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白i說事
-
2 # 姓名名
首先,“質量”一詞可以看成兩部分,‘質’和‘量’。
就閱讀這一話題,恐怕都是看到量大就要搖頭拒絕或者一臉嫌棄,可誰都明白還是要看的,為學業或者為事業。
那怎麼看呢?我有倆招經驗分享一下。
第一,我們需要知道,一本書重要的內容只佔整書的20%,在這20%中最重要的只有4%。
那麼我們就知道了,我們可以做出取捨。當在讀量很大,一摸就有蒙圈意向的書籍時,與其讀著讀著就與書漸行漸遠,還不如最開始就找出書中最核心的4%,集中精力去讀,這樣取得的效果應該容易得多要好得多。
第二,看到下面這個封面感覺如何?和最初的我一樣抗拒嗎?
不妨告訴你要不是老師反覆強調它是經典,我會一直把它擺在床頭。 那麼我現在說這本書對我幫助最大的是哪裡?
在於比起羅列清晰的閱讀規則,最直觀的獲得是在最後的測驗。
因為我是個對文字獲取資訊能力有侷限的人,直白地說就是理解能力不強。而測驗則清楚地告訴我我的能力如何,不足在哪兒,該怎麼改。
我的教訓是,當需要閱讀自己認為是“天書”的質量書籍時,
第一步,找作者簡介,快速讀過
第二步,翻開書的目錄,快速閱讀,限時10分鐘
第三步,回憶作者主要想講的內容是什麼
第四步,二次閱讀目錄,限時20分鐘
這時,不管你對面是什麼敵手,相信你都能看清他的些許套數了。
那麼針對“質”該怎麼閱讀?
上面的步驟進行完,對書籍和作者都有了部分了解,再針對自己的個性和當下需求,就知道要不要接著讀下去,和興趣點應該鎖在哪裡了。
這時目標明確的閱讀,會尋求答案的閱讀,就是高效的!
只是分享了一下我個人的經驗教訓,希望大家有什麼可以指點的還請不吝賜教!
-
3 # 來杯咖啡hh
美國依阿華大學羅賓森提出了閱讀的SQ3R原則,即縱覽(Survey)、問題(question)、閱讀(Read)、回憶(Recall)、檢查(Review)。日本的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裡提到了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的讀書方法。那麼對於一本有質量的書,該如何高效閱讀呢?在我看來,可分為如下幾步。
第一步,縱覽。縱覽什麼?縱覽題目、副標題、前言、目錄、後序等,瞭解作者的立意、目的和要表達的內容。
第二步,提出自己的問題。對於作者的立意、內容和目的,你有什麼樣的問題?你對作者內容的哪一部分比較有興趣?你的觀點是什麼?等等。
第三步,帶著問題,迅速略讀書籍,略讀不是精讀,而是快速閱讀每一章節、每一段落的主題句,把握文章脈絡。略讀的過程,做筆記,可以用筆標註或者用便籤記錄精彩語句或者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梳理書籍脈絡,製作書籍脈絡的思維導圖。
第五步,重讀和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把讀書筆記釋出到各個讀書平臺。根據埃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分享的過程也是增加自己知識留存率的過程。
第六步,根據自己第二步時提出的問題,回顧、思考那些問題是否已經回答。
第七步,根據自己的讀書筆記和提出的問題,寫出這本書的書評、拆書稿等,去各個問答平臺根據所閱讀書的主題去回答問題,增加知識的留存率。
相信經過以上全部七步,這本有質量的書一定會得到高效閱讀。
-
4 # 大飛fanny
這裡有“質量”的書,我理解為有用的書,需要透過閱讀高效獲得書中的知識。那麼該如何閱讀一本有“質量”的書呢?我的建議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快速略讀整本書快速略讀整本書,主要看一下目錄,序言以及書中有重要標記的部分。略讀後,最好簡單記錄一下感受,寫下這本書的重要性,比如,這本書涉及的知識可以怎麼運用?
二、提出與這本書相關的問題比如,這本書整體在講什麼?作者怎麼展開說明的?作者的觀點是否正確?等
三、開始閱讀整本書邊讀邊在書上做記錄,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或者用便籤紙記錄,直接貼在書中。
四、做讀書筆記整本書讀完之後,檢視書中自己做標記的地方,以及自己記錄的感想,做讀書筆記。最好,寫一篇書評分享到網路,透過做筆記、書評,輸出書中的內容,整理自己的思路,可以加深記憶,提高閱讀質量。
五、思考與實踐過一兩天之後,思考與本書相關的內容,一定要實踐運用書中的思想與知識。
-
5 # 瀟瀟荷
一本書,我們可以很粗略地閱讀,也可以非常細緻地閱讀。
針對本道題目,一本有“質量”的書,該如何高效閱讀,我的閱讀量在年100本左右,同時也是全國最活躍的讀書類社群——拆書幫的三級拆書家,對於如何高效閱讀還是有點兒心得的。
我說一下自己平時用到的細緻閱讀,並能夠運用書中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這種讀書方法叫做RIA便籤讀書法,在趙周先生的《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裡面有詳細的介紹。我在這裡簡單講一下。
在閱讀之前,準備好三種顏色的便籤,用來寫不同種類的便籤。 RIA便籤共有三類便籤,R是英文單詞Read的簡稱,代表你正在閱讀的原文內容(這部分內容只是閱讀,不用寫便籤)。
I是Interpretation引導促進,簡單來講就在讀書時碰到一部分讓你特別有感觸的內容時,用自己的話去重述這部分內容(I便籤)。
A是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這部分包括兩種便籤。A1便籤,描述自己過去和書中知識相關的經驗,成功的或者失敗的都可以,成功的經驗是知道自己為什麼做的好,形成可以在未來複用的方法論;失敗的經驗是對自己過去過的不好的地方進行反思。A2便籤是規劃書中知識點在未來的應用,以後我要怎麼用(A1、A2便籤)。
是不是聽著還是有點兒複雜呢?下面我用一個例子做一下演練。(片段選自《習慣的力量》)
R:我們的習慣是一個由三步組成的迴路,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並決定使用哪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就可以使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就是獎賞,就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
I便籤:我們的習慣包含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有一個暗示,也就是習慣的觸發條件;第二步是我們的行為本身;第三步,透過這個行為自己得到了獎賞。
A1:我有一下班就癱在床上玩手機的習慣,有時候能晚上個把個小時,也沒覺得有多舒服,就是不想動,一不小心玩的時間長了,晚上制定的計劃就做不完。這個過程,第一步:大腦中有一個暗示,回來就想休息;第二步:葛優躺刷手機;第三步:覺得比較放鬆。我想把這個習慣給改掉,可以讓自己稍微散個步。
A2:利用習慣迴路幫助自己培養一個新的習慣。暗示:可以在進門換鞋和掛包的地方各放一個紙條,提醒自己出去散步,不要刷手機;規劃好路線,出門轉一圈;獎勵:回來和酸奶。每天堅持散步半個小時。
我用這種方法培養了早起的習慣,現在基本上能做到早上六點半起床。 這是將書中知識用來改善自己生活的一個典型案例。
RIA便籤讀書法特別適合閱讀用來解決問題,提升能力的自我成長類書籍。 針對名著的話,我平時常採用的方式就是做筆記,多思考。
總結一下:讀書一定要有目的,知道自己想要從書中收穫些什麼,針對對自己重要的細節部分可以用RIA便籤讀書法。 希望可以幫得到你。
讀了很多書,懂得了很多道理,如果不去做,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
6 # 葉猛獁
一本有質量的書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特徵:
1. 不容易讀懂;
2. 是某個領域中的經典、奠基之作;
3. 對該領域有全面或者深入的介紹。
這幾個特徵就決定了書籍是有一定難度的,無法像看雞湯文或者網路小說那樣快速閱讀。因此“高效”的基礎不應該是速度,而應該是儘可能理解書中內容。
所以在閱讀這類書籍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放棄“求快”心理,不要一隻眼睛看書一隻眼睛看錶。不要規定在多長時間裡看完多少頁——這是沒辦法規定的。
第二,戒躁,多用些耐心。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先看後面的部分。看完整章內容再返回來,若是依然看不懂,也不要氣餒。這類書往往要多讀幾遍,而且還需要配合其他方法,只靠硬看硬記是不行的。
第三,多聯想。書中的主線是由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邏輯構成的。概念不僅要背,還要理解;邏輯不僅要記得,還要自己能推導。比較好的方式是尋找例子,不僅是書本中的例子,還有真實生活中的例子;不僅過去的例子,還有未來可能會用到的場景。這些都會幫助理解書中內容。
第四,多回顧。看這類書,做筆記是必須的。看了後面忘了前面的情況也會很常見,因此需要經常複習前面的內容和筆記。每天、每週、每個月,定時拿出筆記來看一看,看看是否能夠理解自己記下的東西,是否能夠找到新的更好的例子來補充。
第五,多尋找相關內容。尋找同一主題同一領域的書,大量閱讀。概念和邏輯在幾本書的對照下會更容易理解,不同的書也會給出不同的例子來幫助理解。看一本書不如同時看一個領域的多本書,互相印證才更容易理解。
這樣看一本書很累,可能會花很長時間。但是這樣的一本書往往是某個領域的頂尖高手一生心血的凝結,即使多花些時間,讀懂記住能應用也是值得的。
回覆列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拿到一本喜歡的書籍,如何才能高效閱讀?真正學到知識呢?
一、首先進行粗讀。粗讀也就是對書本整體上有個認識,可以看下書本的目錄,對大的綱要有所瞭解。我覺得這是讀書的第一步,對書本有個整體認識。本書分幾部分,弄清楚了這些有利於整個知識點的連貫。
二、劃片集中閱讀。書本一般多是按照章節來分類的,我們可以利用這點,對相近的知識點“集中火力”來閱讀掌握。這方面要求,弄懂一個知識點後再去學習下一個。如果只求速度,不講效率,則很難學到東西。
三、帶著問題去閱讀。讀書有時候就是在幫助自己解決疑惑,如果帶著問題去閱讀則更有重點性,也會更高效。帶著問題去讀書,也會增加積極性,去挖掘知識,解答疑惑。