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eliciousLZW
-
2 # 熱情冷文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情況,但總體來說,年紀越大的孩子越應該獨立,慢慢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
首先,獨立不等於孤立,要主動親近父母。有的孩子上學時已經大部分時間與父母分隔兩地,獨立得比較早,工作後更是忙的無暇顧及,甚至說結婚生子後與父母徹底活成了兩家人,還美其名曰獨立,其實只是為自己的自私推卸責任。父母已老,對於兒女關心照顧的心不減,只是有心無力,如果此時兒女不孝,不主動親近父母,大多數父母會選擇沉默,不去打攪兒女。要消除父母這種給子女添麻煩的心理,就要主動親近父母,讓他們明白,和他們相處,我們會更快樂,不管我們走多遠,能力多大,都是需要他們的。
其次,真正做到老有所養。父母年事已高,很多老人喪失了經濟和生活能力,這一點不容忽視,不一定給父母最好的東西,但要父母老有所依,就要承擔起責任,負責一部分必要的經濟開銷,同時也要理解老年人的生活,從生理和心理上照顧到父母。比如定期體檢,生活用品採買,承擔醫藥費,或者帶老人出去遊玩。
最後,理解父母是對下一代最好的教育。很多家庭教育並不是來自於家長的苦口婆心甚至於棍棒,言傳身教對於孩子至關重要,對於年老父母的理解,會直接作用於下一代,讓他們從小學會關愛親人,學會換位思考和感恩,等等。
有句話叫做,父母猶在,人生尚有出處。父母表達愛的方式各種各樣,但終究是希望我們能好好過一輩子,真正無私不求回報的愛要懂得珍惜和感恩,別做餘生後悔的事。
-
3 # 我是李雲龍啊
嗯,我覺得是在保持尊重的同時,然後去進行平等的對話,這個是我覺得最理想的親子關係,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那我們身為父母的子女去尊敬贍養他們,這個是我們的責任,因為他們從小養大我們,所以,在保持這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剩下的就是與他們去平等的交流和對話了,因為我們自己會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父母也會有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這些而不同的人,我們的價值觀一定會發生衝突,而當發生衝突的時候,我覺得我們應該去做更多的交流和溝通,而不是透過爭吵,或一些不好的情緒來解決這樣的問題,那樣只會傷害彼此,而我們如果去進行平等的對話的話,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對方是如何考慮的,如何思考的,又是怎樣去看待這個問題的,這樣會讓我們發現更多,無論為人子女還是為人父母,我覺得都應該把對方當成一個親密,卻又陌生的人來對待,這樣能夠讓我們的關係更加的親密
-
4 # 唯一先生
我們長大的同時父母已漸漸老去!
父母臉上被歲月沖刷的溝壑寫滿了滄桑;
父母當年烏黑髮亮的秀髮已被生活塗滿了灰白;
父母當年日行百里的雙腿也日漸蹣跚;
…………
而我們從嗷嗷待哺,到青春年少,再到如今而立之年,已為人父。我所擁有的一切是父母燃燒生命的光輝築就的。
我們怎麼回報呢?我們無以回報!
我們能像父母教我們咿呀學語時那樣耐心的對他們嗎?
我臉紅的說:我做不到
我們能像父母指正我們的錯誤時那樣包容他們嗎?
我臉紅的說:我也做不到
對於父母的付出,我們能做到的不及他們分毫!
那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放下手機,給父母打個電話
改下行程,陪父母坐坐
背起行囊,帶父母到處轉轉
…………
那我們怎麼和父母相處呢?
把時間放慢,把心態放平,耐心,耐心,耐心
把脾氣收下,把心胸放寬,包容,包容,包容
謹以此篇獻給我摯愛的父母!
-
5 # 清水養漁
記得鏘鏘三人行節目中馬未都先生說過一段話特別有道理。“親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親。”親人有時候也要象對待客人那樣,保持一定的距離。
我和兒子的關係沿襲著父親和我的那種方式,兒子七歲上一年級開始,我們就當是朋友相處,家裡的事能說明白的也參與意見。你別說這麼點的孩子不懂事,只要你拿他當朋友看,他什麼都知道。
我和父親也是這樣,他七十多了,我也經常把工作的事給他聊聊,他的經驗還是有很大參考價值的。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你越瞞著,他越好奇。越不溝通,心理距離越遠。
-
6 # 清冷白月光
長大了才知父母的不容易,長大了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長大了才知父母的期盼,長大了才知歲月太匆匆父母都會老總有一天會離開...
年少不知事的時候,總調皮搗蛋,總惹事闖禍,那時沒少捱過父母的打罵,被揪著跟人家賠禮道歉,父母不知道給人家說過多少好話,那時候不喜歡跟父母相處。
年少讀書的時候,總貪玩遲到,上課說話開小差,午睡溜出來被老師抓回來,老師把父母找來又少不了向老師表態說好話,回去也少了挨頓揍,那個時候就很害怕跟父母相處。
到了高中的時候,父母格外關心我的成績了,每次考試都要過問,考不好的時候格外慌張,那個時候根本不想與父母相處,總是逃避著。
大學畢業工作後,父母又開始操心我的終身大事,沒少嘮叨,有時感覺喋喋不休,也沒少張羅著相親,那時候和他們相處覺得是煩。
成家後,跟他們相處少了,他們也還總是問工作問生活,問著柴米油鹽之類的事,有時候覺得他們挺可笑的。
而現在不惑之年的我才覺得,以前跟父母的相處的感覺自己是多麼渾蛋,也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吧。明白父母的所有用心,父母老了,疲憊了,現在也不說我了,我反而很懷念以前他們的嘮叨和管教。
養兒方知父母恩,面對兒子,我又何嘗不像他們一樣操心和嘮叨,所以在今後的歲月,面對年邁的父母,我會多抽時間好好和他們相處,陪他們說說話,曬曬太陽,帶他們到處看看,陪伴他們讓他們開心地安度晚年。
祝願他們能健康長壽!
-
7 # 清思殿漢服造型工作室
越長大的我越不喜歡和父母相處,越長大的自己越不可愛,不是那個要媽媽抱,撒嬌的女孩,也不是媽媽長媽媽短,每天跟著媽媽身後什麼事都會說的女孩,而是一個父母幾號生日都忘記的女孩,是一個嫌棄媽媽說活囉嗦的女孩,是一個半個月都不和自己媽媽聯絡的女孩,是一個現在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想給自己倆耳光的女孩。
這些事情我一直在做,直到生命中一件不可預計的事件發生,讓我隨之改變。
96出生的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我的媽媽也是農村的,還沒有讀個幾年書。我記得讀書的時候,我買一隻筆,一本書,她都會從我的零花錢裡面扣。她非常節約,對我,對哥哥,對自己都是。我很討厭她的節約,她讓我丟臉,因為我沒有其他同學的新衣服,新鞋子。她每天都有自己忙不完的活,她從來也不來學校看我,這讓我一直很不理解,我認為她不愛我。
我的爸爸是一個木匠。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就每年的外出打工,春節回家春節過後出門。我對他的影響非常少,只知道每次回家就有我喜歡的大白兔奶糖,好多零食。他很少打我,但我非常害怕他,害怕的每次都不和他說話。因為有一次我看見他用家裡擀麵的棍子打我哥哥,把腿都打折了。後來長大才知道,我哥不想留在家裡,想去別人家裡做上面女婿。
18歲的我還沒有高中畢業就出來打工了。我現在還記得那一天,我父母做了一桌子的菜,把吃過的,沒吃過的都弄上了飯桌,他叫了一倆車接我和哥哥去城裡坐車。我坐在車裡媽媽在車外,她不停說:“在外面聽話,聽哥哥的話”一邊說一邊流淚,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媽媽的眼淚。她愛我,愛的深沉。但當時的我只想著去飛,忘記了和媽媽好好地掉別。
自己當時年級太小,工作老是犯錯,每次委屈的哭泣,委屈的抱怨和媽媽說:“我要回家媽媽。”媽媽總是說:“孩子你要去學會接受,出生社會的那一刻你不是小孩了,媽媽不能幫你。”我每一次都沒有成功的回家。後來我真的適應了社會,適應了工作。卻學不會和自己父母交流了,父母每次打電話給我的時候也說不上倆句話。
前幾年我打工過年還會回家,後來倆年也不愛回家。一回家父母說:“李家,張家兒子怎麼怎麼樣,家裡條件好,可以看看。”我非常不喜歡,說他們:“老古董,老思想。”還會說一些媽媽流淚,爸爸打我的話。
我從來沒有想過父母會老,會生病,會需要我。我覺得媽媽爸爸還很年輕病魔不會找上他們的。2017年10月24號哥哥給我打了一通電話叫我回家,我還不願意當時我存了幾萬塊錢一直想去上海完成我的夢想。後來哥哥和我說爸爸得了帕金森,我從來沒有聽過,當時的我馬上上網查了一下帕金森,不會危及生命。我還是回家了,我怕將來自己後悔今天沒有回去。回去的我沒有想到已經這麼嚴重了,爸爸的左腿已經僵硬了,行動不便,說真的那是我一年零九個月沒見過自己爸爸媽媽,在記憶裡那個身體硬朗的爸爸,何時變得這樣了,媽媽的黑髮為了爸爸何時變了白髮。我的內心崩潰,情感一下控制不住哭的上街不接下氣。
在幾天過後,媽媽告訴我爸爸患上了非常嚴重的憂鬱症,每天都想要自殺,那個時候我每天都會做夢爸爸不見了,從此以後沒有人為我撐腰了,為我和別人爭吵了。媽媽還告訴她早就想告訴我,爸爸不讓,說對不起我,說讓我在外面吃苦,現在她有能力去實現她東西了讓她去,家裡家外全靠她一人撐著。她還說:“女兒,媽媽給你存著錢,好幾萬呢!等你爸爸好了就去上海啊!現在媽媽放心你一個人生活了,去了不要談朋友,外地的不靠譜,到時候父母幫不了你。”
我不知道一向那麼節約的媽媽會一下拿出好幾萬塊錢給我,我不知道原來她說的話不是不關心自己,而是因為希望自己獨立,給我相親也是希望自己不要遠嫁。
今年我找了一個本地的男朋友,爸爸病情也控制了,最後我沒有要媽媽的錢,我希望靠自己,媽媽說給我留著當嫁妝。
子欲孝而親不在,樹御風而禁不止最後我想說:“我們在慢慢的長大,父母也在慢慢的變老。我們的世界父母可能不能理解,你不知道怎麼和她說,希望你和爸爸媽媽能夠說說話,父母那一顆愛你的心你不能辜負,不要等父母正真的逝去那一天,你才記得想和自己父母好好的說說話。
人長大了,好像越來越不懂得怎麼跟父母相處
壓力大,不敢說,怕他們擔心,
說了又怕他們問著問那的,很煩,心煩
也不希望說了之後,他們問得多,心煩,自己就對著他們發脾氣
不希望有隔閡。
是我們還不成熟嗎?但是在父母眼裡,孩子不就是永遠的孩子嗎?
我們的成熟,就是覺得,難過自己扛著,壓力自己承受,好像和朋友之間還有更多的話題,朋友更能理解我們的處境和難處。
“報喜不報憂”成為了和父母相處的模式
回覆列表
首先,怎麼樣相處?不知道小編這樣問,是跟父母有什麼矛盾還是什麼?才會問這個問題呢,中國傳統美德,孝順,是很重要的,養了你這麼長時間,現在父母老了,手腳不便了,就要靠子女了,首先人一老,身體機能下降,體弱多病,耳背,眼花,就會發生,首先我們要有耐心,聽不見了,我們就靠過去,再多說幾遍,還有,最關鍵的事,多陪陪父母,父母是你最輩子最親最親的人,多給他們關心,愛護,你會發現,隨著我們長大,父母越來越像小孩子了,也會發脾氣,多給予愛,多陪陪父母嘮嘮嗑,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