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爭史
-
2 # 薩沙
二戰前後的老式噴火器大體分為兩類,也就是噴射的動力原理不同。
雖然原理不同,但我們從外表來看其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噴出一條火龍。
美國傳承二戰時期的經驗,主要採用壓縮氣體所謂壓力源。
以M2A1-7式為例,噴火器除了油瓶以外,還會有一個小的瓶子,裡面裝著壓縮氣體。
壓縮氣體一般是空氣或者氮氣!
一旦噴射,壓縮氣體將油料噴射出去,同時進行點火,形成一條火龍。
這種方式的特點是比較可靠,可以適應任何天氣,缺點是火焰噴施的距離比較近。
眾所周知,噴火器主要攻擊敵人堅固工事,裡面肯定都有機槍之內。噴射應該越遠越好,不然噴火兵就有很大的危險。
在二戰的很多戰役,美軍噴火兵傷亡超過百分之五十。
另外一種,則是蘇聯的噴火器,主要採用火藥作為壓力源。
這種方式是沒有壓力瓶的,因為不需要壓縮氣體。
蘇制噴火器ЛПO-50式為例,油瓶內設有火藥筒和燃燒室等裝置。
一旦啟動,就透過火藥燃燒時產生的大量氣體,將油料噴射出去。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射程遠,最大噴射距離可以達到70米。
當然,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就是可靠性比較差。
在中印戰爭中,我軍曾經使用過蘇制噴火器。
在高原高寒環境,蘇制噴火器的可靠性很差,經常出現故障。有的時候是不能噴射,有的時候乾脆不能點火。
只是,現在火焰噴射器已經是過去式了。
以往堅固工事難以用步兵武器摧毀,就是用噴火器。
因為噴火器噴射凝固汽油,對於人體殺傷性很大,而且還能夠沿著完全的工事內部噴濺。
簡而言之,普通的小型工事,噴火器可以一次性搞定,燒死裡面所有的人。
今天步兵武器又有很大的發展,比如單兵溫壓彈的出現,已經不需要噴火器。
以我軍PF97式93毫米單兵雲爆火箭為例,直射距離達到200米,而且每個士兵都可以攜帶,威力很驚人,比噴火器強多了。
-
3 # 小約翰
要說步兵在戰爭中最害怕的武器,恐怕第一時間會讓人想到地雷。
地雷叫人在戰鬥中擔驚受怕,不知道哪個地方埋著什麼型號的地雷,隨時就會把你送上天,或者炸掉胳膊、炸掉腿。
但還有一更恐怖的武器,那就是噴火器。這種武器會讓士兵深陷火海,無助地掙扎,直到全身被烤焦,窒息而死。
噴火器在戰場上出現也算是歷史悠久,關於人類最早在戰爭中使用噴火器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紀的古希臘。
現代的噴火器,是一個名叫費德勒的德華人在1900年發明的。他發明噴火器的初衷是譁眾取寵,是作為演習器材使用,用來觀賞的。但德國的一個將軍目光敏銳,發現了它的軍事價值。
由於剛發明的噴火器體積過大,攜帶不便,德國軍方對費德勒的噴火器進行了多次改裝。1912年,德國軍隊第一支使用噴火器的小分隊誕生,它是由50名訓練有素的德軍消防隊員組成。
1914年一戰爆發,噴火器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那個時候的噴火器雖然殺傷力有限,但由於是新型武器,敵方士兵對此一無所知,所以初次使用效果還是非常驚人。當衝鋒的德軍手中突然出現無數條火龍的時候,敵方士兵驚慌失措,紛紛丟下陣地逃之夭夭。
首次使用噴火器嚐到甜頭,德軍一發不可收,多次把它用到戰場上。接連吃到苦頭的英法等國不能總這樣束手待斃,他們也開始加緊研製噴火器。
其實當初的噴火器的結構並不複雜,一般都是由噴火槍、油瓶、輸油管、壓縮裝置和點火裝置這幾部分組成。有單兵使用的行動式噴火器,也有車載的機械形噴火器。
單兵使用的噴火器一般都是背在身上,裡面裝置的是無煙火藥(因為有煙的會影響使用者的視線。)和經過壓縮的可燃氣體。考慮到士兵的承重能力,重量一般都在25公斤以下。噴火器的容量在15升左右,射程在50米左右,最大射程可以達到80米。持續噴發時間只有短短的幾秒鐘。
而機械形噴火器一般安裝在裝甲車或者坦克上,這樣可以在殺傷敵人的時候能有效保護自己。車載式噴火器由於動力強勁,它的射程比行動式噴火器遠的多,射程達到一百米以上,最高射程超過200米。由於車載噴火器攜帶的燃料充足,所以噴射時間也相對長不少。
除了上述兩種噴火器,還有跟滅火器相似的手提式,觸發後噴火的地雷式,還有重噴火器和堡壘式噴火器等多種型號的噴火器。
德華人在一戰中使用的噴火器,裡面裝的是汽油之類的可燃液體,射程只有10米左右,且有點笨重。一戰後,車載式噴火器問世,是義大利人發明的。並在1935年首次使用到戰場。
1942年,人類發明了凝固汽油,噴火器的射程成倍增長。美國軍隊在二戰中使用的就是這種用了凝固汽油的噴火器。
在太平洋戰爭的島嶼爭奪戰中,美軍的新型噴火器帶著美軍士兵的滿腔怒火射向隱蔽在洞穴、碉堡裡負隅頑抗的日本兵。常常可以聽到他們在火焰中的絕望吼叫,對那些冥頑不化的日本兵產生了上極大的心理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上世紀50年代,噴火器研製發生了很大變化。不論是在噴火器的工藝和戰鬥效能,還是噴火器的動力都有了質的飛躍。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華人發明的M2A1-7式採用壓縮氣體作為壓力源的噴火器;,這種噴火器是由一長一短兩個油瓶、壓縮氣體瓶以及軟管和噴槍組成,使用的是可燃壓縮空氣,把油料用壓力送到槍口,經點火器點燃噴射出去。
蘇聯人研製的噴火器獨樹一幟,用的也是長短兩個油瓶,油瓶一個裝火藥,一個裝油料。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作為油料噴射的動力,把油瓶裡的油料壓出去,再由點火裝置點燃噴射。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噴火器的研發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美華人受到反坦克武器的啟發,發明了多管、多發的火箭彈式的噴火器。比大量在越南戰場上投入使用,效果驚人。
萬變不離其宗,噴火器的動力和燃料以及壓力源和載體無論怎樣變,但它的原理沒有變化。基本上都是燃料源發生鉅變,產生的壓力助推,之後透過管道劇烈運動到槍口,經點火裝置點燃,隨後噴射出去的過程。
-
4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噴火器應該叫火焰噴射器吧,沒見過實物,只是在一些資料上偶爾看到過圖片,怎麼工作也沒介紹。趕巧,昨天有一家珠寶店搞促銷活動,找了幾個演員演出,其中有一個表演變臉。一直對變臉的表演很感興趣,就在旁邊看了一會,在電視上也多次看過,不過,現場看就是不一樣,確實很神奇的,一轉身就是一個新的臉譜,觀眾的掌聲喝彩聲不斷響起。
大約變了五六個臉譜,已經變回演員自己的形象,感覺表演該結束了。結果,又上來一個人,一手拿著一個小火把,一手拿著一個飲料瓶,瓶中不知裝的什麼。上來的人將手裡的東西,交給表演變臉的演員。接著,演員拿著飲料瓶喝了一口,將火把放在嘴邊,用力向上一吹,一團火焰向上噴射而出,又贏來一片驚呼聲。並且,又接連噴了幾次。所以,猜測塑膠瓶中裝的應是酒精、汽油之類的易燃液體。
由噴火表演聯想到火焰噴射器,道理與噴火應該差不多。所以,火焰噴射器應該帶有燃料,有點火裝置,還得有噴氣裝置。由噴氣裝置將燃料噴出,在燃料向前流動的過程中,點火裝置將燃料點燃,形成向前噴射的火焰,大概就是這樣。
回覆列表
具體工作機制,其實已經有很多人回答過了,在此不再贅述,在這裡我想用一些真實的戰例,讓大家看看噴火兵到底在戰鬥中是如何使用噴火器的,另外噴火器在戰鬥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80年代中越戰爭時期,我軍曾湧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老山前線著名的英雄噴火兵吳珍彪,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1985年9月23日清晨6點15分,我軍收復436高地的拔點進攻戰鬥打響了。早已潛伏在越軍前沿的我軍噴火兵吳珍彪和副射手一躍而起,跟隨主攻部隊向越軍高地主峰猛衝。越軍炮彈不時在他們身邊爆炸,吳珍彪身背22公斤的噴火槍,不斷變換前進的姿勢,很快接近了越軍的前沿陣地。
突然,一發越軍迫擊炮彈呼嘯著落到他身邊,相距只有4米遠。炮彈爆炸了,猛烈的氣浪將吳珍彪衝得翻了四五個滾,身上被亂石劃破了十幾道口子,鮮血滲透了軍裝。他忍痛爬起來,提著噴火槍繼續衝鋒。剛剛衝上越軍前沿表面陣地,越軍的一個闇火力點突然開火。密集的子彈從一處天然洞穴裡射出來,壓得我軍抬不起頭,進攻受阻。
我軍指揮員命令機槍掩護,突擊組上去炸掉越軍洞穴。但是機槍射手在衝擊途中負傷,未能跟上。突擊組得不到機槍火力掩護,剛衝出沒兩米就有戰士中彈倒下,其他人全被越軍機槍壓制住。危急時刻,吳珍彪撲到距離洞口只有十幾米的一處岩石後面,迅速整理好噴火槍,準備噴射。但越軍也發現了他,子彈雨點般落到岩石四周。
吳珍彪利用越軍換彈匣的瞬間,猛地跪起,將噴火槍架到岩石上,一道火龍直噴越軍洞穴。洞裡濃煙滾滾,傳出慘叫聲,兩名身上著火的越軍逃出洞來,被我軍戰士們亂槍擊斃。火力點拔除了,我軍迅速衝上了越軍表面陣地。而吳珍彪卻由於噴火射擊姿勢偏高,被噴火槍的後座力推出去3米多遠,摔在一處石縫裡,右臂又添了一道傷口。副射手給他草草包紮,給噴火槍添加了油,他們繼續向主峰前進。
戰鬥越來越激烈,我軍已經從正面接近了越軍主峰。這時,主峰下越軍的一處洞穴火力點裡,幾道火力正向擔任側翼進攻的我軍偵察分隊猛烈射擊。越軍居高臨下,工事堅固,偵察分隊進攻受挫。吳珍彪再次衝了上去,低姿勢迅速向越軍洞穴接近,副射手跟在後面。
他們來到距越軍洞口10米遠的一塊斷石後面,越軍子彈從他們頭上不斷飛過。吳珍彪發現越軍洞口已經用鋼筋水泥加固過,而且位於自己上方,噴火槍只能仰角噴射,這樣較難命中目標。最後,他毅然將噴火槍架在一處5米高的斷崖上面,身體成反弓形操槍。副射手則用雙手緊緊頂住他的後背。吳珍彪扣動扳機,火龍飛進越軍洞口,燃起熊熊大火,這處火力點被成功燒掉了。
在準備佔領主峰的制高點時,吳珍彪又用噴火槍摧毀了最後一處越軍火力點。整個436高地全部被我軍佔領,守敵全部被殲滅。而奪取越軍表面陣地之後,上級指揮所通知:除留一人擔任洞外警戒,全體人員一律進洞隱蔽,注意防炮,準備應對越軍的反衝擊。吳珍彪主動要求留在洞外警戒。他嚴密監視越軍動向,不斷向上級報告情況。正當他從一個觀察位置轉移到另一個位置時,三發越軍炮彈呼嘯而來,在他周圍猛烈爆炸,最近的離他只有1米遠。吳珍彪當場壯烈犧牲。
戰後,吳珍彪被上級追記一等功。讓我們牢記英雄的名字,永遠不要忘記。參考資料:血與火的記錄 寄自老山前線的報告 威震南疆 老山前線通訊報告文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