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快樂人生40206654

    謝邀!安史之亂八年中,杜甫在逃難時從長安,洛陽,秦州碾轉到四川成都、,還是把拯救國家的希望寄託在朝廷身上的,即使在被叛軍抓住後又逃脫,仍然嚮往去追尋唐肅宗的足跡。一路上寫了"歸雁,月夜,春望,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著名詩篇。被曹雪芹稱為"杜工部之沉鬱“憂鬱詩人。

  • 2 # 白溪釣客

    近古有詩人,君愛杜少陵否?

    騎驢飄忽半生,君國一腔白首。

    我曾荒宿草堂,解衣長望南鬥。

    願繞池樹追凉,與君為儔為友。

    一一[民國]吳芳吉《論詩答湘潭兒女》

    安史之亂後,杜甫的生活分為二個階段:陷安史判軍中,為官時期(七五六一一七五九)、漂泊西南時期(七六O一一七七O)。這期間杜甫雖歷經顛沛流離,但也不乏安定快樂的時段。騎一頭瘦驢/你踉蹌走進故國的春天/用心血塗抹遼闊疆土的荒寒/一隻沙鷗,飛翔在大江平野的心田…附杜甫詩作:

    今夜鄜州月,閨中袛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淸輝玉臂寒。何時依虛幌,雙照淚痕幹。一一《月夜》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草木歲月晚,關河霜雪清。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一一《送遠》

    洛城一別四千裡,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絶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聞道江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一一《恨別》

    寺憶曾遊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一一《後遊》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一《七絶句》

    不見李生久,佯狂眞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一一《不見》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一一《閬水歌》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一一《絶句二首》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潚湘遊。萬事已黃髮,殘生隨白鷗。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一一《去蜀》

    城尖徑仄旌斾愁,獨立縹緲之飛樓。峽坼雲霾龍虎睡,江淸日抱黿鼉遊。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一《白帝城最高樓》

    堂前撲堂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沾巾。一一《又呈吳郎》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戀闕勞肝肺,論才愧杞楠。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湘潭。一一《樓上》

    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冬天,在長沙至岳陽之間的湘江旅船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逝世,終年五十九歲。湘江上那葉孤零零的破船/把大唐斜照疊進歷史長卷…

    高吟泰嶽巔,懷志入長安。世事如棋局,詩文作史篇。淡煙籠瘦影,冷月鑒忠肝。廣廈隨君夢,湘江落日寒。一一題詩聖杜甫

  • 3 # 理工男讀歷史

    安史之亂七年零兩個月,杜甫一直到處漂泊,主要有三個階段。

    逃離長安,跟隨唐肅宗從西北,再回長安。

    安史之亂爆發時,杜甫是京兆府兵曹參軍,正八品下。之前給他九品的河西尉,但杜甫嫌官小,“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不想當公安局長,願意管倉庫門禁。

    等到安祿山佔領長安,杜甫連夜逃離長安,逃到西北找到了唐肅宗,並得到一個右拾遺的官位,還是八品官。當時唐肅宗的宰相房琯帶兵平叛,結果大敗,被唐肅宗罷相。杜甫和房琯關係很好,上書為房琯求情,惹怒了唐肅宗。回到長安後把杜甫貶職到華州當一個從八品的參軍。

    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徵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於彭原郡,拜右拾遺。房琯布衣時與甫善,時琯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其年十月,琯兵敗於陳濤斜。明年春,琯罷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舊唐書》

    這個階段大約2年半(755年11月—758年6月);

    (年輕時的杜甫,何等意氣風發)

    離開了組織,西北寓居,最悽慘的一段生活。

    之後杜甫在成州同谷縣(甘肅隴南市)寓居,在這裡生活了很久。當時關中一帶戰事剛剛平息,糧價很高,杜甫自己砍柴採集芋頭食用,兒女有數人被餓死。後來重新為官,成為京兆府功曹。

    時關畿亂離,穀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採梠,兒女餓殍者數人。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舊唐書》

    這個階段大約3年左右(758年6月—761年),應該是杜甫生活最悽慘的一段;

    (杜甫《石壕吏》,未嘗不是他自己的生活)

    受好友嚴武幫助,寄居蜀中。

    一直到上元二年(761年),杜甫的好友嚴武鎮守成都,讓杜甫當了“節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杜甫開始了在嚴武幫助下的生活。

    嚴武對杜甫很好,但杜甫性格急躁還小心眼,很放肆,曾經喝醉了到嚴武的座塌上瞪著嚴武說:“嚴挺之(嚴武父)竟然有你這樣的兒子!”而嚴武不以為意。

    這段生活中,杜甫在成都浣花裡種植竹子、樹木,在江邊蓋了草堂,喝酒吟詩詠文,與農夫之流交往很多,無拘無束。嚴武過來拜訪,杜甫經常帽子都不帶,顯得很是狂傲荒唐無禮。

    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於成都浣花裡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夫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舊唐書》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既是憂國憂民,又是自憐自嘆)

    這種生活過了近5年,永泰元年四月(765年),嚴武突然去世,年僅40歲。這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了近2年,杜甫也已經53歲,就去投奔高適,結果高適被調回長安並在長安去世,杜甫已經無人可以依靠了。

    恰逢蜀中發生兵變,杜甫舉家沿江而下,一路困頓,770年在耒陽(湖南衡陽)去世。

    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遊衡山,寓居耒陽。甫嘗遊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舊唐書》

    這就是安史之亂後杜甫的生活,說句難聽的,這種困頓生活是自找的。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就是這樣的人,遭遇戰亂,連自己的妻兒老小都養活不了。

    (杜甫《登高》,與年輕時《望嶽》心態差別何其之大。)

    盛唐培育了一大批著名詩人,但這些人只能在盛唐活下去。

  • 4 # 葦說歷史

    有人說,如果把杜甫中年至他死去時的詩作全部讀完,就是一部記錄整個“安史之亂”的史書。如果把杜甫一生的詩作全部讀完,就是一部見證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歷史。這種說法毫不誇張,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對當時歷史現象的記錄,往往比官方的唐史更加詳細,更加真實。

    杜甫的寫作成就於安史之亂,沒有安史之亂,他可能也就是個二流詩人。杜甫被迫走進安史之亂,將周身的感覺器官全部開啟,記錄下自己的顛沛經驗,將自己的文字提升到日月精華的程度,同時解除了王維式的語言潔癖,靠近、接觸、包納萬有。

    要讀懂唐朝,先要讀懂安史之亂。 這場戰亂,結束了盛唐的神話,百年帝國從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頭。往昔的繁華,成為回憶;戰爭的創傷,成為唐人難以治癒的心靈之痛。

    公元752年,四十歲的杜甫寫了一系列軍事題材的詩歌:《前出塞》,總計九首。

    這個時期還是大唐王朝的生長期,伴隨著生長期的,是大唐王朝在軍事上的擴張期,大家的預估大多是樂觀的。杜甫卻對唐玄宗的軍事路線不太認同,《前出塞》第六首表達自己的軍事觀點,這是一篇能超越唐朝當下,甚至超越幾個世紀的軍事論文。結果並未得到唐玄宗的重視,三年之後,安史之亂大爆發。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當時國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天寶十五年佔領長安、洛陽,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

    當時的長安在叛軍的野蠻蹂躪之下,繁華不再,他因此寫下了《哀江頭》、《春望》等傷心至極的詩篇。

    《春望》是杜甫登高望遠的作品,詩人先用遠望的視角,向讀者展現了一幅“國破”、“草木深”的場景。經歷戰爭後的唐朝國土,如同垂危的老者一般,已經失去了生機與活力,作者以“草木深”三個字,刻畫了人煙稀少,百姓流離失所的場景。詩人看見凋敝的情景,內心非常難受,不禁流下了縱橫之淚。杜甫不禁感慨,唐朝什麼時候才能振作起來。

    杜甫同年五月份帶家人從奉先出發,想逃到白水,臨行之前,他的小兒子餓死了。他傷心欲絕,追憶長安十年的感受和兒子餓死期間的沿途見聞,寫下了名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在逃亡的路上被安祿山的叛軍俘獲。此時的杜甫正四十五歲,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

    長安收復,杜甫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雖忠於職守,但終因受房琯案牽連,於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是年冬,杜甫從華州去洛陽辦事,一路上親身感受到人民所受戰爭之苦及其對安史叛軍的痛恨,寫下了光照千古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大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他終其一生,為後人留下了1400多首詩作,其中大部分都是創作於“安史之亂”爆發到結束的8年時間裡。他用他的詩歌記錄下了整個安史之亂的過程,以及這場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他就像是一位“戰地記者”,親眼見證每一個歷史細節,並把它們還原出來。

    如果說盛唐時期造就了李白,那麼中唐時期唐朝的逐漸衰落也造就了杜甫,杜甫羨慕欽佩李白,但杜甫獨有的憂天憫人樹立了他與李白不一樣的詩風,心憂天下,憂憫蒼生!

    注:杜甫在安史之亂時所著的名篇佳作有‘三吏三別’,《悲陳陶》、《哀江頭》、《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馬》、《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岳陽樓》。

  • 5 # 愚公不苦

    首先回答樓主問題,安史之亂後,詩聖杜甫過著怎樣的生活呢?答案只有兩個字:漂泊。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安史之亂爆發後老杜的流亡線路簡介:

    陝北--關中--成都--嘉州--戎州--渝州--忠州--雲安--夔州--江陵--公安--岳陽--潭州--郴州

    後又折回潭州,最終卒於潭州去岳陽的一條小船上。

    我們看完上面那一串地名後可能會覺得杜甫走了那麼多地方,他是不是一個喜好各地疏麗景色的不羈詩人,其實這是不對的,杜甫並不是一個騎馬看山河的心在山野之人,相反杜甫一生心在社稷,這點從他寫的詩就可以看出來,他的詩裡充斥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感嘆,比如《春望》和那首《哀江頭》。

    總體來說杜甫雖然一生漂泊,最後更是死於漂泊的路上,可他還是將心中那股愛國報國之志化為手中之筆,在厚重的歷史巨書上留下了獨屬於他的壯闊詩篇。

  • 6 # 禪城梁山人

    詩聖杜甫在"安史之亂"後,生活著實居無定所。如(獨舞酒歌)所言,漂泊了十幾個地方而鬱悶卒死它鄉,令人唏噓! 略觀古代似詩聖這類胸藏五車之富的人,能得以抱負報國、盡施其才、安得長眠的奇才,史書記載稀少。 這是否在古代的政治環境裡屬不近常理卻也是正常的現象呢?!

  • 7 # 仙影俠蹤

    杜甫一直是輾轉漂泊,想要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可惜仕途不是一條適合他的路。想要找個小村落過採菊東籬下的日子,可是亂世哪有世外桃源。有一點,杜甫的詩寫的越來越好了,越來越深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豆苗期蟲害有哪些?該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