武力過人,精通騎射,斬殺甚多,因而被任命為漢中郎,這是一個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職務,由此可見李廣初入軍界就憑藉出身和優秀的個人能力一鳴驚人,軍界任職的起點也不算低。

    此後李廣隨同漢文帝一起出行,表現依舊驍勇,因而引起了漢文帝的關注,史記中留下了漢文帝對他的評價和看法:“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射,殺首虜多,為郎,騎常侍。數從射獵,格殺猛獸,文帝曰:“惜廣不逢時,令當高祖世,萬戶侯豈足道哉!”《漢書李廣列傳》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二十多歲的李廣並非不受賞識,反而因其個人的出色表現年經輕輕就引起了漢文帝的關注,儼然當時西漢軍界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只是當時漢文帝全面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在位期間基本沒有什麼戰事,特別是面對當時漢朝最大的對手匈奴,漢朝不敢主動挑起戰端,只是被動的防禦匈奴的襲擾,加上當時李廣二十多歲還沒有資歷出任統兵作戰的將領職務,而且以他漢中郎的職務和經歷來看,他應該待在皇帝身邊或者首都長安一帶,沒有多少機會參與邊境作戰。

    景帝朝:快意人生,七郡太守漸成邊境名將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出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這標誌著李廣開始出任西漢邊軍的將領。從這一階段開始可以算作李廣軍事生涯的高峰期,這一階段雖然漢景帝仍然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對匈奴依舊採取防禦政策。但是國內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給了李廣這樣的武將發揮的舞臺,更重要的是李廣開始接連出任邊境七個郡的太守,有了更多與匈奴交手的機會,他也在這一階段奠定了自己西漢邊軍名將的地位。

    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出任驍騎都尉,隨同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並且在昌邑城下,斬將奪旗,立下大功,再一次在西漢軍界名聲大噪。

    吳、楚反時,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戰昌邑下,顯名。《漢書李廣列傳》

    但是此時也暴露了他政治幼稚的弱點,他接受了漢景帝弟弟梁王劉武私下授予的將軍印,本就與劉武關係微妙的漢景帝當然不高興,所以即使李廣在平叛之戰中立下大功,依舊沒有給予封賞。

    但是漢景帝沒有因此打擊報復李廣,而是將李廣調往上谷擔任太守,從此李廣一直在漢匈邊境任職,成為漢景帝時期防禦匈奴侵襲的重要邊軍將領。李廣也因為這一階段的表現成為西漢和匈奴雙方都認可的名將。

    為上谷太守,數與匈奴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材氣,天下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确,恐亡之。”上乃徙廣為上郡太守。《漢書李廣列傳》

    由此可見,在漢景帝時期我們依舊不能說李廣不受賞識,只能說接受劉武的將軍印這一小插曲影響了漢景帝對他的賞賜,可以算李廣的仕途小挫折,但是此後依舊給予了他邊境太守的職務,並給了他一個能夠施展才華的舞臺,依照李廣的個性,其實這個才是他最想要的封賞,因為他渴望透過軍功實現封侯的夢想,只是這一階段西漢的防禦國策依然限制了李廣的發揮。

    武帝朝:悲喜人生,飛將軍終被時代變革淘汰

    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即位,這位年輕且有雄心壯志的皇帝當時雖然沒有掌握實權,但是他決心主動攻擊打垮匈奴,徹底解決匈奴問題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但是苦於還不能徹底掌握朝政,因而他就在上林苑一帶以圍獵為名,實質上是考察和鍛鍊軍事將領,為今後的對匈作戰積累經驗。

    漢武帝一即位,就將當時西漢邊軍最有名氣的兩位將領李廣和程不識同時調回長安,顯然這是漢武帝為了今後的對匈作戰做準備,一方面藉助這兩位名將對匈奴作戰的豐富經驗,另一方面也是考察這兩人是否能成為自己進攻匈奴的軍事將領。

    武帝即位,左右言廣名將也,由是入為未央衛尉,而程不識時亦為長樂衛尉。程不識故與廣俱以邊太守將屯。《漢書李廣列傳》

    應該說這一階段的李廣肯定是興奮的,因為他肯定能夠接觸和了解到漢武帝未來親政之後對匈作戰思想。當時才四十歲左右的他肯定摩拳擦掌等待這一天的到來,不僅能夠對匈奴進行進攻,而且還可能憑藉軍功封侯,這個誘惑對李廣太大了。

    公元前133年,這一年發生了漢武帝時期的漢匈戰爭第一個重大戰役——馬邑伏擊戰。李廣就作為驍騎將軍參與其中,但是因為匈奴單于中途退兵,導致伏擊計劃落空,全體漢軍均沒有取得戰果,但是從李廣的任職來看,他應該是作為重要將領參與了此戰的全過程,而且這一戰的戰略思想也是符合他這一代防禦戰略思想下成長起來的將領的作戰思路,畢竟這場伏擊戰實質上還是防禦戰略思想的一個演化。

    後漢誘單于以馬邑城,使大軍伏馬邑傍,而廣為驍騎將軍,屬護軍將軍。單于覺之,去,漢軍皆無功。《漢書李廣列傳》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的對匈作戰思想開始轉變為主動進攻、主動出擊。因此他派遣了四位他認為最符合他的戰略思想的四位將領分別領兵出擊,作為實踐他的這一戰略思想的試行者。結果四路大軍只有衛青一路有所斬獲,李廣更是兵敗被俘,後來憑藉個人的機智武勇得以逃脫,但是也因此被判處死,但按當時慣例,李廣用錢贖為庶民。

    後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廣軍,生得廣。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置兩馬間。絡而盛臥。行十餘里,廣陽死,睨其傍有一兒騎善馬,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抱兒鞭馬南馳數十里,得其餘軍。匈奴騎數百追之,廣行取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亡失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漢書李廣列傳》

    從此李廣就從漢武帝的欣賞名單中開始逐步消失,畢竟漢武帝已經透過這一次出擊堅定了他以後的對匈作戰思路就是主動出擊,而李廣的表現也使漢武帝認為他不適宜這種主動出擊的作戰。就如同他在公元前129年派四名將領出擊時,就放棄了馬邑伏擊戰時還能受到重用的韓安國、程不識等人一樣,應為這些人都被漢武帝認為是防禦戰略下成長起來的舊式將領,不適應他的作戰思想故而棄之不用,但是李廣顯然在公元前129年還受到漢武帝的賞識,並認為他是可以適應這種戰略思想轉變的。

    被廢為庶民的李廣在幾年後又被漢武帝重新啟用,繼續到邊境擔任太守,顯然是漢武帝仍然考慮人才難得,繼續給予李廣機會。

    公元前123年,李廣隨同已經成為大將軍的衛青再次出擊匈奴,當時一起隨同衛青出擊的有六名將領,但是李廣在這次出擊中斬獲不多,沒能達到封侯的軍功標準,而且再一次暴露出一旦脫離邊境防禦作戰的環境,他對大兵團進入草原戈壁深處的作戰環境的不適應。

    元朔六年,廣復為將軍,從大將軍出定襄。諸將多中首虜率為侯者,而廣軍無功。《漢書李廣列傳》

    此後,另一名更具攻擊性的天才將領霍去病開始橫空出世,李廣在這種軍事戰略和軍事思想大變革中的被淘汰趨勢顯得愈發明顯。公元前120年,李廣再次獲得出擊匈奴的機會,而且這一次與他一起出擊還有一個對匈奴環境非常熟悉的博望侯張騫,應該說這一次是李廣最好的機會,但是他與張騫分兵而行,又一次遭遇匈奴優勢兵力的包圍,雖然死戰不退,但是張騫所部行動遲緩貽誤戰機,最終雖然擊退了匈奴部隊,但是李廣所部已經死傷殆盡失去戰鬥力,戰後李廣功過相抵,再次沒有封賞,而張騫則和公元前129年的李廣一樣用錢贖了自己失期當斬的罪。

    後三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從數十騎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報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為圜陳外鄉,胡急擊,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會暮,吏士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軍,匈奴乃解去。漢軍邑,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自當,亡賞。《漢書李廣列傳》

    公元前119年,漢匈之間的主力大決戰,漢武帝已經完全放棄了使用的李廣的想法,只是作為老將的李廣不斷主動請戰,漢武帝才讓他隨軍出擊。但是對李廣不適應自己的新戰法的觀點漢武帝已經是根深蒂固,再加上在當時李廣運氣差的這個說法就已經流行起來了,所以漢武帝也不太想讓李廣的壞運氣破壞了自己的最後決戰,所以他授意領軍的衛青將李廣調到偏師,結果李廣又一次沒能及時趕到戰場,回師之後,建功封侯希望破滅的李廣自殺於衛青營中。

    大將軍陰受上指,以為李廣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漢書李廣列傳》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漢武帝對匈作戰思路的變化,他對李廣的認知也逐步改變。從前期的認為他是對匈作戰的邊軍名將且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將其調入首都,並在隨後的馬邑伏擊戰中將他與韓安國、程不識一起作為漢軍的主要將領來使用。但是此戰之後,漢武帝的作戰思路的徹底改變,使得韓安國和程不識開始失去在漢匈戰爭中亮相的機會,而李廣卻仍有機會,顯然是漢武帝認可他優秀的騎射能力並認為他可以適應主動出擊的新戰略。但是在隨後的歷次作戰中李廣就暴露出他對這種戰法的不適應,因而也開始失去漢武帝的賞識,最終淪為了漢武帝時期這場漢匈戰爭中新的作戰方略和騎兵運用的戰略大變革中的被淘汰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十二個月身上長紅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