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老邪說車

    我覺得這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這是一個辯證性的問題。

    首先,現在國家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未來電動車肯定是大勢所趨,只不過,眾所周知的,電池的續航里程一直是難以突破的瓶頸,而續航里程又會根據駕駛情況和季節進行壓縮,這就造成了,你出遠門,哪怕你續航里程是滿的,可能走一段路程以後,你就要開始擔心充電的問題了,這對於駕駛來講是非常不友善的,你就要開始時刻要擔心下一個充電站在哪裡?可不可以充電?你必須很早就開始計劃,哪怕車輛續航里程可以足夠讓你到達之後兩三個充電站。

    而就當下的充電樁建設情況來看,充電樁數量不足,而且經常會發生充電樁故障或被人佔用的情況。充電樁故障,而沒有人員,能及時的進行維護,這就造成了資源浪費。在停車位緊張,某些車主不瞭解情況,燃油車也會佔用充電樁資源。或者充電資源有限,當你過去後發現,已經有很多車在那兒充電,續航里程也不足夠支援你到達另一個充電站,或者你到另一個充電站以後發現還是同樣的情況,你還是不得不排隊等候。

    所以,總的來說,續航里程是一個關鍵因素,續航里程的提升,能減少車主行程中的焦慮程度,而充電樁資源的維護,利用與管理,也是影響用車體驗的一大關鍵。如果電動車不斷的發展改進,增加續航里程,後期充電樁使用體驗也可以不斷提升,這會悄悄地助推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願意去選擇購買新能源車。

  • 2 # 喜馬拉雅山

    使用一段時間後感覺最重要的是充電難。一充電站少,二充電都是快充慢充少,對電池損害大,三充電樁車位被燃油車佔據或者根本就沒法充電。如果充電方便,快充對電池損害小,那續航長或短就不是問題。希望電動車續航長就是因為充電麻煩!

  • 3 # 路過喵星的汪

    國內純電動車主實際是一個整體的焦慮狀態,不僅僅是對里程焦慮或對充電不便的焦慮。

    純電動車象特斯拉這樣的做到五百多公里的續航實際已經接近燃油車水平了。我們普通家用車滿油續航能力通常也就是400-800之間,路況差或高原惡劣氣候下燃油車的實際續航里程還會更短。

    之所以燃油車不會讓人焦慮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來實現的。全國甚至遍佈全球的加油站,讓加油非常便利。加油速度只需要短短几分鐘或十來分鐘就可以結賬走人,讓人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玩越野的或老司機早年跑長途或遇到特殊地段只要車上有桶汽油,有桶機油和一桶水,真的是感覺只要是在陸地上,哪裡都能去,心裡踏實。

    再看純電動車的狀況。純電續航普遍偏短導致續航焦慮這只是表面現象,根本問題是充電時間過長使得用車習慣的顛覆。燃油車發現油量不多的時候你只要找個最近或最方便的加油站幾分鐘就可以繼續上路了。然而電動車無論續航里程是多少,你必須規劃好行程,儘量避免出現中途虧電的情況。這並不是充電樁多少的問題,而是一旦需要中途充電哪怕是快充也需要你至少半小時以上的無意義單純等待時間。並且這還是理論上的快充,實際從發現虧電到找充電樁刷卡充電直到再上路所花費的時間成本會更長。因此從心理上車主自然會對續航里程產生焦慮也會對充電樁數量和分佈及停車位等一系列問題同時產生焦慮。

    我們再來看全球銷量最大的日產聆風,這樣一款續航只有區區一兩百公里的電動車為何在國外的車主很少抱怨續航焦慮?選購這款車的車主,通常是作為家庭的第二輛車,並且將它定位在城市日常通勤的位置上。那麼,聆風面臨的情況就變成非常簡單的市區A點到B點,最多是順路去趟超市或接上孩子的基本固定路線上使用。它面臨的總里程相對固定變化不大,路程很短通常只有十幾或幾十公里(當然距離遠的根本不會買它),聆風這看似不長的續航里程可以輕鬆應對單次或多次往返的。而國外中產階級居住環境又普遍好於國內,家和工作地兩點之間只需要一點或兩者都有充電樁即可滿足日常需要,無需考慮遠途中途充電的問題。

    由此可見,國外一兩百續航的聆風熱賣,國內三四百公里續航仍然焦慮得一塌糊塗的原因正是其定位不同所導致的。電動車你不可能車上多帶兩塊電瓶來增加續航里程,屁股後面拖個充電車更是可笑,大城市的充電樁也不可謂不多。關鍵是國內車主是拿電動車來替換燃油車的做法目前是不可行的。說句不好聽的,聆風的定位其實在國外相當於國內的電動腳踏車。騎電動腳踏車的人恐怕沒有誰想著跑高速或者自駕遊,他們也不會因為區區幾十公里的續航去焦慮什麼,更不會指望電動腳踏車去替代汽車。而目前我們國內的電動車主卻是面臨著拿個大號四輪的電動車去做汽車要做的所有事情,這要是不焦慮才怪了。

    所以不要單純去討論電動車主到底焦慮得是續航里程還是充電樁太少亦或是充電車位不夠的問題,這是沒意義的。因為純電動車改變的是你出行方式和用車習慣,這本不是現在它應該做的,而是被人為強加上去的。這就好比現在所有的飛機高鐵和動車全部停用,讓人們退回到只能選擇綠皮車的時代你們難道就不會因此而焦慮嗎?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就是,電動車是個很好很便捷高效的中短途代步工具,作為城市短途通勤的確有緩解城市地區汙染的現實意義。但當今電動車替代燃油車還為時尚早,技術的不成熟仍然不足以讓其成為燃油車的替代者,目前只能作為補充者存在。並且,在國內家庭唯一一臺車的情況下,純電動車並不能勝任如此的重擔。

  • 4 # 九里山外

    續航根本不是問題,只要解決充電難,做到隨衝隨走,續航還是問題嗎?國家應統一規範鋰電池標準:電壓等級、容量大小、接頭方式及尺寸規格,據此廣設換電池站,使用者付費更換電池,隨換隨走,換電站像加油站一樣方便,電動車一定會受國民歡迎而大發展。順便把電摩電池一起考慮,會更受歡迎!

  • 5 #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好久沒回答關於電動車的問題了。開了三年多純電動車的我表示,續航和充電便利性都非常焦慮,但如果非要分個高下的話,後者相對更焦慮一些。

    充電速度慢

    其實在我看來,充電不方便才是續航焦慮的核心原因。2019年了,國內市場上10萬以上的純電動車續航里程普遍提升到400公里以上,續航最長的已經超過了600公里。一臺本身不太省油的燃油車,如果趕上比較差的路況,續航也是600公里。換句話說,如今純電動車的續航天花板已經高過燃油車的地板了,同時大城市的充電樁分佈也足夠密集了,但為什麼600公里續航的電動車仍然不能告別續航焦慮,而600公里續航的燃油車卻從來沒有過續航焦慮呢?因為燃油車加油很方便,不光是加油站好找,重要的是加油是一種物理澆灌過程,3分鐘就能再補充600-900公里續航。而純電動車的充電是漸進式的化學反應,能量補給速度和加油不是一個級別。目前續航最長、充電最快的特斯拉Model3長續航版,峰值充電速度也不過是30分鐘290公里。但別忘了,充電速度會隨著電量的增加而減慢,達到80%以後會大幅退坡。Model3要想充滿600+公里續航,至少要花三四個小時。3分鐘600公里,不會耽誤你的出行計劃,但3小時600公里,勢必影響你出行的靈活性。

    一個加油站頂上千個充電樁

    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底,全北京市加油站共有1010個,燃油車超過560萬輛;充電樁共有4.2萬個(全國第一),純電動車不到40萬輛。為什麼1000座加油站能養活500多萬輛燃油車,而4萬多個充電樁服務不到40萬輛純電動車,人們還是覺得充電沒有加油方便呢?這就是能量補給速度的差距。

    一臺加油機,同時可以給4輛車加油,每輛車花3分鐘加油,續航600公里續航,理論上3小時可以給240輛車補充600公里的續航。一臺快充樁,3小時只能給一輛Model3補充600公里續航。這樣算下來,一臺加油機的能量補給效率相當於充電樁的240倍。而且上述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還是以最理想的情況來算的,也就是春秋天不開空調,電池溫度適中。到了夏天,不僅空調降低續航,電池還會因為氣溫高以及持續大功率充放電而觸發熱保護,限制充電速度;冬天,電池受低溫影響,本身續航縮水,充電同樣會限流保護,還有暖風這個電老虎。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純電動車的能量補給速度,但燃油車依然是3分鐘加滿油。

    一個只有4臺加油機的小型加油站,就算有二三十輛車排隊加油,等個十多分鐘也就差不多了,之後加3分鐘油就完事兒了。但是一個有8臺充電樁的充電站,哪怕只有4輛車排隊,你都要等一小時以上,才只是迎來充電的開始。所以,同樣是排隊,加油站和充電樁可不是一個概念。

    沒有充電樁的車主不在少數

    有人會說,自家裝個充電樁,充電不便和續航不夠的焦慮不就都解決了嗎?這話大致不錯,但問題在於,純電動車主要市場為一二線限牌限行城市,恰恰都是停車資源緊張的地區。就以北京為例,停車位數量只有乘用車保有量的一半左右,每天有不下6位數的車主為找車位發愁。

    我自己的兩個住處都有充電樁,一處暫時免費,另一處電價4毛7一度,無階梯電價,可以說用車條件相當優越了。但我作為一個正常人,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不能“記吃不記打”,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我買車頭一年也經歷了只能依賴公共快充樁的狀態,那段時間簡直如同買了個爹:冬天續航從春秋天的300+公里,縮水到120-200公里,每次續航低於80公里就要開始找地方充電了。為了少跑幾次充電站,也為了防止充電站可能有各種原因充不上電,我一個人時經常不敢開暖風。充上電還要乾等一兩個小時,而且電費還貴:國電充電樁每天7-23點電價在1.5-2元/度,按冬天百公里20度電算,一公里電費要花三四毛,和同級別汽油車的油費相比已經不便宜了,這還不算有的充電站要照常收停車費呢。

    當然,續航本身也是純電動車極其重要的指標之一,我們之所以希望續航里程越長越好,就是因為充電不夠方便,長續航不僅意味著可以降低充電的頻率,還意味著電池容量更大從而支援更高的充電功率。

    汽車的出現,提高了出行品質、加快了出行效率、擴大了出行半徑,更重要的是說走就走,想走多遠走多遠,中間不必停下等待的靈活和自如性。正是這個更高階的屬性才是汽車賦予使用者的核心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已經無比便捷的現在,仍有許多人願意花更多錢來買車開車用車的重要原因。然而純電動車在中短期內還做不到,特別是充電速度如果沒有一場革命根本無法和燃油車相提並論。現階段凡是說電動車好的,都是建立在用車條件高度理想化的前提下:家裡有充電樁,每天回家充滿電,白天上下班規律通勤,幾十年如一日,甚至因此定義電動車不用跑加油站所以比汽油車更便利。但是,如果我每天出行並不是100%那麼規律化呢?比如我下班回家沒多久,孩子突然病了/我有突發社交等等這些臨時出行需求,那麼此時還沒充多少電的電動車還能有汽油車那樣抬腳就走的便利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動漫裡,你看到過哪些感人的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