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臥牛說歷史

    只是暫時丟掉了霸主地位。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晉文公的繼承者晉襄公,戰略眼光不如晉文公。貿然對秦開戰(崤函之戰),使得秦國自此仇恨晉國,一直與晉國為敵。這樣晉國不僅僅要面臨南方的楚國,還得面對自己後方的秦國。晉國兩面開戰,被拖入泥潭。

    二是晉國內部有狄族為患,不能全力對抗楚國。

    三是晉文公之後,晉襄公、晉靈公、晉成公三朝,六卿彼此爭權,晉國內亂,也無法對外爭霸。

    到了晉成公的兒子晉景公繼位後,晉國再續霸業八十年。可以說春秋史除了初期的齊桓公,就是晉國的霸主史。

    詳細的可以看我寫的文章。

    秦晉之好到秦背晉通楚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https://www.toutiao.com/i6695993758573396491/

    春秋時期的晉國為什麼能二次崛起

    https://www.toutiao.com/i6699663624551531019/

  • 2 # 馬仲遷

    這個現象不是普遍的,而是廣泛存在的。也就是說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衛冕霸主,而是隔代稱霸。

    五霸的版本

    春秋五霸的版本有很多,很多霸主都有爭議。比如說宋襄公,後世多認為他的實力不夠而不能列為五霸之一;再比如秦穆公,雖然滅國二十餘,遂霸西戎,周天子也發給證書承認他的地位。但是秦國地位偏西,東邊又有晉國擋著,就影響力來說很難達到中原,充其量也就是個地區性大國,所以他的霸主含金量是值得掂量的。

    我認為沒有爭議的就是兩個大國:晉國和楚國再加一個齊桓公,其餘自由排列組合。

    繼承人現象

    再說回晉襄公為什麼沒能衛冕霸主的事情。從歷史上來看齊桓公死後五子爭權,齊國內亂,霸業衰落;晉文公稱霸後晉襄公穩步即位,然而秦穆公開始出頭,雖然晉國沒有內亂但是比起秦穆公來就比較平庸,是相對落伍了;再說楚莊王,楚莊王死後楚共王平穩過渡,這時候晉國又開始冒頭了,楚共王在與晉國的爭霸中十分吃力,國力也不斷消耗。

    所以從國君素質來看,晉國丟掉霸業是一種繼承人現象,也就是繼承人沒有足夠優秀,是相對平庸之過。

    國力的較量

    從國力上來看,晉國丟掉霸業是必然現象。因為稱霸就像擂臺上的拳擊一樣,需要你拿出全部的力量來奪取勝利,如果想持續衛冕,那就要保持體力休養生息,為下一場戰鬥做準備。

    稱霸也是一樣,它是以國力為依託,在稱霸的舞臺上進行軍事、外交、人才乃至經濟的全方位較量。要想成為霸主,必須得打一場甚至無數場戰爭。齊桓公九合諸侯是消耗國力為代價的,晉國和楚國的稱霸都有城濮之戰和邲之戰的代價。

    現代有個說法叫“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說的就是戰爭背後的國力消耗,這個說法同樣適用於春秋時代。大戰之前要有糧草、兵源的徵集,大戰之後要補充兵員、恢復人口,所以稱霸並不是一件小事。

    所以本文認為,晉國丟掉霸業是必然的,也是上層統治者的主動選擇。

  • 3 # 婁小蝦微影視

    周襄王十五年,晉惠公死了,晉懷公即位。晉文公在先軫等大臣的輔佐下整頓晉國,嚴明綱紀,發展力量,南下擊敗楚國,取服定霸,成為繼齊桓公之後諸侯國的又一位春秋霸主,到了晉悼公時期,晉國國力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

    晉國因為常年的征戰,在稱霸的過程中,卿族勢力不斷增大,甚至威脅了國君的統治,先有趙盾弒晉靈公,後有晉厲公滅三郤,欒書、中行偃弒晉厲公,晉國六卿明爭暗鬥、相互攻伐。到了春秋末戰國初期,晉國政權主要有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執政,王室基本是名存實亡,之後此六家每家佔據一卿位,長期把持晉國軍政大權,再到後來六家爭權,鐵之戰,範氏、中行氏被滅,遂取消中軍,六卿變為四卿。趙氏、韓氏、魏氏三家聯手消滅執政的智氏,為最終實現三家分晉,晉國就不復存在了。形成了趙國、南韓、魏國,均為戰國七雄之列,可以看出晉國在當時是非常強大的,但是晉國王室犯了一個同周王室一樣的錯誤,固步自封,不懂改革,變法,強君權,而是將權力兵力分散至各諸侯勢力,使國內各將相諸侯勢力逐漸增大,最終導致晉國的不復存在。

  • 4 # 欲雲談史論今

    晉文公之後,為何晉國霸業難以為繼?首先要明白,晉文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戰一舉稱霸,是因為晉國內外兩方面的形勢配合得恰到好處。

    在外部,首先晉人透過合縱連橫,團結到了秦、齊、宋三個大國,讓晉國陣營實力大增,足以與強大的楚國相抗衡。其次,晉文公剛回國一年,就透過幫扶周襄王,贏得了周王室的信任。

    在內部,在晉文公回國後,成功地團結起國內的各方勢力,使得晉人能夠一致對外。這與晉惠公時期,晉國內部矛盾重重的局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更為重要的是,晉獻公時期的人才政策和晉惠公時期的“作爰田”、“作州兵”改革,也為晉國稱霸打下了堅實基礎。

    正是因為內外都達到了一種較為理想的狀態,晉文公才成為“幸運兒”,率晉人戰勝了楚軍,成功稱霸東周。

    但從根本上來說,晉國內外的這種理想狀態都不可持續。國際形勢方面,最不穩定的就是秦、晉關係。

    雖然晉文公是依靠秦穆公才得以回國為君,秦穆公是對晉文公有恩;可經歷了韓原之戰國恥的晉人,卻未必對秦穆公有好感。那些沒有跟隨晉文公流亡的大臣們,在韓原之戰後,對秦穆公更多的是恨,而不是感恩。晉文公在世時,念及國君情面,晉人不敢對秦人怎麼樣;但晉文公去世後,晉國大臣的仇秦情緒就沒人能再抑制得住了。所以,在秦、晉圍攻鄭國時秦人單獨撤軍,晉文公能夠阻止手下大臣去攻擊背信的秦軍;但在崤之戰前,卻再也沒人能阻止先軫伏擊秦軍的計劃了。

    從秦國方面來說,秦穆公原本就不是“活雷鋒”,是隻付出而不求回報之人。當他看到晉文公在城濮之戰後成為霸主之時,其實他內心已經起了變化。秦、晉兩國共同伐鄭時,燭之武之所以能輕鬆說服秦穆公退兵,就是摸透了秦穆公這一心理:妒忌晉文公的成功,想遏制晉國的進一步發展。

    無論是從晉人角度還是秦人角度,秦、晉之好都不可能長久。更何況,秦、晉相鄰,又都是大國,地緣政治上天生就是競爭對手。因此,晉文公一死,維繫秦、晉友好的微弱紐帶迅速破裂:最終,在崤之戰中晉人伏擊秦軍成功,卻造成了秦、晉兩國關係的破裂。

    從此,在晉國背後多了一位致命敵人,讓晉人無法專心在中原爭霸。

    在國內,晉文公的能力和威信足以緩和國內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和利益衝突。可當他去世後,晉襄公的威信就明顯不足。崤之戰後,先軫“不顧而唾”的行為,已足以說明這點。更為嚴重的是,晉襄公本人壽命也不長,僅執政七年時間,就丟下尚在襁褓之中的晉靈公去世了。

    從此,晉國大權就被更加缺乏威信的趙盾所掌控。

    趙盾剛成為正卿,就因改立國君之爭與狐射姑展開了一場殘酷的權力鬥爭,不但害死了晉文公之子公子樂,還讓狐氏一族被趕出了晉國;其後,又因為趙盾任人唯親,誘發其他晉國大夫作亂、殺死了先克,這次內亂讓晉國損失了三位卿士、兩位大夫;最後,趙盾放過了河曲之戰中罪行更嚴重的趙穿,卻把罪行輕得多的胥甲驅逐到了衛國……。趙盾專政二十年,因為他處事不公,晉國卿大夫之間發生了多次權力鬥爭。

    原本趙盾就缺乏威信,又長期處事不公,就更加令晉國內部人心渙散了。所以,在趙盾專政時期,已明顯看到晉國霸業在走下坡路。

    在外部,多了秦國這一大敵,在晉國背後形成了長久的威脅;在內部,趙盾執政的二十年又讓晉國內部四分五裂。最終,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戰中,楚莊王率領的楚軍給了晉人致命一擊,將晉國從霸主位置上給拉了下來!

    晉國失去霸業是因為國力衰落嗎?邲之戰中,士會率領的上軍能在楚軍壓迫下毫髮無損地撤回到黃河北岸,已經證明了這是一個偽話題。晉軍之敗不在於實力,而在於內部的四分五裂。

  • 5 # 科學美少男

    晉文公雖然是春秋時期第二個稱霸的人,但他稱霸和齊桓公不同,他依賴著秦國的援助。

    春秋時期想要稱霸諸侯,除了自身國力強硬外,還要搞好各國間的外交。春秋時期無論哪一個霸主,都沒有滅掉各國的能力,而周王自從烽火戲諸侯後,自身勢力銳減,無法號令諸侯,需要有一個諸侯站出來,保護弱小的國家不被西戎、北狄、東夷、南蠻人侵略。

    諸侯長還需要調和各國間的關係,比如楚國侵佔了南方各諸侯國大部分土地,霸主就會聯合其他國家,打擊楚國的氣焰,讓楚國不至於太過分。

    說白了,霸主就是代替周王行駛各種權利,但和周王不同的是,大家都是諸侯,憑什麼要聽你的?

    大家願意奉晉文公重耳為霸主,是因為晉國本身實力過強,但還有重要的一點,是秦國在背後支援。

    秦國當時處於周王朝的最西邊,距離中原各國較遠,無法直接稱霸,於是他們暗中支援晉國,驪姬之亂髮生後,晉國先是立了公子夷吾為晉惠公,後來晉惠公不聽話,又立了晉文公重耳。

    為了能夠更好地控制晉國,秦穆公還把許多宗室女兒嫁給晉國,史稱:“秦晉之好”。

    就這樣,晉國憑藉著自身勢力,再加上秦國的支援,一躍成為中原時期的霸主,抵禦北狄,打擊楚國勢力。被中原各諸侯國尊為“霸主”。

    但是,晉國在晉文公死後,打了一場名義上贏了,但實際上敗了的仗“崤之戰”。

    當時,秦國準備偷偷打鄭國,結果被鄭國提前發現,秦國軍隊只好垂頭喪氣打道回府。當時從鄭國回秦國,一定會經過晉國的崤山。

    崤山地勢險峻,如果晉國提前埋伏,等到秦國軍隊走進崤山時,不費吹灰之力之力便能殲滅秦軍。

    當時晉文公剛死,兒子還沒繼位,聽到大臣們說到這時,抱著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的原則,在崤山埋伏了晉軍。果然全部殲滅了秦軍,只留下三個將士被囚禁回晉國。

    秦穆公聽到這時,十分生氣,一氣之下與晉國決裂,並暗中支援楚國。

    晉國雖然贏了這場戰爭,但卻給自己樹立了兩個勁敵,一個是秦國,一個是楚國,自然也沒能力再爭霸,再加上後期國內 事情矛盾重重,自然丟掉了霸主之位。

    這告訴我們,不要貪圖眼前的小利益,要著眼於大局,方能贏得長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精英大賽至今,為何只有風笑天逼出了唐三的昊天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