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至於心

    論上應該可以 因為生長激素是促進人體骨骼發育的,但如果在骨骼發育時期(男二十二週歲前,女二十週歲前)生長激素分泌嚴重不足,便會引起侏儒症。

    但如果在發育時提內生長激素分泌正常的情況下為了增高而額外攝入生長激素,若先天遺傳允許,那麼也許可以比年齡段相應身高的預想要高一點。

    副作用是:外界射入激素後,人體將少產甚至不產激素,這樣的話那後半段的發育期就得靠藥物維持了。也有可能如一樓說的加快骨後線閉合,由於骨骼生長過快,引起營養不良,缺鈣尤為明顯。

    對於身高的要求,常人來講還是順起自然的好。

  • 2 # 貓可愛coco

    作者介紹:

      王春林,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

      從事小兒內科疾病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20餘年,擅長診治矮小問題、生長激素缺乏症、肥胖症等內分泌疾病。

      在兒科看診幾十年,我的主要患者是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孩子。雖然家長們帶孩子來看診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最被關注的還是身高問題。

     一則真實案例:孩子檢查一切正常,就不需要治療了嗎?

      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去年8月份,一大早上有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星星來看診,她說因為工作忙,一直忽略了孩子的身高問題,孩子是有點矮,但她覺得再等等孩子總會長高的。前一天星星迴家哭說小朋友們都叫他“小矮人”,她拿尺子幫孩子測量,發現5歲的星星身高只有103cm,感覺問題比較嚴重了。為此,星星媽媽一晚上都沒睡好,趕緊帶孩子來看診了。

      我查了一下身高、體重百分位曲線圖,5歲男孩的平均身高為111cm,星星的身高,正好在其同齡人平均身高的第三百分位。我們為星星安排了一系列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是特發性矮小,建議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媽媽表示不理解,她認為孩子吃得好,睡得好,各方面檢查都很正常,那就說明沒有病。既然檢查顯示生長激素不缺乏,等幾年也許就長高了,沒必要使用生長激素。

      其實,在門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認為只有缺乏生長激素的孩子才需要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不理解為什麼孩子生長激素不缺乏還需要注射生長激素?由於家長的不理解,讓一些孩子錯失了長高機會,等孩子骨骺閉合後再後悔就晚了。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給大家講解一下,並非只有生長激素缺乏才需要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特發性矮小:生長激素不缺乏也需要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我們知道,除了先天遺傳因素,飲食、睡眠、運動等後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也很大,哪怕父母不高,好好發揮後天影響因素,也能讓孩子獲得滿意的身高。但如果孩子身高低於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健康兒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數,或低於2個標準差(-2sd)以下,說明孩子已經屬於矮小范疇,身高已經落後得比較多,靠飲食、運動、睡眠等身高管理手段已經很難實現追趕,需要使用藥物進行干預治療。

      像上述星星的診斷情況,他屬於特發性矮小,是指目前為止尚不能明確病因的矮小。特發性矮小是兒童期身材矮小的最常見原因,佔所有矮小患兒的60%-70%左右。從臨床特徵上來看,特發性矮小的孩子出生時正常,四肢和脊柱正常,身體比例正常,沒有慢性器質性疾病,沒有心理疾病,飲食上也很正常,做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的話,生長激素分泌峰值在正常範圍內。也就是說,孩子看不出異常,也檢查不出任何病變因素,就是身高比同齡人矮小。

      由於特發性矮小在臨床上暫時還無法明確病因,不少家長就從字面上理解,認為特發性矮小不是病,抱著“晚長”“二十三躥一躥”的傳統觀念等著孩子躥個兒,一直觀望到十四五歲,甚至十七八歲,等孩子骨骺閉合了,才開始找治療辦法,但此時已經晚了。特發性矮小的孩子,不妨礙正常生活,但可能對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造成影響,比如矮小孩子可能會膽子比較小,社交上有一定的困難,會在就業、婚戀等事情上遭遇一些挫折,嚴重的話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當孩子因為個子矮來看診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安排做一系列檢查,其中的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是用於檢查孩子的生長激素是否缺乏。但是激發試驗只能反映生長激素分泌峰值是否正常,沒辦法反映生長激素分泌總量和生長激素的活性是否正常,更不能反應生長激素-胰島素生長因子軸的功能是否正常。在特發性矮小的孩子中,可能有部分孩子屬於生長激素分泌紊亂或是對生長激素敏感性不足,或者是生長激素轉化為IGF-1時存在某種缺陷。

      對於特發性矮小的孩子,雖然生長激素不缺乏,但也可以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幫助孩子長高。2003年,美國FDA就批准特發性矮小為重組人生長激素的治療適應症,補充外源性的生長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孩子體內的缺陷,從而有效幫助孩子長高。

      美國FDA批准的生長激素治療適應症

      除了特發性矮小,美國FDA先後批准了慢性腎功能不全、Turner 綜合徵、Prader-Willi綜合徵( PWS) 、小於胎齡兒( SGA) 、SHOX基因缺乏及Noonan綜合徵等幾種非生長激素缺乏的矮小相關適應症。

    生長激素幫助孩子安全有效長高

      星星的媽媽四個月後帶著孩子再次來到門診,決定給孩子使用生長激素。她聽了我的解釋,也從多個渠道瞭解了一些資訊。同時她觀察到,回家考慮的這四個多月,孩子只長了1釐米,粗略來算,孩子一年差不多隻能長高3釐米左右。雖然每個孩子的身高增長速度不太一樣,但卻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3歲至青春期的孩子每年平均要長5-7釐米,星星本就個子矮小,每年長高的速度又落後一大截的話,跟同齡孩子的身高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靠自身肯定是追趕不上去了,還是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比較靠譜。

      作為醫生,我的責任就是實實在在地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每次遇到家長帶著骨骺已經閉合的孩子來看診,都覺得十分可惜,看到家長後悔的表情也會覺得遺憾。如果我們的家長們,能更關注孩子的生長髮育,早點帶孩子來看診,早點進行干預治療,那該有多好!

      真心希望七個小矮人只出現在童話故事裡,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健康長高。這裡也要呼籲廣大家長,面對孩子的生長髮育,要多一些科學的學習和判斷,少一些自我認知,畢竟耽誤孩子長高就是耽誤孩子的一生啊!

  • 3 # 南巷清風oo

    茅江峰,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從事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二十餘年,在矮小問題、青春發育、甲狀腺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診治方面,具有豐富臨床經驗。

      很多家長也許對性早熟的概念略有耳聞。簡單來講,性早熟就是指青春發育提早發生。我們在日常接診的時候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媽媽帶著女孩子來看診,說孩子乳房有點疼,過來檢查。

      孩子的青春期是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的生殖系統漸漸發育成熟,從孩子過渡到成人的階段。正常女孩子9-10歲乳房開始發育,男孩子10-11歲睪丸開始發育,如果女孩在8歲前、男孩在9歲前出現性發育徵象,就有點過早,提示“性早熟”,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疾病。

      2018年,7歲的萱萱由媽媽領著來到我的診室。媽媽說是瞞著家人來醫院的,因為家裡人覺得孩子除了胖一點沒啥其他毛病。但是媽媽每次給孩子洗澡時,只要碰到胸部,孩子就會叫疼,還能摸到硬塊。媽媽覺得實在不放心,帶孩子來看診。

      給萱萱做完檢查,我們就發現這孩子是一個性早熟的病例。胸部硬塊和一摸疼痛,是因為乳房開始發育了。對於性早熟的孩子,國內外公認的治療辦法是使用GnRHa(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抑制劑)來有效抑制性發育的程序。檢查發現,萱萱的骨齡9歲,比實際年齡大2歲,骨齡明顯提前,預測孩子的成年身高不到150cm,因此建議GnRHa治療同時,聯合使用生長激素,來促進身高增長。

      萱萱的媽媽有點困惑,萱萱現在7歲,身高127cm,目前看著並不矮,在同齡人當中甚至還有點偏高,為什麼需要用生長激素呢?

      這也是很多家長的困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的原因。

      1)性早熟的孩子現在看著並不矮,為什麼終身高反而會矮呢?

      這個問題,用跑步的例子就能很好的說明。想要跑得遠,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充足的時間,一個是較好的速度。身高的增長也一樣。要達到比較滿意的身高,一方面是要儘可能地延長生長的時間,另一方面是要保持較好的生長速度。

      在生長速度一致的前提下,孩子的生長時間越長,終身高就會更高。而性早熟的孩子,因為青春期的提前啟動,縮短了生長的時間。雖然因為生長激素和性激素的共同作用,孩子的身高會有一個高速增長期,讓他/她看起來並不矮,甚至還比同齡人高一些。但性激素的作用,也讓孩子的骨骺加速閉合,生長潛能被提前消耗殆盡。當別的孩子還在穩定長高的時候,這些孩子的骨骺已經閉合,身高停止增長,導致終身高不理想。

      像萱萱的情況,她雖然身高127cm,在當下看著並不矮。但是,她的性發育程序已經啟動,骨齡提前2歲。如果不干預治療,她會在接下來兩年左右加速骨骺閉合,然後停止長高。與此同時,她的同齡人可能才剛剛開始性發育,跟她相比,多了幾年的長高時間。兩者比較,萱萱的終身高會矮於同齡人。

  • 4 # 渴望愛

    應用生長激素治療的療程一般都較長,所以要遵醫囑定期複診,監測生長速度和相關血清指標,才能保證治療的效果。由於生長激素本身參與體內各種代謝,因此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孩子

    定期複查 需要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每 3 個月或遵確保療效

    醫囑定期到醫院複診,測量身高、體重,並進行甲狀腺功能、空腹血糖、IGF-1等相關指標的測定,以評定治療效果並檢測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的生化指標。

  • 5 # 相思無從寄

    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統計,中國兒童矮身材的發生率約為 3%。據《人民日報》報道,全國 4-15 歲的矮身材兒童總數約為 700 萬。然而據統計,大眾對矮小可以治療的知曉率僅為 1%,矮小兒童到醫院的就診率僅為 8%,治療率不足 3%。90% 的矮小兒童有自卑、抑鬱等心理障礙,成年後面臨生活、就業、交際、婚戀等沉重壓力。

    另據調查顯示,90% 的家長不知道兒童生長髮育的基本規律;65% 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盲目聽信廣告宣傳,給孩子吃所謂增高補品;30% 的家長在孩子生長髮育遲緩時盲目樂觀,固守“晚長”老觀念;還有些家長對正規干預治療存在疑慮,耽誤了孩子身高最佳干預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和女生約會時,如何選擇合適的約會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