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培養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機,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精英特教育有一位9年級的學生,她在完全沒有預備的第一次ACT模擬考試中就獲得了34分的高分,超過了很多11、12年級的大孩子。大家都認為她要麼是一個天才、要麼就是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了。

    她是天才或苦讀?

    實際上她兩者都不是,這些優異的成績其實都是源自於其旺盛的求知慾、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位同學在每一堂課上都非常認真的聽講,即便老師講的內容已經學過了,她還是積極的參與,最終都能得到許多新的收穫。

    課堂上的內容她儘量當場就消化吸收,這樣在課後,她就不需要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閱讀教科書、重新學習老師已經講過的內容上,而是隻需要用很短的時間做一個快速的複習和鞏固。

    神奇筆記本

    她有一個非常寶貴的筆記本,清晰的記錄著課堂上每一個知識要點。每次練習做錯的題目,她也會把題目記錄下來,附上日期、出處,還有錯題的原因和分析。她建立的這一套成功的學習體系不僅讓她從書海題海中解脫出來,同時讓她能夠有時間來充分進行課外活動和興趣特長的發展。

    她每天睡眠9小時以上,是學校的網球隊、辯論隊、科學奧林匹克隊的主力,成為大家學習的典範。

    相比之下,我們遇到很多她的同齡人,每天都在讀書、考試、做作業、做課外練習中疲於奔命,低年級的時候還能應付得過去,拿一些A,但是升入高中後就倍感壓力,差距越拉越大。

    把握學習的最佳年紀

    這其中的問題,究其原因就是沒有用對方法、把握住培養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機,而這個時機通常是發生在6~8年級的中學階段(這個年齡階段也是學習快速閱讀的最佳階段)。在這一階段,如果能夠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循序漸進提升他們的學習層次,才能在高中階段中脫穎而出。

    中學階段是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層次的黃金階段,同時也是最後的一個機會,不容錯過。

    得A就是A嗎?

    因此,很多學生看似學會了,成績是A,但卻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能力的提高,只會模仿、死記硬背和臨時抱佛腳,不會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這些問題在中學階段不容易被察覺,往往被學生和家長所忽視而得不到及時解決。

    這樣下來的學生到高中會有一個普遍現象:聽課效率不高,理解新知緩慢,過去學過的知識點常常忘記,做作業需要用掉幾乎全部的課後時間。這些學生,平時感覺可能不錯,但是一到考試,就會大起大落,有的時候考完都記不得考題都有哪些,不知道自己做的對還是錯,成績也是起伏不定,讓家長揪心。

    這些情況都是因為高中的學習內容和進度對學生的領悟和綜合運用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前面沒有做好有效的鋪墊和提高,等到問題出現時再想辦法補救通常會為時已晚。

    把學習變成終身受用的能力

    孩子進入中學,他們的大腦也就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就像一塊海綿,從外界環境中迅速吸收水分和養分而脹大。在這一階段,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度和廣度都會得到快速擴充套件,記憶力和分析能力也不斷的提高,因此是人的一生中開展教育的最關鍵階段。

    孩子在這一階段一旦摸索到要領,掌握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就好像游泳、騎車一樣成為自身的一部分,終身受用。

    而如何把握中學的這個契機,為孩子今後的道路打好基礎、做好鋪墊呢?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學習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知其然,知道其字面意思。

    第二層:知其所以然,知道知識點、公式的由來和內涵,以及適用的範疇。

    第三層:知其然之,不僅知道知識點的內涵、由來和範疇,還會靈活運用並聯繫到其他的知識點。

    要讓學生達到最高的學習層次,必須經過系統的訓練和實踐才能實現,家長的言傳身教和鼓勵,還有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的點播,嚴格周密的學習計劃和目標,都是幫助孩子實現這一目標非常有效的手段。

    最後,精英特教育根據多年的辦學經驗給中學生及家長以下建議:

    第一:不要把目光侷限於學校考試的內容,要儘量多接觸課本以外的內容。比如數學競賽的練習,各類文學讀物的閱讀都是很有裨益的。

    第二:提高效率,訓練抗壓能力。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工作其本身就是能力的體現,我們要同步訓練學生做題的準確度和速度。

    第三:老師需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會聽課、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學生需要學會在課上集中精力,儘量體會老師的教學意圖,即時抓住要領。

    第四:提高自學水平,增強領悟新知的能力。

  • 2 # 老李的理性批判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其實質是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普通人有區別嗎?是一個非凡的大腦讓愛因斯坦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還是他透過學習使大腦發生了變化?儘管諸多研究結果說明愛因斯坦的大腦與普通人存在很大差異,但是也有不少研究認為,愛因斯坦的大腦和常人並沒有根本性的差異。其超出數值,並沒有超出多麼明顯,都在合理範圍之內

    有些人的五種感覺器官中的某一種的感覺靈敏度天生異於常人,容易成為某一方面的天才,例如視覺空間靈敏的,成為數學家或畫家;聽覺靈敏的,成為音樂家。可是思維能力有沒有天生靈敏的?思維能力是一種綜合了經驗、概念系統、好奇心、熱情、意志力、思維方法等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需要後天的培養和訓練

    經驗的豐富、概念的清晰和系統性、好奇心的開啟和注意力的集中和觀察力的細緻、熱情的保持、意志力的恆定、思維方法的正確,這些因素的綜合發展,可以讓你的孩子的思維能力增強,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所謂聰明,不外乎就是聰敏明理,對事物敏感,並且透過思考發現和明白其中的道理。愛因斯坦就是這樣的人

    不要因為你的孩子不是天才而羨慕或膜拜那些極少數極少數的天才,許許多多聰明的人或是具有智慧的人,都是在思維能力的乚綜合發展中成長起來的,而科學的進步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也主要是靠這許許多多的並非天才的聰明人的貢獻,而不是主要靠幾個天才。

    因此,啟發、培養、訓練你的孩子的思維能力,你的孩子也能成為愛因斯坦式的聰明人!

  • 3 # 若水日記

    對於中醫,我一直保持中立態度,就是不相信,不否定。

    朋友推薦了中醫,每週三、週日定時坐診,還需要六點多排隊領號。老婆去了一次,覺得挺不錯,我抱著好奇的心理,跟著去了一次。

    坐下,把脈,沒有問任何問題,就侃侃而談。

    別說,還挺神的!

    開藥,只開6天的。我說:要不多開點,每週早起排隊,挺麻煩的。

    大夫說:中醫以調理為主,根據身體情況開藥,怎麼可能一副藥吃到底?

    好吧,瞬間懂得了人生至理。

    每次去醫院看病,開一堆藥,一般吃一、兩天病就好了,這就是對症下藥。就好比學生補物理,透過刷題可以快速提升分數。但是,對孩子長久的學習有幫助沒?其實是沒有,他後面還得繼續補課。

    中醫幹什麼?透過調理,提升我們的身體素質,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就相當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孩子會學習了,養成了好習慣,就不用天天補課啦。

    其實,中醫是不要把脈的,所謂“望問診切”,很多名醫只需要看看你的氣色,就知道癥結在哪裡。

    那麼,為什麼還要診呢?

    其實是做給“病人”看的,讓“病人”覺得認真、踏實。否則,就看一眼,都不用號脈,這錢賺得也太容易了吧,純屬心理效應。

    中醫到底準不準?我不知道,也沒有發言權。但是診斷的原理,應該和教育差不多。

    學生成績差的原因,無非就那麼幾類:態度、動機、方法、習慣等。問問孩子的成績,看看孩子的練習冊,聊聊孩子平時的表現,基本就能夠把孩子的問題說出來,這是老師的基本能力。

    中醫也一樣,身體的問題,也就那麼些,每個問題都有其對應的身體反應。雖然複雜了點,原理就和做題一樣,什麼條件,就對應什麼結論(症狀),現在是有了結論,讓你把條件(原因)找出來,反推回去就行。

    從原理上來說,中醫比西醫的理念要好,一個是藉助外物,增強身體短暫的抵抗力,消滅病毒;一個是透過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西醫呢?

    因為,人,都喜歡速成!

    這是人的天性: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

    為什麼有人喜歡買彩票、賭博,而不喜歡腳踏實地去做事?因為,任何一件事,要想見到效果,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而賭博、彩票是很快可以出結果的,相當於人生增加了一個快進鍵。

    然而,事實卻是,速成絕無可能!

    三個月的工業雞,和家裡散養的走地雞,魚塘的魚和河裡的野生魚,口感的差別,入口就可以分辨出來。

    再回到看中醫的事情,醫生叮囑每週需要複診一次,根據身體變化情況調整藥方,對於這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沒有哪一種絕對的方法,告訴孩子,只要照做,就能夠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

    比如說學習,在不同階段,出現的問題是不同的。而且,不同階段,採用的學習策略也是不同的。一個60分的學生,和一個80分的學生,問題絕對不一樣,當孩子從60分提升到80分,他就必須調整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否則,進步的速度就會下降,甚至停滯不前。

    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我們鍛鍊身體的時候,也是隨著鍛鍊的進度,採取不同的動作。否則,只練習單一動作,時間長了,就失去了鍛鍊的效果。

    傳統的文化課輔導,就是開一個藥方給所有的學生,能夠吸收多少,取決於每個人自身的體質。有人吸收得好,進步快,有人吸收能力差,進步緩慢,甚至有可能把身子吃壞。

    所以,在教育這個領域,適合,大於品牌。新東方、學而思作為行業巨頭,教學質量和老師水平肯定高於平均水平,但未必適合所有學生。這也是為什麼兩家巨頭市值加起來,還佔不到整個市場容量的3%。

    教育是個性化的,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同階段,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不同問題,對於不同的孩子,處理的方法也不相同。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如何個性化?就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顧問,根據孩子的情況,不同階段,不同科目,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孩子成長的背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幫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長。

    一群人協助孩子成長、學習,其實就是降維打擊,讓孩子在同齡人的競爭中獲勝,這就是學習力課程的初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鍵盤各個功能鍵都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