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鑑談歷史
-
2 # 大景閃1
這麼說就是瞎扯了,春秋時數百國家到戰國七雄,中國始終趨向一種統一的態勢,幾千年沒有秦始皇難道就沒有別的領袖能改變分封制嗎?看看秦以後官制軍制那個沒發生變化。中國保持統一最主要還是漢民族佔了絕大多數,如果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從古代開始人數基本相同,現在估計和歐洲也差不多。
另說一下“千古一帝”楊廣,短短十幾年就把可能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勝的隋敗光了的一個人,就因為京杭運河和科舉制就成了千古一帝,然後掛個醉在當代功在千秋,然後什麼關隴集團,鬥爭失敗什麼的。其實就是自己作死,好大喜功,貪圖逸樂。
還有經常提到的關隴集團,說強大到連皇帝都怕,那誰來科普一下關隴集團都掌握了那些軍政大權?丹布朗小說看多了
-
3 # 金洲91437526
不對!秦始皇的治國制度並沒有得到延續和傳承,得到延續的只是做皇帝的那套制度和體制。從劉邦開始,人們只是在追求享受發展皇帝的那套體制。不管大夥小股,只要有塊地盤,就要稱孤道寡,享受皇帝之權益,沒有人關心國家統一體制和疆域面積的擴大和減少。
-
4 # 笑著看西方
小編的這一提法,是最中肯的命題。沒有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就可能是一百個中國國。秦始皇的偉大與偉大統一,就是華人現在的霸氣,沒有秦始皇統一中國,那裡來的現在中國?那些貶低秦始皇的人,還能在這裡暢所欲言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中華民族最偉大帝王。歷史上那些貶低秦始皇的人不是文盲,就是文痞子,就是他們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國家利益的小人才貶低秦始皇。有多少國家公義存在於他們的心裡?到現在還有人貶低秦始皇,就是與歷史對抗的人。現在的人竟然沒有看到秦始皇的偉大?那就是現在人沒有歷史發展眼光,是與歷史上貶低秦始皇的人一邱之貉,實在是現在人的悲哀。社會總是在螺旋中前進,只要是擋住歷史車輪的人,總是被歷史車輪碾的粉碎,這是不爭的事實。有些人為了貶低秦始皇的偉大,卻喪失華人人格而再貶低秦始皇,的卻是活著人的悲哀。秦始皇是為了祖國統一的國家而奮鬥,不願意看到華人四分五裂,才有了今天的中華民族。大義凜然,千秋萬代的功業。
-
5 # 小草春秋微眾一粟
秦始皇給中華民族 治理上 做了個統一的先軀示範的開路人(儘管該王朝短暫) 但影響深遠地感召了後世至今的 頂級精英達者 這就是中華一統思想 從未動搖(雖然史上 有相當的不同時段 分裂割據 但一統的理念 從未息滅 只是天時不就 但時刻是蜇伏存在 對歷史曾經有過的分裂 現在的我們 是毫不懷疑 當時的諸候 是時刻都有一統之心(略占強勢的割據者)
-
6 # 嚴家慶
這顯然是胡吹秦始皇。歷代古人評價歷史:“楚雖失半壁江山,卻一統天下。”這是指以楚人為主體的大漢王朝。秦及秦朝何曾有這樣的美譽?
文革期間“為秦始皇翻案”,極力美化暴君秦始皇,其用意不言而喻。結果是嚴重扭曲了人們思想認識,黑白不分,醜美不明,造成大量的歷史虛無主義現象。禍害至今。
中國的統一制度源於楚國的郡縣制。公元前704年,楚武王打下小諸侯權國欲改為權縣,派自已親叔叔鬥緡去當縣尹(縣令)。從而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縣,第一個縣令,第一個由王室直接委派的地方官員。這以後楚國在中原和南方征伐6.70個諸侯國,大的設郡,小的設縣。統一實行郡管縣,縣管鄉里(楚國鄉里制度與現在中國鄉鎮制度相似。不同的是楚國鄉里有人數規定。比如:30村成一鄉)。這就中國中央集權制度或稱統一制度的雛型。這時秦國才剛剛興起,秦統一六國後採納了宰相李斯建議實行這一制度。漢朝也全面繼承了楚國政治制度,一直到今天。
-
7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確實如此。要不是秦始皇所創立的大一統,今日的中國還指不定會變成怎麼樣呢?
秦始皇之前是長達五百多年的春秋戰國,雖然早就有了大一統的思想,但只有秦國做到了,只有秦始皇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諸候國林立,雖然表面共同尊奉一個周天子,但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每個諸侯國都有自已獨立的政治、文字、貨幣、軍隊、文化、思想等等,每一個獨立的諸侯國就是一個獨立的天地,如果沒有統一,這樣發展下去,會形成多國並存的局面,如同今日的歐洲一樣。
在大一統思想的指導下,秦始皇進行統一天下的兼併戰爭,攻滅六國,天下歸秦,秦始皇開始了一系列始無前例的改革,而這些改革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甚至到現在還能依稀看到當年秦始皇改革的影子。
1、封分封,行郡縣。
分封制存在一天,真正的統一就永遠不可能存在。分封制封出去的是國中之國,而且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而要分封的諸侯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土地來分封無限的諸侯,儘早是會滅亡的,而且國中之國是不利於統一的,每個國都搞一套自已認為正確的制度,政令不一,成為禍亂的根源。
秦始皇開啟的郡縣制是歷史性的革新,杜絕了分封制帶來的隱患,也避免中國的分裂,只是諸侯國可能分裂出去,但郡縣是永遠不可能分裂出去的。
2、統一天下的各個方面。
戰國七雄,每個國家的文字、度量衡器、貨幣、車軌都不一樣,既浪費資源,又無法溝通,秦始皇統一之後,大家都用同一種文字、同一種度量衡器、同一種貨幣、同一種車軌,便於交流,越交流經濟、文化越接近,越接近認同感越強,一代一代傳下去,形成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統一還包括思想的統一,但思想的統一太難了,秦始皇所進行的焚書坑儒就是思想統一的一種手段,在當時的社會,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後世看來,太過殘酷。
3、加強中央集權。
權力分散就容易造成動亂,權力只有達到平衡或者集中,才能保持一定的穩定。在中國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集權是社會穩定的根源,而動亂的時期,權力一定是四分五裂的,秦始皇的集權,就是把權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由皇帝控制天下所有的權力,決定天下所有的大事。
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所有郡縣的長官均由皇帝任命,掌握人事權,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九卿受制於三公,而三公的權力相互制衡,誰也無法獨大,誰也無法與皇權相抗,這樣三公在決定政事時,必須要徵得皇帝的同意,皇帝就掌握了三公,接而控制九卿及百官。
正是因為秦始皇的這些制度優越,才引起後世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爭相模仿,而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皇帝,為後世的帝王開創了榜樣,在後世的兩千多年中,哪怕中國大地分裂數百年,仍然會在某個時刻進而統一,而讓中國始終統一的,正是秦始皇的統一制度,而形成中華民族統一的文化,讓我們始終有認同感。
-
8 # 範佛安
春來寒往,如果當下我們有意識的環顧四周,想找出一點所謂的老物件,你會發現,以前居住的老房子拆了,就連鄉下老家你心裡認定的標誌性區域建築也被拆了,除了身邊的老人,咱們真一時半會兒還找不出五十年前的東西了,五十年在人類延續的歷史長河裡真是轉瞬一逝,五十年消失的又是何其多。
美國建國二百多年,中國有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了,真不敢相信中美歷史的延續對比,早在公元前兩千年前的周朝時期,古人就研究制定出了幾乎沿用之今的夏曆(農曆,當然有各個朝代的萬善),農曆的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選定人類文化遺產名錄,今天世人才不得不佩服中國古人的聰慧。春節是什麼,春節就是二十四節氣裡春天伊始的第一個節氣,民間叫過年。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屬於贏姓,源出東夷,後在大駱的帶領下,沿渭水西進,定居在渭水以南遠離周人中心的西漢水流域地區,秦人祖先非子,善於養馬,受到周孝王的賞識,封為附庸,邑之秦。今在天水市麥積區二十五公里之地的隴山山麓,有一草木豐盈之地,本地人叫牧馬灘,其間可說古物遺蹟隨處可見,已經是當地人多年旅遊休憩的好去處了,躺在碧草如氈的荒草坡裡,那種放鬆與自然的擁抱,讓人瞬間能靜下心來。
秦人東挨東周,西鄰西戎,限制了它的疆域擴充套件,他們便一心發展自己,商鞅變法後,一箇中國曆史上空前的法治王朝自身便越來越強大了,最終橫掃千軍萬馬,滅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的政權便是水到渠成之事;秦統一六國後,始皇逐步推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建立郡縣制,實行中央集權等等劃時代的創舉,可以說影響深遠,一直影響到了今天中國的一些行政管理,比如秦王朝實行郡縣制,縣以下有鄉,裡,亭,這些機構由當地鄉民選出德高望重的紳士管理,中央政府的公務員只配至縣級,鄉紳們是不拿政府工資的義務執法者,甚至鄉這一機構雖經幾千年歷史塵埃的忽隱忽現,甚至連音和字都沒變,什麼是鄉里鄉親,這就是出處,這也就是華人幾千年發展傳承的可貴了,也是秦始皇書同文的空前貢獻。試想一下,今天的中國,東西南北地域遼闊,幾乎一個歐洲地域的總和,五十六個名族居住其裡,真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假如不是字同文,你我出門就像到了國外,出過國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極為深切的體驗,孤獨啊,孤獨什麼呢,人家說的話聽不懂,自己說的人家聽不懂,就連一個簡單的坐公交車,自己看不懂車牌站名,不知道自己從哪兒坐的車,去哪兒,別人也就弄不懂你要到底去哪兒,簡直自己不如小孩,一兩個人不敢出門,自己都覺得自己可悲;再想一下,今天中國北方人去南方能聽懂南方人說話嗎,我說基本像走到國外,根本聽不懂,但為什麼不孤獨,因為我們中國幾千年前秦始皇就制定了書同文,直到今天,華人都在受益,我們起碼能認識簡單的中國字吧,起碼急的不行了能寫吧,站名站牌地名起碼八九不離十能認一點吧,你在國外給外華人寫中國字,他們更覺得你是傻子或傻子,這就是中華民族繼承和發展的基點,不能純粹的說秦始皇的統一,才使中華民族發展到了今天,但也不能說千古一帝秦始皇對中國的統一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沒作用。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統一度量衡,當時初中歷史老師只是讓我們死記硬背,其實那個時候,我連度量衡是什麼都不知道,或許當時在我眼裡度量衡是一個名詞,帶著一件事情。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太搞笑了。
其實統一度量衡的真正理解是,秦始皇是社會上各種的雜亂無序變成了統一,比如說車同軌,以交通來說,當時春秋戰國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所以各地的道路寬窄也不一樣,這給他的統治以及彼此之間的交流造成了很大障礙,再如買肉、買菜稱重的時候,當時各地計重也不一樣,所以他制定了一系列的統一制度。規定只能用同一的標準稱重,量地繳納稅費的時候,只能用同一的器具去交糧食,這樣的好處就是統一一個標準,讓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在一個尺子下生活,潛移默化中也增強了彼此的統一認同感。
其次除了社會上的統一外,秦始皇還順著歷史發展的趨勢所建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統一的制度,兩千多年來持續不斷地得到發揚光大,成為中華民族長期團結、保持統一的重要因素,這是事實而不能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