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媽育兒課堂
-
2 # 每日茶語
關於這個問題,我家也有小孩,小孩教育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平時的教育,如果父母每天在家都是很有禮貌,小孩基本不會變成所謂的“小霸王”。
2.如果家裡沒有父母,而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由於爺爺奶奶的教育不可能太嚴肅,很容量導致小孩成為“小霸王”。所以儘可能的自己帶會好一點
3.現在的電視或者是網路太發達,小朋友很容量在電視節目或者網路節目上學到一些壞習慣,因此儘量減少小孩看爆力電視非常重要;
4.最後,找一個相對應的幼兒園,小朋友互相學習的能力非常的強,入學之前要考查好這所幼兒園裡名氣、老師、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
3 # 為樂吹笛
愛打架的小霸王,應該是那種愛調皮搗蛋的熊孩子了,屬於成長期、叛逆期的一種外在極端表現,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我認為可以讓他參加類似跆拳道、游泳等體育競技類活動,給他過於旺盛的精力找到渲洩的出口,同時多參觀一些紅色旅遊景點,讓他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小霸王的改變是有一個過程的,不可操之過急,也不會一蹴而就,只要給他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環境,假以時日,愛打架的小霸王一定會成長為社會棟樑之材。
-
4 # 搞垮鬱悶界先去醫院檢查一下再談調教!
首先應該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這個很關鍵,可往往很多家長給忽略了,比如多動症、穢語症,抽動穢語綜合症等等都是孩子常見病。
有心理專家研究分析:如果患者過度興奮、躁動以及行為衝動,有攻擊性,不能自控,這是典型的精神症狀。所以,先檢查一下再談調教!
調教,不能以暴制暴調教“小霸王”,不能以暴制暴,一定要多教導少打罵,先找孩子打架的原因。
有時候孩子只是在表達一下自己的情緒,但是他不懂怎麼表達,然後隨便推一下別的小朋友。你要告訴他推人也是不對的。而別指望你說一次他就能改,要有耐心哈。
有時候孩子出於嫉妒心,看到別人玩得好而自己沒有別人玩得好,心裡不爽就出手去打人了。如果是這種原因的,要及時制止他。
有時候孩子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憤怒時,你要理解孩子憤怒的心情,然後,教會孩子用其他方式來表達。比如:在家裡為孩子弄一個“塗鴉牆”,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可以讓他在上面隨便亂塗亂畫以達到宣洩憤怒情緒的目的。教會孩子用塗鴉等方式來發洩不滿,但不能打人。
孩子對好壞的辨別能力有限,所以平常有暴力情節的動畫片儘量的少給孩子看。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比較強,動畫裡面怎麼演,他也就怎麼做了,看多了那單純的模仿動畫情節也就容易造成愛動手打人的小霸王。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有些家長的教育方式是遇到孩子不聽話或不乖的時,就隨手揍他幾下。時間長了給孩子造成的印象是:“不聽話,我就要打你”。那在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別的小朋友稍不如他意,就會照搬家長那一套暴力方式。這叫有樣學樣。。。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多循循善誘的開導,少一點打罵。
-
5 # 朝霞滿天_597
孩子愛打架也許是他想引起其他小夥伴的注意,而達到他想要的目的。這也說明了孩子的智力飛速發展,能夠自已設計出場景來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什麼都要獨佔,不願意分享,這也是成長的過程,家長一定要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懂得分享,謙讓。如果孩子總是簡單的透過打人來達到自己的想要的目的,特別是多次打人都能預想的郊果後,更容易認為“打人”可以想要怎樣就怎樣,自然就會用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了。對於這種孩子,家長應正確引導孩子不是隻能用暴力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鼓勵孩子正確的行為。在給孩子講一些故事,樹立榜樣讓孩子模仿。家長千萬不能“病急亂投醫”不能打罵教育。還有如果是會說話的孩子儘量讓孩子說出打人的原因。以便家長正確引導。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年輕的父母一定拿出足夠的耐心來陪著孩子慢慢成長。不管孩子淘氣,還是乖巧。都會給父母帶來無窮的快樂。
-
6 # 鈴蘭王強
首選,愛打架,這叫做 攻擊行為; 小霸王, 這叫做人際互動中極度自我和極度控制他人;
這些特點之一個孩子身上體現,只能說明這個孩子人格形成已經出現了亞健康狀態。
其次,人格形成 是從無到有的,新生兒的性格特點,也是從出生第一天開始與母親和撫育者互動中一天天被培養被訓練出來的。 由此,這個孩子 強烈攻擊行為和 極度自我極度控制別人的特點, 跟父母養育環境和日常家教模式 有直接關係。 直白講,父母和這家的大人 都是日常如何教養孩子 逐步變成今天如此 愛打架 小霸王的?
第三、要改變糾正這個孩子,就要從這個孩子行為特點的背後的本質原因入手進行。
1、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攻擊行為往往是這個孩子很多需要無法得到滿足,但自己除了攻擊行為根本不會任何其他方法進行尋找滿足需要。
直白講, 這個孩子想幹什麼 想要什麼,只要不順心,第一反應就是發脾氣,攻擊他人,因為這個孩子一定是日常家庭生活中,只要自己發脾氣攻擊他人就會得到 自己想得到的滿足!!這個習慣已經家庭中培養成了,那麼家庭以外的人際互動,他一樣用此方式進行。
這更說明,這個孩子的家長 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的方式 基本都是: 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什麼,感覺孩子應該管一管的時候,基本都是被孩子的耍脾氣和作鬧 戰勝了。 於是孩子一次次的體會明白了,只要自己對抗的厲害,更大的對抗,自己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這是家長沒有任何原則規則性的陪伴孩子導致的。是家長教養孩子根本沒有原則和規則性。就是寵孩子任何,發現有不好的習慣了 才想起來管,結果孩子一鬧一作,又不捨得管了,就讓步 妥協,讓孩子在一次次的如此重複下,更堅信 只要自己更厲害過對方,最終勝利的就是自己。 越對抗他人,他人越拒絕與這孩子互動,這個孩子越不爽,越進而透過攻擊獲得被大家接受,大家更反感牴觸他,他就陷入了惡性迴圈了。因為這個孩子除了攻擊 不會任何正常互動的言行舉止!
這個心態家庭模式已經固定,那麼孩子在外更習慣性的 只要不符合自己心意,就攻擊對方,對方反擊,自己更去攻擊直至戰勝對方。 所以我們看到的這個孩子就是 打架,霸王。
要糾正這個孩子,從上述分析中家長必須認識到 性格已經有點固定了,改糾正 必定是很大難度的。 況且 家長自己要先改變自己的教養理念!家長變,孩子才能有所改變。
家長改變 1、反省自己的育兒錯誤理念 和很多 育兒的不良習慣。 更要反省,你自己育兒思維不改,你孩子繼續如此後果是 孩子的人際關係 就只能是障礙了。孩子的學習和夥伴都會出現嚴重障礙,那麼孩子如何社會適應發展?如此性格繼續,誰能接納和融合他,他又如何適應集體環境? 你們家長這就等於在認真培養一個跟集體處處對抗 格格不入的人。此人會開心嗎?會又進步和成績嗎?
2、孩子需要訓練規則的遵守品質,需要引導孩子什麼是善惡美醜的分辨,需要利用孩子的榜樣偶像和故事等 讓孩子實際分辨自己的言行哪些是 正確,哪些是必須禁止的 給他人帶來傷害的行為。對孩子的言行必須進行嚴格的獎懲分明的處理。讓孩子實實在在體會到,自己錯誤言行就會自己受到不好後果的懲罰。
3、家長更要多教會孩子一些友好互動的方法。讓孩子學會分享自己的想法,有需要 時候,什麼方法更恰當,什麼方式更被肯定被認同。
例如 孩子打別的孩子,那至少家庭中 父母就用他對別的小夥伴方式 打他,他哭鬧,就g告訴孩子,你不舒服被打難受, 那麼被你打的小朋友就跟你現在一樣!!你都不舒服,為什麼你那樣對小朋友, 今後 你怎麼傷害小朋友,你也應該同樣感受一下,這樣才知道什麼感受是舒服,什麼方法才能讓大家更願意接近你。
當然這個方法 不見得適用所有孩子,這個抱磚引玉的告訴家長,你找到你們自己的方法,目的就是讓孩子懂得 是非,分辨正確錯誤,分辨什麼是友好 什麼是傷害。
總之,家長育兒理念 不正確,孩子就會錯誤的被培養很多不良習性,一旦固定成人格,勢必影響孩子成年的人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攻擊他人的孩子,本質是無能和不自信的。除了攻擊 再無計可施,孩子更加自卑和憤怒,繼續惡性發展,孩子人格很容易被激發出病態人格貽害一生!!
綜上所述,家長及時看到孩子性格問題,那就及早從自身糾正做起,堅持堅定的 改變以往錯誤陪伴驕縱方式,孩子就會逐步慢慢的迴歸良性發展。為了孩子未來,家長也應該努力!!除非你感覺無所謂,那就用孩子的未來賭一賭你今天的繼續縱容孩子的後果會是什麼吧。
回覆列表
孩子的一切問題都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在思考如何管教“小霸王”的時候,首先要想想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
有的家庭過分溺愛孩子,孩子在家裡要什麼有什麼, 有時動手打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也被認為是小孩子的玩鬧。這樣的孩子到了公眾場合或者幼兒園裡,也會一樣“唯我獨尊”,搶玩具、打人,變成家常便飯。
有的家庭關係緊張,孩子缺少關愛,就會封閉自己,逐漸變得有暴力傾向。
還有的是父母本身脾氣暴躁,甚至“好鬥”。怕孩子在外受到欺負,就教孩子要有“脾氣”,別人欺負時一定要“以牙還牙”。
那到底怎麼教育愛打架的“小霸王”呢?
對於三歲以下的小孩子,他們打人或許只是出於好奇或者為了吸引注意力。面對孩子愛打人的現象,不要表現得過於激動,要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不可以打人。然後引導孩子把打人的原因說出來,可以這樣說“你是不是不喜歡他玩你的玩具?我們可以跟他講”這樣說孩子覺得得到了理解,再加以引導教育就比較順利了。
三歲以後的孩子要透過制定一些規則,並讓孩子知道打人的嚴重後果。
告訴孩子,打人是一件錯誤的事情,當與別的小朋友發生衝突時,可以跟他講或者透過老師和家長來協調。
告訴孩子,必須遵守的一些規則,比如在外面玩要排隊,想玩別人的玩具要經過同意等。
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學會與他人和平友愛地相處。一個愛打人的孩子,在集體中是會背孤立的,讓孩子知道總是打人的話,別的小朋友就不會跟他玩了。
跟孩子規定好,如果孩子在外面打人,只能停止玩耍回家。如果孩子打人了,要立即制止,並重復規則,孩子還要繼續打人的話,就立即帶回家。
如果孩子確實精力旺盛,可以讓孩子學學體育運動或者武術。並讓孩子知道,“習武之人亦有道”,學武術是為了強身健體,特殊情況下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而不是為了傷害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