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身世飄零雨打萍

    水質較肥,水中浮游植物微囊藻呈優勢種群並大量繁殖時在水面形成一層翠綠色的水華,俗稱“湖靛”。微囊藻大量繁殖、死亡,蛋白質分解產生羥胺、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易毒死養殖魚類。藍藻大量繁殖時,晚上產生過多二氧化碳,消耗氧氣;白天光合作用,pH值上升到10左右,此時魚體內硫胺酶活性增加,體內維生素B1分解加快,導致魚體缺乏維生素B1,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系統失靈,興奮性增加,急劇活動,痙攣和身體失衡。應注意調節水質,不使水體過肥,pH值過高。使用過程淨化模式,可以防止水體過肥,減少藍藻發生。

  • 2 # 綠水青山

    水產養殖過程中藍藻水華危害如下:水華初期藍藻大量繁殖,水體透明度降低、水體產生異味,PH值升高。當水華進入衰亡期,藻類大量死亡,死亡之後的藻類被硝化細菌降解,而在降解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氧氣,導致水體氧氣不足。而藍藻部分種類能分泌藍藻毒素,當人直接接觸水體或者毒素進入水產品間接進入人體時使人體產生疾病。

    當水體富營養化時容易發生藍藻水華,特別是夏天更容易出現藍藻水華,要預防藍藻水華就要解決水體的富營養化,減少水體中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引入。1、利用水生植物如大薸、鳳眼蓮等將水體中的營養物質進行固定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2、人工湖主要用來養殖,因而在養殖過程中投料時防止餌料過剩或者投餵天然餌料。3、定時換水或改用流動水進行養殖。4、定時清除淤泥。

  • 3 # 農牧生態迴圈實踐者

    水產養殖過程中藍藻“水華”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控?

    藍藻水華,被稱為水產養殖的殺手!有些水產養殖的朋友甚至“聞藍色變”,其危害由此可見一斑。

    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或藍細菌;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又叫粘藻。

    在藻類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如微囊藻、念珠藻、魚腥藻等。藍藻沒有 細胞核,細胞中央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色素均勻的分佈在細胞質中。

    實際上,它是光合型細菌中的藍細菌,習慣上大家一直稱其為“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原核微生物。湖泊發生水華時常以藍藻綱為主,經常大量出現的有微囊藻、魚腥藻、顫藻等藍細菌。

    高溫期來臨,養殖也到了中後期。隨著投餵加大,池塘內有機質增多。加上近期連續強光,高溫,微風,如果前期管理不到位,調水意識不強,則藍藻爆發的危機在加大!

    如我們經常見到的,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和海洋發生的赤潮對應)。

    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蝦的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簡稱MC),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MC耐熱,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炭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炭淨水器對被汙染水源進行淨化。

    作為一個被稱為世紀癌症的世界性難題,藍藻治理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辦法。有的在“滅藻”的同時,對於水產養殖也造成了極大危害,並且造成了水質的二次汙染,後果堪憂。

    今天,我們在這裡重點談一下藍藻的危害及危害原理,結合危害,再談一下“防控措施”。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孔繁翔在一篇報告中指出了藍藻水華的危害:導致沉水植物難以生長;藍藻大量生長死亡腐敗後氣味難聞,破壞景觀;死亡分解耗氧過多,導致其他水生生物缺氧死亡,區域性湖區大量堆積死亡,破壞水源地水質;分泌毒素,直接危害水生生物生存與人類健康。

    下面略微展開一下藍藻水華的主要危害:

    1、 改變水體中的氮磷比例,爭奪營養。藍藻有些種類具有固氮能力,能夠利用空氣中的氮氣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從而改變水體中的氮磷比,所以藍藻的發生和水體的營養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關係。其大量繁殖,又導致水體中營養元素比例更大的失衡。

    2、 影響水體生態環境,增加食品安全隱患。在一些富營養化的水產養殖水體中,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

    例如微囊藻夏季高溫季節大量繁殖,在水體表層形成一層厚厚的類似於油漆樣的物質。藍藻成片死亡堆積在一起會出現惡臭氣味並且還能產生很多有害的細菌等,從而導致水體養殖生物出現各種疾病。

    不但會發出惡臭味,且含毒素的藍藻細胞在水體中漂游,當與某些懸浮物絡合沉澱,或被養殖物件捕食後,隨其排洩物沉澱,在池塘底部富集,對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3、 阻礙水體中氧氣流動,導致溶解氧減少。藍藻的大量繁殖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大量耗水中氧氣,造成對蝦/魚類的死亡。藍藻繁殖過盛,會抑制其它藻類生長,造成溶氧、pH值等晝夜變化劇烈。

    藍藻一旦成為優勢種群,就會嚴重破壞水體物質平衡,使得表層以下,其他種類的藻類很少。溫度越高藍藻繁殖越快,光合作用強烈,引起水體的pH值急劇升高,高pH值的水體更適宜藍藻的繁殖。所以這樣就會形成惡性迴圈,造成溶氧、pH值等晝夜變化劇烈,不適宜水生動物的生長髮育,甚至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4、 產生有害有毒物質,影響養殖動物生存。藍藻很多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藻毒素(簡稱MC),能直接對魚蝦類產生毒害。藍藻在進行生命活動時,產生含有胺類化合物的外毒素,這樣對正常的養殖物的正常新陳代謝產生阻礙,導致快速死亡,並且很難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救治。

    長期暴露於富營養化水域中的水生生物或水產品體內有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富集,並透過食物鏈危害到人類。常見症狀譬如視力模糊、面板刺激、嘔吐、粘膜起泡、肌肉和關節痛、腸胃炎、肺臟實變、肝腎損傷和各種各樣的神經性影響,嚴重時可以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發生不可逆的病理變化,導致死亡。

    微囊藻毒素性質穩定,普通的食物烹調並不能降解,食用後危害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其潛在的威脅不容我們忽視。

    5、 藍藻中個別種類不但活體帶毒,死亡個體分解後,仍會產生生物毒素,如藍藻毒素、羥胺、硫化氫等物質。毒素量多時可直接造成養殖物件中毒死亡。所以,經常有人採取“殺滅”藍藻的做法,最後藻沒殺完,反而導致養殖動物“藻毒素”中毒,損失慘重。

    6、 許多藍藻外層包被一層膠狀物,不易消化。魚/蝦誤食後,極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導致免疫力下降,極大地增加了養殖動物的患病機率。國內外都有資料報道,認為藍藻體內含有一種抗胰蛋白酶的物質,魚類和其它水生動物攝食後不僅難以消化,還產生毒副作用。

    透過多年的實踐後,人們現已認識到,治藻的對策應該是除藻,而不是滅藻,應將藍藻清除出水體外,而不是在水體中殺滅。滅藻的方法很多,但除藻的辦法不多,可謂“滅藻容易,除藻難”!

    現在多采用的無非是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類。

    就個人的觀點,不太推薦化學方法,對水產養殖來說,負面效應比“殺滅”藍藻本身還大。

    我個人建議的是“物理移除 + 生物競爭”法。

    1、 採取積極的物理/機械專業,將藍藻一部分移出養殖水體。

    a) 晴天下午用水泵抽取中上層含藍藻的表層水,或條件允許直接排掉較多的下風口表層水;晚上,抽取下層水。

    b) 第二天,換入新的、富含有益藻類的水。追富氮少磷的肥。

    2、人工補充微生物、有益藻類,建立新的菌相、藻相平衡。

    a) 有條件的,可以補充小球藻類的補藻產品,多加一倍的量。

    藍藻生活在水中,也受到外界環境和其它藻類的影響。如果水體中矽藻、綠藻、隱藻等藻類多了,水體藻相均衡,藍藻基本上不會大量繁殖。藍藻大量繁殖時,培植其它藻類,其它有益藻類一旦繁殖起來,藍藻就會慢慢減少,直至其消失。

    此種方法也是一個生物競爭的過程,比較慢,但水體指標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不會對養殖動物造成大的影響。

    b) 補菌:藍藻與一種或一類細菌在對生存環境上的營養元素的利用上存在競爭關係。那麼在養殖池塘潑灑有益菌生物製劑,一旦有益菌佔了優勢,藍藻就會死亡,並且被有益菌在有氧環境下分解掉,不會產生藍藻毒素,不會對水體和養殖動物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給客戶的建議多是採用芽孢桿菌、乳酸菌、異養反硝化菌等複合投放。

    採用此方法,如果不出現藍藻大量死亡,甚至可以不用給水體解毒和改底。用有益菌處理藍藻,需要有益菌先繁殖併成為優勢菌群。要與藍藻共生的細菌競爭,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見效會比較慢。但在整個過程中水環境不會產生劇烈變化,變化是緩慢的、溫和的,養殖動物不會應激或中毒死亡。

    藍藻不適宜的處理方法

    生產中,經常看到有些人在使用硫酸銅“殺藍藻”。在此提請注意,不宜用用硫酸銅等重金屬鹽類進行殺滅。

    硫酸銅殺滅水華的原理主要是銅離子與藻類的體蛋白質結合,生成蛋白鹽使其變性失去活性而死亡;其次是銅離子與藻類某些酶的活性基因結合,阻礙其正常生理代謝,達到控制藻類繁殖的目的。由於硫酸銅是一種重金屬鹽類,使用後不可避免地產生毒副作用。其表現是:

    1、 首先是破壞水質環境。硫酸銅在水中溶解後所產生的硫酸根離子,在缺氧條件下還原成硫化物和硫化氫毒素,對魚蝦類產生強烈毒害作用,引起中毒和缺氧死魚;

    2、 其次是產生慢性中毒症狀,影響水生動物正常生長。硫酸銅的銅離子透過滲透作用進入魚體,破壞造血組織和損害肝胰臟細胞,還引起魚的腎細管擴張及組織細胞壞死,降低腸道消化酶活性,抑制了魚類正常生長髮育。

    3、 實驗表明,使用硫酸銅清除水華,不僅毒副作用大,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在使用初期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週後或更長時間又發生新的“水華”。若是再次使用硫酸銅,水體汙染嚴重,產生的危害將更大。

    藍藻分解後的水體特徵

    簡易判斷方法:用乾淨的塑膠瓶,從水下30cm取水樣。觀察水樣,如水體內透明,無細小顆粒物,則證明,藍藻已經得到控制和分解。

    藍藻被分解後,水面還有綠色漂浮物,那是綠藻和有益微生物,無毒、且是水生動物的優質養料。不用“打撈或殺滅”,千萬千萬!

    水質檢測:pH值、氨氮、亞硝酸鹽在藍藻爆發時,都很高;藍藻分解後,隨之下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開不了機,以前就是要一直按開關才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