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
2 # 攝影師楊盛
髒,就是想要的顏色裡有其他不想要的顏色。這個要具體看到色彩才好判斷。PS裡有一個 可選顏色 的工具,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不過在這之前,要先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三原色 紅 綠 藍 及其補色 青 品 黃 。理解了它們,就好解決色彩髒的問題了。
-
3 # 蕭寒旭
1. 增加對比度,可以透過拖動對比度滑塊,或者透過S型曲線調節。目的在於增加淺色調區域和深色調區域的對比,避免深淺色調過於接近
2. 增加自然飽和度。目的是使顏色更加鮮豔,又不過度,相對於飽和度顏色失真較小
3. 單獨調整某一種顏色,可以透過HSL工具,或者選區後區域性調整。目的是調整某一個顏色的同時,不影響其他顏色
-
4 # 三噸兄弟
平面設計和攝影是不分家的,同樣都是對一個畫面進行元素組織。區別就在於老生常談的那句話:繪畫是加法,攝影是減法。
在平面設計的“形式基礎”中,有著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構成法則,放在攝影中,這些構成法則依舊成立。可以從這兩個角度出發,實現“乾淨的照片”。
平面構成:即是我們攝影中講究的構圖。
構圖也就是對畫面的點、線、面控制有序,使畫面既完整、主題明確、還要有美感(也就是你說到的乾淨的照片)。
我們可以透過學習平面構成的9種基本形式,在攝影中進行運用。這9種基本形式分別為重複構成、近似構成、漸變構成、發射構成、空間構成、特異構成、密集構成、對比構成、肌理構成,我將依次聯絡到攝影作品中進行解讀。
重複構成:以一個基本單形為主體在基本格式內重複排列,排列時可作方向、位置變化,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感。例如:重複的瓦塊。
近似構成:相似的形體之間的構成,寓“變化”於“統一”之中,在設計中,一般採用基本形體之間的相加或相減來求得近似的基本形。例如:相似而不同的建築。
漸變構成:把基本形體按大小、方向、虛實、色彩等關係進行漸次變化排列的構成形式。例如:多重曝光下的運動。
發射構成:以一點或多點為中心,呈向周圍發射、擴散等視覺效果,具有較強的動感及節奏感。例如:花瓣的放射。
空間構成:利用透視學中的視點、滅點、視平線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間形態。例如:建築等。
特異構成:在一種較為有規律的形態中進行小部分的變異,以突破某種較為規範的單調的構成形式。例如:路人的背面和黃曉明夫妻的正面(陳漫作品)。
密集構成:在畫面上組織基本形的密集與擴散,即以數量相當多的基本形在某些地方密集起來,而從密集又逐漸散開來。例如:規則分散的人群(吳家林作品)。
對比構成:較之密集構成更為自由性的構成,此種構成僅依靠基本形的形狀、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的對比,以及重心、空間、有與無、虛與實的關係元素的對比,給人以強烈、鮮明的感覺。例如:自由分散聚集的魚群。
肌理構成:凡憑視覺即可分辨的物體表面之紋理,稱為肌理,以肌理為構成的設計,就是肌理構成。圖中圈內可以看出來該攝影作品表面充滿筆觸。
但是這九種並不一定要獨立存在,也可以疊加運用。例如下圖,地上的圓圈形成發射構成,而突然出現在畫面中的行人形成了特異構成。
現代抽象藝術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他也是現代抽象藝術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奠基人,由他編寫的《康定斯基論點線面》一書中,他系統地闡釋了對繪畫元素的認識。《康定斯基論點線面》對每一種繪畫元素都作了外在的和內在的兩方面分析,值得攝影借鑑學習。
由本·克來門茨和大衛·羅森菲爾德編寫的《攝影構圖學》是攝影構圖中的著作,從形狀、線條、明暗、質感、立體感、趣味中心、佈局等角度展開敘述,講述很細緻、並配合有案例分析。(該書絕版,但是網路有pdf版本)
但是與繪畫、設計的構成有著不同,攝影構圖有著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下圖(吳家林作品),傳統繪畫基本上很少會把人擷取一半放在畫面邊緣處,正是這種畫面的不穩定性,構成了攝影的真實感。
在構圖的練習階段,很推薦閱讀寇德卡的作品。寇德卡擅長在複雜混亂的場景中尋找視覺的平衡,他獨特的“寇德卡視覺節律”喚起的情緒令無數人膜拜。
隨著創作水平的深入,構圖規律和經驗需要爛熟於心,方能輕鬆把控畫面節奏感。攝影創作,必然是從構圖規律中來,又從構圖規律中離開。
———————————————————————————————————————
色彩構成:畫面的色彩可以傳遞感情
色彩不僅是一種美觀、還是一種個人感受、又是一種資訊傳遞,色彩美已經成為人們物質和精神上的一種享受。下文將從單個色彩和色彩的搭配來分析。
首先必然要提到的是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如紅橙黃綠青藍紫。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純度:純度是指顏色的鮮濁程度、純粹程度,又稱飽和度、鮮豔度。
顏色的三個要素是相互獨立的,但不能單獨存在。
不同色彩能帶來不同的視覺心理感受。
單獨色彩:
紅色:興奮、激動、歡樂、危險、緊張、恐怖等
橙色:渴望、健康、躍動、成熟、向上、等
黃色:光明、輕快、豐碩、溫暖、輕薄、頹廢等
綠色:生命、青春、成長、安靜、滿足等
藍色:深遠、純潔、冷靜、沉靜、悲痛、壓抑等
紫色:莊嚴、幽靜、傷痛、神秘等
黑色:深沉、莊嚴、陰森、沉默、淒涼等
白色:純潔、樸素、輕盈、單薄、哀傷等
灰色:平淡、沉悶、寂寞、含蓄、高雅、安適等
溫度感:對色彩的心理上的冷暖反應,就是色彩的溫暖與寒冷感。一般來說,在光譜中近於紅端色的顏色為暖色,如紅、橙等;接近紫端區的顏色則為冷色,如藍、紫等;綠是冷暖的中性色。色彩的溫度感也與明度有密切的聯絡,一般來說,明度高的為暖色,明度低的為冷色。但在具體色彩環境中,各色的冷暖感覺並非是絕對的,如黃色與藍色互比,黃是暖色;而與紅、橙互比,黃又偏冷了。
膨脹感:色彩的脹縮感是一種錯覺,明度的不同是形成色彩脹縮感的主要因素。明度強的色彩具有膨脹感;同一色相在明度增強時顯得膨脹。暖色具有膨脹感,冷色具有收縮感。法國的三色國旗設計,其紅、白、藍三色的寬度之比為:白30、紅33、藍37、三色雖不等分,但在視覺上卻造成了感覺上的等分。
距離感:明度高的色彩,易產生近感;明度低的,易產生遠感。純度高的為近色,純度低的為遠色。暖色較有前進感,冷色較有後退感。大面積的顏色具有前進感,小面積的顏色具有後退感。
輕重感:明度高的色彩感覺輕,明度低的色彩感覺重;純度高的感覺輕,純度低的感覺重。以高明度的黃色作為包裝箱的裝飾色,可使裝卸工人感到輕鬆些。
興奮與冷靜感:暖色是令人興奮的積極的色彩,冷色給人的感覺沉靜而消極;明度高的色彩比明度低的色彩刺激性大,低純度、低明度的色彩是屬於沉靜的,而無彩色中低明度(黑色)一帶則最為消極;純度高的色具有興奮感,純度低的色具有沉靜感。(梵高的《向日葵》更有代表性)
軟硬感:明度較高,彩度又低的色有柔軟感,明度低,彩度高的色有堅硬感。
色彩搭配
以色相變化為基礎的構成
同一色相構成:在色立體中,所有與中心軸平行的色相面上所包含的各種色調間的組合。(陳漫作品)
類似色相構成:色相環上間隔15度~60度之間色相的配色。(陳漫作品)
對比色相構成:色相環上問隔120度一150度的色相彼此間的配色。(陳漫作品)
互補色相構成:色相環上直徑兩端互成180度的色彩間的配色。(陳漫作品)
以明度變化為基礎的構成
低明度差的配色(短調)
中明度差的配色(中調)
高明度差的配色(長調)
在攝影的影調中,調性我們通常會分為:高長調、高中調、高短調、中長調、中中調、中短調、低長調、低中調、低短調;第一個字代表畫面中主要明度調子,第二個字表示畫面的對比。明度對比的強弱取決於色彩明度差別的跨越度的大小。
這和我們常見的“安塞爾·亞當斯的分級光楔”一致。
以純度變化為基礎的構成
弱純度對比配色
強純度對比配色
同樣的,在選景的時候考慮到上述色彩視覺心理感受,找到自己想要拍出的感覺,就可以帶給人不同的感覺。
有很多攝影師非常擅於運用色彩:
蜷川實花:她是有著鮮明色彩標籤的日本攝影師,熱烈、奇幻,又不自覺地流露出哀傷。
David Burdeny:他的作品中,常能見到天空、地平線以及一些人類留下的痕跡,受到杉本博司、肯納等人的影響,他的照片飽和度不高,並有一種難以忘懷的懷舊的美。
馬丁帕爾:他的作品充滿著對工業社會的諷刺。
回覆列表
在後期調色的時候總是感覺畫面很髒有什麼辦法能讓顏色更純淨呢?
在後期調色的時候總是感覺畫面很髒有什麼辦法能讓顏色更純淨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明白為什麼會感覺畫面很髒,知道了原因就可以有針對性的處理了。
第一個,畫面元素混亂。
拍攝的照片顯的髒很可能是前期拍攝的時候構圖有問題,畫面中有的太多雜亂元素,這樣照片就會顯得髒亂了。
解決辦法很簡單,重新構圖,裁切畫面。
第二個,畫面色彩混亂。
這種情況很可能後期處理造成的,比如過度的飽和度調整之類的,讓照片出現很多顯髒的色塊。
解決辦法就是統一畫面的色彩,常用的有分離色調,色彩平衡等操作。
第三個,畫面光影混亂。
如果照片中有很多混亂的光影,比如後期硬做出來的光影就會讓照片顯得不自然,顯得髒亂。
解決辦法是按原片光影去修圖,不要生硬的創造。
第四個,其它不正確的後期操作。
還有很多不正確的後期操作,比如過度的銳化,明顯的後期痕跡,不正確的HDR效果等等,都會讓畫面顯髒。
看一個後期純淨色彩的一個具體操作。
在ACR中開啟一張要處理的照片:
先做曝光校正:
在分離色調中調整高光和陰影,完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