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獎勵軍功制度,大大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使秦軍成為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師。因此秦朝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就被歷代統治者繼承下來並加以改變。
漢代基本繼承了秦代的這一制度。不過,這二十級大體又可分為四類:一是侯級爵,包括關內侯和列侯;二是卿級爵,相當於秦時十級到十八級的爵位;三是大夫級爵,相當於秦時五到九級的爵位;四是小爵,相當於秦一到四級。
曹操執政時,廢二十等爵。魏文帝即位後,定爵製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到了唐代,李淵父子定天下後,設定親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郡侯、縣侯、縣男、縣子十個爵位,封賞宗親功臣。宋承唐制。
明朝,王爵專封皇族,另有公、侯、伯三等爵受予功臣。清朝時,形成了完備的爵位制度,乾隆十六年定製,分爵位為九階二十七等。九階分別為: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
補服
宗室爵位:
1.和碩親王、世子(親王嫡子)。
2.多羅郡王、長子(郡王嫡子)。
3.多羅貝勒。(滿族早期,貴族皆稱貝勒。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其子侄八人分別為八旗旗主,稱和碩貝勒,較其他貝勒為尊。太宗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定宗室爵位等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下為多羅貝勒。人關以後定宗室十四等封爵,多羅貝勒列長子下、固山貝子上,為第五等。)
4.固山貝子。
5.鎮國公。
6.輔國公。
以上為入八分,即准許使用“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這八種待遇。
7.不入八分鎮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9.一至三等鎮國將軍。(相當於一品武官,補服為麒麟)
10.一至三等輔國將軍。(相當於二品武官,補服為獅子)
11.一至三等奉國將軍。(相當於三品武官,補服為豹子)
12.奉恩將軍。(相當於四品武官,補服為老虎)
低於奉恩將軍的稱作閒散宗室,視四品官待遇。共十四級。因世子、長子候襲親王、郡王,實際上只有12等
商鞅的獎勵軍功制度,大大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使秦軍成為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師。因此秦朝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就被歷代統治者繼承下來並加以改變。
漢代基本繼承了秦代的這一制度。不過,這二十級大體又可分為四類:一是侯級爵,包括關內侯和列侯;二是卿級爵,相當於秦時十級到十八級的爵位;三是大夫級爵,相當於秦時五到九級的爵位;四是小爵,相當於秦一到四級。
曹操執政時,廢二十等爵。魏文帝即位後,定爵製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到了唐代,李淵父子定天下後,設定親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郡侯、縣侯、縣男、縣子十個爵位,封賞宗親功臣。宋承唐制。
明朝,王爵專封皇族,另有公、侯、伯三等爵受予功臣。清朝時,形成了完備的爵位制度,乾隆十六年定製,分爵位為九階二十七等。九階分別為: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
補服
宗室爵位:
1.和碩親王、世子(親王嫡子)。
2.多羅郡王、長子(郡王嫡子)。
3.多羅貝勒。(滿族早期,貴族皆稱貝勒。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其子侄八人分別為八旗旗主,稱和碩貝勒,較其他貝勒為尊。太宗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定宗室爵位等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下為多羅貝勒。人關以後定宗室十四等封爵,多羅貝勒列長子下、固山貝子上,為第五等。)
4.固山貝子。
5.鎮國公。
6.輔國公。
以上為入八分,即准許使用“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這八種待遇。
7.不入八分鎮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9.一至三等鎮國將軍。(相當於一品武官,補服為麒麟)
10.一至三等輔國將軍。(相當於二品武官,補服為獅子)
11.一至三等奉國將軍。(相當於三品武官,補服為豹子)
12.奉恩將軍。(相當於四品武官,補服為老虎)
低於奉恩將軍的稱作閒散宗室,視四品官待遇。共十四級。因世子、長子候襲親王、郡王,實際上只有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