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唐刀四制是指唐刀的四種形制,《唐六典》有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其中儀刀主要用於各種儀式,更像是裝飾品;障刀因形制有爭議,主要用於技擊還是戰場暫無法判斷;橫刀則是常備戰刀,主要用於內衛部隊或主戰武器;陌刀則屬於特種刀,乃是唐朝軍隊最為著名的利器。唐刀四制之中,無疑以陌刀最為有名,且更有歷史意義。

    △唐刀的四種形制

    儀刀:禮儀用刀

    儀刀是皇帝儀仗、禁衛所持的刀,通常以木或金銀製成,只是用於儀式,並不適用於戰場,故而不算是軍隊的常備武器。

    △四種唐刀只有儀刀帶環

    儀刀的特點是長且威嚴,刀柄有皇家象徵的龍鳳環。因儀刀的長度通常達到了1.2至1.7米,不僅無法懸掛在腰間,且很難長時間單手所持,故而一般情況下都是雙手持刀,豎著觸地,有點類似於杵柺杖。在唐代壁畫中,儀刀刀尖著地,而刀柄的高度卻通常都達到了臉部。

    儀刀不僅形制較大,且通常“裝以金銀”,可以說是用來體現大唐威儀、富有的武器,也因如此,儀刀並不適用於戰場,通常只出現在重要的禮儀場合。例如唐朝的壁畫中,儀刀便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唐朝壁畫中多有儀刀

    唐朝與外國來往極為頻繁,故而這種精美的環首大刀,也得以透過各國使臣的往來而流向四方,從而對高麗、日本和吐蕃等國家造成了較大影響。不過,隨著唐朝的衰落,儀刀也逐漸消失和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障刀:技擊武器或主戰武器

    由於障刀至今沒有實物出土,故而關於其具體形制和形態,目前仍有爭論。不過,其主要作用便是“蓋用障身以禦敵”,由此可見,障刀應該是作為搏鬥拼殺的一種常用武器。

    關於障刀的形制,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而這兩種說法則恰好截然相反:

    1、短小輕快。這種觀點認為,障刀是一種類似於匕首或日本刀中的脅差,長度僅有15釐米至50釐米左右,主要特點便是短小靈活,從而利於近身搏鬥。通常在雙方近身搏鬥,而長兵器不便使用的情況下使用。至於“蓋用障身以禦敵”,則是指因刀身過於短小,使用時整個身子和刀都要迎向敵人。

    2、寬大霸氣。這種觀點認為,障刀是一種類似於日本野太刀的唐刀,“蓋用障身以禦敵”是指以刀身遇敵,從而掃清障礙,因而認為障刀應該是一種比較霸氣的寬刃唐刀,有點類似於後來的大砍刀。間接證據是,唐朝時期百姓用來清掃障礙的“畲刀”便是一種寬刃大刀。

    不管形制如何,從“蓋用障身以禦敵”這句話了來看,障刀應該主要用於搏鬥。不同的是,如果是短刀,那麼應該便主要用於技擊;可如果是長刀,則極有可能是軍隊的主戰武器之一,用於劈砍絞殺,威力也大於橫刀。

    橫刀:主戰武器或內衛裝備(因障刀作用而定)

    橫刀是隋唐時期軍隊士兵的一種常用佩刀,不過由於《唐六典》中只說橫刀為佩刀,卻並沒有關於戰刀、殺敵一類的描述,因而普遍認為橫刀主要裝備於皇宮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崗士兵、巡邏士兵等。

    橫刀的特點是樸實實用,刀長多為60釐米至80釐米,其從漢朝的“環首刀”改進而來,去掉了漢朝刀柄尾部的環,而將短柄加長為可雙手實用的長柄,從而使其變成了可雙手實用的窄刃厚脊直刀。在形狀上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日本刀”,不過唐刀的刀身和刀鋒更加平直,不像日本刀那樣帶有弧度。

    由於障刀的定位尚有爭議,故而對於橫刀的主要用途,也產生了兩種說法:

    如果說障刀是那種短小靈活的短刀,主要用於近身禦敵,那麼橫刀便應該是軍隊主戰刀,雖說60至80釐米的刀身有點短,但狹窄的刀身不僅可用於劈砍,還可以用於直刺。

    而如果障刀是那種寬大霸氣的大刀,乃是真正的主戰刀,那麼橫刀便應該主要用於內衛部隊,其相對於厚重的大刀來說,橫刀兼具了靈活和殺傷的能力。陌刀:著名的主戰兵器

    陌刀是一種典型的戰刀,從唐高宗調露前後至開元十年之間開始流行,其主要作用便是為了對付擁有大量騎兵的突厥等少數民族軍隊,乃是唐朝重灌步兵的常用武器。

    陌刀的特點就是霸氣和殺傷力巨大,不過由於陌刀大多為各節度使自制,因而其形制並不統一。有刀身極長的斬馬劍升級版,也有刀柄可拆卸的長柄刀,還有刀柄極長而刀身特短的三尖兩刃式。

    不過,不論形制如何,陌刀絕對是唐朝軍隊中殺傷力極為巨大的一種兵器,陌刀軍便成為了少有的可以作為單獨打擊力量存在的單一兵種,即使對於騎兵也具有極大的剋制作用。縱觀唐朝的戰爭史,陌刀軍的參戰,總會起到決定性作用,例如裴行儉的陌刀壯士、李嗣業的陌刀隊。

    △陌刀軍是典型的重灌步兵

    陌刀可以說在唐中期為唐軍的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漢民族與遊牧民族交戰的歷史上,陌刀一定程度改善了己方戰馬不精的劣勢,發揮出了步兵多的優勢。不過,到了宋朝時期,由於陌刀製作工藝繁瑣,再加上新式長矛、長刀、斧鉞、神臂弩等兵器的誕生和裝備,豪壯的陌刀逐漸成為了奢侈的戰爭器材,最終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唐刀四制之中,應該以陌刀最為有名,且更有歷史意義,因為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步兵對戰騎兵的劣勢。

  • 2 # 一滴看似與眾不同的水

    《唐六典·衛尉寺·武庫令》中"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唐刀四制由此而來。

    下面就說說具體的唐刀四制:

    一、儀刀。日本平安時代的《和名類聚抄》中,又注“儀刀”名也為“長刀”、“銀裝長刀”、“細刀”。儀刀,顧名思義用於祭祀、典禮所用的佩刀。此刀不適用於戰場,裝飾作用大於使用價值,類似於儀仗隊的佩劍、軍事學院畢業時獲得的儀劍。

    陝西長安縣唐代竇皓墓出土的水晶墜金柄飾儀刀

    二、鄣刀。《唐六典》曰“鄣刀蓋用鄣身以禦敵。”《說文》曰“鄣與障同”,“鄣”既有阻隔之意,又有蔽護的意思。“鄣身以禦敵”說明了鄣刀的作用就是戰場殺敵所用,而且鄣刀主要用於防守,這樣才能做到遮蔽身體,身體躲再刀後,從而後發制人。所以鄣刀不會時短刃,短刃無法遮住身體。但鄣刀還需要便於攜帶,所以鄣刀應該是短柄長刀。

    金銀佃莊唐大刀,日本正倉院藏品

    三、橫刀。橫者,閒木也。橫刀和鄣刀相比更強到防守型,平常很不用,但一旦使用就說明到了生死最後時刻,而且沒有別的兵器可以使用,只能使用保命武器了,這是最後一道兵器防線。所以橫刀應該是短柄短刃,便於隨身攜帶。

    關於橫刀式樣的記載不多,但從大唐帝國的頭號粉絲日本的文獻記載中,可以找到橫刀的詳細描述。《東大寺獻物帳》記載,日本天平勝寶八年(756年)六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唐玄宗開元十五年,日本皇室給東大寺供奉珍寶的清單裡記載了一把橫刀:橫刀一口。刃長一尺四寸七分,鋒者偏刃,紫檀把以犀角裹頭,又以鐵約其上,以金鏤鐵上。眼及扼鞘尾以鐵裹金鏤之,但帶執用銀作以金鏤之。鞘纏藤,紫組懸,紫皮帶執,黑紫羅帶,黑紫紬袋緋綾裡。

    金銀莊橫刀,日本正倉院藏品

    四、陌刀。唐四制中最有名也最有歷史意義的唐刀。《唐六典》曰:“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說明陌刀是長刃長刀。《太白陰經》雲:“弩二分,弦三分……佩刀八分,一萬口。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棓二分,二千五百張。馬軍及陌刀並以啄錘斧鉞代,各四分支。”可以看出陌刀的裝備部隊不是騎兵,而是步兵。

    明.斷馬劍

    陌刀的長度:《舊唐書·闞稜傳》記載:“(稜)善用大刀,長一丈,施兩刃,名為拍刃。每一舉,輒斃數人,前無當者。”唐代一丈也就是現代3米左右按照《舊唐書》的記載,陌刀的長度是3米,而且是雙刃。

    陌刀的重量:《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三·列傳一百一十八·忠義下 張興傳》“張興者,束鹿人。長七尺,一飯至鬥米,肉十斤...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可以看出陌刀重十五斤,唐代一斤又為十六兩,十五斤的陌刀大概相當於現在十千克左右。

    使用陌刀者最有名的是李嗣業。李嗣業,京兆高陵人也。身長七尺,壯勇絕倫。天寶初,隨募至安西,頻經戰鬥,於時諸軍初用陌刀,鹹推嗣業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節度使馬靈察知其勇健,每出師,令嗣業與焉。累遷至中郎將。

    天寶七載,安西都知兵馬使高仙芝奉詔總軍,專征勃律,選嗣業與郎將田珍為左右陌刀將。 高仙芝徵勃律的總兵力約1萬人,唐駿一般分成左右兩軍,一次推測李嗣業率領的陌刀隊的人數不超過500人。

    會跋汗那兵眾先奔,人及駝馬塞路,不克過。嗣業持大棒前驅擊之,人馬應手俱斃。這大棒到底是什麼東西?陌刀隊的大棒應該指刀柄,而且是長柄,由此可看出真正的陌刀是由長劍+長柄組成的,為步兵所使用的重型武器,其製造工藝比較複雜,需要用特殊的金屬打造,在保證鋒利的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韌性,不能砍幾下就斷了,所以陌刀的造價比較高,不是一般軍隊可以承受得起的。同時三米長的重10公斤的雙刃大刀,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的,李嗣也七尺身高換算成公制就是2米1,那說明陌刀隊的入隊身高標準至少得1米9,而且必須孔武有力,雙臂長於常人,陌刀隊的挑選標準放在現在也是極高的,所以陌刀失傳就不奇怪了。

    高昂的造價和使用者的高標準,註定了陌刀隊的規模不會大,更註定了陌刀隊不會是網傳的唐軍對付騎兵的戰略性武器。唐軍對付騎兵的武器實際上是長槍。《太白陰經》記載,唐軍裝備十分長槍,也就是說唐軍中步兵是人手一,普及率十分高。

    從歷史意義來看,陌刀並不是唐刀四制中最有意義的,最有歷史意義的應該是鄣刀。

    為什麼是鄣刀?很簡單,鄣刀流傳到現在,而且衍生出另一款世界名刀:太刀。

    日本太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的肚臍該怎樣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