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少年中國強

    簡單地說,sci是收錄科技論文文獻的資料庫。一般以為,被sci收錄的科技期刊,在這樣的期刊發表的論文自動會被sci檢索到。所以有時候,科研人員常說某某期刊是sci期刊。一般以為被sci收錄的期刊,都是水平較高的期刊。目前sci檢索是透過isi web of knowledge 的網站線上檢索。當然web of knowledge檢索不止sci資料庫,還有其他資料庫。一般被web of science收錄的,有影響因子的基本被sci或sci擴充套件版收錄的。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論文是否被收錄,可以去檢索一下。但是是收費的。一般好一點的大學或院所會買資料庫的登入許可權供本單位科研人員使用。如果沒有許可權檢索,可以去一些科技文獻查新站檢索。會給你檢索的正式報告。

    如果你是理工科的,要發表論文,首先要看看該期刊是否被重要的科技引文資料庫收錄,常見的看是否被sci,或者EI收錄。再看期刊的影響因子。當然中科院還對一些重要期刊分類了,分成一到四不同區,一區最好,四區最差。很多大學的博士畢業要求就是你得發到sci幾區的期刊論文。

  • 2 # 美輯編譯

      創立背景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創刊於1964年。分印刷版、光碟版和聯機版等載體。印刷版、光碟版從全球數萬種期刊中選出3300種科技期刊,涉及基礎科學的100餘個領域。每年報道60餘萬篇最新文獻,涉及引文900萬條。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

      影響因子

      SCI選錄刊物的依據是文獻分析法,即美國情報學家加費爾德提出的科學引文分析法。該分析法以期刊論文被引用的頻次作為評價指標,被引頻次越高,則該期刊影響越大。

      在一定時期(通常是前兩年)內,某一刊物發表的論文,被已經進入SCI刊物的論文所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刊物這一時期內的論文總數,即為該刊物的影響因子。一般來說每一年的6月份公佈影響因子,影響因子並不是該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響因子!

      刊物指標

      SCI對全球的自然科學刊物進行考察,凡影響因子大於某一臨界值的刊物,則可以進入SCI系統。 進入SCI系統的刊物分為兩類,即內圈和外圈,前者的影響因子高於後者,前者稱為SCI刊物,後者稱為SCIsearch刊物。

      SCI刊物還分為影響因子高區(大於1.105)、中區(在1.105和0.422之間)和低區(小於0.422)3類。 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響因子外,還有及時指數(Immediacy 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 Life)。

      及時指數是指一種期刊當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年被引用的次數與當年的文獻總數之比。此指標表示期刊論文所述的研究課題在當前的熱門程度。

      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種期刊各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年被引用次數逐年累計達到被引用總數的50%所用的年數。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論文研究題目的延續時間,即期刊論文時效性的長短,或知識更新的快慢。

      綜合SCI刊物的各個指標,可以看出一篇SCI論文的學術價值及影響力

      重要性

      1.隨著經濟全球化,科學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論文是進行國際科學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國際同行瞭解我們的主要渠道。

      2.發表SCI論文,可以向世界顯示中國基礎研究的實力,提高中國在世界科學界的地位。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一篇重要文章,對於某一學科而言,其意義不亞於在國際體育比賽中取得一塊金牌。

      3.發表SCI論文的多少和論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國際上通用的評價基礎研究成果水平的標準。是招聘、提升、考核、評獎的重要指標。

      4. 就基礎研究而言,在什麼樣檔次的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便具有什麼樣檔次的水平,一目瞭然,一般不再需要鑑定。成果不是在國際知名的SCI刊物上發表,便很難被認為是國際水平的。

      5. 發表SCI或SSCI論文是地理與資源所基礎研究領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學位的必要條件。也是聯絡出國深造時使國外導師瞭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基本要求

      ·Clear: 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層次清楚、表達清楚

      ·Complete:內容完整、結構完整勻稱,切忌虎頭蛇尾,有始無終

      ·Correct:科學內容正確(不出錯)、資料資料正確(資料可靠、可信)、語言正確(無語法錯)

      ·Concise:論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學內涵、使用定量方法

      只有克服心理障礙,建立自信心, 熟悉SCI文章的思維方式及語言風格,勇於嘗試,才能取得成功!

  • 3 # 三觀糾正器

    SCI

    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 )

    於1957 年由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 ISI)在美國費城創辦,是由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1961 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

    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為重要。

    科學引文索引

    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獻離散律理論、以加菲爾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論為主要基礎,透過論文的被引用頻次等的統計,對學術期刊和科研成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研究,從而評判一個國家或地區、科研單位、個人的科研產出績效,來反映其在國際上的學術水平。

    因此,SCI是目前國際上被公認的最具權威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

  • 4 # 選刊說

    “SCI”等本身作為一種學術論文引文索引的工具沒有錯,能夠在“SCI”等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也是評價國內學者學術成果水準的重要指標之一。其錯,錯在“SCI至上”。而這些一定程度上又與大學排行榜對SCI論文權重的過度重視有關。

    評價一所大學的辦學實力是非常複雜的,尤其是作為大學的核心與本質——人才培養的質量很難用簡單的幾個指標進行測量並反映。

    任何一所大學都有其獨特的構成,有其成就,有其短板,如果全部被轉化為數字,真正的大學也就不存在了。

  • 5 # 甘甘的期刊屋

    SCI期刊(別名《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

    SCI最大的優點是引文功能。SCI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一個強大的資料庫,科技人員可以從這裡檢索到相關的文獻和資料。

  • 6 # 核心指導員

    【三分鐘帶你瞭解“SCI”、“影響因子”、“核心期刊”】

    在長期的求學和教育工作中,相信有不少人都或多或少繞不開SCI這個話題。很多剛剛接觸的同學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什麼是SCI?如何投稿?

    其實,想很快把SCI解釋清楚並不太容易,這裡就透過一些最易於理解的方式進行解釋。

    首先,我們要知道文獻與文獻之間的關係,絕大多數文章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就好像社交網站上的好友關係圈一樣,文章之間也有引用關係網,其中我們最常見的一種關係就是“參考文獻(References)”。科學研究往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進行發展的,所以文章與文章之間就有了錯綜複雜的引用關係,總結起來有以下四類:

    1)彼引用此(Cited)

    2)彼被此引用(Citing)

    3)互不引用但內容相關(Relavant)

    4)完全無關

    基於以上的關係,某個美國教授提出了一種新的研究理論:即從文章間的引用關係出發,可以對一個觀點做出三個維度的擴充套件研究。

    比如你找到了一篇感興趣的文章A,A引用B,B又引用C...這個維度就是“越查越深(早)”;反過來,如果發現A被B引用,B又被C引用...這個維度就是“越查越新”;另外,如果發現A、B、C之間兩兩都沒有引用,但內容相關,那麼這個維度就是“越查越廣”。

    以上三個維度較為全面地保證了科研的完整性。因此,基於這個理論,這位教授成立了叫ISI(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的機構,將論文之間的引用關係進行梳理,大幅地提升了科研的效率。這個大名鼎鼎的資料庫就叫“Web of Science”,裡面按學科和型別分了好幾個庫,期刊方面有:

    * 理工科的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

    * 社會科學的叫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 藝術人文的叫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

    所以,你所耳聞的SCI,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指一個理工科期刊的引文關係資料庫。

    ISI在早期把這些引用關係進行了排名,基於“誰被引用得多,誰的質量就高”這種想法,創立了一個概念叫“影響因子”,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創始人尤金·加菲得在1960年代創立,其後為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重大革新。然後按照引用量把最高的一些期刊分不同學科做了一個排行榜,期刊的影響因子每年不斷浮動,將影響因子直接作為學術評價指標不適合,而且不同學科領域期刊的影響因子差異很大。於是,把同一學科領域的期刊,按IF大到小做排序後,劃分入不同區域。那麼,只要是某領域1區的期刊,就是該領域的頂級刊物,就能直觀反映該刊在領域內的水準和大致排位,這就形成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本來,這只是評價期刊的一個指標,後來國內某大學的老師大力推崇這種評價體系,導致後來發SCI期刊文章成了評職稱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標,也就有了我們現在的一些固定認知。

  • 7 # 好學的橘子

    SCI

    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建立的,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路。SCI創刊於1961年,SCI(科學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經過40年的發展完善,已從開始時單一的印刷型發展成為功能強大的電子化、整合化、網路化的大型多學科、綜合性檢索系統。SCI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獻離散律理論、以加菲爾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論為主要基礎,透過論文的被引用頻次等的統計,對學術期刊和科研成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研究,從而評判一個國家、一個科學研究機構、一所高等學校、一本期刊,乃至一個研究人員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由於SCI收錄的論文主要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領域,所以SCI指標主要適用於評價基礎研究的成果,而基礎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現形式是學術論文。所以,如何評價基礎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簡化為如何評價論文所承載的內容對科學知識進展的影響。因此,SCI是目前國際上被公認的最具權威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SCI所收錄期刊的內容主要涉及數、理、化、農、林、醫、生物等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選用刊物來源於40多個國家,50多種文字,其中主要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荷蘭、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收錄部分中國(包括港澳臺)刊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江三大深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