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公子
-
2 # 五色土聊歷史
劉備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城府極深,是個戲精,善於表演作秀,他把大多數人都矇蔽住了,所以大部分人都認為他是好人, 當然沒有人罵他了。
能夠罵他的人,主要是分兩大類:
第一大類是老百姓,老百姓罵人,通常是口口相傳,但是老百姓又是最好矇蔽的。
第二大類是文人,文人罵人就可以透過寫文章或著書立說來罵人,相對百姓的口口相傳影響更加長遠。
透過以下幾點就能看出劉備是演技派的戲精:
陰謀一,劉備假摔劉阿斗……表面為趙雲,實際為自己。
陰謀二,劉備殺養子劉封……表面為關羽,實際為阿斗。
陰謀三,劉備託孤諸葛亮……表面託孔明,實則探孔明。
-
3 # 歷史心發現
其實劉備不能完全說沒有罵名,呂布被綁著去見曹操的時候,低聲下氣的給劉備服軟了,要他在曹操那邊幫忙說情,呂布的意思是:老哥我曾經在轅門射戟這事兒上幫過你大耳朵兄弟,現在老弟你是座上賓,老哥我是階下囚,老弟幫著老哥美言幾句,也算了了昔日的救命之恩。可素稱宅心仁厚的劉備劉大耳朵呢,好傢伙,非但不肯幫襯幾句,這哥們立馬轉過頭去對曹老闆說:“公不見董卓,丁建陽乎?”等於是提醒曹操,當年呂布認的乾爹,跟的老大都被呂布幹掉了,這一下等於直接把呂布送上了斷頭臺,曹老闆本來還唸叨著呂布勇猛過人,武力高強,可以收為己用,統一天下。這句話一入耳,方才如夢初醒,趕緊下令把人中呂布拖下去絞死,呂布心裡冤枉啊,就罵劉備是大耳賊,說:大耳賊這廝最不講義氣!”呂布罵劉備的大耳賊也是當時劉備揹負的一個普遍的罵名,看不慣劉備的人往往會這麼罵他,劉備還有一個很有名的罵名:織蓆販屨之夫。也就是罵他是出身卑賤的小生意從業者。三國演義中,東吳上層人物就是用這話來罵劉備的。雖然這只是演義,但三國志中的劉備也確實是織蓆販屨起家的,這樣罵他,顯然是不相信劉備自稱為漢中山靖王之後的嘴炮,而在重視門閥的漢魏,這種罵名也是非常有攻擊性的。所以劉備並非沒有罵名。劉備經常更換主公,但要看到其中多次都是不得已而為之,且劉備在曹操處更像是客卿而非臣下一員,且他始終自認漢臣,天下名義上都是漢朝王土,也就不存在改換門庭的問題了。而劉備在西蜀竊取劉璋的遺產,也因為沒有文人為劉璋說話,話語權全在劉備系的筆桿子手裡,自然也不會留下太多的罵名。
-
4 # 禁街虎1
呂布,長相俊美,一方諸侯,驍勇善戰,胯下赤兔馬,手中方天戟,世人譽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時無二,被稱為三國第一武將。按說此等人應該是英雄一般的存在,可惜,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極其不堪,更被張飛罵為“三姓家奴”。
劉備,師從大儒盧植,自黃巾之亂開始,跟隨了大將軍何進,青州刺史田楷,同窗公孫瓚,以及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人。甚至徐州被破,還和奪了他地盤的呂布結成了聯盟,稱兄道弟。這一點似乎很讓人無語,這人怎麼這麼心大呢?
可是人們也驚奇地發現,劉備跟了這麼多主子,竟然沒有人罵他“多姓家奴”,這是為什麼呢?呂布只跟了倆主子,又為啥落下千古罵名呢?這就要說兩人行事了。
呂布,先事從幷州刺史丁原,又歸順西涼太守董卓。並且呂布曾經認這兩位長官為義父,自己甘願做兒子。這本來就夠讓人感到無恥了,更無恥的是,最後這兩位義父還都被他親手所殺……試問,呂布所為,是人乾的事嗎?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素懷大志,常以光復漢室為口號,行事仁義,先期更有陶恭祖三讓徐州而不受的佳話,這無疑給劉備增加了不少印象分。
劉備為官清平,親近於民,深受愛戴。曹操進攻劉備,劉備從新野逃往荊州,幾十萬百姓竟然願意捨棄家業追隨,就是著名的“攜民渡江”。劉備為了這些百姓,冒著被擒的危險,每天只行進幾十里路,這哪像逃跑啊?可就是這個做法,更加堅定了百姓的心,也為他日後起家做好了最堅實的功課。此等仁君,有誰肯去批駁?
直到後來搶了同宗劉璋的益州,劉備的真正嘴臉才露了出來,可是以往樹立的光輝形象已經足以讓劉備立於不敗之地,任由你怎麼貶低,也已經無法動搖劉備的仁人君子形象了。
相比呂布流於表面的的不義,就算劉備是個偽君子,也沒有人去沒事找事的罵他了。
-
5 # 老龔166916589
演義。
。。劉備只是無能,虛偽,所創基業白費心機,而他終身不是壞人,是草莽英雄爭霸天下,智商低下被諸侯擊敗。
-
6 # 劉坤忠120
劉備一生與幾大諸侯相處,沒遭當世之罵名,反而百姓愛戴,有識之人敬重。到公孫瓚處,是看望老學長,只是客串,還結識趙雲,願意追隨。公孫瓚舉荏劉備為平原相,各自為政。曹操為報父仇,要屠徐州,劉備獨自領軍三千來救陶謙。結識曹操,邀請到許都。為拉攏劉備,見獻帝封官,一查還是皇叔,從此劉皇叔譽滿天下。怕曹操加害,脫身佔領徐州,曹操破徐州,隻身投袁紹。袁紹聽說劉備來投,領文武百官出城四十里相迎。袁紹是當時最大諸侯,以前沒迎獻帝,皇叔來了以最高禮儀相迎。劉備來了對袁紹沒有好處,還間接使袁紹損失兩員上將顏良文丑,劉備擔心遇害,脫離了袁紹。向南到荊襄,投靠宗族荊州牧劉表,劉表屬下反對,劉備是喪門星,走到那那裡倒黴。劉表有自自己的想法,劉備兄弟都是英雄,曹操即將進犯荊州,拿劉備到荊州北新野縣去抵抗曹操,免得人家說我無容人之量。劉備在新野軍民一心,立住腳跟,深受百姓擁護。赤壁之戰後,劉備攻取零陵,桂陽,長沙三郡,有了立足之地。張魯進犯西川,益州牧劉璋屬下張松,法正為個人利益,賣主求榮,建議請劉備入川,劉備奪取益州。劉備幾度易主,也不是君臣關係,主僕關係,只是暫時客居關係或特邀佳賓,世人對劉備的過往沒有誹議,只對他復興漢室之志深表欽佩。
-
7 # 明越清泉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所謂背主?實是蹈光養晦,以待時日。世人明白此中道理,況先主仁義侍人,占人和之位。無人罵他。
-
8 # 方圓論壇
我們在反過來說《三國時期》,實際上三國時期多次易主的人也不在少數。比如呂布這個著名的“三姓家奴”。還有蜀漢之主劉備,在毫無根基的時候也曾多次依附於其他諸侯。再有就是曹魏陣營的名將張遼。張遼先後追隨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最後才跟隨了曹操。但為什麼像劉備和張遼這樣多次易主的人不受指責,而呂布卻被釘在恥辱柱上呢?原因非常簡單。不論是劉備還是張遼,他們在依附於別人的時候並沒有過赤裸裸的背叛。也就是說能合得來就繼續走一塊,合不來就“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而且他們只是主從關係。
呂布則不同。呂布是直接認了乾爹的。呂布的舉動無疑就是弒父。而且呂布每次背叛一個人的時候都會殺掉之前的義父,接收他們的勢力。這種明目張膽弒父之人肯定不會有什麼好的評價。就好像在現代社會你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別人不會說你什麼。但你跳槽的時候帶著原公司的秘密到了原公司競爭對手那邊,這樣很多人就會說你不是個東西。道理都是一樣的。“良禽擇木而息”別人不會說什麼。但是你走的時候把樹也給砍了這就過分了。
再有就是宣傳這方面。劉備和他的祖宗劉邦在性格方面很是相似。同樣的是“真小人”,而且還是演戲的高手。劉備在人前人後都是一副想要匡扶漢室的模樣。而匡扶漢室對於主流來說就是正義的。所以劉備做什麼事情別人都會下意識的替劉備往回圓這個事情。會不由自主的替劉備找藉口。因為你對於劉備的印象就是一個忠義之人,所以不相信他會背叛。而呂布則不同。呂布名聲太臭了。多次易主不是為了強力就是為了女人。而且行為過於惡劣。自然而然的呂布的所做的一切也就成了負面典型。
-
9 # 歷史漫談君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劉備頻頻易主卻沒有背上罵名,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劉備很有心計,表面上忠厚仁義,實則老奸巨猾。最著名的就是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劉備託孤諸葛亮,實際上是試探諸葛亮的忠心。
雖然劉備被別人打的到處跑,但是,劉備不斷地自我標榜忠厚仁義,以德服人,就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 大家都覺得劉備是個好人,甚至不少人被劉備耍的團團轉。
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 劉備之所以不敢接盤,就是因為當時他的實力實在是太弱,在這些地方又素來沒有威信,說不定沒當幾天老大,就被人幹掉了。沒有更好的辦法,所以劉備就繼續跑了。
其次,劉備會做人,做事留三分,話不說絕,事不幹絕,不跟人輕易翻臉。呂布外號是三姓家奴,但是他每背叛一個人,就要把那人幹掉,手段殘忍無比,所以很不招人待見。但劉備不一樣,雖然劉備也是職業跑路員,但他好歹是有底線的,就是好聚好散。雖然不跟著你幹了,但是還沒跟你翻臉,日後見面好說話。
就算呂布那樣反覆無常,兩面三刀之人,劉備都能把他哄的一愣一愣的,直到呂布死前劉備才跟他翻臉,那跟其他人的關係,自然就不用多說了。
第三是因為劉備的身份和正統性。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起碼是劉氏後裔,漢獻帝也得稱他一聲皇叔。劉備跟諸侯們拉交情,比如劉表劉璋等人。這樣別人還會因為劉備的特殊身份高看他一眼,而並不把他當成喪家犬看待。
當時正處於東漢末年,東漢雖苟延殘喘但還沒有滅亡,人心思漢,而劉備正好順應眾人的心思,打出匡扶漢室的旗號,就無形中給自己加上一層正統光環。這樣那些原本是漢朝官員的諸侯,樂得接受劉備,甚至有人想從劉備身上撈點好處,比如張魯就想讓劉備保舉他為漢寧王。
可他們哪知道劉備簡直是空手套白狼,你黑他更黑,所以往往好處沒撈到,自己的地盤還會被劉備佔了,真是有苦說不出。
劉備心眼很多呀!
回覆列表
為什麼劉備做的事情和呂布差不多,但是呂布留下罵名,劉備卻沒有留下罵名呢,這就是劉備和呂布的不同之處了。
首先劉備是個比較重視名聲的人,從討黃巾開始,除了公孫瓚是他去主動投靠的,但是也不是認公孫瓚為主了,相當於幫忙,因為劉備之前於公孫瓚是同學,所以在公孫瓚的時候沒有留下罵名。
在後面區別的地方,都是因為他吧名望養起來之後,別人請他過去,比如孔融。再比如說陶謙,都是在危險的時候他過去的,這就不算是投靠了,後來的曹操是因為沒辦法才跟著去的,“衣帶詔”事件發生的時候離開曹操,而且那時候劉備也沒有認曹操為主。
更不用說袁紹、劉表了,而且當時劉備只認為漢室漢獻帝是君主,所以對於投靠別人,而後離開,只是想有個棲身之地,好對抗曹操。劉備沒有認任何人為主,和呂布是不一樣的,呂布是先認丁原為主,後來背叛丁原改投董卓。劉備更像是一個合作者,只不過沒有其他人那麼大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