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禾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超,但是這兩個王朝,又都是了不起的王朝,因為兩朝君主都為制度的完善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動了其他統治階層的蛋糕,招致貴族勢力的聯手反擊,最終被無情的推翻。

    所謂“焚書坑儒”、橫徵暴斂、大興土木、窮兵黷武,有真實的部分,但更多是被刻意抹黑。

    利益才是權力變更的誘因

    以秦朝為例,嬴政確實是繼承秦國數代先輩的遺志,東征西伐,完成最後的統一。然而更實際的情況是,六國貴族仍然有一抗之力,只不過寄希望於重新分封,沒有必要鬧得魚死網破。直到郡縣制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舊貴族們的幻想,到了撕破臉的時候,於是各種串聯、挑撥、煽動、抹黑,將秦帝國推向了人民的對立面,又抓準時機,組織聯軍,一舉推翻秦帝國。只不過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此過程中出現了項羽和劉邦兩朵奇葩,一個不聽指揮,一個不按套路出牌,兩人輪流坐莊,逐漸消除了舊貴族的影響力。

    這是一次積極的變革,經歷了秦朝的失敗,漢朝將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更加完善,也為今後幾千年的封建君王統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秦朝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權利的變更是階級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

    同理,隋朝的滅亡,也不是簡單的暴政,而是楊廣動了貴族階級的蛋糕。嬴政切蛋糕的刀子叫“郡縣制”,楊廣的刀子叫“科舉制”。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隋朝的滅亡,根本原因同樣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激化,因為科舉制打破了貴族階級對人才選拔的壟斷,使豪門失去了延續的保障。牴觸和不滿的情緒一旦產生,就難以消除,如果再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會迎來爆發。

    楊廣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其實不重要,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給他的畫像,皇帝的好壞都要透過作為來評判。從既有的事實分析,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楊廣是一位積極有作為的皇帝,再進一步說,應該是一位激進的皇帝。

    科舉制也好、大運河也罷、再或者是三徵高句麗,他都是想搞一些事情,如果不是被楊玄感背後捅了刀子,隨即被貴族推翻,這些事都將是他的千古功績,與秦皇漢武不遑多讓。

    可惜的是,楊廣步子邁得實在是太大了,科舉激怒了貴族,運河耗費了民力,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執意強徵高句麗,他沒有察覺到貴族們的異心,也沒有感覺到民怨沸騰,依舊大步流星的向前走,只聽“呲啦”一聲,褲襠撕裂蛋扯破,不久便一命嗚呼了。正應了葛子的一句名言:酒一口一口喝,路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

    不同時期,發生不同的事件,卻有相似的結果,是因為世間存在普遍的規律和聯絡。秦朝也好,隋朝也罷,它們都是開拓者,是完善制度的先驅。但是歷史無數次的證明,第一個站起來的往往也會第一個倒下,陳勝吳廣是這樣,楊玄感是這樣,紅巾軍也是這樣。只有這些先驅邁出第一步,後面的人才有機會追隨他們的腳步繼續前行。

    因此,隋朝的滅亡,有楊廣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制度完善過程中激化了矛盾,當這個矛盾發展到不可調節的地步,就會迎來爆發,破而後立。

    楊廣做了他該做的,為後世肅清了貴族壟斷,只不過一時不慎,原本的豐功偉業,變成了同歸於盡。

  • 2 # 隔壁東叔教歷史

    中國的封建歷史上,發生最頻繁的事件就是王朝更替,而我們的古代史中也有很多的王朝。這些王朝歷經的時間,有的長達了幾百年,像西周,漢朝。而短的卻經歷兩代人就滅亡了,就像秦朝以及隋朝一樣。(這裡說的是大一統王朝,指有穩定的統治)

    人們常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任何朝代滅亡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為何秦朝和隋朝幾十年得統治這麼快成了短命王朝?到底有什麼原因促使隋朝只傳了兩代就滅亡了呢?

    說說秦朝和隋朝的功績

    一、它們都是統一了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大統一。秦朝是結束了春秋戰國,而隋朝是結束了十六國南北朝的局面。

    二、它們都建立了重要的制度,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隋朝的科舉制度。

    三、都留了重要的工程建設,秦朝的長城 ,隋朝的京航大運河。

    【滅亡的原因】

    隋煬帝在位前期國力仍然強盛,隋煬帝繼位之初便決定營建東都洛陽並於繼位第二年即大業二年(606年)頒佈詔書遷都洛陽,以洛陽為中心開鑿溝通中國南北的隋唐大運河,修馳道與築長城,帶動中原與南北各地區經濟社會文化交流與商貿發展。

    然而由於隋煬帝過於急功好利,這些舉措相反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破壞。而開鑿大運河,以當時的科技水平來講,卻是勞民傷財,造運河的勞工死傷無數,從而引發平民的不滿,導致民不聊生。隋煬帝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最終引起隋末危機。

    都知道隋朝是宮廷政變建立,政權被財閥士族壟斷的格局還是不變。隋文帝採取的抑制士族勢力的措施沒什麼效果。楊廣繼位以後,急於擺脫士族對於皇權的掣肘,遷都洛陽的目的就在於此,想要科舉制度改善朝中格局也是因此,這使得財閥士族集團感覺到了危機,並進一步激化了皇權和財閥士族之間的矛盾。注:隋煬帝楊廣劇照

    楊廣繼位後,為擴大隋朝版圖,開始對四周展開徵討,即開始遣將出兵,陸續攻滅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諸國,更親自率軍遠涉海拔數千米的高原,攻滅吐谷渾,征服了半個西域和整個青海,亦是華夏王朝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版圖。即位僅僅五年,隋朝國勢也達到了華夏史上的鼎盛時期。

    隋朝滅亡的直接導火索,便是三徵高句麗失敗。楊廣具有出色的政治才幹和文學才能,戰略眼光也不錯,唯獨戰術指揮能力是他相對最弱的一面。隋朝與高句麗的戰爭,隋軍明明已奮勇殺敵,幾次將敵方打得幾近亡國,卻輸在了楊廣的荒唐決策和虛榮心上,屢中高句麗拙劣的詐降計,貽誤寶貴戰機。三十萬府軍精兵九軍盡陷,僅奔還二千七百騎,如此巨大的損失幾乎打斷了帝國軍隊的脊樑。這才讓野心家們嗅得機會,紛紛起兵至天下大亂,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 3 # 小川讀歷史

    說起隋朝的迅速滅亡,往往都會把責任壓在隋煬帝身上。是的,隋煬帝的暴虐成性,驕奢淫逸,好大喜功,是直接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但是呢,隋朝之所以會那麼快滅亡,並不能完全歸罪於隋煬帝一個人。

    這就得從隋朝的建立與發展說起了。

    隋朝是怎麼建立的?

    南北朝,外戚楊堅趁著北周皇帝年幼,自己的女兒又是皇太后這兩個有利因素,經過一系列的宮廷政變之後,接受禪讓建立了隋朝。然後,又利用強大的軍事實力,南下吞併了陳朝,結束了西晉之後持續接近四百年的亂世。

    隋朝是如何發展的?

    隋文帝本人是個十分節儉的人,這樣一來,他在位期間,透過倡導節儉,廢除苛捐雜稅,建立糧倉等措施,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改革官吏制度,透過設立考試來選拔有識之士,罷免了眾多貪官汙吏,淘汰了很多冗餘的崗位。重新改變戶籍制度,沿襲了成熟的均田法,使得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在這看似平靜的背後,留下了什麼隱患?

    這裡面最突出的就是改革官吏選拔制度,從三國末年就開始實行的九品中正制,在經過南北朝接近四百年的亂局之後,已經漸漸開始走向衰弱。隋文帝直接廢除了這種制度,採用孝廉考察與自薦考試相結合的方式,直接削弱門閥家族對朝堂的影響,但是這樣的做法在當時來說,稍微顯得有些激進了,並沒有從根本上動搖那些門閥貴族的基礎,反而引起了他們的不滿。

    隋煬帝是如何加劇了矛盾導致最終的敗局的?

    等到隋煬帝透過各種方法繼位以後,並沒有選擇去緩和門閥家族的矛盾,而是更加開放的透過進士科等選拔方式,激化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再加上喜好戰功,三次遠征高麗導致勞民耗財,國力損失巨大,逐漸激起民眾的不滿。緊接著為了開鑿大運河,重新給百姓施加起了苛捐雜稅,這使得統治者徹底失去了民心。在失去了官員和百姓的支援之後,走向滅亡只是遲早的事情。

    縱觀整個隋朝時期,只傳了兩代就滅亡的最大原因,就是在沒有緩和與傳統門閥的矛盾的同時,又激化了與百姓的矛盾,導致國內局勢混亂,失去了對國家的掌控力。短短三十八年,就二代而亡。

  • 4 # 踏雪擒龍

    歷來所有王朝的發展運勢都不外乎兩種模式,一種是:盛極而衰,循序漸進的走向敗亡,以漢、唐、宋為代表;另一種則是:直接盛極而亡,跳過了衰落的過程,這種情況較為少數,以秦、西晉、隋為代表。大隋之所以會二世而亡,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非全歸咎於隋煬帝個人。請看:

    1.關隴士族集團勢力盤根錯節,並大力抑制山東士族集團和江南門閥集團,三者矛盾衝突加劇。文帝楊堅是在關隴集團支援下,接受北周皇帝禪位而得的天下,因此在政策的優惠上,便不得不多顧及集團成員。久而久之,集團恃寵而驕,囂張跋扈,不斷打壓山東勢力,兩者矛盾最終激化,積羽沉舟,引發了山東民變。

    2.門閥政治,基根不穩。各方勢力又忙於爭權奪利,使大隋疲於內耗。與西晉亡於世家大族一樣,大隋同樣為士族集團所累。關隴集團勢力龐大,爵位世襲,並把持軍政大權,壟斷了整個朝廷中樞系統,大大地牽制了皇權。為了應對權力被架空的風險,楊廣先發制人,廢除了門閥世襲特權,並大力削弱門閥控制的地方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關隴門閥集團的利益受到損害,對皇帝懷恨在心,便暗中謀劃,積蓄力量,圖謀叛亂。

    大業九年(613年)發生的“楊玄感兵變”,就是關隴集團與皇帝之間的博弈結果。後來兵變雖被平復,關隴集團遭到了打壓,但他們心有不甘,便勾結山東勢力,再度掀起叛亂,此後,大隋民變此起彼伏,一打二不可收拾,被集團拋棄的楊廣成為了孤家寡人,隋的末日來了。

    3.隋煬帝親征遼東,窮兵黷武。為巡幸天下,又廣徵民夫,大興土木,建造大運河、離宮行院等勞民傷財的工程。勞役繁重,引起民怨沸騰。這一系列折騰,迅速掏空了大隋國力,加速了其滅亡。從大業8年(614年)開始,隋朝發動了三次征服高句麗的戰爭,山東成為戰略物資中轉目的地和作戰前鋒地,也成為兵禍焚燹重災區,流民或死於戰禍,或死於勞役,幾年間,哀鴻遍野,怨聲載道。

    於是,在士族門閥集團支援下,山東、關中等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共同反抗大隋的暴政。起義聲勢浩大,並迅速席捲全國。大業14年(618年),隋煬帝眾叛親離,部下宇文化及趁勢殺了楊廣,同年李淵攻入長安,立楊侑為帝,第二年又廢帝自立,改國號為唐,隋朝滅亡。

    最後的話:隋朝這座參天大廈,只短短存在了38年就轟然倒塌了,其間的錯厄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它的生命歷程有如一顆流星一般,無限輝煌卻又無比短暫。好在,千百年後,它的功績卻能長傳後世,恩澤無窮,像偉大的科舉制度、連線南北的大運河……或可說,隋雖亡,而隋制不滅……

  • 5 # 偽裝的觀點

    大隋只傳了兩代,除了二代皇帝過分的著急了之外,還有一些換了誰都沒有辦法克服的問題。

    比如,

    軍隊是關隴貴族把持,和大唐初期幾乎如出一轍。皇權受到了軍權的限制,從楊堅只能娶獨孤皇后一個老婆來看,他的皇權受到了以獨孤家為代表的關隴集團的極大影響。

    經濟上,北方百廢俱興,南方卻日漸富裕,二代皇帝楊廣必須要想出辦法把南方的財富調集到北方,於是運河開鑿就成為了必然,雖然天下的富人和權貴都支援,但是普通人卻倒了黴。

    國際上,當時的高句麗崛起,與他們是差不多的草原和農業相結合的二元帝國模式,如果放任不管,總有一天會成為心腹大患,所以要打,一次不行打三次,但是失敗告終,不過目的達到了一部分,那就是讓高句麗的發展緩慢了下來,並最終讓李世民撿了個便宜,打掉了這個中國當時的心頭大患,但是大隋卻因此陷入天下大亂。

    總起來說,楊廣比他老爹還要和緩一些,但是當時的形式所迫,他不得不去做這些事情,甚至到最後關隴集團不聽話了,他乾脆效仿魏孝文帝,帶著那幫關隴集團的人南巡,可惜,他運氣不好。。。

    相比之下,李世民的運氣就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秋季節針織衫該如何搭配才能更加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