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6
回覆列表
  • 1 # 漢周讀書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這一年的高考狀元是徐州考生李蟠。

    李蟠,字仙李,祖籍河北正定,出身讀書世家,祖父李向陽曾在明朝天啟年間考中舉人,父親李合為弘光年間的拔貢生。

    李蟠自幼秉承家訓,勤奮好學,透過努力,從會試到鄉試,一直衝刺到殿試。

    清代科舉考試偏重書法,就是說字寫得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大打折扣。

    李蟠的缺點恰恰就是書法不過關,另外一個缺點是“文思遲澀”,他寫文章時,腦子反應比較慢,半天憋不出一個字來。

    殿試在四更天開始,長得人高馬大的李蟠擔心捱餓,足足帶了三十六個饅頭來到考場。

    夜幕降臨,按照考場規定,各地考生陸陸續續都交了卷,考場就剩李蟠一個人了。

    他足足考了一個白天,還在堅持答題,時不時掏出饅頭啃幾口。

    監考官等不及了,就上前催他趕緊交卷。

    監考也是人啊,餓了一整天了,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李蟠也著急啊,可是卷子沒有寫完,當時就哭了起來,苦苦哀求監考官:

    “我努力到今天不容易啊,這輩子就看這場考試了,你老人家別催了,讓我把卷子寫完吧!嗚嗚嗚……”

    趕上這位監考官心善,就答應了李蟠,看著他一邊啃饅頭一邊答題,心裡說不出是啥滋味。

    李蟠埋頭苦熬到了次日的四更天,足足考了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小時,才交上答卷。

    考官們普遍認為,這位創造了史上答卷時間最長的考生李蟠一定名落孫山了。

    誰成想,康熙帝得知這件考場奇葩事件後,認為這是一位難得的苦學之士,認真批閱了他的答卷。

    李蟠的考卷涉獵軍政、吏治、河務等,針砭時弊,頗有獨到見解,康熙帝龍顏大悅,欽定李蟠為一甲一名——狀元郎,授翰林院修撰,入國史館編纂《大清—統志》。

    李蟠同榜的探花姜宸英明顯不服,寫詩揶揄他:

    “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士科。儀容如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更著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

    時人因此諷刺李蟠是“餑餑狀元。”

    李蟠當官後,官品很差,貪汙受賄,損公肥私,後因腐敗案發,被康熙帝流放到關外,三年後才准許他返回家鄉。

    李蟠歸鄉後終日閉門著書,直至七十二歲去世,留有《偶然集》等著作。

  • 2 # 葦說歷史

    在中國古代科舉歷史上,曾經湧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進士,而處於科舉金字塔頂端的狀元有多少?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第一位狀元孫伏加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長達1283年間,共考中了777位文武狀元,而這些狀元的成就也無愧於天之驕子,其中有十位狀元最具代表性。

    一: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孫伏加,孫伏加是大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科舉狀元,山東武城人,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孫伏加曾任職陝州、潮州、鄧州刺史,加授銀青光祿大夫,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去世。

    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河北滄州人,1904年高中甲辰科狀元,沒過幾年,辛亥革命爆發,劉春霖辭官歸鄉,偽滿洲皇帝溥儀邀請他出任偽滿洲教育部長,大漢奸王楫唐也邀請他出任北京市長,但都被劉春霖嚴詞拒絕,由此可見他是位非常有氣節的文人,而他的書法成就之高世所罕見,曾有“大楷學顏,小楷學劉”的美譽。

    三:在歷朝歷代的狀元中,西夏狀元李遵頊是唯一一位由狀元而成為皇帝,西夏十年(公元1203年),西夏宗室李彥宗之子李遵頊高中狀元,被封為齊王,公元1211年他發動政變,廢掉夏襄宗,李遵頊自立為夏神宗,原來狀元還不是他的最終夢想,君臨天下才是李遵頊的終極目標。

    四:中國曆代的狀元中,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崔元翰,大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崔元翰先後考中京兆府的解元、進士狀元、制科殿元三敕頭,主考官曾贊他道“不出十五年,必掌詔令”,果然,崔元翰只用了七年,便坐上了知制詔,然而由於他生性剛烈,不為世俗所容,在任職不到兩年後,崔元翰便被降職,不久病故。

    五:中國歷史上唯一由武狀元官至宰相者,中興大唐的戰神郭子儀,郭子儀是開元初年的武狀元,他一生歷仕了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出任宰相,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居功至偉,郭子儀在其幾十年天下安危繫於一身的政治、軍事生涯中,居然做到了“功高不震主”的境界,在他壽終正寢後,獲得了武將的最高榮譽“忠武”封號。

    六: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狀元傅善祥,傅善祥(1833年—1856年)是江蘇南京人,1853年高中太平天國狀元,她是中國歷史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狀元,傅善祥文采出眾,在太平天國的女性中有著“文有傅善祥,武有洪宣嬌”之說,太平天國的“天京事變”後,傅善祥下落不明,有人說她被洪秀全納了,也有人說她死於亂軍之中,但無論怎樣,一代才女傅善祥的隕落都非常令人惋惜。

    七:歷史上最悲催的狀元陳安,陳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剛剛獲得狀元,就被皇帝下令處死的狀元,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因為該科殿試錄取的都是江南學子,這引起了北方學子的不滿,明太祖朱元璋懷疑錄取中行賄有私,一怒之下,竟下令將主考官及狀元陳安等人全部處死,所以,陳安堪稱是歷史上最悲催的狀元了。

    八:歷史上最幸運的狀元鄭顥,鄭顥是大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的科考狀元,在中國歷史上,他是唯一有據可考被招為駙馬的狀元,在鄭顥高中狀元的第七年(公元849年),他被唐宣宗招做駙馬,迎娶了宣宗之女萬壽公主,成了名副其實的駙馬爺,和剛才那位仁兄相比,同是狀元郎,命運的差距咋就那麼大。

    九:中國歷史上狀元最多的朝代——唐朝,自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至唐衰帝四年(公元907年),二百八十五年間,共考出狀元270位,其中有據可考者達140位狀元,為歷朝之最。

    十:中國曆代狀元中,文化成就最高者為唐朝的王維,王維是大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狀元,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傑出代表,其詩、畫被公認為“自李、杜而下,當為第一”,王維的繪畫被推為“南宗繪畫之祖”,中國古代文人畫亦自他而始,王維文化成就最高的狀元之名實至名歸。

  • 3 # 腦洞外星人

    自隋唐創立科舉,明清時逐漸成熟後,狀元的含金量,就開始不斷上升。先從考試難度來說,想要得到狀元,就要經過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一步一道關卡,最後得到第一名的位置。三年一次的會試,需要跟全國學子比拼。種種難度,一般人都熬不過來。而且,科舉越往後面發展,就越注重考試過程是否公平。說到底,朝廷也希望招到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如果靠作弊,憑關係上位,再有難度的考試,也不過是擺設。

    所以,到後來對防止考場作弊,做得非常嚴格,規矩也很多。考生之間,不允許私相授受,並且得互相監督。同考場學子如果發現作弊不舉報,也會受到連帶懲罰。招選考官時,除了身份、官職歐要求,對品行更有考驗。而且,懲罰措施極為嚴格。

    不僅是簡單的罷官貶職,更有可能是殺頭的死刑,甚至會株連親友。順治十四年,皇帝經監察官員給事中任克溥舉報,發現順天府鄉試中,有嚴重的作弊情況。為了以儆效尤,朝廷直接殺了七名考官,並懲罰考官親屬,流放一百多人。史稱“丁酉科場案”。科舉難度的提高,防止作弊手段的同時進行,更能進一步提高狀元的含金量。

    而且,狀元的數量,在整個官場比例是非常低的。以清朝為例,從順治三年到光緒三十年,朝廷舉行過112次科舉。因為順治九年跟順治十二年時特例,同時招了滿、漢兩名狀元。所以,這段時間內,清朝總共只有114名狀元。

    因為狀元的含金量高,人數又較為稀少,朝廷便可以在每個狀元上,傾盡更多的資源栽培。作為一甲頭列,狀元在殿試結束後,可以不同參加之後的朝試選拔,直接能入翰林院。

    翰林院是過去培養宰輔人才的地方。入了翰林院,就等於將來擁有封建入閣的一半門票。狀元入了翰林院後,就是六品官階。這是一個很高的起點。如果是舉人當官,一般只能是七品知縣。而且,一輩子也很難繼續熬上去。

    可是狀元不同,朝廷是把他們往高階官員的方向培養的,將來要擔當擔任。以清朝史料統計,當時114名狀元中,有14人升任內閣大學士,9人擔任軍機大臣,19人擔任總督、巡撫一級的封疆大吏。其餘人,也基本都是四品以上官階。

    這個級別,屬於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密摺的中高階官員的行列。而且,許多人考中狀元時,歲數並不大。以清朝現有資料統計,歲數最大的在59歲,最小的在24歲。這個年齡區間,對於一個官員來說,正是精力旺盛的時期。起點高,精力足,狀元一般都能得到很快的升遷速度。10年功夫,就可能升任高位。

    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狀元,雖然不能保證個個人才,但其中確實有不少厲害的人物,且在歷史上,得以留下名聲的人。如嘉慶二十二年的狀元吳其濬。這個人不僅從政經歷豐富。在福建、江西、陝西、湖廣、雲貴等地,都擔任過巡撫、總督一級的地方官,在中央上,擔任過太子洗馬、兵部右侍郎、內閣大學士等職位。而且,還是個有名的科學家。

    吳其濬閱歷廣泛,他在公務外,又寫了很多書。這些書不是程朱理學,也不是道德文章、為官心得之類的內容,而是講如何治水、對植物、礦物的記載描述。如《治淮上游論》,就是講怎麼治理洪災頻發的淮河。《滇南礦廠圖略》,講的是雲貴地區的礦物。《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植物名實圖圖考》則是專門對植物的記載。在植物記載上,吳其濬不僅很詳細的留下文字,還專門去採集標本,製成圖片。這是很見功底的。

    當然,沒考上狀元的,也不一定就沒有出路。如雍正年間的李衛,就是靠捐官獲得官職,最後成為封疆大吏。光緒年間的左宗棠,舉人出身,最後收復新疆,同樣完成一番偉業。只是說狀元在科舉考試的選拔彙總,含金量更高一些,成材率也不低。

    狀元們如果可以成為高階官員,退休後,只要沒有被朝廷懲罰過,就可以享受到不錯的退休待遇,能領到在任時的全部俸祿。級別越高,退休後可以得到的待遇就越豐厚。這種豐厚,不僅是簡單的退休高低問題。而是可以終身保障,甚至可以把這種待遇留給子孫。

    如清朝時,朝廷會允許高階官員蔭封子孫,給後輩留下通往仕途的捷徑。對於古代很多人來說,這等於有一份可以傳承子孫的鐵飯碗。很多人都為此感到知足,並在爭奪官職的路途上,越走越遠。

    還有一些官員,可能會一直擔任官職,被朝廷強行留下,不讓退休。如咸豐九年考中狀元的孫家鼐。他在光緒二十四年的時候,已經以告病為理由,請求退休。但是,慈禧後來重新招孫家鼐擔任禮部尚書,又升任大學士職位,無法退休。直到宣統元年,朝廷才勉強同意83歲的孫家鼐退休。而在退休不久後,孫家鼐就去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話2坐騎從1到100,技能熟練到滿需要多少幫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